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丑术”是一种浮夸心态的象征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elliot 点击 :

不久前,在一个地方性的书画展上,一位作者夸夸其谈自己的“国画大作”,引来许多围观者,出于好奇,余也探过头去,可摄入眼帘的是一幅既看不出主题意境,又看不到笔法墨韵;既不像抽象画派,又不是写实画风的“墨团团”,丑不可睹。而其作者自己却大吹特吹是什么“当代美术新潮”,“国画改革的先锋”云云。余轻声问了其他几位观众,都摇头嗤笑:“自吹自擂。”

时下,确实有许多想画画却又不肯脚踏实地练基本功的急功好利者。他们刚学3天,笔还拿不稳就开始狂涂乱抹起来,还口口声声说什么“变法”,说什么“创新”……余不客气地认为,这种“浮夸风”是我们书画界应该重视、坚决摒弃的。

“美”与“丑”,虽然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不是绝对的,但相对而言无疑于其客观存在性。一个画家如不承认这一点——其实也是最起码的知识,又怎能去发现“美”,创造“美”呢?

因此,我们搞书画艺术,必须认真分析“美”与“丑”的根本区别,如果一个画家本人,还不懂自己的画“美”在何处,“丑”在哪里,那么怎么能期望观众来理解呢?上述例子就是典型,这位作者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或者“美”在哪里,而讲来讲去只是“创新”、“改革”、“自己的风格”,这怎么能让观众信服呢?

尽管国画艺术要发展,要熔传统和创新于一炉,但这不能说就是要抛弃传统、抛弃画面的视觉美。不研究传统却一味空谈什么“创新”,只能将艰辛的艺术创作等同“儿戏”,是不足取的。在今天的画坛上,没有基本功,只想走捷径,耍上几笔,来点“邪道”,这样的人还真不少,但要想得到画界特别是社会认可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真正掌握了“美”与“丑”知识的人,他(她)的笔下才会生出“美”的作品来。

有些人不懂“美”或歪曲“美”,就以“似与不似之间”来为自己“丑”的作品找托词。其实,“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合理内核的意境“美”,而线是中国画的质感“美”,墨韵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表现“美”,诗、书、画、印一体则是中国画形式“美”。如果说,形式和色彩是西方美术特有的“美”,那么意境、墨韵和线条则是中国画特有的“美”。丢弃这些“美”就丢弃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同时也就丢弃了中国画艺术在全世界享有的地位。

当然,“美”不是照搬大自然,而是从大自然中寻找加工,有的在大自然中是“丑”的东西,经过加工提炼却变成了美的。也有些事物,一般人认为的所谓“丑”,可能在艺术作品中却能成为非常的美,这就要看我们怎样去发现和加工。

在实际事物的规律中,客观存在的“丑”,是毁形的,不健康的,令人想起疾病、衰弱和痛苦的,是与健康和力量的象征相反的——五官变型是“丑”的,褴褛的贪图是“丑”的。

但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便化成美了——这是点金术,这是仙法!(见罗丹艺术论)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不完美我们可以通过画笔让她美起来,如果生活中本身是美的,我们反而使画面给人的是丑的,那么作者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可能是美的。但这种“性格”一定要建立在大美的基础之上,并不是所有的“与众不同”就是美。现在书画界有股怪潮:认为书画越野、越怪、越乱,便就越“美”。

要抵制和刹住这种浮夸风,余认为:首先要舆论机构重视起来,编辑和审稿领导要严格把关,不随便宣传所谓的“创新”书画、“个性”书画。要大力倡导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又不失时代精神的大美艺术,为发展世界上特有的中国书画艺术引吭高歌。

二是广大书画工作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研,使自己不断提升对大美的洞察力。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精心构思,认真创作。其实,艺术构思常常不是一次能完成了的,而是逐步升华、逐步完成的,真正的艺术品犹如十月怀胎,瓜熟蒂落。

三是要加强各种文化修养,提升综合素质。要了解和熟悉生活常识及其规律,降低并杜绝作品的不合理性,促进作品的完美度。如鲫鱼和带鱼,你得首先了解两种鱼的不同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一是淡水鱼,一是咸水鱼。再要理解两种鱼不同的形状,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态势。否则容易出现非驴非马的现象。所以,笔下的作品只有从锻炼观察能力和理解、认识能力入手,才能培养起生动活泼而又严密的思路。只有培养起这样的思路,手下才会出现真正的“美术”作品。

相关文章

  •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图文]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图文]

    蛋雕刘刘会群蛋雕刘,本名刘会群,号品蛋居主人,中国著名蛋雕艺术大师,现居辽宁省本溪市,中国多种蛋雕艺术形式的开先河者,其工作室品蛋居,为世界鸸鹋蛋雕,鸵鸟蛋雕等精品蛋雕艺术的创作源地。雕刻刀磨出的茧1998年11月28日,随着辽宁电视台国际部《中国辽宁》节目在国内外的播出,本溪的蛋雕大师刘会群,以精湛的蛋雕技艺被国内外蛋雕欣赏者所认识。二十分钟的专题报道中,观众无不为其精彩的蛋雕作品所感染,在...

    6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脸》艺术项目作者:夏可君中国文化是一个“面子”文化,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情本体的文化一切都要看脸面行事,这缘情于表面的感知方式,看似表浅,却总是能够把表面打开得别有生面,不是宗教摩耶的面纱那般诡异神秘,也非西方戏剧的面具那般悲惨惊惧,而是在日常平淡之中有着鬼魂一般萦绕的妩媚,即便妖魅也是一种冷诱惑,只是世界侧面的惊鸿一瞥。因此,即便鲁迅先生在去世前想到女吊时,面容之&...

