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其:当代艺术生态的庸俗化之困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牛牛 点击 :

从总体看,当代艺术三十年只是完成了“形式的政治”的终结,即九十年代以来对装置、多媒体和观念形式的主流禁忌已经打破。在解决了形式的合法化之后,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则是“前卫的庸俗化”。

如果将2000年上海双年展看作当代艺术转型的开始,2011年艺术市场的不景气,当代艺术以一种硬着陆式的转型告一段落,并进入一个先天不足和被扭曲的发展瓶颈期。

当代艺术如同一架飞机硬着陆式的坠地,不免伤痕累累遭受重创。这架飞机在十年转型中表现出四大困境:1.当代艺术资本化之后,原先地下和江湖生态宣告结束,但更成熟艺术制度未建立起来,使当代艺术进入一种过渡时期的商业化阶段;2.艺术市场呈现一种初级的“传销”状态,未能转型为一个行业自律和以学术为基础的成熟市场,大量资本被浪费在没有艺术史价值的投资上;3.对西方艺术的学习暂告结束,但没有产生突破性的标志艺术家,反映出几代艺术家在艺术学养上的先天不足。4.艺术投资、展示、传播和市场等领域新加盟的人口暴增,但大部分从业人员不懂艺术,使得这些领域呈现一种低水平的表面繁荣。

总体上,当代艺术三十年最好的时期是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在经历了1993年至2003年的后殖民国际化和近十年的商业化,当代艺术总体上不再具有前卫主义的性质,它正处在一种尴尬状态,从总体看,当代艺术三十年只是完成了“形式的政治”的终结,即九十年代以来对装置、多媒体和观念形式的主流禁忌已经打破。在解决了形式的合法化之后,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则是“前卫的庸俗化”。

在学院艺术开始使用投影仪、装置等多媒体形式,平面广告设计师开始使用波普艺术的拼贴方式后,以是否使用多媒体手段或者图像拼贴的形式,判断该作品是否当代艺术已没有意义。当官方艺术、商业艺术也吸收了多媒体、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和拼贴手段时,艺术手段就不能作为区分官方艺术、商业艺术和前卫艺术的标准。

当代艺术这个词实际上变成一个语焉不详的概念,它已经不能用来准确描述前卫精神的艺术态度。唯一能作出区分的依据主要是艺术的立场或态度,这个态度上的标准就是看艺术是否处在尚未主流化的状态。官方艺术是一种国家主义的艺术,商业艺术是一种媚俗的取悦大多数人趣味的艺术,前卫艺术则是一种与主流保持距离的艺术,它与权力、大众和艺术史的主流保持距离。这个标准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艺术是否前卫的判断尺度。

实际上,当代艺术这个词的含义正在演变成“所有的艺术都是当代艺术”。与八、九十年代的前卫艺术相比,大部分当代作品具有当代艺术的形式,却没有真正意义的前卫精神。当代艺术因此分裂成不同的阵营,有些当代艺术是前卫的,但仅占极少数。有些当代艺术变得极其媚俗和商业趣味,它们不过是用观念艺术、装置、行为艺术和多媒体作为外衣的媚俗。还有一部分官方艺术,比如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也使用了一些拼贴手段,但显然属于政治宣传艺术。

但当代艺术的当前问题是商业媚俗,即上一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所说的“前卫的媚俗化”。“前卫的媚俗”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曾经针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具有另类态度的艺术家,在成功后成批复制统一风格的图像,将艺术的创作当作一种奢侈品生产,这即是商业化;另一部分是那些模仿成功艺术风格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的画面只有时尚杂志的水平。

上述两类媚俗的老少两代艺术家,尽管也号称在做“当代艺术”,但实际上跟做"名牌产品"没有什么区别。这两代以媚俗为特征的商业化的当代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像当代工匠一样重复制作同一件产品,这种艺术品的产品化或“奢侈品”化生产,被艺术投资人视为一种“名牌艺术”。

“前卫的庸俗化”,是每一个国家在‘前卫艺术’合法化之后都会产生的现象,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八十年代的日本、九十年代的韩国等都是如此,新世纪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终于踏上这条如初期预感的不归路。当代艺术因此不再是前卫的同义词,原先只是小圈子使用的前卫形式,比如观念艺术、波普和新媒体,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髦形式。在这种前卫形式的时髦化之后,当代艺术的内涵却被庸俗化,其核心的前卫精神逐渐被掏空或曲解。

