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彭锋:抽象艺术与文化身份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Geordie 点击 :

今天举办一个如此盛大的中国抽象艺术大展,缘于怎样的契机?由国际策展人主持策划,蕴含怎样的考虑?15位艺术家的近70件作品透露怎样的趋势?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与此前的抽象艺术有何不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们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问题?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迪?

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从总体上来思考当前中国的抽象艺术。我将当前中国的抽象艺术运动称之为新抽象。它之所以是新的,原因在于它既消解了20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和北美的抽象艺术的形而上的假定,也消解了20世纪后20年中国抽象艺术中的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向纯粹艺术逼近。

丹托(ArthurDanto)认为,艺术的历史是艺术自我认识的历史,即艺术最终认识到自己是艺术。当艺术最终认识到自己是艺术之后,艺术就终结了,因为这时艺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于艺术的认识。于是,丹托重提黑格尔(G.W.F.Hegel)话题,艺术终结到哲学中去了。对于丹托的这个论断,我只是部分地同意。中国新抽象艺术,也是艺术最终认识到自身是艺术之后的成果,但是,关于艺术的自我理解并没有终结艺术。艺术并没有演化成为哲学,不仅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艺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彻底的自我认识,纯粹艺术只是一个乌托邦。当前的中国新抽象,以一种更加纯粹的艺术形式,让我们触及这个久违了的乌托邦。

一、同样的镜子,不同的寓意:前现代主义的分歧

让我们简单地回溯一下传统。中国传统艺术中不乏抽象的成分。比如,书法就是高度抽象的艺术。这与古代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有关。让我以镜子为例,来说明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对艺术的认识的差异。

众所周知,柏拉图将艺术视为镜子,从中看到了艺术是现实的影子,从而形成了主导西方艺术界的模仿说或者再现说。艺术与现实,看上去一样而实际上不同,艺术只是制造现实的假象,目的是欺骗小孩和愚人,因此柏拉图号召将艺术家从他的理想国中驱逐出去。后来的艺术家没有因为艺术像镜子而贬低它,但是他们看到的也不是镜像的超越性,而是镜像的真确性。像镜子一样的艺术,是对现实的忠实反映。这些艺术家甚至还不如柏拉图,因为他们忘记了镜像跟现实在本体论上的区别,让艺术沦为现实的奴隶。

古代中国人和希腊人关于艺术与现实之间的本体论差异的认识没有不同,但他们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评价。柏拉图因为艺术之虚而贬低它,古代中国人因为艺术之虚而褒扬它。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性情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因,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与柏拉图厌恶艺术虚幻不真不同,严羽从虚幻不真中看到了诗的妙处。艺术之所以富有魅力,一定不是因为它跟现实一样坐实,而是因为它的虚灵。镜像完成了第一次超越,是对现实的第一次抽象。

二、抽象与语言纯化:现代主义的神秘

尽管充分尊重镜像的超越性和抽象性,但中国古代艺术并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抽象艺术。如同柏拉图一样,中国古代哲人也错过了艺术作为镜子这个比喻的深刻寓意,他们都将镜子视为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不少将心当做明镜的比喻。比如,《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种对镜喻的理解,刚好颠倒了它的寓意。人类之所以发明镜子,目的不是为了认识世界,而是认识自己。我们举着镜子向内照自己,而不是向外照世界。心灵不是世界的镜子,世界才是心灵的镜子。柏拉图和庄子从一开始就将镜子的方向颠倒了。只要是指向外部世界,就很难发展出纯粹的抽象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中国艺术家看中了镜像的抽象意义,仍然不能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抽象艺术的原因。要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抽象艺术,必须将镜面转向自己,转向那个用一般的方式无法认识的自我,转向某种超越的、神秘的存在。

