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法知识 |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三希宝帖》

时间 : 2024-04-26 投稿人 : 豆豆 点击 :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希宝帖》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三希宝帖》 | 书法知识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此帖书体圆劲古雅,兼具仕族的优雅及文士的洒脱,完美的体势为书法传统的正统,成为历代帝王、书法家学习的范本。另外在用笔方面,此帖多圆钝的用笔,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堪为历代帝王及书家的“圣经”。是王羲之当今存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行楷书,以开头的几个字为作品名。其内容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赵孟、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此帖极为珍爱,在帖前题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全帖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他把此帖和王《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的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并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根据此帖附页的诸多题跋款识、收藏印章以及有关书籍录载,《快雪时晴帖》曾经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赵孟题跋。明时为朱成国、王稚登、清冯铨所有,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入内府。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败北,退踞台湾时带走了大量文物中的精品。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如今《伯远帖》《中秋帖》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题跋: 连朝蕴酿密云垂侵晓漉漉遂霈施节未立春犹是腊月兆符元旦正宜时重楼十二皆皴玉世界三千遍,被厘拈笔欲吟还自问似兹何以答天禧。庚寅新正三日,密雪优沾春前兆瑞因成什书册志慰御笔。钤印:太王(朱文)、古香(白文)。

前日狂风,昨日阴问宵其雪尚难谌询。安刚喜霰丝集敕政遂看花片侵阊阖有烟还谈荡楼台无处不深沉,未曾渴望沾优泽益切冰兢凛照临。回銮次日问安适遇祥时尚未盼雪诗成书以志快庚寅小春上游御笔。钤印:比德(朱文)。

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钤印:太上皇帝(朱文)。

琳琅球璧世间所有,若此帖乃希世珍耳。钤印:乾隆宸翰(朱文)、几暇临池(白文)。

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传流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见真迹,臣不胜欣幸之至,延佑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赵孟奉敕恭跋。

己巳腊日雪后乘兴缩临此帖一过,命朱采刻于姚宗仁所制玩鹅玉器亦一佳话也。三希堂并识钤印:古香(白文)、太王(朱文)。

右军此帖跋语俱佳,纸亦清莹可玩,朕题识数番,喜其与笔墨相和,爱不释手,得意辄书,无拘次第也,乾隆偶记。钤印:精玩(朱文)、乾隆御赏(朱文)、几暇怡情(白文)。

收传印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观书为乐(白文)、几暇鉴赏之玺(朱文)、冯氏鹿庵珍藏图籍印(朱文)、三希堂(朱文)、石渠宝笈(朱文)、养心殿鉴藏宝(朱文)、神品(朱文)、鉴古(朱文)、懋勤殿鉴定章(白文)、王延世印(朱文)、王延(朱文)、古希天子(朱文)、嘉庆御览之宝(朱文)、石渠继鉴(朱文)、乾隆御玩(白文)、内府图书(朱文)。

伯远帖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三希宝帖》 | 书法知识

《伯远帖》,晋,王珣书,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前隔水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绿”三玺。

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干”、“隆”二玺。

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卷尾敕董邦达绘图,邦达有记,又有沈德潜书“三希堂歌”。

卷后有董其昌、王肯堂题记。

本幅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识。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诸玺。

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觯斋秘笈之印”。

王珣《伯远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 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

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之时,敬懿皇贵妃将此帖带出宫,后流散在外。1950 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曾经公开展览,并已影印出版。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 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中秋帖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三希宝帖》 | 书法知识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行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 等大军 无署款。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书画舫》云:“献之《中秋帖》卷藏檇李项氏子京,自有跋。细看乃唐人临本,非真迹也。”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朝画家米芾所临摹,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鉴藏印。

关于《中秋帖》、《伯远帖》“二希”在溥仪赶出紫禁城后,流传一段曲折的故事。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之时,敬懿皇贵妃将此帖携带出宫,经由她娘家侄孙卖给古玩商,辗转卖给郭世五。郭世五藏此二帖始终保密无人知,死后此二帖归他儿子郭昭俊所有。抗战胜利后,郭昭俊把他父亲郭世五的觯斋藏瓷全部捐献故宫博物院,因此郭昭俊得到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的职务。1949年他随银行撤退到广州,在广州被疏散,到了香港。郭昭俊因做生意关系,将自己所藏的《中秋帖》和《伯远帖》押给一位印度人。那印度人又将之以十多万港币抵押于香港汇丰银行。因做生意赔本,一年后抵押期满,无力赎回,准备出售,他找到徐伯郊商量办法。徐伯郊立刻给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写信,马衡院长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此事的原委,1950年11月5日,周总理亲自给马叙伦(时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人写信,指示“同意购回王献之《中秋帖》及王?《伯远帖》”,终于使“二希”回归到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相关文章

  • 书法科普 | 两汉 蔡邕《笔论》
    书法科普 | 两汉 蔡邕《笔论》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东汉末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熹平石经》部分由他所书。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于著名政治家、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的《笔论》,先谈书前的准备,继谈书写时的要求,从...

    1922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毛笔字帖范本 | 苏轼书法全集.pdf下载
    毛笔字帖范本 | 苏轼书法全集.pdf下载

    苏轼书法全集.pdf下载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苏轼书法全集.pdf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s2uitNZpw4ZNRGHKggtuw?pwd=yac8 提取码:yac8...

