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于美成:刍议媒体艺术公信力缺失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小人参 点击 :

多年来,我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收看、阅读花费了许多时间。媒体的个别节目、栏目让我喜爱,在脑海里刻下深深的印迹。譬如,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2013年年初以来陆续播映的口述历史的《岁月丹青》系列专题片《力群——手持刻刀的战士》、《刘焕章——随意刀工甘寂寞》、《张世彦——墙壁上的心田勾勒》等70集,记述了年龄70岁以上在世的我国老一辈美术家的艺术人生的足音。它是我国一个时期美术家创作实践活动的形象记录,也是当代中国美术史色彩浓重的篇章。《中国美术》杂志2011年第1期“专题·多边联谈”栏目刊发的关于画家吴冠中先生的《被神化了的吴冠中》(范达明)、《吴冠中的画好在哪里?》(河清)、《一颗火热的心与一个艺术的人》(梅墨生)、《误读历史误读传统——吴冠中的错误》(潘嘉来)、《究竟该如何历史地看待吴冠中》(胡斌)、《感动心灵的艺术大路》(郭庆祥)等的一组文章,既评价了吴冠中先生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揭示了吴冠中先生在艺术探索中的不足以及可待商榷的问题。其有助于读者全面的了解、认识一位画家,为杂志刊发评介画家的文论开启了新风气。新媒体的《艺术中国》网站设置的“视频”、“专访”栏目新闻报道的消息,评述论说美术活动、人物,快捷、简明、真诚,与受众情感亲和。等等。应该说,这些媒体的节目、栏目真实的、专业的报道了美术界的情势,博得了受众的认同和良好的声望,塑造了媒体的艺术公信力。从而,提升了各家媒体的影响力,在媒体激烈竞争中获得了重要的砝码。

公信者,大众信赖之谓也。媒体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媒体的相互作用中,媒体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也可以说,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一种内在力量。媒体公信力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建立或改变的指标,而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

传媒学,也叫传播学。是指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与社会关系的一门学问。有关媒体公信力,许多传播学者、专家和新闻人、出版人对其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笔者作为门外人,仅对媒体从业者在美术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真实性、专业性的问题,导致媒体艺术公信力的缺失,凭借平时的感受,拉杂地谈上点滴陋见。

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不仅是开展新闻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创立公信力品牌,形成影响力的基础。多年来,媒体艺术公信力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虚假新闻和新闻炒作。美术界是媒体虚假新闻和新闻炒作之风盛行的场域,虚假新闻和新闻炒作事件俯拾即是。《北京晚报》2010年11月22日刊登记者赵李红的《让人震憾,七大美术馆共建“东西贯中”》一文,是为2010年11月20日—12月25日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撰写的长篇报道,就是一篇混淆真实性、涉嫌虚假新闻的报道。在此,不妨引用该文“记者手记”中的几句话:

“没见过一个画家一次如此多的作品展示。没见过如此多的作品张张养眼醉眼。张张养眼醉眼都是捐赠作品。350幅作品都有思想都有魂灵——蜜蜂采蜜,吴冠中采美,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专家拍手,群众点头’——有专家的认可,有百姓的会意。今天在展厅,我看到了专家拍手喝彩,看到了群众点头崇拜。满馆都在呼唤吴冠中,吴冠中在作品中复活,他用憾人的艺术衍生了自己的另一种存在。‘想我,就来看我的画展吧’——浙江美术馆大门口,吴冠中先生在横幅上迎候热爱他的艺术的观众。展览通道入口处,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在一遍遍播放有关吴冠中生平活动的纪录片。开幕式当天,上万名观众向吴冠中报到。”

“满满的七个展厅,移步换景,融景生情,绝笔之作《休闲》、《幻影》、《梦醒》、《巢》终于被我找到,凝神画前,听作品悄然讲述着自身于今年春节前后的诞生故事……吴冠中先生的创作不竭,我用眼睛触到他活生生的心跳。”

赵文舞文弄墨,玄虚离奇,靡曼浮夸,耸人听闻,从“350幅作品都有思想都有魂灵”到“吴冠中在作品中复活”,从“吴冠中先生在横幅上迎候热爱他的艺术的观众”到“上万名观众向吴冠中报道”,莫非是力图把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推向终极的高度,把吴冠中先生抬上祭坛和神坛,招徕信仰者的膜拜。那么,如此不能客观的、真诚的而凭借主观臆想的新闻报道,能撑起媒体艺术公信力的一片新天地吗?这种异化的伪新闻,是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挑战,损坏了新闻呈现的力度,甚至走到了新闻事实传播的反面,实则是画家吴冠中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受到毁损,善良的受众被忽悠,产生对媒体传播信息的质疑,降低了对媒体的信任度,声誉大打折扣,媒体的艺术公信力遭受了稀释和消解。

