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重建阿房宫与文化产业狂飙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声声 点击 :

[网眼]

早些时候,陕西就传出将花费380亿重建阿房宫的消息。听到这一消息,很多人都认为当地政府是不是脑壳被门夹坏了。网友形象地把此举称作“钱烧阿房宫”。

近日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终于站出来证明自己没有犯傻了。据悉,所谓重建、再造云云,纯属误读。目前西安没有任何重建阿房宫的计划,也没有一家企业投资类似的项目。当地给出的说法是,将在阿房宫遗址公园建设控制地带外侧,投资建设一个“首创阿房宫人文旅游产业基地”。所谓380亿元投资,只是一个计划中的概念,而且是准备用5年时间吸引社会投资的想象规模。

当地这番澄清,应当属实。不想就知道,如果有人花380亿元去建一个从没建成过的阿房宫,哪怕花的是自己的钱,也将成为笑柄。这种笑料其实在当地已经出现过。曾有民营企业投资上亿元在当地建了一个“锦绣阿房宫”,结果由于入不敷出,加上碍了新规划的事,目前已被拆除。何况,阿房宫已被列入国家遗址保护规划,核心保护区是动不得的,在建设控制区内“动土”,也须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所以可断定,重建之说很难成立。

不过,即将在建设控制地带外侧兴建的人文旅游产业基地,也不是什么好点子。不说这就是一个大号的“锦绣阿房宫”,其项目运作理念也和陕西其他地方颇受人诟病的“曲江模式”不无相似。这就是,打着文化遗产保护的旗号,干着房地产开发的活儿。已有考古论证,阿房宫并未建成过,充其量只建了一个巨大的夯土台子,但这并不妨碍地方政府利用文化遗址搞政绩工程的冲动。眼下,类似这种文化政绩工程,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俨然形成一场文化产业狂飙运动。

早些年,有的地方为了搞地产开发,把城市中的老建筑、文化古迹拆得七零八落,人为割裂了人文传承。再早之前,“破四旧”时期各地文物曾遭受大规模、永久性的毁坏。而如今,地方政府热衷于搞文化保护工程,却也不是开始重视保护文化遗产。事实真相是,一些地方借着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对文化遗产再次进行盘剥。一些地方排队搞申遗工程为的就是这个,还有些地方争抢历史人物遗址、故居(甚至还有争抢传说人物遗址的),也是为了这个。

没文化真可怕,以保护文化的名义糟蹋文化更可怕。前者是真的不懂文化之美,后者却是有预谋地、精心榨取文化遗产的剩余价值。当地确实没有傻到重建什么阿房宫,却万分精明地挤进了这一列文化产业狂飙的列车,参与了新一轮炒作文化地产概念的狂欢。眼下,380亿元投资还是一块画饼,管委会所属国资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共同组成20亿元产业基地引导基金却是真金白银,而这意味着,纳税人的钱将被捆绑进该项目的投资风险之中。这且不说,当地居民还将因此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这不由让人捏一把汗:等这一轮文化产业狂飙运动的虚假高潮退去,将会剩下什么?可以肯定,到那时候受益的恐怕只有少数人,为投资失败埋单的却将是广大民众。而在这一进一退之间,文化遗产依旧如同以往,只是被人随意亵渎的玩物。

文/魏英杰(评论员)

相关文章

  • 摄影随笔:什么是纯摄影[图文]
    摄影随笔:什么是纯摄影[图文]

    一直觉得,广告口号对相机厂商来说实在很重要,提升了形象和品味,制造出优越的感觉,自然就会吸引到人们口里反覆念着对白,然后手里拿出钞票付款,毕竟在这个年代,这些感觉比起规格和数据更受大众欢迎。印象中对上一个成功的口号应该是Olympus的“心态决定境界”,而近期大概就是Nikon的“PurePhotography”。那什么是纯摄影呢?可能Nikon的...

    10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图文]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图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不少学校增设了“第二课堂”,开设如绘画、书法、编织、演讲等技艺课,打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如何把学科知识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科课程游戏化,使“第二课堂”更好地为学科知识服务,加强两者之间的渗透性?本文将以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的鉴赏和绘画中的中国山水画的相互结合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歌鉴赏的正向迁移作用。关键词:意境 山水画...

    17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图文]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图文]

    皮影的流派与收藏特约撰稿人牛双跃本报记者肖鸿皮影,即皮影戏所用皮制的人物、动植物及各种衬景的平面艺术形象。皮影是演出皮影戏的用具,又是可以独立欣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民间美术品。皮影最初用厚纸雕刻,以后普遍采用驴皮、牛皮或羊皮,经过削制刮平,根据角色和衬景的需要设计,经过雕簇、敷色、烫平、装订、罩油等工序完成,风格类似民意剪纸。南宋耐得翁《都城红胜》:“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簇...

    142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图文]
    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图文]

    沈周《庐山高》(明)轴193.8cm×98.1cm当今书画界乱题滥题、以字害画现象屡见不鲜——众所周知,题款和钤印,不仅能对中国画起到点题作用,还能丰富画面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思和艺术观点。明代沈灏在《画麈》中就说过:“题与画,互为注脚。”近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金章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很多年轻国画家对题款和钤印一知...

