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姑妄言艺术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丢丢 点击 :

艺术何为?先有艺术,还是先有艺术家?艺术史家争论不休。在我看来无非是在争论作为艺术的标准和边界: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什么?这两个不同的命题在不同的时代引发不同的论争。大多数时候处在失语与半失语状态,迟滞与前卫,守旧与实验,迷茫与孤独……

艺术圈子与被释放的艺术家

自古以来,画院派与民间派形同“水火”,宋代后兴起的文人派,更是对画院派与民间派不屑。艺术地图三分天下的格局,延续许久。近现代以来,在官方频频参与、组织艺术活动,艺术市场繁荣的背景下,艺术需要被认可,艺术家有陷入对政治、市场过分依赖的危险。政治、商业如一剂猛药,使艺术之景灿烂如靥,艺术家如过江之鲫。可能从来没有如此之多的艺术家、艺术团体并存,他们在进行多维度的互动。庙堂与江湖、官方与民间,乃至左中右、南北东西的分野,因袭了地域、学派格局的机制,进行了官方认可与半官方认可的权力划分。权力和商业俨然成为艺术家的后台老板,艺术家在叫卖中被驯化。艺术机制形成了等级严密的圈子,圈子里掌握资源的主席、院长、理事等权利不小。而颠簸江湖招摇糊口、久处庙堂之外的江湖派,对庙堂圈子心向而神往之。殊不知,圈子中也奉行丛林法则。

商业力量的侵蚀已瓦解了圈子曲高和寡。一些机构开始裹挟资源投入商业的怀抱。至于非官方的民间艺术家、江湖艺术家很难与体制里的艺术家竞争,多走俗艺术路线。木心先生有言:“凡倡言雅俗共赏者,结果都落得俗不可耐。”然也。雅、俗多线操作的艺术家在市场的压力下,很难持守,许多堕于庸俗。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坦言:“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具有解咒的魔力,它揭开了贴在传统艺术这个压在我们身上的神圣而让人敬畏的魔瓶上的封印,终结了我们对艺术的禁忌,破坏了艺术图腾在我们心中的神圣。当我们可以像杜尚那样很随意地在一件名画的印刷品上画上胡须就可以堂而皇之称为“艺术品”,当我们无所畏惧地把自己的习作和练习稿称之为“艺术”,那么我们就真成了博伊斯所说的艺术家了。当然,“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口号,并不是在字面上对这个艺术观念简单化和庸俗化的理解。博伊斯要揭示的更是对人的艺术潜质的挖掘,通过艺术的解放,来实现艺术对社会的某种塑造。博伊斯把我们推向了这样一个境地:人人都不是艺术家。我们成了被抛掷在荒原的陌生人:艺术的边界被消解了。

在大众审美对接中崛起的精英意识

角色的变换、艺术家名号的滥称、大师称呼的泛滥,说明才情匮乏的无奈。这是一个平庸的时代,又是一个极其真实的大众时代。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自由而繁盛,艺术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自满与自信,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孤独与无助。因为平庸而贫乏,我们的面孔才那么的相似,连我们发出的同一网络新词汇也是不约而同。艺术品必须要进入市场,进入流通。怎么流通,视界不一,层次也就不一。

2010年底,声名鹊起的零度空间办年展,地点在静宁县工人俱乐部。展厅中空旷飘渺,观者很少,与其说是展厅,还不如说是一间破旧的小车间,里面零散地放着几个平时职工休闲用的兵乓球桌,这种感觉更接近于现代艺术展览的理念。说实话展览确实很不错,本人也是不懂书法,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也就未敢妄加评议。当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展现在观者面前,大家会异口同声地给予赞扬,但要求书法家或欣赏者作出令人心悦诚服的解释,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宋代米芾论及同代人及自己的书法造诣时言到:蔡襄勒字,沈辽挑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米芾刷字。如此评论,似乎有了较直观的身同感受。而成公绥的品评就似乎更玄了,用“虬龙盘游”、“鸷鸟将击”、“霄雾朝升”、“清风厉水”等一连串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书法品评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老子所言“玄之又玄”。这是由书法本身特有的意象性特质及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特点决定的。展厅的冷淡,是因为展览有其特定的受众,很难大众化。车水马龙的展览如果说不是大师级的展览,那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类如展销会的商业画展览。从来的艺术史都是雅与俗的并立,但俗人有时也会去附雅风韵。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隔膜在博伊斯的至理名言中变得了无踪迹。“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的大众化是必然要降解艺术的品质。大众永远都是庸俗的,这不可否认;真正的精英才会播扬庙堂之音和气息。比如当今书法界,从书法生产到消费的追逐,书法的大众不再属于社会精英阶层,书法大众化必然会展现其媚俗的一面,因而在审美趣味上分野为现代书法和摹古书法。在这之中,由于大众的参与及艺术市场的运作,媚俗书法成了重复、陈腐、老套的同类物,其主要地借助艺术市场以及艺术竞技的“名利场”,来进行传播和炫耀。它甚至可以以投机的姿态,去冒充语言意义上的“摹古书法”或“学术书法”的代言人。而另一种情况是圈子中言必“二王”。“摹古书法”与“现代书派”相互开火,消耗了书法界从传统继承到现代创新的对接,制造了普遍的投机心态,戾气不少而学养和修为不足。