美术领域的新闻炒作连篇累牍,形形色色,乱象丛生。其一,画家自我炒作:他们上蹿下跳,巧舌如簧,自吹自擂的炒。其二,小圈子结盟炒作:职业画家——吹鼓手(策展人、批评家)——媒体新闻人,搭结成齿轮与链条的关系,直白地说,就是名利链。这根链条的每个节骨儿从齿轮上滑落,掉链子,都会影响这个链条的正常轮转,彼此利益受到伤害。故他们小圈子的人紧紧捆绑在一起,搞定网络媒体,周期性地高调爆炒,垒固山头,捞取资本,牟利赚钱。其三,媒体新闻人接受职业画家的好处,与相关网络媒体串通一气,联手炒作。其四,有的地方官员,想在文化艺术领域建树功绩,为打造地方画派,与画家上下倾力炒作。我们不难发觉,在媒体美术新闻的一些报道、广告中,画家往往被冠以什么“著名”、“大家”、甚至“大师”、“巨匠”、“泰斗”的称谓。或是什么“知识分子型的艺术家”、“实力派画家”;或是什么“创始人”、“领军人物”;或是什么“艺术世家”、“大师的关门弟子”;或是什么各种名堂的头衔,以及获得什么各种名头的奖项。等等。可以说,屡见不鲜,不一而足。如此对画家不着边际的,不辨菽麦的炒作,殊不知,等于给画家带来的只能是从“吹捧”落到“捧杀”的惨痛下场。这种新闻炒作一而再,再而三地蛊惑受众,显然,是不能在受众中建立起信誉度,树立起媒体艺术公信力的。

倘若把媒体艺术公信力的缺失重塑起来,我以为,媒体必须生产出真实性的好新闻,以便使公众对媒体逐渐恢复较为恒久稳固的信赖。新闻事实和事实本质的真实性是维系媒体生存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取信于民的关键因素。新闻只有秉持真实性原则,才能符合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受众感受到他们被尊重,而不是被欺骗。拥有良好公信力的媒体,拥有话语权,说话受众听了相信。为生产出具有真实性的好新闻,媒体新闻人就要遵循传播规律,练就敏锐的新闻嗅觉,捕捉到良好的、权威性的信息源。美国学者梅尔文·门彻说得好:“信息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没有通过信息源得来的情况,记者就无法活动。”〔1〕媒体新闻人获得了信息源,就应该尽快抵达新闻事件现场,多角度、多侧面的采集信息,平衡报道立场,以公正、求实、求是的态度,及时撰写出新闻稿,第一时间生产出真实性的且具有深度报道的好新闻。

媒体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专业性不仅显示媒体新闻报道的学术性,其实也是真实性的一种反映,还是对新闻报道准确性、可信度的一种考量。媒体美术新闻报道或杂志或图书中,往往出现使用的专业术语有偏差,评介人物、事件用词不当的种种弊病。我在前文已经提到,有的媒体美术新闻报道一些画家举办展览的消息,被报道者的艺术成就,作品水平的展现,时常有与解说词脱节、不贴切、乱贴各种标签的现象,被标榜为“著名”、“大家”抑或是“大师”的称谓,孰不知,“大师”应是在人格品性、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艺术造诣诸多方面都达到一定高度的艺术家。当代中国画坛哪有那么多的“大师”?另外,在这样的报道中,还存在着用词陈旧、单一,不论画面的形象画得如何,采用的修辞语句多是“栩栩如生”、“内在心灵情感的流露”;不管画的这个模样或那种模样,都反复归结为“鲜明的地方特色”、“独树一帜的风格”,乃至其他方面的“文化自觉”、“引领当代的审美”、“呈现了时代风采”一类貌似时尚的流行词语。

媒体撰稿人(批评家)有的是从外语、历史、哲学等专业转行过来的,他们没有全面了解掌握绘画的理论和技能技巧,在撰写的文论中,生涩蹩脚的行文,引用外来词语,从概念到概念,云里雾里,绕来绕去,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创作实践家看了这样的文章,直摇头。如此的文章无法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对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创作进行评判,更不能说对艺术家创作的内涵挖掘,对作为接受客体的受众的欣赏指导和认知交流。无疑,招致明白人的耻笑,同行看着别扭听着恶心,受众遭遇到的是对艺术的误读和信息污染。

