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上海双年展:讨喜还是讨骂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睿通 点击 :

“中国人不认为知识是值钱的”

本报记者曹俊杰实习生吴秋翊

在上海南浦大桥下的原浦西世博园区城市规划馆,正在进行紧张的“更新”:10月1日起,这个有着上百年的老建筑,将承担起新的文化身份:作为第9届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区。

距离“更新”的工地不远的双年展策展办,艺术家邱志杰却在一根接一根抽着烟,他被认为是能够在这个双年展“更新”时代最合适的人选,在他以往的艺术作品中,他能巧妙地用传统的文化手法批判性地展现当代性的问题。

但与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邱志杰对话的一个半小时内,关于“绑架”他提到了12次,关于“脑残”提到了8次;不过关于“钱”,他却提到了38次。尽管“被钱绑架的脑残”不能作为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要基调,但多少从侧面展现了上海双年展面对“更新”时的困难处境。

已经举办了8届的上海双年展,是这个城市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它曾带给人一种希望:在旧有的文化制度中,它象征着引入和接洽新文化的开放,它从边缘地带经过多年的迂回,逐渐被国际承认,而随时代迈入主流。

开幕前夕,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邱志杰接受《21世纪》的专访,对于即将诞生于自己手中的孩子,邱志杰“爱之深,恨之切”。

《21世纪》:你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去驾驭一个这么大规模的艺术展?去控制它的风险,比如可能会有更多批判,失去原本的声誉?

邱志杰:上海双年展有什么声誉?我认为它的名声已经臭到极点,基本上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拯救它的声誉,即使失控也是在拯救它,因为它的不好的声誉恰恰在控制太严,太自大,太自以为是。2004年是上海双年展声誉的顶峰,此后开始走下坡路。我们的整个体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开始很多国际上的人抱着一种冒险的心态,所以赔本也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人们要求中国像个正常国家那样去付钱,给人尊重。本来你很落后,人们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来看,等到人们逐渐把你当成一个正常国家了,人家说,你已经办过六七届双年展了,你怎么还这样,人们对你的要求会不一样。

《21世纪》:相比较国际上比较成功的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在理念上的落后主要是什么?

邱志杰:因为中国人从来不认为知识、经验是值钱的。到去年为止我们的联合策展人的工资是一万欧元,这在国际上是一个笑话,你知道光州的国际策展人拿多少钱,他们拿50万欧元。那你让我怎么去请国际策展人来,你要给人家符合一个国际最低行情的报酬。中国现在在世界上当最大的财主,所有艺术家都疯狂的要材料费,各种各样的钱。其实一开始我就知道结果会这样,但是我没料到会没面子到这种程度,我以为起码到最好能请到50个国际艺术家吧,但怎么也想不到,只有7个,你生气都已经生不出来了,就好像甲午海战,前方在激战,后方送来的炮弹全是沙子。

《21世纪》:如果相比往年,这届上海双年展的投入如何?

邱志杰:成都双年展号称3600万预算,其实政府投了1200万,再找来两个国企投了1200万各一家。相比成都,上海的预算少很多,政府预算是1800万,因为这是跨年的展,还要拨出200万给明年用来撤展,实际是1600万。瑞士的私人银行赞助还有一年300万。过去的上海双年展政府给400万,今年给1800万,是原来的4.5倍,这是破天荒的。但过去的上海美术馆(微博)是4500平米,每平米的造价是2000,最高空间是7.5米。而现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5000平米,它给1600万,每平米造价是1050,高度是24米,如果把空间算起来,就只有过去预算的五分之一。整个招标过程,只有国企才能拿到政府采购,我们就只能由国企来运输,国企流氓啊,它拿到标之后就说,这个得用空运,那个得用空运,用200万的标报出来的预算,运输费用是700万。从杭州运三张画来要五万块钱,这真是个笑话。

《21世纪》:现在场馆都还没有完工,这对你的布展工作是否是个挑战?

邱志杰:场馆设计师也非常脑残,完全脑残,我公开的说,有些展厅我想得很完美,给了一个很有名的老外艺术家,结果到完工以后到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墙中间多了一个消防栓,然后我再发邮件过去和人家解释,结果人家就直接不参加了。世界上没有一个美术馆会用这种铁皮的墙。种种不靠谱,比如我们安装一个巨大的装置进去,我们根本进不去,难得美术馆就不能用卷帘门?因为早晚都会遇到某些大的装置进来。本来场地应该9月1号就交给我,现在场馆还未完工,空间都已经在三维软件里面展示过无数次了。现在没办法,就像是在飞夺泸定桥。

“双年展能推动文化的开放”

《21世纪》:你屡次提到了被体制、钱绑架的问题,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会不会被体制绑架?会不会给你带来困扰?

