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现代题材的把握与表现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志志 点击 :

编者按:

笔墨当随时代,古今画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已大不相同,取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代题材进入中国画,要求以相应的绘画语言加以表现,因此面对此种绘画语言与传统的笔墨语言之间存在的冲突,怎样创作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在艺术语言上符合中国画发展规律和审美法则的中国画,是当代中国画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期以中国画的题材创新为出发点,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何士扬等,就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如何处理现代题材、传统题材中国画在现代具有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在“画什么”和“怎样画”的问题上,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提供一些启示。

对中国画题材创新的一点疑问

苏自勤

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大多数的山水画家仍然画的是古人的画。画山则是多石而少树,点景之建筑仍然是竹篱茅舍,人物便是和尚道士或渔翁独钓,行旅则是文士骑驴、挑夫随后,或者白帆远影,很少看到当今时代的影子,还时时鼓吹时代精神。画房子歪歪斜斜,整幅画面往往空无一人。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相信画家们人人都说,但是许多山水画家的作品并没有紧随时代。如果要说创新,许多人也做了许多尝试,但是仅仅是形式技巧上的尝试,如有的大写意、泼墨泼彩,在前人的基础上并没有太大进展,在精细严谨上实际是倒退了。但经过一些人的忽悠炒作,那些丑陋不堪糟践洁白宣纸的大涂鸦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专业媒体的头条或重要展馆的展览中去了。这样的所谓创新,说到底是一种投机行为。我们经常讲要继承传统,但从许多好的山水画家的作品看,继承多,他们大多是继承了古人山水的形式而丢掉了山水精神,或者说内容上毫无进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说到底是我们的山水画家们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模仿古人。

我们不能否定传统,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山水画,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山水画,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度,我们应当敬重,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然而我们也不能一成不变地模仿,完全按照他们的笔墨技法赋写当今山水精神。因为我们看到,传统山水画发展到后来,已经出现了符号化、模式化、概念化的局限。上述当代山水画的弊病就是这种符号化、概念化、模式化的反映:点景人物,必是和尚道士,点景建筑一定是竹篱茅舍,水上交通一定是孤帆远影,行旅之人大都是文士骑驴而挑夫随行……对古人来说并不奇怪,因为绘画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总是以表现当代生活的某种真实为己任,所以这些点景元素,对古人来说是真实的,因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这些元素确实随处可见。而今天的画家仍然画这些东西,就有点东施效颦了。

自上世纪40年代毛泽东《讲话》以后,大多数艺术家都秉承“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艺术为人民服务方面作出了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的绘画作品,在山水画方面,尤其是李可染、白雪石、宋文治等先生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时代面貌的山水作品,但是到后来,“讲话”精神好像不太提倡了,更多的声音是“继承传统”,“回归自然”,这种提法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许多画家对它的误读,把继承传统变成了模仿古人,回归自然变成了远离生活、脱离现实,所以许多山水画看不到时代的变化或时代的影子。

当然,也有一些山水画家创作了极具时代精神的大作,但和整个山水画创作的队伍和数量来讲,还是太少了,未能形成主流。山水画家要深入生活,反映现实,反映当今新型中国的美丽面貌,毛泽东的《讲话》精神永远都是指导我们前行的明灯。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现代建筑往往镶嵌在山水之中,却不怎么美,不像古代山水画中的建筑甚至竹篱茅舍那样与自然和谐,比如现在许多山区建设的新农村,整齐划一,设计没有丝毫美感,不要说是“可望、可游”,就连“可居”看着也毫无兴趣,常常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千篇一律,没有个性,面积偏小,住,则感觉憋屈,远没有古人那种竹篱茅舍和篱笆院落给人以自由亲近之感。

