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建玉:关于水墨问题的几个方面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桔子 点击 :

近日,整理“水墨史:21世界的思想与方式”研讨会的录音,使一直停泊在思维中的水墨问题有一些波动,留下一些痕迹,然而,现在也仅仅是一些痕迹,还得视机缘再做进一步的考虑。因为,在小时候开始照猫画虎地水墨画经验中,我认识到这种材料的自由和任意性,只要存在水或流体的介质,许多任意选取的有颜色的物质都可以用来自由的挥洒,而不仅仅是墨。我记得那时候家里有一罐银粉,它恰当的结合剂是清漆,而我没有清漆,但是对这种东西很有兴趣、很好奇,就用水来调和画画。这种行为和使用墨汁没什么区别,而结果却大不相同,用水调和银粉有特殊但不宜保留的效果,弄得到处都是,感觉这是在搞破坏,因为这种行为打破了用水墨画画的秩序,但是却有一种自由和满足的感觉。到大学时读了一段中国画专业,我又因为不规矩或不合被学校教授的中国画专业的特点或秩序的画法,被老师认为画得太差,在大四开始时,我自觉地放弃了中国画专业(那年,学校因为就业压力,允许一定范围的转专业),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水墨问题在我的意识里出现何去何从的问题,当然这种意识仅仅是我个人的,不涉及他人,后来率性干脆将其放下,专注于其它迎我而来的问题。但是,就水墨而言,我始终觉得水墨问题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或者说是知行须要合一的问题,毕竟,几年来,我的水墨行动要小于认知。

为什么在我的意识中,将“水墨”和“问题”放在一起,我想,之所以出现“水墨问题”这样的表达形式,其原因主要是:

其一,水墨作为一个名词,是水墨画这个名词的简称,而讨论水墨时,人们一般将水墨画一词中的“画”遮蔽或隐去,那么这种遮蔽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有意的,那就说明人们要么试图将水墨视为独立于画之外的东西,要么先验地视水墨就是画。如果是前者,水墨是物质的形态还是精神的形态?如果是物质的形态,那就意味着水墨的物质形态大有可为或者存在各种潜能;如果是精神的形态,水墨就是一种思想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存在于思维自身的思维形式问题。

水墨如果作为物质形态的东西,那么人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掘水、如何发掘墨的形态及其变化。但事实是,每一种对水与墨的物质形态的选择和推进或扩展通常的前提是存在一种需要寻找出口或载体的观念,那么,这种观念又是什么?它与作为精神形态的水墨无关吗?显然,没有更好的理由来否定这种关系的存在。

与此同时,对水和墨的物质层面的推进局面并没有变得更加宽敞。因为在这个层面,无非就是将水扩展到自来水、纯净水、胶水、酒水、山泉水、脏水等等具体的形态;将墨从手工的墨块和研磨的个体活动变为工业化背景的墨汁生产及使用,将传统的墨块变为一种方便的墨汁;或者说就是对呈现黑白视觉现象的各种可能的探索。而作为水墨画,它的物质载体还涉及其它的东西——纸、笔等相应地构成一件水墨画的物质材料,也需要同样的变化或扩展。那么试问,使材料扩展或变化的观念又是什么?它还是水墨吗?是水墨画吗?是哪种水墨或水墨画?

如果水墨是一个思想问题,是一种思维形式自身的原理问题,那么,水墨作为概念是如何运行的?它的范围、体系、问题又是什么?围绕它所形成的理论又是什么样的?这是否意味着水墨作为一种思想问题需要人类理性的建构,如何建构?可有如此的建构?这些问题都是待定的。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水墨——是一个没有时间甚至没有空间的问题或主题,它使面对它的人直接面对它,它是全新的。

其二,是水墨,还是水墨历史或水墨史?

如果是水墨,则使人们在面对它时将它变为一个现在的问题,此刻的问题,它的时空问题就停留在一个点上,它是个体的,也是全新的。如果是水墨历史,则意味着人们面对着一个庞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构成水墨历史的各个细节和问题,也指出水墨的形状,并且它是现实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看到水墨画的历史,知道水墨画存在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历史,或者说,水墨的讨论需要面向那个庞大的水墨历史。

那么水墨历史又是什么?那些人,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故去的,那些水墨画,那些与水墨画有关的文本,它们在那里,只要面对水墨史讨论水墨的人愿意,总能看到它们——水墨的历史或水墨画的历史。水墨,水墨画,作者,文本,它们的存在构成水墨历史。但是,水墨历史的细节还能看到吗?时空之流还能够直观吗?如果能够直观,其如何转换?它们是如何存在的或如何存在起来的,能看到吗?是水墨画作品史,还是这些水墨画作品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思想史?如果是观念史,那不是又是思维形式的问题吗?那不是哲学问题吗?那么到底是水墨问题或水墨画问题——绘画问题——,还是思想问题或哲学问题?如果是思想问题,可能还比较容易面对,毕竟存在大量的历代文献,那些画论、书论、文论、题画诗等,这也毕竟还是一个中华文化内部的问题。如果是哲学问题?则又不得不穿越于国际间,而非一个内部的问题。如果是哲学问题,它的语言系统又是什么?能够用于交际吗?

