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注意力能量与艺术的真伪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航航 点击 :

苍蝇事件是一个伪艺术的典范,这不是一个草率鲁莽的结论,也不是和该事件的策略一样要吸引注意力,这要从更加基础的人类的知觉与注意力说起。

知觉与注意力

在人类的层次上,一个个体的“人”,对任何事物、任何情态的知觉能力都与他自身的注意力有关系。人透过那些已经被启发、被启明的注意力获得知觉,动物有注意力但基本都没被启明,因而只有很粗糙的知觉,比如,动物不能辨别美丑、干净与整洁,而人可以。人呢,有了很多进一步的知觉,但一般的人没有对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秩序与平衡的知觉,而艺术家则必须具有,否则不可能进行美的表达与创造。审美能力的基础就是对现象背后抽象的平衡与秩序的知觉能力。凭着知觉和有穿透力的注意力,人可以了解、理解事物、感受和欣赏事物。人们常说的洞察力,其实就是一种穿透表面进入无形实质的注意力。

作品上的注意力能量

对艺术品进行真伪优劣辨别,一般人极难做到,为何?就是他的知觉和注意力的精微敏锐的程度要有足够的穿透力才能发现作品的实质能量。说到能量,注意力也可说是一种能量,知觉是对不同事物能量状态的区分和感受。创作者、艺术家的注意力状态即他的能量状态会在创作过程中直接延伸进入作品中,画画儿、创作从一元的层面看就是能量流动,艺术家的知觉与注意力能量透过某种有形可感知的物质媒介(比如画家通过画材技法、音乐家通过音调音色旋律等等)输出来并凝聚在物质媒介上,凝聚之后的物质媒介变成了作品。这也是“画如其人”的根本原因所在。作品散发什么样的注意力能量,其能量状态决定了作品的质。

关于注意力,这里针对艺术作品,谈一点最最基本的,就是创作者的注意力流向即作品的能量流向。举例来说,那些经久流传的艺术佳品,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散发能量,即欣赏者如果静静地欣赏则可以接收到作品散发出来的能量,从而感到或安宁或愉悦、或美好或恬静,赏心悦目等等的感觉。这是因为创作者、艺术家是由内而外输出能量,即艺术家是能量的给予者,欣赏者是能量的接收者,作品散发能量滋养欣赏者的品性、精神、陶冶欣赏者的审美情操、性情。

当然,能量的给予者是连接了能量源头的,这样艺术家自己也成为了能量源头,换句话说他就成为了他自己,他将不再受外界影响,而只有外界受他的良性影响。真正的艺术家是绝对知觉的感知者,是能量的给予者,而且往往有能力源源不断地输出与给予,这就是那些艺术大家有长盛不衰的创作激情而且作品数量也很多的缘故。

艺术家是注意力能量的给予者

为索取注意力而为之的均是伪艺术

“苍鹰”事件是伪艺术的一个典范。是与“能量给予”恰恰反过来的一个“艺术”事件。这是贾方舟老师回应苏坚的一段:设法使行为成为事件,成为媒体竞相追逐捕获的对象。成为执法者搜寻的目标,成为舆论热点——这便是行为艺术家的策略。。。如果这段文字属实,那我们可以看到“作品”是一个典型的注意力索取事件,其目的就是索取注意力,索取关注,索取能量,至少到目前还没有看到其他的积极作用,而这样刚刚好与真正的艺术背道而驰了。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纪录片,一个身手敏捷的罪犯,在各地都留下各种罪行,警方花费了若干年通缉追捕,当最后执行死刑前,他交代了犯罪动机,他觉得警察如此关注他、报纸也常报道他,那么多人和事情因要抓捕他而起,他感到自己十分重要,因而感到自豪和成功。除了用自己去犯罪来调动警方,他找不到更好的让自己感觉重要和成功的方式了。这是一个用极端负面的犯罪方式不惜自我毁灭去索取注意力的例子。