天生的敌人:批评家与艺术家的共生

一般来说,在一个成熟的艺术界,作为艺术家,不必也不宜同时作为批评家出场。虽然会有许多艺术家跳起来攻讦批评家(评论家)不会画画或写字。但很显然艺术家更多依赖感性去把握艺术,而批评家却依靠理性,依靠坚实的阅读史实知识及经验作出评判。对艺术家而言,其对批评家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期待又害怕。批评家靠艺术家吃饭、生存,却从不买艺术家的账,但他们又是共生的。在一个适宜的高端的艺术界中,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并不是因为艺术家需要批评家对他的作品贴上学术的标签,而是他们共同构成了艺术生态链。

艺术展览是连接二者的很好媒介,但展览并不是物资交流市场,需要策展人来组织展览。对艺术家来说,艺术活动、展览当然很重要,但包装更重要。除非你自己愿意把它作为自己赏玩的箱底货或当做不值几文的白菜。在一个频争亮相、风生水起的多媒体时代,自娱自乐的展览无疑显得有些虚脱和嘶哑。就目前中国艺术界现状来说,批评家需要同时肩负起学术策展人的角色。那么职业策展人作为一个独立群体,还没有诞生。如果说有那么一些算是“策展人”的话,其中不少是由装裱铺子拙劣进化到“画廊”的书画经纪人的变身。只有高水平的专业策展人的运作,在一个完整规范的艺术策展机制下,才能激起高水平、学术性强的艺术创作探索和艺术批评。

相关文章

  • 川江号子:喊出的不是艺术 是朴素生活[图文]
    川江号子:喊出的不是艺术 是朴素生活[图文]

    川江号子来到北京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国家体育馆鸟巢、798艺术中心陆续出现一队唱着号子的纤夫,引来大批游客和市民围观,甚至引起游客现场即兴模仿。这些唱号子的纤夫为“印象”系列实景山水演出《印象·武隆》的演员,他们专程从重庆武隆来到北京,意在将川渝大地的号子唱响中国,呼吁人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父辈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接下来,他们将走进上海、广州、西安、...

    19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钟飙:寻找孕育图像的源头[图文]
    钟飙:寻找孕育图像的源头[图文]

    寻找孕育图像的源头钟飙一直试图在创作中探索各种纷乱事物背后的关联。在他多视角透视的画面中,各种时代的人物、动物、事件甚至天体都被并置在了他所设定好的空间维度中,每个画面都像是一个漩涡,把人类文明中的一切重新带入到混沌之中。在他看来,自己的许多作品都是从这种充满混沌状态中孕育而出的,在这种混沌的状态下无所不可,且充满可能性,也是所有图像诞生之前的源头。钟飙钟飙1968年生于重庆1991年毕...

    41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搜尽奇峰图作者:逍遥堂主人当傅抱石还叫傅瑞麟的时候,他爱上了石涛。那一年,他18岁,刚刚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因此而给自己改名傅抱石。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改名了,10岁那年,他就将本名“长生”改成了“瑞麟”。不过,他为世人所知的还是18岁的这次更名。我曾仔细考据过傅抱石更名的原由。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自年轻时便心仪屈子品德情操,崇仰...

    21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清明上河图》的五大谜团:画中是春天还是秋天?[图文]
    《清明上河图》的五大谜团:画中是春天还是秋天?[图文]

    《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最近,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张择端生存时代的关注。哪幅《清明上河图》才是张择端的原作?本来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有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石渠宝笈三编本”为张择端原作。但近年来在对画作的宣传中,因为“石渠宝笈三...

    13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迟子建:提着文学这盏灯,你就不怕一个人走夜路[图文]
    迟子建:提着文学这盏灯,你就不怕一个人走夜路[图文]

    (资料照片)春婆婆刚靠近车门,售票员发现了她手里攥着的免费乘车证,大嚷:“老太太,这路车承包了,免费乘车证不好使”,“哗啦——”一声闭上车门,那路车又开始了野马一般的狂奔。站台的小伙子很气愤,对春婆婆说:“联运车为了赚钱,开疯了!您有免费乘车证,他们拒载是不对的,我帮您投诉他们!”春婆婆摆摆手,对小...