还有,当今许多画家经常去江西的婺源或者安徽的宏村、西递村等地方去写生,为什么?因为那里有最具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村落。而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民族文化,它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具有极高的美学意义和欣赏价值。画家去写生,是因为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建筑在山水中是相融的、和谐的,是可以入画的;而有些现代建筑镶嵌在山水中,则与自然是对立的,大煞风景,这可能就是我们当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模仿古人的原因了。这里有一个悖论:在现代建筑里居住很舒适,但画在山水中就会大煞风景。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山水画家就有必要描绘出与自然和谐的、具有美感的现代建筑,使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来实现“寄情、悦意、畅神”之目的,使人对山水画的意境有所向往,并以此来引领当今建筑风尚。山水画家能引领当今建筑时尚?似乎是痴人说梦。但山水画家在反映时代变迁,“为时代立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外,还有描绘理想,抒写胸臆,引领时代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众多的山水画家,如若有一人的作品能使建筑学家动心,那这种假设是可能的,因为建筑学家也在寻求新的建筑风格。

浅析山水画的题材、技法与“林泉之心”张伟平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所常愿而不得见也。”山水画圣的这句语录,将古人钟情于哪些山水题材、为何钟情点得情透理明:那些“尘嚣缰锁”的事物,与人性相背,人们因厌而弃;而那些“烟霞仙圣”之景,因心向往之而求于画中。我们由此可大致推断古人经常描绘松泉深壑、闲亭茅舍等远离车马喧嚣之景的原因所在了。一言以概之,古人以心之好恶选择了作画的题材。

为了表现这些宁静悠远的画境,历代山水画家通过仔细的观察、不断的研习,逐步完善了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比如勾、皴、擦、染、点等基本笔法,泼墨、破墨、积墨等基本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以表现此类绘画题材为主旨的基本技法遭到了一些当代山水画家的质疑。究其原因,不外乎二:首先,古、今画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大都市兴起,小城镇都市化,人们的生活节奏悄然改变。很多与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相龃龉的事物正逐渐消失,如蜿蜒的小路,破旧的茅房等,取而代之的新兴景致,是柏油马路一再拓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若画家所见对象已然改变,那其所画景物也将随之而变。再者,古、今画家所处的人文环境也不复从前。西学的引入,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信息的冲击,都是过去的人们不曾经历的。因此,高楼跑车、市井喧嚣等新题材也就自然进入了当代山水画家的眼界,而对表现新题材所需技法的探索也理所当然成了当代山水画家的责任。与其故作学究,大肆喟叹今不如昔的古今之变,不如泰然处之,接受这物境之变对山水画家的影响作用。

以上对比叙述折射出古、今画家在取材方式上出现了很大不同,以心之好恶选择的方式虽有主动性,但却对蕴养心性、静气澄怀提出了较高要求。因为众人之情难同,众人之乐、恶区别于独乐乐、独厌恶。如今一些因物变事迁而走画异法变之路的画家们,虽眼目奇异,却常常境不入静,法难成典,虽有己法可自赏,但所具的普世价值并不高。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山水画家的两种取材方式:一、以林泉之心取材;二、以一己私心取材。两者的差别在于价值观的区别,前者是对“普世价值”的追求,后者是对个性自由的放纵。前者的关键在修养,后者的关键在释性。取材之心的差别也造成了当代山水画家对于绘画题材不同的关注与讨论。

由于当代山水画价值体系的混乱,我们对山水画题材的讨论与选择可能难有统一的结论。但是画家如何“衡量”他人和自己的作品,是一道必答题,也是其画学是否精进的可靠指标。衡量了“画什么”的题材,接下来是“怎样画”的问题。即使面对同一题材,其画法也各不相同,关键在于画家对中国画的理解与对对象的感应。例如,元代王冕的墨梅圆润而生机充盈,其依托的是笔墨相间相生而产生出的恰到好处的浓淡枯湿。清代郎士宁的梅花加入了明暗意识,其勾、皴、擦、点、染的排序均按光影的明暗法则进行。这是因画家意志力不同而出现的画面分别,其中的高低评判如果仅从“画什么”的题材性来衡量是无法认定的,但作为观者,蕴养的是“林泉之心”还是“一己之性”,便会对郎、王二画作出明确的不同判断。因此,所怡养的不同心性会对绘画价值的衡量和选择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当今山水画家习于以个性鲜明为首要目标,但不要忘记后天之蕴养更为重要,以“一己之性”凌驾于“林泉之心”之上必是山水画家大忌所在。

