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宋向光:博物馆不仅仅是“场馆”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军曹 点击 :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城市在兴建博物馆时,更多考虑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博物馆举办主体的结构悄然发生变化,推动博物馆发展的力量呈现多元化状态,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也从文物保护机构向具有特定功能的文化场馆变化着。这让关心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人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博物馆规模愈加壮大,博物馆发展的物质基础愈发扎实;忧的是博物馆举办者将博物馆视为“场馆”,从而模糊了博物馆的组织特点,忽略了博物馆的基本业务建设,扭曲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误导了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我们要大声疾呼,博物馆不是“场馆”,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其馆舍的大小和设施的档次,而是要看博物馆对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回应和为此做出的努力。

在近代博物馆的发生阶段,“建筑”曾经被作为博物馆定义的通称,这反映了当时博物馆建筑的特点。作为构建近代知识的重要机构,近代公共博物馆馆舍多采取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在向古希腊文明致意的同时,也凸显博物馆在知识领域中的精英和权威地位。当时的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自然标本、人文物件和艺术品,博物馆要为研究者观察和比较收藏提供便利,要体现这些物件的科学分类和相互联系。19世纪时,当工业文明占据主导位置后,博物馆注重知识在民众中的传播和普及。此时,博物馆的通称演变为“场所”,博物馆强调公共场所的特点,体现民众对博物馆的拥有,让广大民众进入博物馆,学习和分享知识。20世纪以来,博物馆与科研、教育、图书档案等文化机构的分界日渐清晰,以博物馆组织特性、运营特点为核心的近代博物馆学体系逐渐成熟,社会管理机构对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措施逐渐完善,博物馆的通称多使用“机构”一词。1971年,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的定义更明确申明博物馆是“机构(institution)”。

新中国博物馆的馆舍建筑,上世纪50年代以利用已有建筑为主,50年代后期,随着北京地区博物馆建设的热潮,各地模仿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样式,新建了一批博物馆。60年代,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各地文物部门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依托兴办博物馆,出现了一批以历史建筑为馆舍的博物馆。这一做法,虽然化解了博物馆馆舍缺乏的燃眉之急,但也给社会公众以“博物馆就是文物”的认知。80年代初,在以小型专题博物馆为重点的博物馆建设热潮中,许多文物保护单位被作为博物馆馆舍。中国历代传统建筑成为博物馆的代名词,传统建筑元素也成为彰显博物馆特性的标志。这些传统元素只是平添了中国博物馆的历史感,而没有体现当代博物馆的知识建构、富集和传播的核心职能,没有表达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密切联系,没有体现公众是博物馆主人的理念,于是,博物馆馆舍只是建筑实体,被从博物馆存在系统中分离出去,成为“见仁见智”的对象——文物工作者认为它是保护文物的屏障,博物馆工作者认为它是整合博物馆业务的平台,建筑设计师认为它是艺术表达的手段,城市规划师认为它是文化设施的表征,行业主管认为它是企业形象的标识。由于认知的分歧,90年代以后,博物馆馆舍呈现多维度发展态势,庙堂型、复古型、合璧型、功能型、乡土型、简约型、生态型……百花齐放,斗艳争奇。在绚丽的外表下,博物馆的内涵渐渐被淡忘,博物馆机构属性渐渐被边缘化,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渐渐被简约为“文化地标”。更有甚者,博物馆作为机构的一切特性都被抽离,只剩下“科普场馆”或“文化场馆”的唯一标签。

将博物馆视为“场馆”,将严重扭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首先,从博物馆建设来说,将博物馆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性文化设施,尽管有助于为博物馆预留建设空间,特别是可以在城市重要地域安排博物馆,有利于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但却不能忽视将博物馆视为“场馆”的负面影响。只关注“场馆”的数量和面积,会导致盲目建设、场馆闲置、展陈不精等问题。前几年台湾地区对地方“文化馆”闲置的批评,近两年社会媒体关于博物馆“建与养”的议论,应该是此类问题已经显现的警示。其次,片面强调“场馆”,将会严重影响博物馆的业务基础,削弱博物馆的整体实力。当前一些博物馆强调“展示”,一些科技馆关注“科普”,将博物馆作为单纯的“展示”场地,或是从事单一业务的场所,使得一些博物馆不得不依靠外来展陈撑门面,不得不依靠所谓大制作的现代数字展示手段,不得不依赖社会的独立策展人做展览。近来社会上对博物馆展陈空洞乏味的批评,一些美术馆人士就“美术馆”向“艺术博物馆”转型的讨论,正反映出有识之士对“场馆”之说的反思。再次,将博物馆视为“场馆”将严重影响博物馆专业队伍的建设。“场馆”作为资产和设施,对它的管理要求更多的是保值和增值,是场馆的使用率和周转率,场馆管理所需要的是资产管理和设施管理人员,为吸引人们利用场馆,还需要市场营销人员。这种从业队伍结构,对博物馆来说是本末倒置的。近年来,许多博物馆的专业人才流失,一些人抱怨博物馆专业人员收入低,不能不说也是由于一些管理者将博物馆作为“场馆”经营的后遗症。