20世纪上半叶欧美的抽象艺术,正是建立在将艺术作为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的美学观念上。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理论支柱。艺术成为对神秘的、不可再现的深层自我的探索,或者成为神智论(Theososphy)主张的终极实在的彰显。表面上看来,这种抽象艺术已经进化为纯粹艺术,但是无论神智论还是弗洛伊德的学说所假定“另一个世界”本身都值得质疑,由此,建立在“另一个世界”基础上的抽象艺术时刻面临着釜底抽薪的危机。60年代后,随着整个社会向扁平化方向发展,那种依赖形而上假定的抽象艺术走向衰落。

当中国艺术家在80年开始抽象艺术实践的时候,除了向西方学习外,还有一种内部动力,那就是用抽象艺术来对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让我们做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重视作品内容和社会功能,是无产阶级的艺术;抽象艺术重视作品的形式和审美效果,是资产阶级的艺术。为了表达超越的绝对的存在,欧美抽象艺术家追求的语言纯化,到了中国被赋予了政治上的不合作的含义。但是,这种政治意义很快就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而淡化。一旦失去了这层意义,抽象艺术在中国就失去它的力量,因为在高度世俗化的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根本就不相信存在“另一个世界”。失去了政治寓意和形而上寓意,抽象艺术就成了纯粹的形式游戏,因为还能起形式训练的作用而保持在学院的基础教育之中。

三、抽象与文化身份:后现代主义的魅影

尽管60年代后波普艺术取得了对抽象艺术的压倒性胜利,但抽象艺术继续在小圈子里得到延续,经过抽象运动的欧美观众也懂得欣赏抽象艺术。抽象艺术在欧美的幸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欧美文化中的“另一个世界”始终阴魂不散。只要有这种信仰,就有抽象艺术生存的土壤。当然,如果能够增加一些新的成分,融合一些新的元素,抽象艺术就有可能结出新果实。在这个方面,中国艺术家有自己的优势。对于欧洲文化来说,中国文化就是新成分和新元素。而且,中国传统艺术中并不乏抽象因素和抽象精神,就像我们在前面所阐述的那样。中国艺术家很容易通过文化嫁接而获得成功,尤其是在崇尚多元文化的后现代潮流之中就更是如此了。当中国艺术家们发现打中国牌的捷径之后,文化上的自觉就变得越来越普遍了。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文化上的考虑是虚假的、矫情的。艺术家们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无解的伪问题,如同钻进了透明的玻璃瓶中,以为拥有整个世界,其实只是局于一隅。许多失去生命力的文化符号的意义被夸大了。它们的意义就在于被人“赏识”,成为多元文化大餐中的一道点心。那些沉湎于领取赏钱的艺术家们,丧失了对现实的关注力度,他们的艺术也必将丧失生命力。

四、抽象与国际风格: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

全球化时代将全人类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偌大的地球就像一个村庄。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不得不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面前,文化身份的问题显得过于自私和琐碎。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仍然封闭在玻璃瓶中,势必会失去参与解决那些生死攸关的问题的机会。我们不能再缺席了,更不能要求在马拉松比赛中除了男子组、女子组、老年组、未成年组等等之外再设一个中国组。

全球化将带来一场浩大的文化去魅。艺术在政治去魅、宗教去魅和文化去魅之后,逐渐回归自身。在全面去魅之后,艺术将获得空前的解放,进而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种超文化艺术,一种具有新的国际风格的艺术。法国哲学家萨尔加斯(JeanPierreSalgas)曾经号召将法国性从法国艺术中剔除出去,以便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场景”(scene)之中。我想进一步指出两点:首先,没有哪种艺术比抽象艺术剔除的更多,在现阶段没有哪种艺术比抽象艺术更容易融入国际化的艺术“场景”之中。其次,中国文化的世俗化传统让她保持着较高的开放性和宽容度,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们的思维更加灵便,更容易放得下那些沉重的包袱,因此中国艺术家在进入或者制造这种艺术“场景”上具有优势。基于这两点考虑,我对于中国艺术家创造出一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去魅的新抽象艺术持乐观态度。

