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畅:艺术家和公众是平等的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妙妙 点击 :

钱梦妮

在陈畅看来,大体量的巨型公共艺术花费不少资源,占了很大地方,且强迫进入路人的视野。“把粗鲁当个性,视作为有趣。”但她觉得大黄鸭是个相对有趣的案例。“霍夫曼自己也说,是港人成就了大黄鸭。当然作为创作者说什么和观众感受到什么,未必一回事。海港城把大黄鸭用作推广其知名度的商业行为,也算是成功的在商言商。而当下的香港本身处于社会转型期,无论与外界或本土,矛盾都在加剧和激化,大黄鸭所象征的纯真和朴拙成为一个舒缓的窗口,让人得以凭鸭寄意借鸭抒情。公共艺术的魅力不在于作品本身,而是作品能否激活公共空间,并与公众互动,产生张力。”

香港已逝的曾灶财的公共艺术,是陈畅心目中的经典之作。曾灶财的涂鸦创作均为用毛笔书写之汉字,有“九龙皇帝”之称。他涂鸦超过50年,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

在陈畅看来,曾灶财的个人书写激活了香港的公共空间。“他把一个高度被政府和私营机构控制和监管的空间,转化为个体意见表达和传播的载体。一个在社会底层与生存边缘挣扎的小人物,坚信自己的领地被掠夺并誓要收回。这样的认知经由他在公共空间的常年书写成为某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个现实对于他人或许微不足道甚至被鄙视耻笑,但对他本人至关重要。他与周遭环境和权势因此引发的拉锯式对抗,营造了新的氛围与可能性。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作为公众能够体验到个体对于体制的叛逆、反抗、不屑和不服从。同时也能感受到某种释放和担当。”

陈畅说,曾灶财表现出的独立性、自由和对于空间的想象力,是他每日生活的常态。“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同时他的写作方式和文字排列让我重新思考中国传统书法的美学规则。他的创作揭示了即使在最窘迫和绝望的状态下,人依然有可以说‘No’和拒绝接受现状的权利。”

第一财经日报:你比较喜欢的作品还有“我可以骚,你不可扰”以及“深圳人的一天”城市公共艺术雕塑,二者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

陈畅:公共艺术中我比较看重的是所创作或放置的这件被称为“艺术品”的物件和周遭的联系。联系不应该只是表面的、单一的、明显的、直接的。明星艺术家或许是公共艺术指定的宠儿,这本无所谓好坏对错。只是这样的。

选择模式,决定了呈现出的更多是产品一类的东西,其循环性、复制性、装饰性的特质非常强。基本上没有什么动态性和过程性,整个运作是非常流水线和程式化的。

当下中国的很多公共艺术都是规划的一部分,它们的关系必须是一体的、一致的。也就是说这些物件是为更大型的景观或利益服务,是作为点缀或补充而存在的。它们大多是被设计的、被拟定的,或者说被收编的。

“我可以骚,你不可扰”作为一个在被高度管制的空间内的抗议行为,如果不是针对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的荒谬言论(原微博称若女性衣着性感将不可避免地招致性骚扰),如果脱离了行为发生在上海地铁车厢这个地点,以及在微博言论后迅速反应的时效性下,行为的意义有可能会大打折扣。“深圳人的一天”也是如此,它属于这个城市和创作的那个年代,同样的创作搬到其他地方则只能是一种旁观甚至猎奇。拷贝成功的模式是很安全的做法,但非常的乏味和意料之中。

一个公共艺术的精彩除了其与宏观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也包括其与微观的地理地貌和生活状况的结合。为什么说大黄鸭只在此时的香港才能如此成功,也是一个道理。除了我之前提到的社会原因,香港作为一个海港城市,公众聚集在维多利亚港周围,有着得天独厚的观赏空间。

上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兴起了“在地性”(site-specific)公共艺术,即艺术家以放置地的地理地貌为基础,度身定做为该空间的政治、历史、性别等各项议题进行思考的作品,也开始了极简主义在公共空间大行其道的风潮。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艺术家有意识地脱离了原本的设定,将其创作独立于周围的景观,而不是为其服务。许多这样的尝试有效地表达了日常的、存在于瞬间记忆的一种体验。

日报:公众是否应该只是简单直接地接收作品信息?是否需要考虑美感与“正能量”?如何看待故意引发公众厌恶感的作品?