真正的新艺术不应该一开始就是时尚,而是与社会主流保持一定的距离,具有一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由于中国社会对当代艺术的态度发生改变,大量的艺术官员、学院派、艺术投资人及高级白领,无从就当代艺术史的沿革去理解其核心,只能根据当代艺术的表面形式作为一种判断标准。另外,八、九十年代的一部分代表艺术家的商业化和拍卖业不负责任的市场炒作也误导了社会和年轻一代艺术家的艺术观。

掌握了大量权力资源的主流群体,对当代艺术的判断因此简单化、曲解化。比如,他们觉得只要使用了拼贴、装置和投影仪就一定是前卫艺术,实际上,当代艺术重要的是一种前卫探索,而不是多媒体形式。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被等同一种时尚,这也是中产阶级的一个普遍误解,杰出的当代艺术恰恰是跟主流时尚保持距离的。

当代艺术的合法化和社会化造成文化官员、中产阶级和年轻艺术家的误解,可能是当代艺术进程中必须付出的一个代价,因为当代艺术的启蒙只能通过各阶层在参与艺术收藏、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举办展览和评选、媒体报道和时尚沙龙中,通过走弯路、付学费和资源浪费的模式来完成当代艺术的启蒙,这是一个只能经此路径的社会代价。

相关文章

  • 张德林:期待人书俱老的那一天[图文]
    张德林:期待人书俱老的那一天[图文]

    张德林作品对张德林老师的采访,在国家大剧院后一座安静的四合院里展开。我面前的这位中年书法家,神清气朗,谈起书法艺术时眼中便瞬间流露出喜悦的目光。半天的交谈后,我清楚地感知到,这是一位真正把书法融入了生命和生活的艺术家。与许多书香门第、家有师承的书画家不同,张德林出身于安徽来安的一个农民家庭,祖辈几代都没有人与书法艺术有过任何渊源。但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子弟,凭借着对于书法的赤诚与热爱,一步步开拓...

    125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图文]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图文]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津门书法家、现任天津市首席督学的刘长兴,不仅酷爱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书法作品,而且大力倡导书法教育普及工作。他提议《习字与书法》作为地方课程,已经在全市正式实施5年。对此,刘长兴非常明确地表示:自己不是书法家,也并非教育家,更谈不上书法教育家,只是对于书法和书法教育有些看法、想法而已。倾心大家吴昌硕刘长兴幼承家学,父亲和伯父一生都与书画印为伴,且始终与...

    107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方力钧:当代艺术创作的多重叙事[图文]
    方力钧:当代艺术创作的多重叙事[图文]

    .secondaryHeader{height:33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dy/images/header/2008/standardl2nav_bg.gif)repeat-x#fff;color:#000;font-size:12px;}.secondaryHeadera,.secondaryHeader...

    161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图文]
    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图文]

    陈丹青不是现代艺术,也不是当代艺术。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8月25日上午,首届新疆艺术双年展“文化艺术名人讲坛”在乌鲁木齐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开讲,艺术家陈丹青作为首讲嘉宾,为新疆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不拘一格的精彩演讲。作为享有盛誉且备受争议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陈丹青在其主项绘画领域卓有建树,而他的文字作品的影响力甚至已超过画作,而更多的人则通过不同渠道习惯...

    8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殇·戊子记忆之五》180×192cm2009年4月17日是“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北京巡展的最后一天,上午10时,张江周老师来到中国美术馆,在展厅现场为观众深入介绍了他的作品。关于展览主题“殇”张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展览的主题,他说,“生命&m...

    8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湖边少女(油画)张华清上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诞生之初面临西方诸国的封锁,只有苏联接受我国派遣的学生。至1965年,国家共派出留学生1.5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是理工科人才,美术类一共30余人(包括美术史论、绘画、雕塑、舞台和电影美术),攻读油画专业者有11人。我记得,1956年出国前中央首长在报告中指示,留学生的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好外国的油画艺术,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提高我国艺术教育水平。...

    11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墨是中国哲学思想物化形态[图文]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墨是中国哲学思想物化形态[图文]

    图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来德。李晨韵摄中新网杭州5月21日电(见习记者张骏)画作磅礴大气,笔墨华滋浑厚。21日,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来德书画艺术展“墨许山河”在浙江美术馆开幕。追求笔墨解放的曾来德认为,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物化形态。1980年代初,曾来德拜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为师,研究今人的审美,融进时代精神并创...