现在,让我简要地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今天举办一个盛大的抽象艺术展,与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相适应;由国际策展人来策展,有助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去魅,尤其是文化去魅;展出的不少作品解除了政治的、宗教的、文化的束缚,显示出走向纯粹艺术的趋势;去魅的新抽象艺术比担负政治、宗教和文化重任的老抽象艺术更纯粹、直接、外显;它们针对的社会问题是全球化时代逐渐走强的文明冲突和其他冲突,力图用纯粹艺术的共识来培养宽容、理解和德里达(JacquesDerrida)意义上的“无条件的好客”;它们在哲学和美学上启迪我们思考,人类究竟在哪里才能找到最低限度的共识?是在过去的遗传基因上,还是在有关未来的乌托邦中?

相关文章

  • 艺术批评要讲学术良心[图文]
    艺术批评要讲学术良心[图文]

    尹吉男尹吉男艺术史学者,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被誉为“敏感而又冷静的当代艺术评论家”。其学术研究一方面立足于现当代,一方面努力通过各种新鲜视角打通当代与古代的关联。开放的艺术世界曾看过尹吉男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这样说:“我喜欢开放世界,不喜欢封闭世界,在生活中同样如此。”他举了外出旅行的例子,他说自己不喜欢导游,觉得解...

    137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克劳德·莫奈麦田64.60×81.00cm画布油画1881年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造型艺术考察之旅,使我充分体验到现代绘画、雕塑为主的造型艺术日趋多样化。在国内时常听到艺术多元化的说法,其实“多元”的实质并不具备,但“多样”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并不想在二者之间作概念上的讨论,因为“多元”是哲学概念,而&...

    19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贾本武,让“感觉主义绘画”进行到底[图文]
    贾本武,让“感觉主义绘画”进行到底[图文]

    文/十八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很少有哪位画家敢说,画自己的画,不为市场所左右。有一位画家做到了,他就是贾本武--“感觉主义绘画”的初始倡导者。他的人生最大快乐和梦想就是能坚持画他的“感觉主义绘画”,没有人能改变他的初衷。他要执着的画下去,不管市场接受不接受,人们喜欢不喜欢。他独自的前行,走在与众人的方向完全相反的路上...

    18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画家孙宗慰:孤独的西行者[图文]
    画家孙宗慰:孤独的西行者[图文]

    孙宗慰油画《持烟斗的自画像》。1942~1943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期间的油画代表作中国美术馆的“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展”,展示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曾有这样一个孤独探索的行路者——“在那样的时间点里,孙宗慰走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或者比较案例性的道路。”徐门弟子和敦煌之行展览中的近百幅作品,创作年代都在20世纪40年...

    9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深入生活 绘画当然不是臆造[图文]
    深入生活 绘画当然不是臆造[图文]

    通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在70年前阐释和提出了文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何谓“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作”?今天的艺术家到底该如何深入生活?从5月1日开始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或许会给人以不少启迪。丰子恺《饮水思源》局部陈佩秋《饱饱金珠胜似春》局部(...

    11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广州三年展\调整大小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姜节泓2012年9月17日下午3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策展人姜节泓、乔纳森·沃金斯,艺术家代表萧昱、庄辉等人到场。策展人姜节泓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纬度和策展的理念做了阐述,“见所未见”这个主题的来源和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尤其是今年的广州三年展与正佳广场的合作...

    19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专家教你品鉴紫砂壶[图文]
    专家教你品鉴紫砂壶[图文]

    近日,北京赞华艺术之家举办了关于紫砂壶的座谈会,邀请了大学教授、杂志主编、画家、评论家、收藏家等。与会的人虽然职业不同,但对紫砂壶的喜爱是相同的。大家从紫砂壶的泥料、做工、设计、版权、审美、创新等方面发表了个人见解。本版作了详细采访,希望对紫砂壶爱好者有所启发。紫砂壶泡茶为什么好喝张守智(清华美院教授)在宜兴的黄龙山上,蕴藏着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甲泥,这种泥矿开采出来后呈夹层状,称为&ldq...