    81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邵大箴:艺术革新与多元格局[图文]
    邵大箴:艺术革新与多元格局[图文]

    邵大箴中国历史在1978年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开始摆脱“左”的思潮的阴影,向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向前进。中国美术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1979年~2009年这30年,国家确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这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美...

    77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师恩如山——我与恩师刘恪山先生的书画情缘[图文]
    师恩如山——我与恩师刘恪山先生的书画情缘[图文]

    (刘恪山,原任共青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编审。美术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中国少先队队徽的设计者。曾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1月3l日,下午一点多,《山西日报》社老记者骆士正先生来电话说:刘恪山先生去世了。我说:你胡说什么?他强调说:是真的!这下,我愣住了,忐忑不安地拨打刘恪山家的电话。电话和以前一样通响,就是没人接了,我才真的感到事情的不妙,顿时眼睛模糊...

    67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李如《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谈起[图文]
    从李如《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谈起[图文]

    《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李如作品画面尺寸2米*2米,创作于2008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气质和特殊意义的油画,画的题目是《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作者是历史画家李如。画面中出现的两位马克思,一位身着中山装,脚上穿着中国人当年崇尚的三接头式皮鞋,就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结合(“中马”);另一位则身着西装,手中端着一杯红酒,代表着原来的马克思(“...

    138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索勒克夫:当艺术成为通向相对主义的道路[图文]
    索勒克夫:当艺术成为通向相对主义的道路[图文]

    “事物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柏拉图《泰阿泰德篇》)内德科·索勒克夫肖像后现代艺术家从微观(个人的)和宏观(社会的)角度出发,对于抵制普遍性、现成的朋党派系以及宏大的叙事怀着真正的热情,如果他们因此而广为人知,那么内德科·索勒克夫(NedkoSolakov)就不仅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

    11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20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和西方世界有密切的联系,西画的引进,给中国原有的绘画带来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新东西,也给中国画家们带来了困惑。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艺术家坚持继承文人画传统并致力于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另外一些艺术家如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观点代表了那个时期主张革新中国艺术、重振中国艺术雄风一派人的意见。这样,20世纪的中国画便在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沿着两条路线—...

    5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诗书画印的守望[图文]
    诗书画印的守望[图文]

    “西泠雅集”活动现场。资料图片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本报今起推出“贯彻十八大精神·‘五位一体’礼赞”栏目,记者将以真挚的情感、贴近的姿态和鲜活的笔触,深入反映各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五位一体&rdq...

    116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图文]
    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图文]

    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搞艺术创作,一定要走出去。必须学会相互交流,才能有所发展。”刚在德国参加了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北京商报社承办的“德国中国文化年·魅力北京”文化周的黄旺旺,回忆起与德国观众交流沉香艺术的情景,依然难掩兴奋。在他看来,历时9天的文化周,不但让沉香雕刻艺术踏上了德国的舞台,更让自己获得了一次与德国艺术家零距离交流...

    18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向京:希望当代艺术家能参与公共艺术项目[图文]
    向京:希望当代艺术家能参与公共艺术项目[图文]

    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的大型公共雕塑作品《视界》曾先后在伦敦、纽约、巴西圣保罗等地展出。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周围同学从生存角度考虑,多半在做城雕的项目,也就是一些行活,这样的项目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赚钱渠道。往往很多项目,不是在做雕塑,而是在做生意,是甲方乙方的关系。所谓艺术家自己的一套东西都不能实现,甲方需要什么,他出钱,你就做出来。不管这个甲方是政府还是商人,都...

    88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在开放的结构中发展传统山水画[图文]
    在开放的结构中发展传统山水画[图文]

    刘建佛罗伦萨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用歌德这句话来审视刘建的旅欧作品,不难发现它的价值,可以看出他对古罗马、威尼斯、巴黎、科隆和莫斯科等古典建筑的艺术灵感,这种灵感集中反映在他对这些经典建筑形式的完美和对这些经典建筑的整体感和文化精神的表现。这不同于一般性质的写生,它的精到处在于对形式构成上的技巧,在于对处理块面体积大小和对横直方圆错落的适当比...

    17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图文]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图文]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蒋喜先生蒋喜先生作为活动主办方代表(右一)与获奖学生合影留念谈及创新,在当今的玉雕创作中,作品创意与设计、传承与创新一直是玉石雕刻的核心内容。而怎样使传统的制作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完美结合,也成为众多玉雕从业者们所面临的挥之不去的困扰与难题。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蒋喜先生创造性地将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玉雕手工艺制作相结合,首次开行业先河...

    6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赵半狄:我不属于任何圈子 不想有归属感[图文]
    赵半狄:我不属于任何圈子 不想有归属感[图文]

    赵半狄与赵半狄[微博]此前掀起的任何一场话题风暴产生的“负效应”相同,由他执导的电影《让熊猫飞》虽然6月1日才公映,但来自网络的口诛笔伐已不绝于耳。当网络红人的脱衣露点淹没“熊猫时装秀”使之成为闹剧、在主流媒体刊登广告抵制《功夫熊猫》被斥炒作,赵半狄还在特立独行。他不解的是:“当今社会,大家对强势集团的宣传、广告、公关行为早已笑纳,对...

    19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