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漫画家张光宇:被滑落的旗帜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志志 点击 :

4月以来,艺术界的大展不断,而首推张光宇的艺术回顾展最为难得;展品涉猎漫画、水彩、壁画、插图、邮票、家具、照片等十余种,多数作品也是首次露面,实属不易的是此次展览为已故漫画家、作家黄苗子老先生的临终“所托”。

牵肠挂肚“二十年”

据展览主办方百雅轩总裁李大均介绍,黄苗子生前念念不忘的是张光宇的推广,他曾在病房中对李大钧说“我们国家文艺界的许多问题,尤其文艺方向上的问题,和重不重视张光宇有很大的关系。要是有一个文艺界的诺贝尔奖,用张光宇命名,就会好很多。”于是,当黄苗子在2011年获得“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所颁发的一百万元奖金时,当场决定全部捐给人民美术出版社,用于张光宇艺术的出版和推广。

其实,关于宣传张光宇的倡议早在1992年就已发起。那年的《装饰》杂志曾专辟张光宇艺术纪念专刊,而且定居美国的艺术家丁绍光也特意回国,为老师出资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张光宇奖学金”。当时都还健在的著名作家夏衍、画家叶浅予以及漫画家廖冰兄、丁聪等老一辈艺术家纷纷号召给张光宇及其艺术一个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

叶浅予撰文说:“我最早认识的漫画家是张光宇。他一直是我心目中最有威望的艺术家兼大哥。30年代,对上海同仁画报支持最力、功勋最大的人就是张光宇。张光宇是属于全社会的,应该让社会给予他应有的评价。”

曾受过张光宇提携的著名国画家、壁画家、美术教育家张仃也认为:“张光宇作品的影响力决不小于齐白石、黄宾虹,他在漫画、装饰画、艺术设计上是一面旗帜……但他的艺术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弘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

二十年已过,张光宇仍然处在中国艺术的边缘地位,备受张光宇影响的第三代艺术家也早已对其感到陌生;作为上世纪艺术界的“带头大哥”、“时代旗帜”,张光宇的历史仍然有待追寻。

上海摩登与张光宇

张光宇的历史篇章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上海。那时的上海城虽然在政治上是一个被殖民的通商口岸,但在经济上已俨然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世界第五大城市,号称东方巴黎。矛盾在小说《子夜》的开篇章里,曾对当时旧上海的汽车、摩天大楼、霓虹灯广告牌、女郎等现代场景有过大篇幅的描述。这个充满现代魅力的世界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文学家和艺术家,并迅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当时去法国学习的画家刘海粟、林风眠、庞薰琹业已归国,并在上海美专介绍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的作品,中国现代主义的第一个社团决澜社也已成立,勉勉强强开过四次展览会;但是他们的“现代艺术”只是停留在美专的教室、冷落的展览会以及艺术家的“亭子”中,并没有介入到现代都市生活中。然而当时的社会需求是新建国际饭店的大堂需要装饰壁画,英美烟草公司的月份牌以及成套的香烟画片需要插画,出版物需要画封面……

于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大美术家”,他们不是躲在象牙塔里搞纯艺术,而是积极介入到社会生活中。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美术家的角色身份发生了转变,有的成为了革命者、作家、电影导演、出版商、经理、科学家,正是他们促成了文化的交融。张光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医家庭的张光宇,在1914年来到上海,跟随当时上海美专的副校长张聿光学习舞台布景,后来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英美烟草公司任广告绘图员;从20年代起开始为《上海漫画》、《时代漫画》、《十日谈》、《独立漫画》、《万象》、《漫画界》《泼克》等许多杂志创作漫画。相对于其他艺术家,张光宇最重要的价值是他社会身份的前卫性,他以组织者、出版商、设计师的多重身份引导了上海现代艺术的进程。