邱志杰:不会,其实我觉得级别高的领导都比较好交流,都很有文化,或者是他怕自己显得没文化,或者就真挺有文化。比如我们那个大烟囱上面,这个老外要在烟囱做霓虹灯的字,他那句是“任何知识如果不引向新的问题很快就会消亡”,因为它无法保持生命所需要的温度,然后我就给翻译成“学而非疑,其命不济”。某领导来,我和他讲这件事,他就说你干嘛这么译,这不就是学而不思则罔吗?我觉得这是正确的,后来我就译成了学而不思则罔,生以恒温不待。其实我觉得跟领导直接的沟通没有问题,跟那些怕领导的人沟通就会有很多问题。

《21世纪》:上海双年展举办主体的变化,以前是上海美术馆,现在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对上海双年展有没有影响?

邱志杰:有,这也是一个机会。今后美术馆本身也要有基金会来运作,我也提出了“三个会”,理事会来管理,基金会来运作,学术委员会来把握学术方向,这在中国的官方美术馆是从来没有提出过的。如果能够成立基金会,那么策展人就不会这么苦了。我去悉尼双年展,跟他们那里的CEO谈话,我觉得他们的策展人好幸福,就管花钱。

《21世纪》:从本届参展作品和艺术家来看,有什么跟以往不同的地方?

邱志杰:艺术家的国家化比例比以往更高。国内艺术家参加双年展的热情有所下降,我觉得这是进步,他们很忙,双年展不是唯一重要的登场平台,他们甚至重视他在画廊里面的一个小个展。国际艺术家来上海展出的热情还跟2000年的时候一样旺盛,尽管中国想象在变,由一个后共产乐园转变为一个遍地黄金的暴发户想象,但是吸引力是一样的,所以国际艺术家还是一样渴望来上海展出,那我是觉得它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越对上海本地艺术家有意义有价值,所以我觉得适当降低中国艺术家比例是好的。

《21世纪》: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你对上海双年展的期待,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野心想把上海双年展做出东方的威尼斯双年展?

邱志杰:老外看到我用的最多的词基本就是野心,我倒也不能说自己没有,但不是在那种竞争的一比高下的意义上,我们有什么本钱去这么做,这是不可能的,其实这个过程是迫使中国自身走向开放走向文明的一个过程,就是艺术家来双年展或者双年展和双年展之间不是一个比赛,而是看我们能够展示多少问题让人家觉得有意思再来上海。

相关文章

  • 艺术中的中国制造[图文]
    艺术中的中国制造[图文]

    曾琼曾琼作家,新星星艺术节创办者很多年以前,我自己设计过服装。起因是因为那时在巴黎,每次都为参加晚会和活动穿什么衣服发愁。在巴黎这种时尚之都,女人们没有时髦只有最时髦,中国女人30年前都不知道什么叫时尚。参加活动多了,发现也有办法扬长避短,在聚会上赢得各种赞扬,那就是穿有中国民族的服装。巴黎那时买中国服装要去中国城里,主要是丝和锦缎的旗袍,穿上会显得很中国化。但标准旗袍对我来说又太过时了...

    13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萧承白:回归自然,大气蓬勃[图文]
    萧承白:回归自然,大气蓬勃[图文]

    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对于画家而言,重要的是他对生存世界的诗意发现,在发现中捕捉灵感与诗情;对创作而言,就是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语言对诗意的发现给以表现。萧承白(萧平)正是一位善于发现,也善于表现的画家。读萧承白(萧平)的绘画作品,我看到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张扬,他的绘画不是笔墨与技巧的舞台,而是对自然情绪的一种释放。在创作中,他注重传统与现代性的审美定位,在明快的作品中渗入了笔墨的人文精神,处处彰...

    16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齐白石《牵牛草虫》1946年,李可染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出现了,两份聘书同时送达他的手中。一份是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发来的聘书,一份是徐悲鸿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的聘书。可染对母校感情深厚,回母校工作可以了他的心愿。而后者却更有吸引力,北平是中国文化古城,有故宫藏画,还有李可染素来仰慕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在当时的可染心中,北平几乎就是一流艺术的代名词,于是他选择北上。此时的李可染40岁,已多次...

    79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7月初,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刚刚结束第四轮“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作品征集”活动。上周,杨之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儿童美术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大师或神童”,而是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为“失散的孩子”做DNA去年5月,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其中涉及17家...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程十发的“另类”艺术观[图文]
    程十发的“另类”艺术观[图文]

    程十发作品《少女和小熊猫》海派大师程十发不仅以连环画著称,更以中国画享誉世界,其风格是古今中外都吸收,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既符合时代精神,又符合上海城市特点,是海派大师的典型代表。然而,他真正的成功应该说,是其“艺术观念超越时代”,我们从《程十发谈话录》中可以得到很多启迪,其不少内容是首次发表。程十发先生有相当长的阶段处于思想禁锢的“极左”时代,...