举凡事例,让我们看出有的媒体新闻人文字功夫的枯萎,词汇的贫乏;批评家专业知识的薄弱,艺术修养的欠缺。当今,媒体从业者在迅速增加,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所难免。加强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培养是提升媒体艺术公信力的手段之一。谈到加强媒体从业者专业素质的培养,我尤其感到无论是科班出身的,还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下大工夫对视觉艺术语言的学习。换言之,就要熟悉鉴赏美术作品,读懂美术作品。只有这样,方能有助于撰写出具有专业性,令人信服的新闻报道、文论。媒体美术新闻报道、文论中假若经常出现专业语言的差错,阐述的学术问题欠清晰明确,那么,怎么能充分体现新闻媒体报道的专业性,建立起媒体的权威性,树立起队伍的良好形象呢?

在此顺便提句与本文有关系又没有什么大关系的一个话题:为什么有的电视频道美术节目收视率逐年增高?为什么美术类杂志有的改刊两三年,在广大读者中的声望就节节攀升;有的办刊走轻车熟路,不求新变,质量平平;有的前些年被读者看好,近年来办的质量降低,声望滑坡?为什么江苏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这些年在我国出版界崛起,在读者中享有声誉?无外乎,这恰恰是与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等媒体能适时调整节目、栏目的设置,缜密把握出版选题计划的平衡,特别注重专业性,播映了一些好节目,出版了一些好的图书,刊发了一些好文论有着直接关系的。

面对媒体艺术公信力的缺失,媒体应该拨正导向,凛然正气,报真情,说实话,提高媒体人的专业素质,发布、出版一些有新见锐气,有风骨而不割人的消息、著述,使受损的媒体艺术公信力得以恢复和增强。

注释:〔1〕〔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于美成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相关文章

  •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傅抱石作品《秋林行吟图》文/张璇供图/刘文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作为投资及收藏市场上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市场表现还是在民众的情感接受度上都名列前茅。然而近年来,一批定义为“中国书画”却完全不遵循笔墨的当代书画作品,所创造的天价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动辄即拍出几千万美元,这就直接导致一些跟风的投资人士纷纷转向“轻视传统、重视当代”的艺术误区。那...

    76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绪成用浓墨重彩画国画 改编国画不画光传统[图文]
    赵绪成用浓墨重彩画国画 改编国画不画光传统[图文]

    书法作品《飞》9月22日,“七十·从心如梦——赵绪成书画艺术展”在798赵绪成艺术馆开幕,除了其早年反映现实生活之作,也有“飞天”系列、“都市”系列,以及书法作品。赵绪成曾是江苏省国画院继傅抱石、钱松岩之后的第三任院长,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的作品就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包括《巧裁缝》《...

    127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象群:卸掉不值钱的面子[图文]
    李象群:卸掉不值钱的面子[图文]

    李象群这次参加政协会议是作为教育界的代表,他说这一届的政协令他感觉不一样了。关于这次的议题,李象群开玩笑称,其实提案写得还是很温和的,但若是受到重视,他希望能够做些更细致的工作。在他看来,其实很多问题的产生从上至下都是出于不必要的面子。在提案中,李象群主要关注政府在文化推广工作上的作为,希望政府在对待文化上以一种开放且兼容的姿态,而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谈及艺术教育,&ldq...

    7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画从诗中戏里来[图文]
    画从诗中戏里来[图文]

    韩伍,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6年毕业于行知艺术学校,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画展。曾任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儿童时代社《哈哈画报》主编。现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美协理事。有《诗经(彩绘本)》《韩伍画集》《小巷童年》《鹡鸰在原》《韩伍京剧作品集》《韩伍新绘西游记》等。韩伍先生的书房与画室,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面积不很大,画桌就占去不少地方,桌旁就是韩先生...

    127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蔡华立藏民68×70cm蔡君华立,吉林磐石人也。上世纪80年代,华夏大地百业待兴,于书画一途亦然。华立性喜书画,又生逢其时可谓得天时;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为其艺术生涯之始可谓得地利;华立朴实敦厚,多得当代书画大家前辈赏识指点,可谓得人和。以华立之勤奋,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终得丰硕回报。大凡中国书协、美协之展览,多能入展、获奖。作品多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录收藏。于...

