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
宣南北大吉巷京剧名家李万春故居被拆除,整条北大吉巷平房所剩无几。据周围居民透露,李万春故居现在已经变成建筑工地。2012年4月24日,李万春故居内还有人居住。当日北京市文物局对地处西城区的“大吉片”项目范围内的康有为故居等文物遗址进行复查,排除安全隐患,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2月11日新京报)
李万春(1911-198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功学戏。《佟家坞》、《阴阳鱼》、《田七郎》、《大力将军》等为其独有剧目。可以说,李万春就是中国京剧的一个名片,李万春故居就是中国京剧的一个历史见证,然而,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了。
的确,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的文化是应该不断更新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失落历史给我们的遗产,我们不应该丢掉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之根之魂的建筑,这是文物,是文化之物,是文明之物,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与文明的见证,是文化与文明本身。李万春故居就具备这样的功能,然而,没有了,消失了。在马年的春天,笔者感到一丝凄凉。笔者呼吁,文物保护的春天何时到来?
在保护文物与建设现代建筑之间,我们似乎总是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其实,这种两难就是我们的急功近利与文化传承的矛盾。说实在的,现在,我们有许多发展太急功近利了,我们一方面在打造着现代假古董,假文物,一方面,我们又破坏者具有文化传承的建筑文物,这是一种发展的悲哀,这是一种文化的悲哀。这样的现象,让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的故事,狗熊掰一个棒子夹住,然后再掰一个棒子夹住,最后,只夹住最后的一个。我们当前的许多建设就是如此。
我不反对发展,我不反对建设,我不反对拆迁,但是,我们不应该把那些有着文化根,民族魂的建筑文物拆掉,拆掉了这些,就是对历史的抛弃,就是对文明的亵渎,就是对文化的背叛,当然,我们也更对不起后代的子孙,让他们找不到能够怀古幽思的一点痕迹,拆除文物将会让我们的民族很浅薄,会让我们的文化很无力,这对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发展特色力量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笔者呼吁,保护文物的春天到来吧!保护文物的春天能够酝酿出真正有中国民族魅力的现代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