    9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在开放的结构中发展传统山水画[图文]
    在开放的结构中发展传统山水画[图文]

    刘建佛罗伦萨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用歌德这句话来审视刘建的旅欧作品,不难发现它的价值,可以看出他对古罗马、威尼斯、巴黎、科隆和莫斯科等古典建筑的艺术灵感,这种灵感集中反映在他对这些经典建筑形式的完美和对这些经典建筑的整体感和文化精神的表现。这不同于一般性质的写生,它的精到处在于对形式构成上的技巧,在于对处理块面体积大小和对横直方圆错落的适当比...

    17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图文]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图文]

    桃花坞年画图为日前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年画制作的关键工序——彩绘。编者按杨柳青,是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岸多水环境中孕育出的北国江南。它以出产年画而享誉海内外。杨柳青年画,这种起源于农耕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如何反映自然生态美景,与人民的传统生活密切相连的呢?杨柳青,一个水美、人美的胜景佳地。古代大清河东流入海,在此交汇,故此地史称...

    5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民间美术为现代艺术发展注入灵感[图文]
    民间美术为现代艺术发展注入灵感[图文]

    宇宙锋(国画)1977年林风眠中国的现代艺术家们出于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艺术风格的创新需求,自觉将民间美术的造型与色彩规律同西方艺术专业技巧相结合。民间艺术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一种有信念的生存智慧。民间美术为一条彰显中国本土精神的艺术之路,指明了方向。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而文化深厚的民间美术传统,其鲜明独特的造型造物传统,代表这个民族最本真的文化面貌和审美风尚,也构成了人类文...

    6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宋天佑:武当山下的民间收藏家[图文]
    宋天佑:武当山下的民间收藏家[图文]

    用心,是收藏的最大动力宋天佑的夫人是新疆人,祖籍广东梅县,外祖父是印尼华侨,祖上数代痴迷于收藏。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宋天佑陪夫人一起回广东梅县探亲,夫人的舅舅见到新婚的小夫妻俩,高兴地拿出自己最中意的藏品,让他们“开开眼”。那时候的十堰,几乎没人有“收藏”。宋天佑请教舅舅:“我现在年轻,没钱,也没有文物方面的知识,想做收藏,怎么做?...

    13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方绮画虎:神中取韵[图文]
    方绮画虎:神中取韵[图文]

    赏读方绮笔下的虎,犹如走进一个充满磁力的场中,人的心神被控制、被拽住,而这种震惊,却又不同于生理上的胆怯、恐惧,它是磁力在场中的作用,是艺术张力的扩展。此时,那些线条,仿佛构成了一种生命的弹跳与伸缩的韧性,它们在力量的收放中,释放出一种幽游浮动的气息,让你逮不住、抓不着,但你能明显感觉到那种劲道和力度的存在……方绮笔下的虎,有着浑厚的气韵,这是写意上的功夫。当下有不少...

    9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无论谁怎么看,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跟诺贝尔文学奖沾边,跟和平奖沾边倒有可能——敝人最爱和平,讨厌无事生非,但不无“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是,好几年来总是被诺奖闹得不得安宁。原因并不复杂,我是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版主打译者和“半拉子”研究者。不过今年有些复杂了:“村上PK莫言或莫言PK村上”。因此早早就有中日媒...

    136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赏读袁峰的虎画艺术:王者之风也柔情[图文]
    赏读袁峰的虎画艺术:王者之风也柔情[图文]

    袁峰的虎画作品□朱同中国人爱虎,往往把老虎当作偶像来崇拜。老虎因威武大气、雍容华贵而令人喜欢,并让人心生景仰之情。老虎之美,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震慑性,是雄浑之美、阳刚之美、力量之美。因而,老虎也就成了许多画家争相表现的绘画题材。属虎的江苏省画家袁峰就是这个画家群的一位画虎高手。古往今来,画虎者众多;但大多是沿袭前人的路子,能有所创新、突破的画家寥若晨星。袁峰认为:“在异彩纷呈的...

    48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导言: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外界称之为“调整年”,受经济影响,艺术市场遇冷。拍卖行成绩平平,画廊业的动作也显得更为谨慎。春节前夕,99艺术网就“2013中国艺术预测”话题,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王春辰。艺术行业受经济影响遇冷不会影响策展人对艺术家的关注记者:中国艺术品行业去年一直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以及艺术市场的影响,您认为今年...

    34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诗书画印的守望[图文]
    诗书画印的守望[图文]

    “西泠雅集”活动现场。资料图片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本报今起推出“贯彻十八大精神·‘五位一体’礼赞”栏目,记者将以真挚的情感、贴近的姿态和鲜活的笔触,深入反映各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五位一体&rdq...

    116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评论: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小众[图文]
    评论: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小众[图文]

    方力钧的版画作品《无题》:寓意一个婴儿从出生就受到既有规则或者强势力量左右它的成长。时报记者何沛霖摄“这是方力钧早期的严肃版画作品,和他后来成名后的‘光头系列’作品风格大相径庭。”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颇具工厂车间风格的1号展厅里,馆长徐子林指着一幅当代艺术家方力钧的版画作品告诉记者。1993年,方力钧的作品《打呵欠》被《时代周刊》选作封面,&ld...

    89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