陈畅:艺术家和公众是平等的。任何单向性的信息传递都让人厌倦和反感。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新闻稿里经常出现的“慰问”一说。

“美感”和“正能量”是非常主观的概念。想了解它们的涵义必须和其上下文对应。就目前从主流话语的信息里分析这些词,我认为它们代表了很多的伪善和做作。比如我认为曾灶财的作品很有美感和正能量,但是很多人,特别是在过去,都有可能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相关文章

  • 快乐地做纯粹的事——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快乐地做纯粹的事——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徐斌,号子云,又号大丰堂主,浙江衢州柯城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鸟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衢州现代国画院院长。(衢州晚报记者郑菁菁)有宣纸、毛笔、颜料陪伴,衢州画家徐斌就能呆在画室里整日不出门。在他看来,画画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静心作画是一种生活方式,自己喜欢就好。【大自然在讲故事】记者见到徐斌时,他正站在案台边拿着毛笔作一幅花鸟画。白绢上,徐斌用画笔一点点精心点...

    18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图文]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图文]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一位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家制造了美国国会大厦圆顶的微缩版,同时还缩小了自由女神铜像,并将其置于圆顶的下方——而这个由托马斯·克劳福德设计的铜像原本位于国会大厦的圆顶之上。这个13尺宽的微缩版与原版更加不同的是,它的内部设计更像一座清真寺。这件作品从属于“一起来”(ComeTogethe...

    8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图为大英博物馆正门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国家通过博物馆向民众传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民众则通过对博物馆的慷慨捐赠、对博物馆馆藏的评论和对改善博物馆管理的诉求,传递他们对博物馆所蕴含的国家精神和文化的肯定与认同。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不为人关注到成为英国的国家文化载体、大众的文化空间,在这一历程中如何发挥国家在文化载体、民族文化建构上的主导作用,以...

    15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品读画家刘妍宏——得其英华 穷其枝叶[图文]
    品读画家刘妍宏——得其英华 穷其枝叶[图文]

    刘妍宏近日品读刘妍宏新作,得到两个印象,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印象是“放”。看上去眉清目秀的刘妍宏较少作工笔,有志于在大写意上发展,作品少有轻柔品味,用笔利落,简洁,气隽语快,屏绝俗常绵软,淘汰冗杂线条,疏离笔记躁乱,振起画面气态,便有雍雅和厚、超逸爽朗之气脉。即使是那些工兼写之作,亦具豪放品格。其创造自出机轴,呈现豪放之韵趣。做到这一点,有她的艺术追求,更有北方人的气...

    2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李守白的海派剪纸作品上海的海派剪纸发展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之路,诞生了王子淦、林曦明两位剪纸代表性人物。曾师从这两位先生的李守白目前仍从事剪纸艺术,他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民间文化在大都市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原生态的剪纸直接带到大城市来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定要经过提炼。”陆斯嘉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已有1500多年历史,剪纸不仅具有实...

    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图文]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图文]

    张瑞龄:艺术当为时代服务被誉为“中华楷书第一人”的著名书法家张瑞龄,年近古稀仍笔耕不辍。他6岁习书法、20岁起专攻楷书,几十年如一日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历经岁月沧桑却矢志不渝。他习汉临魏,追唐研宋,汲古而不泥古,博众家之长,舍传统之短,终成一派。他那被称为“折钗股”的书法艺术线条,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他的“张氏”楷书,大...

    27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鉴宝藏宝要多点对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图文]
    鉴宝藏宝要多点对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图文]

    鉴宝类节目层出不穷,引发争议的也不少。本周,以“砸假”环节令人印象深刻的《天下收藏》,因有专家质疑砸掉的赝品“大多是真品,且不乏珍品”陷入一场风波。经再次鉴定,参与公开展出的40件被砸瓷器确系现代仿品,没有砸错。这几年,全民收藏热,捡漏时代早已是一去不返,“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之说悄然出现。也是这几年,电...