1927年,张光宇与叶浅予、鲁少飞等成立了最早的漫画团体,并与漫画会成员倾囊出资筹办了“中国美术刊行社”,自画自编《上海漫画》周刊。张光宇为《上海漫画》创刊号画了报头,叶浅予的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首次和读者见面,画刊连续出了三年,发行一百一十期,影响了一大批漫画家。据黄永玉回忆,他从小就抱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不放,而且他父亲送给他的儿童节礼物就是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合著的《漫画小事典》。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光宇又创办了《时代漫画》、《时代画报》和《独立漫画》,这些刊物支撑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造成了旧时代中国漫画界的全盛,后来活跃于漫画界的第二、三代画家都在这个时期开始创作。

除了漫画,张光宇还为烟草公司设计烟标、火花;做过服装设计、海报设计、装帧设计、家具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建国后,张光宇主持了中央工艺美院的装饰艺术系,并创办了《装饰》杂志。

借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话来说:“张光宇先生是一位“大美术”事业家,他不喜欢把自己封以专一性的头衔,因此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自身的社会潜能与价值,他在艺术上的影响遍及纯艺术、装饰艺术、实用艺术、表演艺术等广泛的领域。”

漫画时代的“大哥”

有一位评论家说:“新文学最高的成就不是诗,也不是小说,而是杂文和小品文;那么,与新文学同一时期的绘画,成就最高的不是油画、国画,而是那些短平快的漫画。”而张光宇的漫画无疑是这个漫画时代的标志。

张光宇的漫画一路追击时政,揭露腐败,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那一时期,他创作的《登场人物》、《开源节流图》、《西游漫记》、《儒林外史》等一列作品脍炙人口,辛辣讽刺了当时的混乱时局,他曾三次举办漫画展,轰动一时,但也因此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威胁迫害,曾携家逃亡香港、桂林、贵阳等地。其中,尤以1945年在陪读重庆创作《西游漫记》最为知名,艺术家借用神话故事,来反映抗战结束前后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这60幅彩色连环画先后在重庆、成都、香港展出,引起巨大轰动,作品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可谓妇孺皆知。

张光宇作为漫画时代的旗帜,除了自身艺术的魅力之外,他也是一大批漫画家的伯乐与老师,如叶浅予、张仃、华君武、丁聪、袁运甫、丁绍光、韩美林等等。叶浅予在闯荡上海滩时,开始尝试创作漫画。后来他向《三日漫画》投稿,一幅《两毛钱饱眼福》的作品被张光宇看中发表,从此一发不可收。叶浅予回忆那段生活时说,“尽管我是一个才满18岁的青年,但和张光宇这些知名人士混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上海滩的头面人物。”此后,叶浅予一直以“老大哥”称呼张光宇。

19岁的张仃也是靠画谋生,但屡被一些漫画刊物退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张光宇画的《十日谈》,决定将作品寄给当时任时代图书公司经理的张光宇。得力于张光宇的提携,张仃在中国漫画界一炮打响,其结果,正如叶浅予形容的那样:“张仃这个名字在30年代初露头角时,漫画刊物的编者们好像发掘到一座金矿,舍得用较大篇幅发表他的作品。”

滑落的旗帜

正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代漫画家的引路人在建国后开始殒落。境遇如同他晚年创作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一样,动画片频频摘得世界各国际电影节的桂冠,而且他所创造的孙悟空形象,如同米老师、唐老鸭一样,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却鲜有人知道《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正是张光宇。

其实,自新中国成立起,张光宇的就开始被边缘化,这源于意识形态对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抗战爆发后,张光宇去了香港、重庆,而与张光宇有着“提携”之情的张仃去了延安;正是这一人生的分道,对于日后两人的命运产生微妙的影响。张仃因投奔革命圣地,获得了党组织的信任,日后成为新中国的首席形象设计师,接管了国立北平艺专,后来历任中央工艺美院的第一副院长、院长。而张光宇则与许多来自“国统区”的老一辈艺术家一样,成为新中国改造的对象。