    15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凯伦·史密斯: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好的时代[图文]
    凯伦·史密斯: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好的时代[图文]

    凯伦·史密斯(Karen·Smith),曾为一连串当代艺术家如刘小东在国际上策划一系列展览,不遗余力地向西方推介中国当代艺术。面对当下中国艺术状况乃至整个中国,凯伦比绝大多数中国人显得更有耐心。即便“乱象”种种,她仍然坚持说:“这是真好的时代。”凯伦·史密斯(Karen·Smith),人称&ld...

    123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痴迷是一种乐趣 执著是一种追求[图文]
    痴迷是一种乐趣 执著是一种追求[图文]

    金耀耿作品(一)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的兴趣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并不认为兴趣也是文化,也并没有太大的抱负,纯粹是喜欢,是爱好。金耀耿作品(二)就拿写字来说,小的时候,就觉得当个学生首先是把字写好,写得漂亮些,于是就开始有意识地习字,写着写着就发生了兴趣,于是在课余时间练得乐此不疲。金耀耿作品(三)书画相通。有了写字的基础,就开始学画画。最初的画画是从小人书画起,画那些电影战斗...

    10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作品张晓刚: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张晓刚:78级川军造就影响力川美现象在走下坡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

    117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文物私生子亟待合法化[图文]
    文物私生子亟待合法化[图文]

    文物“家底”仍是糊涂账对于藏家来说,要合法“收养”文物的成本不菲,途径也很少,而相反,文物“私生子”则很容易获得,价格也便宜,而法律惩治力度却很弱。恶性循环之下,藏家收藏“私生子”越来越多,盗墓、盗捞、盗窃猖獗。曾向全国两会倡导创办“中国文物产权交易所”的彭中天博士告诉羊城...

    106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在似与不似之间求神似[图文]
    在似与不似之间求神似[图文]

    王清建近照几日来,徜徉在王清建先生的“葡萄园”里,竟然有点流连忘返了。紫葡萄、绿葡萄、金葡萄,王清建的“葡萄园”里,珠圆玉润,硕果盈枝。这些葡萄可观、可赏,但不可以食。人在尺幅之间寻觅,恍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寻觅,显然已超越了一串葡萄意义,思想的行止,其实步入了另一个殿堂:那是意绪美与诗意美交织的世界。葡萄入画,在当下似乎成了一种时...

    135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黄专:当代艺术的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图文]
    黄专:当代艺术的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图文]

    图片资料编者按:2012年10月13日《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前,策展人黄专与艺术家王广义、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一同接受了媒体的群访,就展览的策划筹备、艺术家个案研究方法、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等问题加以阐述。99编辑特将黄专老师的解答整理成文以供读者更好的了解这一里程碑式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王广义是最有标志性的艺术家...

    15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与山传神 与花写照—浅析马健郡的国画[图文]
    与山传神 与花写照—浅析马健郡的国画[图文]

    品马健郡的国画,一种清新、刚健之气扑面而来。马健郡自幼即受青州美丽大自然的熏陶,少时就萌发了以画笔为祖国山河树碑立传的愿望。几十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习中国山水、花鸟画,既学古人又重写生.将中西画法融为一体。追求创新走自己的路子,又不失传统技法的素养。他传统功底深厚,笔下山水或雄浑苍润或清秀雅致,无不情趣盎然、意境深邃。马健郡坚持以自然造化为师,擅于在自然景象中捕捉灵感,发现美感,使他的...

    17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1956年8月出生,祖籍南通。国画家、文化学者。现任无锡广播电视台台长,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卷)》、《严克勤水墨画选》等画集。著有《仙骨佛心——家具、...

    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