    12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二[图文]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二[图文]

    我和申先生见启功先生站起来,也赶忙站起身。这时来人已经走到了床边。申先生和我见到有人来看望启先生,屋子里又容不得许多人,况且我们已经表达了我们的心意,于是便向启先生告辞。启先生也没太挽留。申先生接着又向来的那些人中的黄白镜子脸的人恭敬的打了招呼,之后我们便走出病房。出得门来,我问申先生:“您打招呼的那个人真是风度翩翩,一看就是个风流名士大才子。”申先生把大拇指一挑道:&ld...

    8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圣"王羲之成名史: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学王高潮[图文]
    "书圣"王羲之成名史: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学王高潮[图文]

    汉字书写作为文人之必备,作为一种高尚艺术行为,发展到东晋时代,已经是诸体皆备,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流向和气质。王羲之时代的中国书坛文化可谓百花齐放、星光灿烂、人才辈出,繁花似锦。此时,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可以说,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那么,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千...

    17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作为年青一代新水墨艺术家,魏青吉亲历了90年代以来传统水墨向新水墨转变的过程,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本土“85美术新潮”运动的影响及自我兴趣使然下,魏青吉于美术史的高度上清晰认识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在创作方法论上的区别,艺术家在当下的“在场”是新水墨创作的必要条件,既要衔接传统文脉,又要在水墨语言方面有所建树;既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探寻差异性,又要极力避...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图文]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图文]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范迪安:让更多的藏品与公众见面“作为一个老委员,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今年会风的转变。大家用更加朴素、务实的精神来参加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美术文化周刊》表示,“这种新的会风在不久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我们一方面要提倡朴素、扎实的作风,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国家建设,...

    47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图文]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图文]

    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用一块小小的石头,刻出一份永久保存的美好。曾安听正在试图将一门从传统石雕中演变而来的现代创新石刻艺术发扬光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块经过数十万次敲击而成的石刻艺术品,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收藏之一。曾安听:石刻中的美好时光令人惊奇的石刻艺术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一家并不算大的门店外,摆放出的展品吸引着几乎每一个过往人们的视线。这些展品由一块块造型精致的石头为载体,刻...

    12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关于艺术模仿与抄袭的思考[图文]
    关于艺术模仿与抄袭的思考[图文]

    仿照伦敦水晶宫而建造,被称为缩小版的马德里“水晶宫”的外景兰翔钟媚摄以钢铁为骨架的玻璃建筑,阳光下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暖房程国政文新闻背景话题缘起:模仿还是抄袭,这是个问题。近年来,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的抄袭问题一直是缠绕在中国创意产业领域上空的乌云,有媒体称朗香教堂本是法国孚日山区的一座教堂,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被郑州抄袭,后被拆;北京望京的&...

    170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赵力谈影响私人水墨收藏的主要因素[图文]
    赵力谈影响私人水墨收藏的主要因素[图文]

    “书画创作是中国艺术创作传统中的核心,尤其是当文人书画勃兴之后其价值和地位更是日趋重要。历朝历代对于书画作品的收藏都非常重视,因为书画收藏既有‘教化人伦’的社会意义,也有‘文脉传承’和‘烟云供养’的文化内涵。”作为发端期的上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紧随深圳特区创立而率先经济腾飞,又由于毗邻港澳,人员交...

    16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画家张大千艺事问答录[图文]
    画家张大千艺事问答录[图文]

    张大千的《大墨荷通屏》□巴东之三:“五百年来一大千”的说法可接受吗?“五百年来一大千”,这是当年徐悲鸿用来赞美张大千艺事成就的一句话,听来实在是有些刺耳,多年来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原因是这句话仿佛是指张大千乃五百年来第一人。那么明清以来的青藤、白阳、石涛、八大,这些大家亦各有他们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难道说他们都不如张大千吗?这点大概张大千自己都...

    154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