因设计新中国国徽而获得巨大声誉的张仃后来曾回忆说:“我作为设计者,提供艺术意见者为张光宇、周令钊,助理绘图者为曹肇基。张光宇参与提出了一些设计意见,他不同意梁思成先生以‘璧’为基本形象,坚持以天安门为基本形象的构思,而且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

尽管张光宇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表现进步,但是不善于言辞他,在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中时常感到苦闷。1965年5月,张光宇因高血压而离开人世。二十多年后,与张光宇有着相同政治遭遇的林风眠、黄宾虹、徐悲鸿等人的绘画艺术被重新载入中国美术史,并获得了开宗立派的地位,而张光宇作为开创装饰艺术的一代宗师却无人问津。

张仃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认为:“中国现代美术史有一大漏洞,主要篇幅叙述正统艺术与艺术家,如中国画、油画,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而大批杂志画家不在它的视野中。张光宇以及30年代一批漫画家的作品深入千家万户,其社会影响之大,较之中国画、油画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或许是黄苗子所说的“文艺问题”,也是法国后现代大师福柯所说的“历史即话语”。但无论张光宇本人的历史如何沉浮,他的艺术已深深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地上了。

相关文章

  •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图文]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图文]

    资料图片晚清的“风雅名士”金武祥一生仕途尽在岭南,先是在广东,尔后到了广西,期间又不时往来两地,招邀岭南岭北文人,形成以广州、梧州、桂林为聚会之地的唱酬活动,蔚为文宴之大观。其所撰著,往往以留意旧史陈迹而为时贤后人推重。在晚清岭南文化史上,一介寒儒微宦的雅兴,却分明折射出文运的兴衰之迹。初入仕途金武祥(1841-1924),字溎生,号粟香,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人...

    116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方绮画虎:神中取韵[图文]
    方绮画虎:神中取韵[图文]

    赏读方绮笔下的虎,犹如走进一个充满磁力的场中,人的心神被控制、被拽住,而这种震惊,却又不同于生理上的胆怯、恐惧,它是磁力在场中的作用,是艺术张力的扩展。此时,那些线条,仿佛构成了一种生命的弹跳与伸缩的韧性,它们在力量的收放中,释放出一种幽游浮动的气息,让你逮不住、抓不着,但你能明显感觉到那种劲道和力度的存在……方绮笔下的虎,有着浑厚的气韵,这是写意上的功夫。当下有不少...

    9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胡永凯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自己...

    17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人生的智慧之光[图文]
    艺术人生的智慧之光[图文]

    麻凡蝶恋花·梦里幽兰小篆当我听说书画家麻凡写出了30万字的《禅画酒言》时,既有疑惑,更有好奇。对麻凡的书画,我是了解的,还曾写过评论文章,尤其欣赏他的泼墨狂草和大写意花鸟。但我却未曾想到他在悄悄地进行着深邃的人生思考。几十年来,看书、读画、行旅、创作,凡有所惑、所悟、所得,他都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零篇散章竟自汇成了洋洋大观。麻凡虎泼墨狂草麻凡这一论著的诞生,应当与他这些年远离世...

    131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奢侈品走上艺术之路[图文]
    当奢侈品走上艺术之路[图文]

    香奈儿是成功走上艺术道路的奢侈品品牌之一导语:据报道,艺术是马爹利(MARTELL)的DNA,马爹利的名字中就有艺术。”今年6月,这个法国著名的干邑品牌已携“非凡艺术人物奖”迈过第十个年头。张晓刚、周春芽等国内艺术界的领军人物都曾走上这条艺术“红地毯”。同月,HUGOBOSS集团宣布与上海外滩美术馆“牵手“成...

    8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80后漫画家邓秋婷:一本漫画闯天涯[图文]
    80后漫画家邓秋婷:一本漫画闯天涯[图文]

    邓秋婷(中)和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左)、大陆漫画家本杰明(右)。近年来,随着数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在贵阳的顺利举行,贵州本土动漫的创作实力正在慢慢崛起,并逐渐为外人所知。不少贵阳动漫人都拿起画笔,用自己的作品打开了通往全国平台的道路。而笔名叫“豚宝藤井樱”的80后贵阳漫画家邓秋婷,就是其中一个。彩色的自我2011年,邓秋婷连载于国内动漫杂...