    115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凡石(高超)简介高超,笔名凡石,著名国礼画家。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国务院中国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外交部国礼大师联谊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教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青联委员、常委,甘肃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擅长工笔人物,花鸟,独创现代没骨山水,画风独特。...

    12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图文]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图文]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人体艺术和色情图片的区别21世纪人体摄影艺术不再神秘,不再是洪水猛兽。书店里、报摊上的人体艺术画册很少有人问津,不再是畅销书籍了;人体摄影艺术展览也不再是“万人空巷”争相看稀奇看热闹了,走进展厅的观众,真正是为“艺术”而来,而不是为“人体”而来;是为审美而来,而不是为窥私而来。著...

    6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图文]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图文]

    山川风物,人杰地灵,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江浙一带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魏晋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使得江浙的文化地位大大提高,山东王氏家族南迁,书圣王羲之的出现使得绍兴的文化地位照耀千古。宋室南迁又造就杭州成为绘画发展的重镇,千年以来江浙画家一直是艺术风气的引导者,以迄近代。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运动又以杭州为中心,林风眠、潘天寿二位大师主持下,国立杭州艺专(后陆续称为:中央美院...

    71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孟子说:食色,性也。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很久以后,提到“性”这个词,中国人仍是“谈性色变”。性话题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是一个禁区,长久以来,谈性色变的恐慌让国人对性讳莫如深。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家长大多会以“街上捡来的,山上刨来”等方式转移话题。而学校虽然开设了生理卫生课,但是授业方面孜孜不倦的老师...

    76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观画标准[图文]
    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观画标准[图文]

    我有朋友曾问我在看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过程中究竟应以什么为观画的标准?看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又应该看到些什么?我且没有能力告诉我的朋友们一个万能的标准适用于全部的传统中国画抑或者水墨画。因为,现代以来,水墨画的发展很多,变化很大。就我自己而言,也仅仅依靠个人兴趣、研习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积累了些许的经验,或许可以这两个角度来判断某些作品。所以在这里我也仅就自己的观画经验介绍一种观画的方式,即&ldqu...

    170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与西方人体艺术的区别[图文]
    中国与西方人体艺术的区别[图文]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中国人对于人体艺术的态度,既没有古希腊时期人神合一的理想化精神追求,也没有文艺复兴时期强调性感与美感统一、美化人的自然属性的精神境界。中国激进美术把神韵气势、意境作为艺术的最高规范,追求“心性”实现。西方人体艺术中的维纳斯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于西方千姿百态的人体艺术,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体艺术表达方式。中西方...

    11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导言: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外界称之为“调整年”,受经济影响,艺术市场遇冷。拍卖行成绩平平,画廊业的动作也显得更为谨慎。春节前夕,99艺术网就“2013中国艺术预测”话题,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王春辰。艺术行业受经济影响遇冷不会影响策展人对艺术家的关注记者:中国艺术品行业去年一直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以及艺术市场的影响,您认为今年...

    3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图为莫言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握手致意近日,莫言赴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公开场合共展示四套服饰搭配,其中,既有个人符号浓厚的印满篆体“莫言”的衬衣,也有中国传统服饰中山装,还有符合西方礼仪的燕尾服,秉承其一贯低调稳重个性,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传统完美融合,获得外界一致好评。五...

    98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林墉画家林墉当年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偶像,连他曾经写生的斗门渔村都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他画的女人特别妩媚多姿。我是在南方艺术家沙龙的活动中认识他的。1985年秋天,广州来了一位德国的女录像艺术家,她个子不高,瘦瘦的,灰白的头发,年约40岁,带她来的是香港摄影家宋汉光。据了解,她希望和广州的民间艺术家交流,只要有放录影的设备就可以。正好我家有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于是我们就把活动的地点定在我...

    133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仕女图所画美女为何都是单眼皮[图文]
    仕女图所画美女为何都是单眼皮[图文]

    唐·《簪花仕女图》(局部)经常翻阅画册,不期然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历代仕女图所画的美女,全都是单眼皮,双眼皮的一个也没看到。这是为什么?我开始思索。单眼皮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之一,其起因是由于上眼睑的上方脂肪较多,形成一道褶襞,将上眼睑盖住。这样看来,古代的汉人是”纯系”的蒙古人种啰?但所谓“古代”,要看古到什么时候。秦、汉以前,...

    40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