    137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图文]
    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图文]

    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闭幕(资料图片)作者王远(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上个月的“上海书展”异常火爆,笔者去了两次,人潮确实汹涌。似乎这个城市开始崇尚读书,想起如今糟糕的文化现状,又有了点精神。情愿相信去书展的人都热爱读书,也不愿意认为是宣传造成的后果,即便是的话——一些被鼓动去的人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喜爱...

    16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纸本水墨69.5×45.5cm1973年《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纸本水墨117×94cm1954年《人桥》古元木版套色20.5×36cm1949年《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为纪念...

    84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悼念——史春坡[图文]
    悼念——史春坡[图文]

    史春坡近影今天是我先生史春坡的祭日。清早起来在他的像前摆上鲜花,望着那深邃的目光,和蔼可亲的微笑,泪水追逐着悲伤涌出。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此诗,以悼念故去的亲人。苦辣。一路走来既有叹息又有幸福:这一声叹息包含的不仅仅是艰辛和磨难,更有对你的缅怀和思念。这幸福包含着朋友的帮助和安慰,更有我们那共同拥有过的回忆。曾经的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我只能将它深埋心底……千言万...

    80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让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图文]
    让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图文]

    王向东书法不断有人向我说起王向东先生,说起他的为人,他的字。说他人好字也好。我见到他是在一个夏末秋初的时节。经朋友介绍,一个敦厚、和善、面堆笑容的中年人站到了我面前。他先拿出一本他著作的钢笔字速成教材和一本他的书法作品集,然后从一个蓝色布兜里掏出一叠楷书、行书新作。顿时,我的室内散发出一阵淡淡的墨香。观向东先生的字,对我来说可谓是美的享受。他的字横看顺心竖瞅顺眼,该有的全有,不扭捏,不做作...

    155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大风起兮云飞扬——解读张大千再传弟子、画虎名家赵同相[图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解读张大千再传弟子、画虎名家赵同相[图文]

    大风堂第三代传人画虎大师赵同相先生“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刘邦——这位汉朝的开国皇帝的这首壮怀激烈的诗歌激励了许多中国人,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张善子也为他们的斋室取名“大风堂”,表达了他们在艺术追求道路上舍我其谁的境界。“大风堂”作为一个艺术符号已是家喻户晓,他的影响力已跨越国界,民族,成为世界艺术...

    163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作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柳絮纷飞。杨柳是乡下极其常见的一种树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纵横倒顺插之,皆能够正常生长。因此,古代人对柳树执以宗教的感情,幻化成对生命的敬仰;另外,“柳”与“留”谐音,多植于亭台楼池、官道、驿路旁,形成了古人送行折柳枝的习惯,因而,杨柳这一物象...

    71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雕塑家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雕塑家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小眯嘻系列·哇顾飚,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一位从传统中来要到未来中去的崇尚跨界创作实践的艺术家。1980年入行,三年后,被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选为徒弟。1987年赴镇江师专美术系学习。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积极参加工艺美术行业大小会展,基本拿全工艺美术行业大小展会奖项,被戏称为三等奖专业户。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侧重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在城...

    10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快乐地做纯粹的事——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快乐地做纯粹的事——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徐斌,号子云,又号大丰堂主,浙江衢州柯城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鸟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衢州现代国画院院长。(衢州晚报记者郑菁菁)有宣纸、毛笔、颜料陪伴,衢州画家徐斌就能呆在画室里整日不出门。在他看来,画画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静心作画是一种生活方式,自己喜欢就好。【大自然在讲故事】记者见到徐斌时,他正站在案台边拿着毛笔作一幅花鸟画。白绢上,徐斌用画笔一点点精心点...

    186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画史研究需要不同的视野[图文]
    中国画史研究需要不同的视野[图文]

    高居翰本报记者冯智军高居翰,一位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当地时间2月14日下午2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家中去世,享年88岁。这位生于加利福尼亚福特布莱格的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学者,留给世人的是一系列的中国美术史研究著作和他的艺术讲座视频。在2013年12月12日的一篇博客中他写道:“并不是我害怕死亡这件事,我害怕的是能力的丧失&mdash...

    156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记中国秦汉封泥收藏第一人李广[图文]
    记中国秦汉封泥收藏第一人李广[图文]

    秦汉封泥李广,原名李西广,祖籍河南,北京汉唐雅集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封泥收藏家,收藏东周(战国)和秦汉封泥一万多枚。无意之间,连司马迁都忽略了的历史的细枝末节,被封泥盖上了印信戳子,封存在了古老的土地下面。随着封泥的一次次出土,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隐隐流动着悠久的古韵重现世间。然而,无数年来,这些国宝却流失惨重。20年来,李广担当着国宝的守护者,牺牲了无数钱财、精力和心血,他收藏...

    75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