画现代生活题材审美思维不能打架何士扬

在传统中国画里,从题材上说一般分为风雅颂,颂是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与赞颂。古代圣贤或隐士高僧的德行是后人的精神标杆,因此也是比较常见的传统绘画题材。平凡人受到现实生活的困扰,会仰慕古人,喜欢隐士高僧的生活状态,这类题材对于他们是一种陶冶,可以使人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提升,引向超凡脱俗的境界,这是艺术的功能之一。

关于中国画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现状,总体感觉比较粗糙,原因在于对中国画的理解有问题,创作中会有好几种绘画语言在打架,这跟我们的美术教育有关。我们的美术教育是以西画学理作为基础的,进行的是相对狭隘的专业教育。而传统中国画从人文基础到材料选择;从专业训练到品鉴标准;从装裱形式再到展示空间是一个整体的思维体系,但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学院教育,把前后两部分都去掉了,导致了中国画的专业教育比较孤立,后遗症也比较明显,所以画现代都市题材不能仅仅是从图像出发。我们现在的有些当代建筑跟自然环境并不融合,中国画题材从前都是有所选择的,同样是画房子,房子有经典的、与自然和谐的房子,也有突兀的、破坏自然的房子,从中国画的角度就不一定都要去画它。从前的中国画学理是一贯的,从观察选择到使用毛笔使用工具是一个整体,现代中国画教育把造型训练和笔墨训练分开了以后,所谓的笔墨语言和造型语言没有形成语汇,或者形成语汇了但是格调不高,根基不深厚,给人产生的审美反应是刺激型的,这与中国画的传统审美不相符合。我们看到很多画当代题材的作品,笔墨语言和审美语言没有形成相应的一套标准和体系,没有整体地由思维到笔法到审美基础到选择一条线贯穿下来,显得很不和谐。西方造型的东西没有经过审美转换直接用毛笔去画,容易形成突兀的画面。在我看来,学习中国画还是要回到传统的审美里面去,古人很强调笔法,笔法训练包含两个内容,使用毛笔的方法和表达思想的语汇(在传统中国画中笔墨和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然后再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现代生活题材不是不能画,而是应注意在画的时候审美思维不能打架,不能是一会想追求超凡脱俗的传统意境,一会又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应该强调的是,传统题材的中国画在现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一定只有画现代题材才有现实意义。在我们整个审美形态和生活形态都出现忘本逐末现象的大背景下,传统审美情趣反而会对急功近利的社会语境形成反拨。其实人的生活需求并没有那么多,生活的乐趣还是要回到内心里面去找寻。

中国画严格地说是个系统,是修行的载体,体现个人意境和境界的载体。世俗的画境现实意义不强,因为艺术是对社会现实形态的一种补充。艺术的价值在于,对按部就班,相对稳定的思维形态产生一定的提醒作用。正常人看来有点神经质的凡高,为什么被西方学者捧得那么高,其实他是在另外一个形态上,对他们当时社会稳定但又相对固化的形态形成了冲击。同样,中国画追求超凡入圣,对世俗社会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在审美上会教育和提醒大家,使大家的生活有所提升,艺术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此。看绘画创作有没有当下意义是不分题材的,不是说画古人就没有当下意义,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都是画古人的,反而留了下来,关键是要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最主要的艺术功能不能忘。

(庄燕琳根据电话采访录音整理)

相关文章

  • 徐冰: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图文]
    徐冰: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图文]

    2013年11月19日下午六点半,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学习实践部承办的直面名师系列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如期举行。本场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先生。讲座主要是围绕徐冰先生个人的创作经历和具体作品展开。徐冰先生希望通过对自身艺术之路的剖析和思考,为青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徐冰先生一如往常,开门见山地说道,题目可能...

