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尤洋:如何定义未来的艺术机构?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果果 点击 :

回顾2013年度,艺术行业整体在没有太多惊喜、和零星质疑声中稳健上升,这一局面既表明了来自各界的外力供需关系的改变,也体现在艺术生产机制的内在特征上。不仅仅是刚过去的一年,较之上一个现代艺术运动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在观念上以及由此引发的艺术实践方式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变革;作为展现艺术品的机构而言,实践方式也正处于变革的需求下,这体现在对于自身的功能调整和推出展览项目的方式上。

虽然机构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必须调整策略来适应行业环境带来的变化,但一些机构将展出媒介的比重作为工作核心,我们看到一些尝试以媒介来重新总结艺术状态的大型展览层出不穷,比如体现在“新水墨”、“行为艺术”或者“动画艺术”上。但我想各个行业中的变革,并不是指停留在对于展示资源比例上的变化,而应是在对展示的观念层面需要有结构性的优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和艺术家形成新的共识。机构如何展开研究,本身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只有将研究上升到意识形态的维度才能赋予自身研究的合理性,并且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照。2013年更多新兴的当代艺术机构将自身的研究脉络建立在持续推出的艺术项目上,而并非像众多的现代艺术馆那样建立在自身的收藏系统上;同时对于跨文化领域的研究,也体现出极大的兴趣和获取资源的能力。

除了学术研究的使命感和专业性,机构作为公共场所依然承载着服务性。今天的艺术机构已经不是仅仅提供审美或者神圣情怀的场所,而是更多元的与社会各知识领域展开互动,以及采用更偏向于企业化的运营方式。2013年过来,艺术行业依然被有意无意的舆论导向为资本回报和文化猎奇的新兴领域,也有保守者认为当代艺术是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的一类伪宗教,并对此进行了强烈批评。如果我们回望历史,这种批评的声音并不罕见,往往出现于艺术创作系统正处于革新的时期。同时在贯穿2013年中,在发布观点、信息流通的平台愈发多元和降低门槛的社会环境下,美术馆作为抵制反智的阵地的影响力被加强了:在视觉艺术展览面前,美术馆成为怀有不同意识形态观众之间的缓冲地带;从数据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观众热衷于参与专业讨论会,和参与艺术展览以外的文化活动上,比如美术馆举办的音乐会、电影放映和工作坊等。总之较之传统意义的美术馆,当下的机构更像是基于地缘社区概念下的当代文化中心。

这一现象并不为奇,映射出整个社会环境充满了暗涌,各式思潮和主义正在积极进化自身理论并且延展成对于各色不同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然而,我们也看到在2013年,一些基于流行文化图像的展览受到了来自城市系统各个阶层的关注。漂亮的访客数量有效缓和了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与机构学术团队之间的矛盾,要知道对于大部分斥巨资兴建的艺术机构所精心策划的项目,可能整个展期内观众数量不及一场更值得批评的中国足球比赛。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瞩目的展览往往可以用“精致、流行图示、景观化、艺术家演义”几个关键词来涵盖,与我们这个时代喧嚣和空洞相映得彰。对于艺术品/艺术展览的呈现效果或许会受到来自外界需求的影响,但从策划展览的观念方式上,艺术机构必须保持自主发展和定义的状态。

比起饱受非议的春运或者房价,艺术并不是刚需。艺术市场的价格起落所导致的产品分配结果,并不会引发民生问题。如果我们纵观近2005年以来的所有对艺术品价格质疑的声音时,会发现这些来源并不发自艺术品市场真正的买家群体。整个世界范围中产阶层的萎缩同时,也造就了超级富豪阶层的又一次崛起,这一现象不仅促发了艺术博览会市场的飞快复苏,同时也加快了中国艺术家进入国际艺术舞台的脚步,亦使得中国艺术机构的发展被放到了世界的显微镜下。

作为机构,我们目前所有的讨论和对于自身工作方法论的怀疑,特别如何在新的社会关系中找到更为合理的位置,其实与上世纪90年代那些关于艺术价值以及艺术机构价值的争辩似乎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所有的方法论在今天依然含糊不清,以至于全国性的大肆兴建机构成为资本力量为数不多的选择。这恰恰说明了我们依然处于一个摸索的时代。在这种语境下,我们似乎不应该过度赞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需要继续加强不同形态机构之间的联动与策划层面的协作。比如UCCA和广州时代美术馆合作的“脉冲反应”交流项目,就是将基于不同机构自身地缘性的研究,在横向维度展开。新春之际,也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能够在更多的机构间形成这一共识。

相关文章

  • 雅克•朗西埃:当代艺术就是一般艺术[图文]
    雅克•朗西埃:当代艺术就是一般艺术[图文]

    雅克•朗西埃雅克•朗西埃你常说自己不是哲学家,那如何定位自己?我不是哲学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电影理论家,也不是当代艺术理论家,我只是在使用人人平等共享的人类智力,是在用脑工作。我认为,哲学、历史和电影研究都不是一种社会分工,人人都可以去做,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做”的本身,才是方法。我很强调必须不断打破哲学里面所讲的专业分工、专家之间的领域划分,...

    36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图文]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图文]

    城市雕塑《珠海渔女》CFP几根柱子撑起一只球,名曰“开发区大有希望”;几束浪花托起一只球,名曰“长江明珠”;几只手支起一只球,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阳”……简单的商业功利和抽象概念催生了大量不锈钢球“升”向天空。“近三十年来,全国有近20万只球升起来了,这种滑稽...