    650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毛笔字帖 书法字帖图片 软笔书法字帖 毛笔字帖范本
  • 毛笔字帖范本 | 《卢乐群书法艺术》.pdf下载
    毛笔字帖范本 | 《卢乐群书法艺术》.pdf下载

    卢乐群1942年生,浙江临海人。历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台州文联主席、台州学院客座教授等。下载: 《卢乐群书法艺术》.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DWwxQMoyyINCG77Pl9L1w 密码:o3aj标签:书法 艺术 下载...

    1072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书法 艺术 毛笔字帖范本
  • 书法百科 | 如何存放宣纸?
    书法百科 | 如何存放宣纸?

    什么是宣纸的燥性?燥性即俗称火气。明白什么是火气了,才懂得为什么要退火,这是一个根本而基础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也人云亦云退火的话,还是属于不求甚解的范畴。所谓火气,就是纸很硬,不柔软,笔墨上去后,笔触与手感很差,不能畅快地表现笔墨的韵味和书画效果的意趣。退火的方式有好多种,比如放在一边让他自然暴露在空气中,过上几个月,或者半年,纸就好用,等等。其实,...

    1791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书法常识 | 书画尺寸对照与换算
    书法常识 | 书画尺寸对照与换算

    书画尺寸对照与换算自古以来在中国书画的市场交易中,一般都是按书画的大小尺寸来谈论价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的。而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而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投资购买名家书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书画尺寸对照表 :宣纸规格 八尺 六尺 五尺 四尺 三尺对应面积(平方尺) 2...

    441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软笔字帖范本 | 翁方纲69岁小楷《金刚经》
    软笔字帖范本 | 翁方纲69岁小楷《金刚经》

    清_翁方纲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清嘉庆6年墨本,包含65张作品图片。;...

    1556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软笔字帖 书法临摹字帖 毛笔书法字帖 软笔字帖范本
  • 书法百科 | 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
    书法百科 | 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

    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元书纸是富阳竹纸的精品,是富阳传统手工制纸品的代表。富阳在唐末宋初开始制造竹纸,工艺技术随时间推移渐趋成熟,生产的竹纸质地优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成为书写公文用的首选纸品。富阳元书纸上品竹纸被称“元书”,相传源于宋真宗时,那时,富阳产竹纸被选作“御用文书纸”,每至元旦庙祭,必用富阳上品竹纸书写...

    1698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名人书法作品 | 王镛书法作品
    名人书法作品 | 王镛书法作品

    1948年生於北京。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教授研究生,1981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委会会员。下面是美术资料网收藏的王镛书法作品,1...

    1451 王镛书法作品
  • 书画资料 | 书法故事:郑板桥轶事
    书画资料 | 书法故事:郑板桥轶事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二、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

    466 郑燮 郑燮书法 书法 故事 轶事 书法故事 书法轶事 书画资料
  • 书法常识 | 砚台的简介及历史
    书法常识 | 砚台的简介及历史

    若要深究砚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即当时人类打造工具的研磨器。资料显示,砚台又称研,是一种研墨的工具,它是伴随笔墨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由于汉代人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随后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

    1025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白煦:关于书法艺术
    白煦:关于书法艺术

    关于书法艺术白煦时至今日,发展到当下的书法艺术早已成为独立的,供人欣赏的纯艺术了,除了识读,其记事功能也日趋淡化和逐渐消失了。因此,当代书法人和书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让古老的艺术重换光彩?如何让书法展现当今时代的特点,这是每一位有作为且善于思考的作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既然是艺术,首先要突显美。所以,看上去不美或平淡寡味的字,甚至丑陋不堪的东西,都与书法艺...

    1264 书法知识 书法百科 书法文化
  • 书法科普 | 如何为自己挑选合适的毛笔
    书法科普 | 如何为自己挑选合适的毛笔

    如何为自己挑选合适的毛笔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书家大多用硬毫笔书写,到明清,书家写的字越来越大,笔也有硬毫笔转为羊毫笔。因为羊毫较长,宜于制成大笔写大字。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既可以用硬毫笔来写楷书写篆书、隶书,也可以用羊...

    1778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名人手札图片 | 茅盾致陈梦熊信札 一通一页,文人书法之典范!
    名人手札图片 | 茅盾致陈梦熊信札 一通一页,文人书法之典范!

    茅盾是中国文学的泰斗级人物。谈及现代文人书法时,茅盾书法是一座无法回避的高峰。且看茅盾书法,却功底十足,独具风姿,文学和书法同辉,文化名人的巨大效应和功底非凡的书法手迹,令人叹为观止。下面为本站藏品,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的茅盾致陈梦熊信札,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国画作品图片欣赏△ 茅盾 致陈梦熊信札△ 茅盾 致陈梦熊信札 实寄封信札说明1、...

    998 名人手札 名人手札欣赏
  • 书法知识 | 隋唐五代 欧阳询《八诀》
    书法知识 | 隋唐五代 欧阳询《八诀》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所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八诀,汉字八...

    1278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毛笔字帖范本 |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全集:怀素书法.pdf
    毛笔字帖范本 |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全集:怀素书法.pdf

    怀素(737~799)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立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

    1335 怀素 怀素书法 书法 书法名家 书法作品 毛笔字帖范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