其三,“中国画”这个民族性概念哪里去?能被水墨画替代吗?如果能够被替代,为什么不在更早的时间节点被替代?民族意识或国家意识真的能够被抹平吗?

如果“水墨画”替代中国画这个名词,意味着“中国画”的“回归”传统或“接续文脉”吗?或者意味着“中国画”又存在一个“水墨画”阶段或类别的问题吗?或者意味着“水墨画”完全替代了“中国画”吗?这样的每一类问题都会有它的拥护者。

其四,当下的“水墨”或“水墨艺术”,它们是突然冒出来的现象或问题?还是舶来的?还是面向水墨历史的?显然,这又是一个翻译和转换问题,而当下的从事水墨的作家不得不面对这种问题,而使他们的艺术变为艺术历史的艺术,这是不是一种异化?它和历代的水墨的目的是同一的吗?如果是同一的,重复还有意义吗?如果是从属的或处于被支配地位的?那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会这样呢?

同时,当代艺术中的水墨,显然不仅仅是水墨画的形态,而是水墨作为精神现象的形态,作者对水墨的物质形态的扩展,或者说艺术家作品形态与水墨画形态相迥异的现象,必然与之对照着一种有关水墨的精神形态或观念——当代艺术中的观念艺术——体系。然而,这种水墨并不是无源之水,突然冒出来的,它的先天的前提是什么?是水墨画历史或水墨历史吗?那么这时的水墨,这种作为观念体系的水墨,如何水墨起来?

其五,水墨历史的空间和时间就是历朝历代,它们被今人看作是农耕文明的阶段,“封建”思想的时代,而这些东西却形构着水墨历史存在本身,它们与天圆地方、宇宙中心、五行色彩、天命等这些在今天看来是前科学或“伪科学”的东西融为一体,变为确实性的生存与精神现实。或者说,在历代谈水墨是现实的,有明确指称的,意义交际是容易的。而今天的世界,水墨历史的水墨存在的环境或前提还能昨日重现吗?如果重现不了,今天的水墨又是什么?

其六。水墨作为一种专门的绘画形式,文献标示其出现在唐代,它与追求工致的绘画形式相对,显得自由,率性,不确定而充满意味或想象的空间。有时候它与醉酒状态的作者一并出现,被视为借神力而来的东西。那么,当水墨画作为朝野一直推崇的绘画形式时,它是神的制作还是人的?在水墨中或者在人们认知水墨的思维中,是否存在有关水墨存在的天地神人的四重关系?在反思的层面如何显现“水与墨—水墨画——水墨观念——水墨”的结构或关系?在今天当代的水墨艺术中,如何阐释“水与墨及其扩展——水墨画及其扩展——水墨观念——水墨艺术”这样并现的现实?

其七,在墨或石墨作为着色材料应用在书写之前,另一种书写的着色材料是漆,那么在围绕漆所形成的历史中,是否存在墨或水墨历史的先行条件?这种条件的形态是什么?是材料本身还是材料所服务的意义?这些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书写行为以及绘画行为的服务?这些问题是不是与水墨作为一种材料的扩展有关系,或者说水墨作为物质形态层面,就天生存在需要扩展的潜能?激发这种潜能变为现实的机缘或观念又是什么?

(王建玉,博士,致力于艺术问题研究与艺术创作,从事艺术批评)

相关文章

  • 顾丞峰:新水墨新在何处[图文]
    顾丞峰:新水墨新在何处[图文]

    图片资料近年来,“新水墨”的称谓常见于各种展览中。从2005年开始,“上海新水墨大展”已经连续举办七年,该展览对“新水墨”概念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关于新水墨的内涵,有人曾这样论述过:“选用‘新水墨画’这一名称,是由于水墨画在本质上仍延续着一个脉络相承的中国文化和精神,并与西画中油画、...

    149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六探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六探

    在齐白石书画一生中,他画了不少以老鼠为题材的作品。我们纵观中国有史以来的美术作品,虽然也有以老鼠为题材的,但像他这样画了不少的现象的确少见。近代在民间有老鼠娶亲类民俗画,而正经文人画作中能见到的最早的只有现藏故宫的明皇帝朱瞻基的“苦瓜鼠图”了。此后的老鼠绘画作品或纯为游戏之作,或者用老鼠来针砭时事。齐白石生活的年代里,像清末名家虚谷、赵之谦、任预,到近现代的、张大千、溥心畬...

    12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让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图文]
    让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图文]

    王向东书法不断有人向我说起王向东先生,说起他的为人,他的字。说他人好字也好。我见到他是在一个夏末秋初的时节。经朋友介绍,一个敦厚、和善、面堆笑容的中年人站到了我面前。他先拿出一本他著作的钢笔字速成教材和一本他的书法作品集,然后从一个蓝色布兜里掏出一叠楷书、行书新作。顿时,我的室内散发出一阵淡淡的墨香。观向东先生的字,对我来说可谓是美的享受。他的字横看顺心竖瞅顺眼,该有的全有,不扭捏,不做作...