当前,我国博物馆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保障博物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将博物馆作为“机构”来建设,要认识到博物馆是有生命力的有机系统,是承担着特定社会责任的社会公益性组织。法国博物馆学学者指出,博物馆是机构,是与社会有着契约关系的社会组织,是社会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依法建立的组织。作为机构,博物馆要履行和完成社会对博物馆的要求,实现社会通过博物馆而体现的社会意志。国际博协也明确申明博物馆是机构,承担着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具有特定的工作对象和专业化的业务领域。博物馆以机构为主体与社会进行沟通,通过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征集、研究、保护和传播等专业活动实现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开展博物馆展陈等社会教育活动体现博物馆的社会贡献。博物馆收藏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责任的专业工作对象,是博物馆专业活动的基础和载体,它更多发挥的是工具作用,而不是博物馆存在的目的。博物馆馆舍,是以人工构筑物的形式,围合并确定了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理空间,这一空间是实现博物馆机构社会责任的资源之一,应该是为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服务的,应该是由博物馆业务人员掌控的,应该有助于博物馆及其业务人员与公众的交流互动。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移动通讯的发展,博物馆的服务界域已远远超出了馆舍的物理界限,“场馆”已不再是博物馆类机构的代名词。

相关文章

  • 蜕变中的思考[图文]
    蜕变中的思考[图文]

    2012年8月导师王颖生教授赴英国参加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咏华之美·中国艺术作品展”,开幕式上岳小飞与王老师在其作品前合影于释博(以下简称于):首先祝贺你以优异的成绩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硕士毕业,并获得了英国格瑞费艺术奖提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奖吗?岳小飞(以下简称岳):谢谢,GriffinArtPrize是一项专为以英国为工作背景的画家...

    16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小东:我不那么重要[图文]
    刘小东:我不那么重要[图文]

    白胖子新疆和田,艺术家刘小东以现场写生的方式,追问当地人的生存状态钱梦妮“沙尘很大,画布上有沙,颜料像在沙纸上调和,运笔不畅。”艺术家刘小东在工作笔记上歪歪扭扭地写道。这是个需要与环境不断抗争才能画画的地方,新疆和田,2012年6月至8月,刘小东与其团队在这里展开现场绘画计划“刘小东在和田”。通过田野走访,刘小东找到采玉工人,以玉龙喀什河的...

    16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画家唐建:绘画最需要的不是技巧[图文]
    画家唐建:绘画最需要的不是技巧[图文]

    画家唐建作为蒋维崧的弟子,唐建对于传统国画有着自己的认识,在他看来,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只具备精湛的绘画技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的文化知识作为其作品的灵魂。如果一件作品仅具其形,不具其魂,是难以成为精品的。记者李解张金菊上大学后才开始系统训练1965年,唐建出生于山东潍坊诸城。“我还有个哥哥,从小就学习画国画。”唐建表示,或许是受哥哥影响,他从那时开始,就对...

    17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且读且画[图文]
    且读且画[图文]

    杨秉辉,1938年8月15日生于江苏镇江。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职务。多年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业余从事医学科普,喜爱钢笔写生,曾出版数十册医学专著、科普读物、游记及写生画集等。杨秉辉教授的书房里,到处是画。进门处就悬了两幅上海硬笔画研...

    15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文]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文]

    “蟹派”就是横行不霸道理念下的艺术创造。横行不霸道是人生和艺术的至高修为,理解和践行需要有形而上的禅思。任何流派都有源头,就创立而言,一个人完全可以开创一个流派。“蟹派”坚持学术立派,立在思想性、原创性、体系性。甲午马年春节之前,中国书店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严学章的《蟹派文化艺术丛书》六卷套,其中,包括2本大八开的《书法卷》和《生肖卷》,4本大十...