    187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气功大师"引热议 探究:"圈子文化"致伪大师横行?[图文]
    "气功大师"引热议 探究:"圈子文化"致伪大师横行?[图文]

    “王林的把戏,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师热,和民国时江湖中的人物相比,只能算是个菜鸟”——对于“王林热”,有人如是评价。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个“菜鸟”红得发紫,虽然这种“红”开始给他带来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等在内的一系列可能是“负面”的效果。纵观近几十年的中...

    17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原研哉:简单是何时产生的[图文]
    原研哉:简单是何时产生的[图文]

    坂茂设计的碳纤维椅简单大约产生于一百五十年前。当椅子不再用来表现国王、贵族的地位,而只需满足单纯的“坐”的需求,巴洛克、洛可可的魅力曲线和粉饰成了旧时代的遗物。现代主义就是物从复杂蜕变为简单的过程。原研哉和某汽车品牌合作设计的微笑汽车简单这个词运用广泛。一般是指流畅简洁的风格,或是整齐统一的状态,大多用来表示褒义。简朴生活、“简单最好”等理念...

    8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慎为:笔墨写心色彩写意[图文]
    刘慎为:笔墨写心色彩写意[图文]

    《星城月色》欣赏刘慎为的作品,会发现鲜艳的色彩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很多人会有疑问:“传统的中国画似乎更加素净些,这么艳丽的画还是传统的中国画吗?”对于这个问题,刘慎为严谨地表示:“我们所说的传统的中国画不仅仅是写意画和文人画,在唐宋以前,中国绘画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文人画、写意画在现在看来离我们近些,我们接触得更多些,但是在中国美术的历史中,大部分还是彩色的...

    105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日本为何流行少女癖[图文]
    日本为何流行少女癖[图文]

    历经百年,少女文化给日本人养成少女癖,流弊多端。少女,通常指七岁至十八岁的未婚女性(十六岁可以结婚,但二十岁成年,然后才可以抽烟喝酒)。虽然AKB48成员有超龄的,但人们也当作少女看。少女一词古已有之,例如《源氏物语》有《少女》卷,写光源氏的长子夕雾和云居雁两小相恋。不过,那鸭头不是这丫头,现在所使用的少女是社会发展到近代才产生的概念。拥有批评家等不少头衔的大冢英治在所著《少女民俗学》中写道:&...

    63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汪国真:创作优秀作品是改变诗歌边缘化的重要方式[图文]
    汪国真:创作优秀作品是改变诗歌边缘化的重要方式[图文]

    汪国真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柯小军摄中新网清远11月3日电(奚婉婷程景伟承孟华)著名诗人汪国真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诗歌有点被边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他还寄语年轻诗歌创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进步。由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中国美林湖主办的首届诗歌文化节2日至3日在广东清远举行。汪国真作为论坛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他戴着金属框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言语间...

    17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钟锦沛:布面的表情[图文]
    钟锦沛:布面的表情[图文]

    《愉悦后的安静20110719》钟锦沛的“绘画”是对日常生活的重新审视,无论是从其最早的作品“都市系列”还是现在进行中的“愉悦后的安静”系列都是如此。正如他所说,很难说自己是在绘画还是在构建一个空间,我们看上去的抽象线条与图案呈现在凹凸不平的画布上,他却解释说这是写实作品。如此,我们眼中的“生活”已...

    15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盖里·李作品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正在红专厂E9艺术馆展出的《一半一半》展览有个长而佶屈聱牙的副标题——三位探索土著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当我们看到“土著文化”这个词时,往往会预设看到一些符号化的原始风情——展馆门外燃烧着的带来“澳大利亚味道&rd...

    17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默:吴昌硕不断重复自己[图文]
    刘默:吴昌硕不断重复自己[图文]

    吴昌硕吴昌硕是当之无愧的大师,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在20世纪,他都是不可超越的。他的篆刻开宗立派,书法开宗立派,绘画也开宗立派———在中国艺术史上,像他这样开宗立派的人物,还是不多的。评论家刘墨对于吴昌硕的“不可超越”深表赞同,不过,他亦点出这位大师的硬伤———题材方面没有多少开拓,画面俗气未尽,艺...

    133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