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拍到的老子雕像
苏州金鸡湖畔的一尊老子雕塑因“吐舌露齿”,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戏称雕塑看起来像吊死鬼。雕塑作者为此回应道,老子吐舌露牙,来自历史典故“刚柔之道”,相传孔子曾问道老子“刚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语,张开了嘴,露出牙齿,吐了一下舌头。舌头是软的,象征着柔的一面。而牙齿是硬的,象征着刚。(12月19日《扬子晚报》)
从图片看,这位老子可说是面目可憎,眼睛凸出,只有一颗牙齿,舌头伸得老长,诚如网友所言,活脱一副吊死鬼模样,的确有些吓人。也难怪要引来网友的热议和炮轰了,将老子以这副面目示人,实际上无异于强奸民意,并不尊重大众。
据易中天先生所言,历史人物一般有三种形象:实际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其中以民间形象流传、影响最广,它代表的是一直以来民众对相应人物的想象和认同,在这些想象和认同中,则包含着价值观、道德判断、美好情感等因素的延续,也是种文化传承和力量。
老子已经不是一般的圣贤、思想家,实际是早已“羽化成仙”,或在书上或在百姓心里,老子是寿星、是神仙,随之也演绎出了诸如老子降青牛、老子成寿星、成仙等神话故事。对于这样一位“仙人”,在民众的心目中,即使不是仙风道骨,也得是和蔼可亲的,再不济也必须是很酷的,就算只有一颗牙齿,在把他的画像、雕塑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也应该是“笑不露齿”的,总之不能面目可憎一副吊死鬼的样子。
作为一件付诸公众的雕塑,一方面在艺术上不应“拔”得太高,以致曲高和寡,另一方面,看到这个“吊死鬼”,又有几人会下意识地往典故上联想,会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呢?胆小的孩子看了又会如何?
艺术家要怎样创作是其自由,但将这样一件“艺术品”置之公众的视野,显然罔顾了民众对老子的想象,和这想象中的美好情感。
毛忠斌(时评人)
链接:
老子雕像吐舌做“鬼脸”网友认为丑化了老子
继“秋裤”大楼后,苏州金鸡湖畔又有一尊雕塑在微博上引来了网友的强势围观。
这走红的雕塑位于金鸡湖东岸苏州艺术文化中心边,雕塑的主体为历史名人老子,然而这位老子眼睛紧闭,舌头伸出,并露出嘴中一个大门牙,颠覆了不少人对这位古代圣贤的印象。
很多网友认为丑化了老子
18日下午,记者找到了这尊雕塑,它高约2米多,在湖边的广场上特别醒目,有意思的是,他的背后正是此前在网上爆红的“秋裤”大楼东方之门。
很多网友认为这是在丑化老子,不少人以“吊死鬼”戏称它,同时认为这样的雕塑不应成为城市雕塑出现在公共场所。
经过一番指责和调侃,开始有网友指出,老子这样的形象是有典故可循。网友陈嘉上说:“若读一下老子文章,我认为这是最好的老子的造像。这位雕塑家懂老子。”
雕塑来自“刚柔之道”典故
据了解,这尊雕塑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于今年9月向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捐赠的。对于老子雕塑的走红,苏州艺术文化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些意外。据其介绍,该雕塑名为《刚柔之道老子像》,创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研究员、雕塑家田世信。
据悉,此前已有一件田世信创作的同名作品被摆放在北京大学,也引起了一番争议。当时,田世信回应称,他并没有丑化老子,同时他希望提出质疑的人多看看书,去了解老子阐述“刚柔之道”这一著名的典故。
记者采访到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城市雕塑家孙厚义。他告诉记者,一件好的雕塑并不代表着能够成为一件好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必须生存在公共环境下,那么就必须考虑公众的欣赏水平,并应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
刚柔之道典故
孔子曾前往周都洛阳,问道于老子。老子张开嘴巴让孔子看,问道:“我的牙齿还在吗?”孔子如实回答:“不在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还在吗?”孔子告诉老子:“还在。”老子意味深长地告诫孔子:“坚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牙齿是坚硬的,所以它老早就掉了;舌头是柔软的,所以它至今还存在。”(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