    85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1995年,吉洛特在她的纽约工作室内在毕加索的妻子和情人们痴缠、发疯、自杀的故事堆里,吉洛特幸存了下来。在离开毕加索的60年里,吉洛特不怕回忆,但不愿过多回忆,也不只有回忆,而是活出自己,活在当下。吉洛特活在当下,从来都活在当下一个人,如果有幸(或者不幸)活上90岁,会在干吗?回忆,枯坐,枯萎?不,不,不,至少弗朗索瓦斯·吉洛特(FrancoiseGilot)不是这样,已过91岁...

    18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家刘彦君:抱残守缺亦重生[图文]
    艺术家刘彦君:抱残守缺亦重生[图文]

    刘彦君作品刘彦君对于一个物件来讲,它在岁月的长河里的自然或人为地损毁,并逐渐消亡;对于一个人来讲,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个体的发展,精神和信仰有时也在消逝。6月22日在北京市紫云轩,由彼岸艺术机构推广的艺术家刘彦君“重生”个展,将向观者展现经过艺术家精心修补再创作的破损器物,是如何得到艺术上重生的。抱残守缺,语出汉代刘歆的《移书让太常博士书》:“犹欲抱残守缺,...

    6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图文]
    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图文]

    陈佩秋-竹林棲禽谢稚柳和陈佩秋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艺术伉俪,有“当代赵管”之誉。谢稚柳先生与赵孟頫相比,地位上,都是当时艺坛领袖;艺术理念上,都可以说是“复古派”的一代宗师。而在复古的同时,他们又都将文人的气质与修养融入其中,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绘画。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自小就迷恋绘画,并倾毕生精力於此...

    14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造纸图(局部)安徽博物院藏潘明月杜峥艳顾飚,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0年进入无锡泥人研究所,先后拜周金根、王国栋二师学习泥人创作,后又成为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入室弟子。1987年考入镇江师专美术系,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从艺30多年,既完成了院校美术专业的系统学习,又接受了惠山泥人民间艺术创作技艺的严格训练,成功完成了当代艺术观念和传统民...

    6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水墨“还乡团”?[图文]
    水墨“还乡团”?[图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展作品《红色幽默》最近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中国新水墨展,乍看之下让人欣慰,似乎中国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并且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再看之下却不免忧虑起来,走出去的究竟还有多少是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艺术?还是早已在别人的话语权下悄悄变了味?同样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在连续走高之后,中国艺术的学术地位是否在国际上得以同步提升?还是国人的自尊心在自摸之后得以暂且的满足...

    22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mi...

    168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这篇小文的起因,是我参加的一次关于艺术史写作的讨论会。年轻策展人卢迎华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把历史写作作为艺术创作去进行,并通过策展体现出来的观点。实际上,卢迎华在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上已经对这一观点做了一个尝试。这个名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世界》的展览试图对1990年代的艺术史作一番梳理和回顾,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和1990年代作品毫无关系的作品,而199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品...

    14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当代摄影以一种反摄影的形式去模糊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采访者:迦沐梓受访者:封岩迦沐梓:作为国内知名的当代摄影艺术家,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代摄影?封岩:“当代摄影艺术家基本上采取一种反报道的创作立场,他们放慢拍摄节奏、避开火爆时刻,并在决定性瞬间过了之后才抵达现场。除了放弃35mm小型相机回归19世纪中叶迫不得已才使用的中大画幅相机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摄影家试图以一种设想周全的...

    88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文]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文]

    著名策划收藏家、书画集成大师田太华先生纵观中国艺术史,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必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这一双重特征的,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宴集序》,不仅在章法、结构、笔法上都堪称完美,而且对后世书法学习和探索都树立了丰碑。《兰亭宴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思想的完美体现,更是作者气度、风神、襟怀、情愫的具体体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

    2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回顾中国油画400年[图文]
    回顾中国油画400年[图文]

    出生于广东的传教士游文辉所绘油画《利玛窦像》。罗文勇布面油画《百年风云—十九世纪末的广州沙面建筑群》。鼎新华南——中国油画一个跨越400年的命题策划:黄颂豪撰文:吴杨波翻看我们祖先的文明史就会知道,中华文化的强大在于:外族可以统治中原,但文化上终将被中原所同化。无论是南北朝的五胡乱华,还是蒙元、满清的入主中原,中华文化都会借与异质文化的碰撞革故鼎新,爆发出...

    181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