    14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北野武,1947年生于东京。曾因摩托车车祸导致右脸麻痹。1973年开始活跃于电视及广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欢迎,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1981年开始参与电影以及电视剧的演出,1989年自导自演了处女作《凶暴的男人》而一鸣惊人,代表作品有《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座头市》《坏孩子的天空》等。与新片《极恶非道2》中以一挑百的冷静复仇过程类似,置身威尼斯的北野武要以车轮般的...

    6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蒙娜丽莎意15万人联名要求法归还《蒙娜丽莎》历史上,这幅蒙娜丽莎曾经在1911年被一名意大利人偷出了卢浮宫,两年后这名小偷被捕并判刑,画作重新回到卢浮宫。这可能是达芬奇1516年将《蒙娜丽莎》带出意大利后,这幅画作在意大利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虽然它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躲在这名偷窃者的地下室里。当时对于是否要归还画作,意大利议会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最后结果是,《蒙娜丽莎...

    16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画禅僧一音禅师:师事名门 艺称国手[图文]
    书画禅僧一音禅师:师事名门 艺称国手[图文]

    一音禅师(宋歌)书法作品   老子云:“大象无形”,这给中国的诗、书、画都有着指引的作用,诗人用意写象,画家用形写象,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交融更能提高画的意境。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而老子的大巧若拙则是说大道应该初发芙蓉,返璞归真;庄子则认为“天地有大美”。一音禅师,以禅入画,自然天成。八大遗风,堪称国手。一音禅师,号演音,字大觉、一音。...

    18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世俗化之旅:从扬州到上海[图文]
    世俗化之旅:从扬州到上海[图文]

    陈师曾《读画图》从高雅自适走向通俗普及、精神寄托走向情感抒发的世俗化进程,将文人画推向了日趋开放的境地。执着于精神理念追求的艺术品质越来越导向社会现实性,人与现实生活的直观感受成了艺术主体最重要的参照物和信心源。随着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阶层退出历史舞台,艺术家被视为拥有独立身份和特定社会职业的承担者,文人画终于走到了尽头。新时代的崛起,向人们提出了与文人画时代全然不同的艺术课题,但文人画作为有待开...

    18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老子吐舌头别拿艺术说事[图文]
    老子吐舌头别拿艺术说事[图文]

    网友拍到的老子雕像苏州金鸡湖畔的一尊老子雕塑因“吐舌露齿”,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戏称雕塑看起来像吊死鬼。雕塑作者为此回应道,老子吐舌露牙,来自历史典故“刚柔之道”,相传孔子曾问道老子“刚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语,张开了嘴,露出牙齿,吐了一下舌头。舌头是软的,象征着柔的一面。而牙齿是硬的,象征着刚。(12月19日《扬子晚报》)...

    94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岚清致力于艺术创作 提出“大众篆刻”理念
    李岚清致力于艺术创作 提出“大众篆刻”理念

    寄情墨海游心印外——专家学者研讨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魅力隽永。3月17日,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篆刻、书法、素描,诗书画印合一的独特艺术形式,为传统艺术带来了清新气息,引发了专家学者对李岚清艺术创作的特点和文化意义的深层思考——壹心在印外形存石中本次艺术展共展出李岚清近年来潜心创作的篆刻精品4...

    5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图文]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图文]

    千百年来,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钟灵毓秀,才杰倍出。追寻历史的足迹,放眼希望的今天,无数新密儿女,挥洒汗水,豪迈脚步,奏响了一首首动听的人生序曲,书写了一篇篇精彩的盛世华章。近年来,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以其特有的才华,不时走进人们的视野;艰辛的跋涉,忘我的耕耘,智慧的思考,让他叩开了一座座艺术之门,摘取了一个个令人称叹的艺术桂冠;他的作品,早已飞出国门,被众多国际友人珍藏;他,就是...