我们看到当代艺术中有大量的只为吸引眼球、刺激观众的“作品”无疑这些东东迟早都会消失,他们将无法和“艺术”这个词长久地拉上关系。原因是,他们自身内在没有对自己的真正知觉和感受,只有靠外界参照物来获取相对的知觉和感受,所以他们没有能量,更无法给予什么,只有靠不断地索取外在的他人的注意力能量来维持,也只有不断升级地去做出更极端的行为表现或“作品”才会产生索取成效,他们很累很难啊,有谁看到索取者是常胜将军的么,人们一时地被掠夺了注意力而已吧。

虽然被此事件打劫了一些注意力,但也不是坏事,正好可以借着此事及批评家们的讨论,将更深、更广、更有普遍性规律的知觉与注意力视角给引发出来。文中看起来有结论、定论,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少有的视角,毕竟这应是另外一个更幽深更精微的视角。

事实上,人类进化的实质就是知觉程度的进化,而艺术本应是人类进化的前沿领域。现在知觉尚粗糙的人们为了“物质利益”将艺术也粗糙化了。

最后顺便说,将注意力收摄向内,不断地进行内在的自我观察与内省,并醒觉与知觉到自身注意力的运动,是连接能量源头的关键。假如你发展了这部分内在的知觉能力,你将会感到很多人已经在这个进化的道路上了,也将会有更多的人上路同行,更多人将会从相对知觉的“黑暗”现在恰如黎明前的黑暗,破晓而进入到绝对知觉里的渐行渐明的“曙光”里。

相关文章

  •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油画作品当今我国的绘画创作,不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语言,均愈来愈显示出多元和多样的面貌。题材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形式语言的不断拓展,都基于艺术家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自觉和对自我艺术个性的自信,表明他们艺术视野的开阔和修养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了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宽度与深度在增长,艺术家们的视觉经验和表现手段也相应地日益丰富。例如,在近十多年的中国画山水画和油画风景画的创作中...

    192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里:油画家的国画情结[图文]
    徐里:油画家的国画情结[图文]

    徐里徐里,1961年生于福建,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兼创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作品连续入选第七至十一届全国美展。本报记者冯智军徐里28岁以一幅油画《天长地久》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后,又连续五届以完全不同的油画面貌入选全国美展,在油画与...

    183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再谈剪纸类别的划分[图文]
    再谈剪纸类别的划分[图文]

    李宝凤(吉林)火红的季节编者按:2月8日评论版刊登了乔晓光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和陈巨中先生《剪纸类别划分的设想》两篇文章,讨论了当今剪纸艺术在传承发展等方面面临的有关问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树贤先生看过文章后即撰文,认为根据《中华剪纸》杂志自去年开展的这方面问题的讨论中,陈巨中先生提出的“西洋剪纸”、“民族剪纸&rdquo...

    169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五代耀州刻花鸟首壶11月3日,第二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五代时期的柴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虽列诸窑之首,却无实物留存。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探寻柴窑,产生了“越窑说”、“钧窑说”等说法,甚至有人认为柴窑是不存在的。近年,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致力研究柴窑之谜,并在文献查证方面取得突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

    8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百年巨匠齐白石生命中的苦白[图文]
    百年巨匠齐白石生命中的苦白[图文]

    齐白石在治印前段日子,中央电视台播《百年巨匠》,看完其中的《齐白石》,蓦然想起曾见过他的一方印章“苦白”。从木匠到画匠、从画匠到画家、从画家到巨匠,在其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近乎传奇的情节和故事,而苦难则是其生命的底色。我以为,用“苦白”两个字足以概括其人生。白石老人“苦白”印章去年暑天看“三百石印富翁&mdas...

    197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在“书家”、“画家”遍地的今天,像画家孟宪义这样耐得住寂寞的书画家实为少见,也实在难得。他用30余个春秋锤练笔墨,修心悟道,画作追求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明丽高雅,清彻幽渺,笔墨空灵,构图简约疏朗,阐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理论和人文思想。求取生动淡雅风作为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的弟子,孟宪义最早接触的绘画形式并非中...

