明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本市各博物馆都将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和国有大博物馆热闹景象不同的是,包括本市在内的全国众多民办博物馆,一直受参观人数少、资金紧缺、管理人员匮乏等困扰。如何破解民办博物馆的困局?入主故宫近半年后,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博物馆的生存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近日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他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托管等方式进行“脱困”。
尝试国有博物馆托管
目前,民办博物馆渐成规模,成为博物馆的一支重要队伍。
与此同时,很多民办博物馆都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甚至博物馆基本的规范都难以建立。单霁翔建议,文物部门应对民办博物馆“拉一把”。
一是帮助民办博物馆实现专业化,在行业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训、职称评定、业务活动等方面,提供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的服务。二是推动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的藏品鉴定登录、保管保护、陈列展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业务活动以及运行管理实施帮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的托管或连锁。三是推动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竞争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与中小博物馆合作办展
作为国内博物馆界的“老大哥”,对于民营博物馆遇到的困境,故宫博物院有责任“拉一把”。
单霁翔介绍,近年来,故宫不但每年都举办30个左右的文物展览,而且与北京市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如“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明清绘画精选”、北京皇城艺术馆“皇城的建筑艺术展”等,其中不乏与民营博物馆的合作。
此外,故宫积极支持全国各省博物馆借助故宫藏品举办展览,如上海豫园“历史印迹——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帝后印玺展”、成都武侯祠“清代宫廷生活展”等。单霁翔表示,通过与兄弟博物馆的展览合作,推动了当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单霁翔还认为,民办博物馆不是私有财产,要理顺举办者与博物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落实民办博物馆以藏品为核心的法人财产权,才能让民办博物馆生存下去。
针对故宫的做法,一位民办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向民办博物馆领域推广。不仅让更多故宫的藏品走向“民间”,提升民办博物馆的人气,也让民间的藏品有机会“进宫”展示,提高民办博物馆的知名度。
记者调查
本市民营博物馆步履维艰
在本市对外开放的151家博物馆中,共有23家民办博物馆。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民办博物馆“日子不好过”。
古陶文明博物馆成立于1997年,是本市第一批私营博物馆。由于资金困难,如今已“藏”进大观园北门外一处地下室。博物馆日当天,打算半价优惠迎客,但不敢奢望能有多少观众来捧场。“古陶展品很专业,可能大众并不关注。”博物馆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因为资金短缺,现在包括兼职人员在内,博物馆仅有五六名工作人员。扩大馆舍面积、增加展品等发展问题,根本不敢奢求。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的电话又陷入忙音。去年7月,从美国返京的崔永平曾告诉记者,作为唯一展示皮影艺术的博物馆,他的心愿是让博物馆能够活下去。如此简单的要求,实现起来也有不小的难度。博物馆靠崔永平夫妇的退休金维持,工作人员也就是他们二人。儿女都在国外,两位老人到国外和家人团聚时,博物馆只能关门停业。目前博物馆开半年停半年。
在众多民营博物馆中,仅有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刚刚做到不赔钱。观复博物馆几乎每一个独立展馆都有企业冠名,每天平均有100多收藏爱好者进馆参观取经。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未都的名人效应,其他民营博物馆难以复制。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民办博物馆有共同的心声:民办博物馆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现在法律规定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这不仅使民办博物馆很难享受财政拨款,更因要缴纳各种税负,导致运营困难。
无论是出于公益考虑,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与更多人共享,还是出于经济考虑,达到以藏养藏,民办博物馆和公立博物馆做的事情一样,都是文保事业。由于私立身份,同是公益事业,民办博物馆往往不能享受财政补助等多种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