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1895~1953)的花鸟画打破了明清以来一些文人画无病呻吟之态,他注重写生,强调笔墨的活脱,在广大中求得精微,具有新的时代气象。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花鸟动物画,这些作品把中国绘画借物寄情,托物抒怀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下面从庋藏多年徐悲鸿数百件作品中甄选诚献其花鸟画丈六巨制《大吉图》,以飨藏家。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徐悲鸿丈六巨制《大吉图》
△徐悲鸿《大吉图》局部-1
△徐悲鸿《大吉图》局部-2
△徐悲鸿《大吉图》局部-3
△徐悲鸿《大吉图》局部-4
△徐悲鸿《大吉图》局部-5
△徐悲鸿《大吉图》局部-6
△徐悲鸿《大吉图》局部-7
【题识】卅三年长夏。悲鸿。钤印:东海王孙(白文)
从古至今,雄鸡一直为文人所喜。因鸡兼具“文武勇仁信”五种德行,《韩诗外传》说,鸡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历代善画鸡者甚多,如明代的沈周、吕纪,清代的高其佩、任伯年,现代的徐悲鸿、齐白石、王雪涛、陈大羽等都是中国国画的画鸡高手。
此幅《大吉图》作于1944年长夏(7月7日至8月6日),距今已近80年。徐悲鸿时年50岁,继续居住在重庆磐溪,主持中国美术学院。许多优秀的作品均诞生于此时。画家在沉重的国事中,有此举重若轻之鸿篇稀世巨制,实为难得。在抗战最后也最艰苦的阶段,「鸡的五德」正是需要发扬的,是呼唤民众觉醒的抗争之作。
鸡是徐悲鸿偏爱的动物题材,大约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即现于笔端,抗战时期表现最多,其中以雄鸡最为常见。象征着时刻保持警惕的战斗精神,以及冲破暂时的黑暗、迎接黎明到来的勇气。在逆境中不屈不饶地斗争,这种英雄式的形象在抗日战争年代极具鼓舞人心的力量。画中雄鸡气宇轩昂,尽现王者风范,寓意大展宏图;母鸡凝神啄食,体态安详,寓意生活幸福安宁。数只鸡其乐融融,更是蕴含着大吉大利之意。
此帧巨制上画有鸡十一只,五只公鸡,六只母鸡。雄鸡皆立于高处盘石之上,母鸡多在盘石之下的草间凝神觅食。此幅《大吉图》最高处一只雄鸡,乃点睛之笔,正引吭高歌,如群鸡首领,好不威武。左右鸡各五只以最高处雄鸡为中心呈对称分布。这一幕不仅反映了徐悲鸿对于形象的深入观察,更是融合了英雄气概与生活闲趣──英姿飒爽的雄鸡象征着勇猛的守卫者,守护着家园的安危;母鸡悠然自得,代表着享有安宁的普通百姓。
而在抗日战争中,不知有多少无名英雄,像雄鸡一样,为守卫家园而赴汤蹈火,无私无畏。徐悲鸿以鸡入画,不仅取其「德行」和「大吉」之意,更是寄托着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画法上,雄鸡造型生动,羽毛丰满,尾巴由几笔粗朴的浓墨扫出,厚重却不失精准。其冠红如火,羽黑如漆,胸部敷白粉,红、白、黑对比强烈,色彩耀目。雌鸡羽毛散张,色泽黑灰白中透亮,质感极强。奇石以几笔灵逸的线条绘出,抛弃传统的斧劈皴,仅靠墨色浓淡粗细表现,辅以赭墨画出,险势立现眼前。石下杂草、竹叶等花卉则以兼工带写笔法粗率写出,清丽雅致;墨色浓淡相宜,层次丰富,令主体与衬景色调、轻重对比协调。
如此巨幅画面的处理尤为巧妙,数处盘石使画面稳固又不失空间感,且几乎被各种花卉植物所占据,极为充分的烘托和渲染了气氛。画中梧桐树的叶片轮廓以淡墨中锋勾勒,线条圆润流畅,富有表现力。叶面以饱含水分的花青、草绿、橘红等色晕染,色与水自然交融,令叶面色彩丰富。画中以大写意笔墨绘芭蕉,阔笔写意的蕉叶青色浓淡与阴阳向背颇为讲究,形成层次丰富,秀润清雅的效果。如此丈六巨制,但整体构图严谨巧妙,疏密相宜,造型准确,笔墨在粗率写意与精谨细致之间交替,色彩在冲突中走向和谐。
画中点缀的花卉虽有芭蕉、梧桐树的叶片等风物,但以竹子为主,从色彩上看有墨竹、翠竹、青竹等。徐悲鸿曾发表文章说:「竹用以象征正直,鸡能报晓,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合起来在中国老套说法称作『竹报平安』」。徐悲鸿通过饱满的构图,丰富的内容以及物象之间的呼应,完成一件颇具生活气息与笔墨情趣的精妙巨作,饱含着希望国家平安,渴望民族振兴的情感。可以得见,徐悲鸿笔下的花鸟,早已突破了传统花鸟画清高静逸的境界,而赋予其异常炽热的现实意义。
今有幸首度隆重呈现徐悲鸿旷世巨作《大吉图》,该画代表了中国画鸡艺术的巅峰水平,亦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画鸡艺术史上的最高艺术成就。是幅丈六匹《大吉图》尺幅之大,前所未见,为徐悲鸿迄今为止面市的最大尺幅国画作品,称其为天下第一鸡亦不未过,更代表着徐悲鸿花鸟画的最高艺术成就。
徐悲鸿国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中,其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拍品屡创高价,2017年6月在北京保利春拍中,徐悲鸿作于1942年的仅五平尺《四吉图》曾拍出了2875万元的高价。九十余平尺且首度面市的此图篇幅浩大,精妙绝伦,无论从学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市场价值来看,皆堪称其花鸟画领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