    131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艺术家张晓刚家住北京的张晓刚(微博)现年54岁,他那面无表情的人物肖像画拍卖价已经超过了1000万美元。最近两次心脏病发作之后,医生要求他休息──这是他30年画家生涯中的第一次。很少有画家能比张晓刚更好地代表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他创作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身着中山装、头戴旧军帽的全家福画像而一举成名。然而,他意欲紧跟中国美术界发展的愿望也让他付出了代价。张晓刚现在还是生活在北京郊外一个传统村庄里一...

    45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雕塑”争议不断 解读什么才是城市雕塑[图文]
    “雕塑”争议不断 解读什么才是城市雕塑[图文]

    昆明大观园“裸女”雕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全国各大小城市掀起了一股兴建公共雕塑的热潮,但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一些丑陋的庸俗雕塑趁机疯狂滋生并蔓延,不仅遭到市民的痛骂,也引来网友的吐糟。从今年8月份开始,搜狐网举办了全国“十大丑陋雕塑”的评选活动,经过三个多月的网络搜索、专家筛选和网友评选,近日公布了评选结果...

    8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鉴宝藏宝要多点对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图文]
    鉴宝藏宝要多点对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图文]

    鉴宝类节目层出不穷,引发争议的也不少。本周,以“砸假”环节令人印象深刻的《天下收藏》,因有专家质疑砸掉的赝品“大多是真品,且不乏珍品”陷入一场风波。经再次鉴定,参与公开展出的40件被砸瓷器确系现代仿品,没有砸错。这几年,全民收藏热,捡漏时代早已是一去不返,“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之说悄然出现。也是这几年,电...

    125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岛子: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岛子: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图片资料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这种现象如同命运,很难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过,据研究资料表明,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评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国本土风格的现代主义艺术,在罗斯科的话语中并不完...

    126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乾隆皇帝是收藏界的破坏狂[图文]
    乾隆皇帝是收藏界的破坏狂[图文]

    御题诗兽面纹玉圭近日,艺术评论家石建邦一篇“炮轰”乾隆皇帝收藏品位的“檄文”引起了许多争论。在文章当中他指出,一向以儒雅风流、热爱收藏著称于世的乾隆皇帝根本就是个“破坏狂”。在好端端的玉器上刻味同嚼蜡的“御诗”、以累累印章和御题占满传世画作,将其弄得伤痕累累,都是这位皇帝经常做的事。皇宫内所藏的书画、...

    9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德林:期待人书俱老的那一天[图文]
    张德林:期待人书俱老的那一天[图文]

    张德林作品对张德林老师的采访,在国家大剧院后一座安静的四合院里展开。我面前的这位中年书法家,神清气朗,谈起书法艺术时眼中便瞬间流露出喜悦的目光。半天的交谈后,我清楚地感知到,这是一位真正把书法融入了生命和生活的艺术家。与许多书香门第、家有师承的书画家不同,张德林出身于安徽来安的一个农民家庭,祖辈几代都没有人与书法艺术有过任何渊源。但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子弟,凭借着对于书法的赤诚与热爱,一步步开拓...

    125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1955年3月号《人民画报》封面日前,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在中山大学“政务论坛”进行题为“革命:从现实到想象———20世纪下半叶中国革命的视觉记忆及其变异”的讲座。杨小彦用多年来收集的历史照片,从视觉记忆的角度讲述了“革命”概念的历史变化,陈述了图片的历史价值。杨小彦首先厘...

    128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艺术[图文]
    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艺术[图文]

    钱大昕、杨文秀的《欢庆城市人民公社成立》(1960年)主题鲜明,以大红灯笼作为欢庆的重要表达手段,很有节庆的氛围。以“图史互证”的方式解读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红旗招展”,可以加深对此时期艺术与政治关系的认识。“红旗招展图式”与“三面红旗”的口号密切相关;而在这个口号的提炼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意识形...

    17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图片资料“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的顽皮之举,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不过,您别误会,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涂鸦”并非上述的“乱涂乱画”,而是舶来品。城市涂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这是纽约最穷的街区,当时这个区域的年轻人喜欢在墙上涂画各自帮派的...

    6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