    17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记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图文]
    记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图文]

    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托尼•克拉格作者:欧阳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雕塑家,他们的创作实践给英国后现代主义美术增添了新景观,他们也渐渐成为艺坛上引人注目的名家。克拉格、迪肯、戈姆利、卡普尔是这批后现代主义者的杰出代表。这次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克拉格吧。托尼•克拉格(TonyCragg),1949年4月9日诞生在利物浦一名电气工程师的家庭。由于这样...

    126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许钦松:我们的画是画给当代人和后世看的[图文]
    许钦松:我们的画是画给当代人和后世看的[图文]

    《高原甘雨》许钦松10月31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广州外商活动中心举行以《岭南画派的历史传承和当前新崛起》为主题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许钦松回顾了岭南画派百年来的辉煌历史,也剖析了在新时期崭新的文化语境下岭南画派所面临的历史机遇。许钦松指出,重提岭南所拥有的丰厚思想文化基础与艺术美术传承,有利于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据悉,许钦松此次演讲是应侨鑫...

    127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顾丞峰:新水墨新在何处[图文]
    顾丞峰:新水墨新在何处[图文]

    图片资料近年来,“新水墨”的称谓常见于各种展览中。从2005年开始,“上海新水墨大展”已经连续举办七年,该展览对“新水墨”概念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关于新水墨的内涵,有人曾这样论述过:“选用‘新水墨画’这一名称,是由于水墨画在本质上仍延续着一个脉络相承的中国文化和精神,并与西画中油画、...

    149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永玉展览不讲排场是艺术界的楷模[图文]
    黄永玉展览不讲排场是艺术界的楷模[图文]

    2009年7月,86岁的黄永玉在家中作画。(资料图)新华社发黄永玉九十岁画展“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策展人陈履生称:“按照老办法,开门就开幕。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8月16日,“黄永玉九十画展”在国博开幕,其简洁朴素的开幕形式,一时备受热议。而反观时下艺坛,展览此起彼伏,开幕式隆重阔气,主办...

    25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谈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4月12日到6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展品名录由法方裁定,但在策展主题的确定、展厅的布置上,国博体现了自己的立场。事实上,近...

    16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艾轩: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图文]
    艾轩: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图文]

    《瓦切村的早晨》布面油画76×61厘米1987年原标题:艾轩:酷爱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雕塑和民间艺术艾轩酷爱中国的古代建筑、绘画、雕塑和民间艺术,除广泛的兴趣外,在绘画的造境上他似乎更钟情于范宽和倪瓒的山水画。范宽的作品中表达“云烟惨淡风月难雾之状”中的朦胧、宁静和浩瀚苍茫,倪瓒作品的“天真幽淡”和意境的深远凝静,与艾轩的经历、修养...

    85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法国影人马修·德米首次带电影处女作《美国》来中国《美国》剧照。上图为德米与饰演母亲老友一角的杰拉丁·卓别林,下图为他和饰演曾与母亲相熟一角的萨尔玛·海耶克。在前不久落幕的南昌学苑影展上,到访的国外影人中有一位法国人第一次带着自己的电影处女作长片到中国内地放映。电影名字看上去一点也不“法国”,叫《Americano》(《美国》)。...

    46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等根本问题。《讲话》的发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创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其目的不仅在于重温...

    18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齐白石《牵牛草虫》1946年,李可染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出现了,两份聘书同时送达他的手中。一份是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发来的聘书,一份是徐悲鸿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的聘书。可染对母校感情深厚,回母校工作可以了他的心愿。而后者却更有吸引力,北平是中国文化古城,有故宫藏画,还有李可染素来仰慕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在当时的可染心中,北平几乎就是一流艺术的代名词,于是他选择北上。此时的李可染40岁,已多次...

    79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