    64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朝的商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有了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使人的视野得到拓宽,思想也得到解放,审美取向也跟着产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喜好追求端庄工细的传统花鸟画,而更趋向于笔法灵动鲜活、格调轻松明快的写意花鸟画,这也说明人们开始更注重生活的舒适和随意,体现了渴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理想。到明代中期,花鸟画在写意技法上更加发扬光大,淋漓酣畅的笔墨意蕴体现得更加充分。出现了号称“青藤...

    15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图文]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图文]

    陆蓉之台湾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参与女性主义运动和行为艺术。陆蓉之(参加研讨会的)没有一个人,比我更老,从事行为艺术的历史更久。我在1972年就将行为艺术作为我的主体表现手段。我对行为艺术的理解可能跟你们很不一样。请原谅,因为我生在台湾,20岁就到了欧洲,当时嬉皮刚刚结束,我1970年代初到了美国,美国开始搞行为艺术,在推动女性主义运动。我没有什么感觉,我就是跟着潮流...

    100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先让:不感动我的事物我绝不画[图文]
    杨先让:不感动我的事物我绝不画[图文]

    杨先让本报记者续鸿明实习记者李亦奕人物名片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1993年退休后赴美国从事讲学、举办画展等文化交流活动。代表作品有:《晌午》、《渔村》、《出圈》、《纪念周总理》等。出版著作有:《杨先让木刻选集》、《黄河十四走》、《杨先让文集》、《中国乡土艺术》、《徐悲鸿:艺术...

    193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简约“韵”长[图文]
    简约“韵”长[图文]

    霍春阳简约,是霍春阳写意画的特点。比起纷繁错落,比起浑厚邈远。简约,就是一泓清水,一眼能看透、一瞥就明白。我以为霍春阳要的,就是这个“透”和“明”的效果。万事能看透,万事能明白,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这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超脱。霍春阳几笔涂抹:一枝、一桠、一朵,看似随意。其实这是数十年的领悟和修为,犹如参禅者,在慢慢枯寂之中洗涤身心。有一天,倏忽间...

    173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图文]
    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图文]

    陈佩秋-竹林棲禽谢稚柳和陈佩秋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艺术伉俪,有“当代赵管”之誉。谢稚柳先生与赵孟頫相比,地位上,都是当时艺坛领袖;艺术理念上,都可以说是“复古派”的一代宗师。而在复古的同时,他们又都将文人的气质与修养融入其中,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绘画。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自小就迷恋绘画,并倾毕生精力於此...

    14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论中国国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图文]
    论中国国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图文]

    传统国画是文化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它不是单纯的图象,要能传达、表现作者的情感,即画不单纯是一张无意味的图案,它他要承载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近百年来中国画这一传统的美学观念却受到外来文化、工业革命、社会政治革新巨大的冲击。。一自上世纪辛亥革命到现在将近一百年了。随着中国最后封建王国的覆灭,我国基本开始了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过渡。在此前后我国的传统文化便随着这种转型和政治斗争的展开越来越式微...

    13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鬼子来了安玉民作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画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尤其是人物画,而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最大特点,对此,您的理解是怎样的?安玉民(以下简称安):线是中国画的根本造型手段,所谓“形以线而立,神因线而灵”嘛。可以这么说,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的用线形式是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也和书法的影响以及毛笔的功能分不开。中...

    150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谈艺术教育与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不久前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在谈及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出路又在哪里时,...

    191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图文]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图文]

    王清州在北京798艺术区这个艺术蓬勃发展的聚落中,艺术家王清州的“椰石斋”就坐落于此。一走进王清州的工作室,我便被这雅斋之中所洋溢着的浓厚艺术气息所包围。初识王清州,他的热情亲切以及儒雅博学让我印象深刻,他时而沉静多思,时而又快人快语。在静心品读其工作室中所陈列的作品同时,与王清州的对话也由此展开,在这场愉悦的交谈中,我能深切感受到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和卓然超群,王清州就...

    6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观陈有杰先生画马: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图文]
    观陈有杰先生画马: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图文]

    神驹泣风图子木公元2014年,岁逢甲午。性喜画马的陈有杰先生嘱我为他写一篇“马说”。人类从懵懂走向文明,几千年来,一路有马相伴,可以说:马用四蹄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因此,马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易经》一书中就认为“乾为马”,代表着刚健、忠诚、热烈、高昂、勇敢、昌盛、不屈的精神。并引申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47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彩笔描绘好河山[图文]
    彩笔描绘好河山[图文]

    前年初春,停产后的首钢北京厂区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贯穿厂区的铁路线上不再有火车的轰鸣,平坦的马路上少了往日的车流,偶尔能看到几个行人匆匆走过,曾经沸腾的钢城宁静着。宁静的钢城在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月季园的小草悄悄地拱出地面,垂柳泛出淡淡的新绿,朵朵玉兰含苞待放,在碧波涟涟的群明湖上,不时有鸟儿从水面上飞过……曾经迷人的钢城依然美丽。迷恋这美丽钢...

    11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在书法中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图文]
    在书法中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图文]

    刺破青天锷未残(国画)郝鹤君作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方方正正的字体,几千年几经演绎,其意义不局限于某一种交流途径和传播,而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它与人生在本质上有紧密联系,这是其他任何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书法能启迪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它具有简...

    46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雄美画风的营造者[图文]
    雄美画风的营造者[图文]

    嘉宾为画家胡刚画展及研讨会揭幕由人民美术网主办,江门市美术馆、江门市画院、中国书画艺术报协办的“《墨池清漪》山水画展暨胡刚国画艺术研讨会”3月4日上午在江门市美术馆举行。来自京、津、沈、穗、深、港等地的20多位美术界专家学者、知名美术评论家和教育家出席了研讨会,他们是人民美术网主编李人毅,《中国书画报》新闻部主任李文慧,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跃生,广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部...

    26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