    19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访文化部部长蔡武记者张贺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基本完成,各地各相关单位对接下来是否继续推进改革,以及改革的走向等问题非常关注,相关政策措施也有待明确。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请他对有关问题作出解答。——编者记者:在今年的两会上,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代...

    11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图文]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图文]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不要将阿瑟·丹托(ArthurC.Danto)称为美学家,即使该词前会限定为“美国最重要的”。就像丹托在他的最新著作《WhatArtIs(艺术是什么)》(耶鲁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中解释的那样,他的探索最好不要被分类为美学,而是艺术哲学。虽然许多人将美学(aesthetics)和艺术哲学(philosophyo...

    6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培根:用画布绘出的恐怖图景[图文]
    培根:用画布绘出的恐怖图景[图文]

    培根英国最富有的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在钻石头骨和鲨鱼尸体卖出高价之后,斥巨资收入弗兰西斯。培根的5幅作品,作为自己的收藏。俄罗斯巨富、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卡塔尔王室和英国足球俱乐部老板同样对培根趋之若鹜,他们甚至愿意支付8600万美元将他具有惊悚美感的作品挂在墙上。6月30日由伦敦苏富比举行的当代艺术夜场最终斩获93,147,500英镑,成功超过专场拍前总成交额估价8970万英镑。其中弗兰西斯...

    10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图文]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图文]

    黄永玉曾经自认为是左派,讽刺过张大千。多年之后,他对张大千的感觉是佩服:张大千像钢琴,完美、全面,而别人像小提琴、大提琴。(南方周末记者蒋彬/图)原标题:“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黄永玉九十说生说死黄永玉在万荷堂养了十来只狗,近十只猫,各自有名。一只叫“科学”的川东猎犬满院跑,另一只叫“民主”,因为好斗、爱咬同类,关进...

    114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图文]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图文]

    《山水人物册页四开》石涛21x31x4cm文人画是国画中的一个种类,传统上是指文人、士大夫所画的作品,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这是记者听到许多参观者看完白鸥堂收藏书画展后发出的感慨。这个画展5月11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正式揭幕,展至5月20日结束。画展甫一开门迎客便受到许多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者的关注。他们普遍反映...

    15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大数据能否带给电影新机遇?业内称扼杀艺术家才华[图文]
    大数据能否带给电影新机遇?业内称扼杀艺术家才华[图文]

    漫画/李嘉记者周南焱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源于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概念今年以来在影视行业迅速升温。特别是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运用大数据投拍的电视剧《纸牌屋》大获市场成功,更是让全球影视界对大数据的运用刮目相看。这个海外成功的案例,对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以及电影创作本身,甚至传统院线发行是个刺激。在刚刚过去的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72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可以确切的说,任何一位画家都是从临摹他人开始进入画坛的。看来临摹他人,或说临摹前辈画作对任何一位画家都是必要的。齐白石的绘画生涯中也临摹了许多其他画家的作品。那么临摹对于画家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说临摹大抵分为初学临摹和成为职业画家后临摹两类。它们的目的和意义显然也不同。前者目的在于学习,而且是技法性的学习;后者目的虽然也在于学习,但显然其目的并非局限在技法上,主要在于拓展自己技法,用某种风格丰富...

    13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图文]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图文]

    《金汤》 120cm×193cm×86cm 综合材料 2012继2008年“神魄”个展之后,时隔六年,李真再次于北京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自1999年第一次举办个展至今,李真以平均每年一个展览的节奏已经走过了14年,对于一位雕塑家来说,这无疑是一段密集而高强度的艺术之旅:创作、运输、考虑场地空间关系,一个个展览的接替到来,让李真觉得这14年过得很快,每次个展既是新作的...

    16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安迪·沃霍尔沃霍尔不仅是一位波普艺术家,他所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绘画、电影、电视节目,书籍与印刷品、摄影、唱片封面、雕塑、表演艺术、海报、墙纸等全部都有他的作品,可以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一位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波普艺术运动最有名的开创者之一。在作为商业...

    12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毕加索与中国艺术的两次相遇[图文]
    毕加索与中国艺术的两次相遇[图文]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成为当时反法西斯的重要作品。大画家毕加索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这让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兴奋不已。1945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庆祝画家皮卡索加入共产党》,还在延安举办了一个毕加索画展以示庆祝。这个展览的具体情况后来很少有人提及,可能因为对毕加索的政治判断有了变化,不过在以当时延安的条件而言,还能举办这样的展览,的确表现了中国同志极大的诚意。有人...

    85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彭德中国当代艺术追踪欧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备受非议。超越欧美当下形态的普世艺术和相对独立的中式当代艺术,尽管不少批评家都在呼吁,但还不成气候。所谓中式当代艺术,概指带有中国问题和中国文脉的前卫艺术,同跨国跨文化的普世艺术有着内在联系。西安地区特别适合造就中式当代艺术。这片统领中国文明八百年的土地,有着开拓中式当代艺术的典型背景,包括体现文明进程的历史遗存,彰显农业文明的民俗,影响儒释道思想和塑...

    5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将军本色是书生[图文]
    将军本色是书生[图文]

    研讨会现场2013年11月2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解放军书法创作院和兰州军区政治部主办的王文杰少将书法作品展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当天下午,来自业内的评论家和书法家召开了王文杰书法作品研讨会。研讨会内容实录如下:一、王文杰发言王文杰(右二)发言总结自己十多年来练习书法的历程:1、小时候和父亲学魏碑有几年,1980年首都首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钢笔字,当时国内还很少有毛笔字大...

    85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自杀身亡。据日本媒体报道,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篇小说被发现,小说题为《美!》(或译《美丽!》),创作于1927年(详细报道请见《东方早报》2月19日B2版)。这使得川端康成及其始终追求的“美”或“日本美&rdq...

    105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