    5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创新的魅力[图文]
    创新的魅力[图文]

    钟鸣闲来垂钓碧溪上68×68cm钟鸣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展现出当代人的个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囿于已经陈旧的表现形式,大胆地探微取幽、博古通今、涉猎中西,创造出富有当代社会情感而又具备鲜明特征的艺术形式来。钟鸣是一位具有清晰的艺术理念和创造意识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在美院求学的他就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面对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必...

    181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揭秘畅销书书名:名家一般自己定 短句更打动人[图文]
    揭秘畅销书书名:名家一般自己定 短句更打动人[图文]

    因为《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在中国已卖了快两年还没卖完首印册数的电影原著小说《闪开,让我拥抱幸福》终于咸鱼翻身了。不过,不少读者提出疑问:书名和电影名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本书的书名到底由谁说了算?书名与书的销量有多大关系?“现在是一个碎片信息时代,要用最短小的句子打动人。书名就是这样。”从果麦文化营销编辑何旋的说法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斑。名家一般自...

    193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詹建俊对话法兰西院长[图文]
    詹建俊对话法兰西院长[图文]

    詹建俊近日,被授予“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詹建俊先生将在11月16日举办的“中法油画家高层对话”的论坛中现身,并与法兰西学院油画院院士PierreCarron、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RemyAron等人进行中法油画艺术探讨的消息吸引了众多藏家的注意力。据悉,此议题与“中西方艺术高层论坛”中15日举办的&ldq...

    3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沈其斌:游走在各种角色当中[图文]
    沈其斌:游走在各种角色当中[图文]

    做美术馆其实是一个苦差事,首先是有很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有很大的付出。做美术馆它不像做商业,没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回报,美术馆本身都是一种非盈利的,做美术馆过程当中我首先就有一个心态,我准备投入和付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心态。沈其斌记者:我们都知道,您之前也是一位职业艺术家,98年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为什么会创建南京圣划艺术馆、到后来建立多伦现代美术馆,是什么促使您的一系列举措?沈其斌:我曾经说过...

    15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礼仪缺失:到此一游几时休[图文]
    礼仪缺失:到此一游几时休[图文]

    彭林故宫[微博]铁缸刻字事件余波未平,媒体又曝出厦门万石植物园中的众多珍惜植物变成了游客的“留言板”,上面刻满了人名,就连浑身长刺的仙人掌也难免毒手。从古老的“题壁诗”到记忆中的“大字报”,再到如今无所不在的墙壁广告,从名胜古迹到公园广场,再到普通民居,国人热衷于在任何地方留下自己的印迹,究竟是一种传统,还是不良的公共行...

    2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论中国国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图文]
    论中国国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图文]

    传统国画是文化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它不是单纯的图象,要能传达、表现作者的情感,即画不单纯是一张无意味的图案,它他要承载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近百年来中国画这一传统的美学观念却受到外来文化、工业革命、社会政治革新巨大的冲击。。一自上世纪辛亥革命到现在将近一百年了。随着中国最后封建王国的覆灭,我国基本开始了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过渡。在此前后我国的传统文化便随着这种转型和政治斗争的展开越来越式微...

    133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画家万不可被自己捧杀(组图)
    书画家万不可被自己捧杀(组图)

    笔者“行走江湖”多年,曾接触过诸多书画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态各异,性格有殊,个性使然者居多。但大都能认清自我,权衡得失,理性且客观者众矣。但也有一部分书画家因受活动区域、人脉圈子限制,和外界乏有交流互动,仅仅局限于相对封闭的一片小天地,对外面的世界和发展人为地隔绝开来。于是乎,便出现了一大批自认为在当地响当当的书画家“大佬”,一出自己熟悉的小...

    161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