    15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设计与伦理:对话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设计与伦理:对话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图:左为策展人、艺术史学者彭贵军,右为高兴博士众所周知,在“国际”和“民族”共同营造出中国设计所处的重要场域的当代,中国当代设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无可回避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全球化”“本土化”“世界性”“地域性”等概念既宣示着现实设计所处环...

    69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胡永凯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自己...

    17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扬州八怪:浸染人间烟火的职业画家[图文]
    扬州八怪:浸染人间烟火的职业画家[图文]

    所谓“职业画家”,往往正是一些失去了正式职业的画家。现在如此,古代更是如此。只不过,在古代,想要选择当一名“职业画家”,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自唐宋以来的文艺传统便是:“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黄慎《赏花仕女图》扬州八怪是清代在扬州地区卖画为生的一群画家。他们的画不仅蹊跷古怪,而且明码标价。说来也怪,这几位画家不仅没有...

    15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林:我为什么要做“未曾呈现的声音”? [图文]
    王林:我为什么要做“未曾呈现的声音”? [图文]

    策展人王林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6月拉开大幕,中国馆主题“变位”揭晓的同时,“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也陆续公布。目前,所知晓的平行展已有3个,分别是王林策划的“未曾呈现的声音”、黄笃与杨心一策划的“放大”和喻高、张玮策划的“心跳”。平行展“扎堆现象”在...

    120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实验水墨:重估隐藏的价值[图文]
    实验水墨:重估隐藏的价值[图文]

    谷文达遗失的王朝96×180厘米2005年2012年伊始,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和朱屺瞻艺术馆共同发起“上海新水墨大展”,该展与30年前批评家黄专与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第一次提出“实验水墨”遥相呼应,实验水墨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近30年来,虽然业界对此概念还存在分歧,但实验无疑是最能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演变的重要特征。...

    163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实用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暴君[图文]
    实用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暴君[图文]

    托尼-克拉格身上同时具有艺术家和学者两种气质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Cragg)总是向别人强调自己是一个materialist,刚接触他的人还以为他指的是“唯物主义者”,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于是就问他信不信上帝,他爽快地说:“当然!但是这个世界如此复杂有趣,我们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上帝创造了物质,我们来研究物质。”这就是他口中mater...

    8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可以救赎灵魂吗?——艺术经理人访谈[图文]
    艺术可以救赎灵魂吗?——艺术经理人访谈[图文]

    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先生荣登《艺术经理人》2012年9月刊杂志封面人物艺术经理人:从您的身世得知您是书香门第,从小受父亲的艺术熏陶,您做了如此多的行业,是什么吸引您走上艺术这条路,又是什么吸引您一走就走了20多年?贾:记得我小时候,每年过春节父亲总是写同样内容的春联贴在门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多少年不换,我刚记事时,经常看到父亲白天被批斗,夜里用旧报纸在昏暗的灯光下练毛笔字。现在我...

    9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偕同夫人陈文芬在上海首次参加中国作家的新书发布会。在他口中,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37岁开始写作,病中一直坚守的作家,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也把我和诺奖联系在一起,我...

    14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顶尖艺术家眼中的亨利·摩尔 [图文]
    顶尖艺术家眼中的亨利·摩尔 [图文]

    亨利·摩尔作品《椎骨》(1968-1969)IC资料“身体与空无,当代艺术关于亨利·摩尔的回声”5月1日至10月26日在英国赫特福德郡佩里·格林的亨利·摩尔故居举行。展览除了呈现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还包括约瑟夫·博伊斯、安尼诗·卡普尔、安东尼·葛姆雷、达明&...

    114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三问新水墨[图文]
    三问新水墨[图文]

    周韶华在雨中纸本水墨68×68cm2002年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在自己的展览里学会思考和画画,新水墨高研班开出史上考博也汗颜的书单,不能自己有病自己找药——老师只能帮你打开一扇门,怎么画自己决定。周韶华的思路和周韶华的作品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模板和角度。两周前,本报刊发了他意欲寻找水墨达人的报道后,报名和咨询者踊跃,而他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

    10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辞职,原来是行为艺术[图文]
    辞职,原来是行为艺术[图文]

    我会想你们的就听到你叫我HOPAH——O——P——A一句“我不干了”,这个女孩在网络上红得一塌糊涂只有一个人除外我说的就是你!Spencer(她老板的名字)当你助手的这段日子可真是人间炼狱我忍受住了你的坏脾气你的口臭星期五,我帮你接了一通电话9我正准备挂断时……这周一,这...

    13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王翚杂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把从董其昌到“四王”的仿古行为视作保守,实在是浅见肤识。董其昌影响了清初的“四僧”,直接哺育了“四王”,前者无疑是创新者,而后者,四位王姓画家也各具面目,怎么也扣不上保守的帽子。只是“四王”之后的“娄东”、“虞山...

    2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