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治疗 真的可以改善精神焦虑吗?[图文]

时间 : 04-23 投稿人 : 小果 点击 :

据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多国因新冠疫情出现精神焦虑“大流行”,尤其是医护人员和儿童。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社交隔离、担心感染、失去家人、薪酬减少、失业引发的痛苦。

如果因为焦虑而失眠,那么失眠又会进一步导致你焦虑而崩溃,崩溃后继续失眠。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你去医院开了安定类药物。吃了药睡着了,但没有解决失眠背后的原因——焦虑,不再吃药后,你继续失眠。

艺术治疗 真的可以改善精神焦虑吗? | 艺术杂谈

长期失眠的比利时艺术家莱昂·斯皮利亚特创作的月光下的牧神,1900年

于是你又多花了几百块钱去了私立的心理咨询机构,追踪此生过往,内心似乎找到了焦虑的来源——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症结。认识过去很重要,但它不足以帮助我们建立对未来的从容心态。

在对未来的建设上,艺术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可以帮助你增加认知和感知的完整性,并应用于日常生活。

音乐离去了,但它在听者身上留下了印记。

艺术治疗 真的可以改善精神焦虑吗? | 艺术杂谈

柏拉图将音乐放置在道德高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会思考失眠的问题。

他曾经用摇篮曲举例艺术对人类的作用:当孩子失眠,母亲希望孩子快速入睡时,采用的方式不是给孩子安静,而是给他们运动与声音。母亲不断摇晃怀里的孩子,并发出歌唱的声音。用舞蹈和歌唱结合的方式治疗着孩子的失眠,用外部的运动压倒内部的恐惧,孩子因此而放松、平静、入睡。

摇篮曲中包含了哲理与艺术。在古希腊的环形阶梯上,哲学家们针对健全的人生侃侃而谈:人的第一教育应该是成为完整的个体。柏拉图认为运动针对身体,而音乐艺术主要针对灵魂,或者说精神。通过艺术训练,我们以相对正确的方式感受快乐与痛苦。与柏拉图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

音乐疗法今天已经较为普遍被应用于国内外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古典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幼儿的焦虑、紧张状态。音乐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改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在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及生理健康方面已经得到广泛证实。

虽然音乐离去了,但它在听者身上留下了印记。

绘画艺术,可将内心世界投射为视觉现实

20世纪,绘画艺术开始进入医院。1938年英国艺术家阿德里安·希尔(Adrian Hill)因为肺结核住进了米德赫斯特的爱德华七世国王疗养院,百无聊赖下他在病床上开始画周围的物体,艺术实践转移了他的注意力,缓解了其精神痛苦,这个行为加快了他的康复时间。1939年,希尔便将这个疗法引入疗养院的治疗体系,并开始对经历了战争的伤兵和有着精神问题的普通百姓普及艺术。

艺术治疗 真的可以改善精神焦虑吗? | 艺术杂谈

阿德里安·希尔

19年后,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玛格丽特·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定义了艺术治疗,她认为“艺术创造过程是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艺术可将内心世界投射为视觉现实”。

艺术治疗 真的可以改善精神焦虑吗? | 艺术杂谈

教学中的玛格丽特·南姆伯格

这个认知是南姆伯格让患者进行涂鸦实践得出的。她准备大张的纸,让患者在纸上移动画笔,要求画笔从头到尾不要离开纸张。涂鸦完成后,再让画者观察作品,直到找到一个形象,此时医生会要求患者给这个形象上色,并鼓励患者在创作时谈论作品。这种技巧也可以在患者闭上眼睛的情况下进行,可以让创作者变得不那么拘束,从自由流动的线条中强行塑造一个形态。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非惯用手段,迫使创作者使用大脑的另一个部分,释放无意识,形成所需的象征性意象,以获得更多的自我洞察力。

艺术治疗 真的可以改善精神焦虑吗? | 艺术杂谈

玛格丽特·南姆伯格

在故事疗法、雕塑疗法、戏剧疗法、影视疗法等逐渐进入艺术治疗体系后,进行实践的医生们认识到精神问题不仅仅属于个人,一定需要和周边的环境进行有效互动。于是,艺术治疗在今天的定义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健康和人类服务学科,通过积极的艺术创作和应用心理学理论,丰富个人、家庭和社区生活。治疗场所也从医院逐渐过渡到更为日常的区域。

艺术治疗 真的可以改善精神焦虑吗? | 艺术杂谈

“伴路人”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戏剧工作坊

艺术治疗在中国

国内的艺术治疗发展比较晚。但很多层面都在尝试,比如绘本疗法用于幼儿身心健康的评测、艺术对社区老人的精神养护、对重症病人或者慢性病人的心理干预等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艺术家吴超和夏维伦发起的“植物人艺术唤醒项目”。2014年,他们与广州一家医院的神经康复专家虞容豪合作,成立了植物人艺术唤醒室,为每个病人定制个性化视听方案,对植物人的感官进行刺激,成功唤醒了4个病人。

2020年10月,北京广安门医院的国际医疗部也开设了艺术康复门诊,针对精神问题导致的亚健康人群。艺术治疗将创作过程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使意象、色彩和形状作为这种创造性治疗过程的一部分,表达原本难以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相关文章

  • 浅析美术作品侵权界定标准[图文]
    浅析美术作品侵权界定标准[图文]

    近来,叶永青作品被指涉嫌侵权一事,引起我国艺术界及公众对美术作品版权保护的广泛关注。鉴于在美术作品的侵权认定中,难于区分“临摹”“借鉴”和“抄袭”行为,且存在作品流动性大易引起跨国纠纷等情况,本文作者对美术作品的侵权判定标准和侵权诉讼注意事项做了简要梳理和分析,以供读者参考。近日,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下称希尔文)指责中国艺术家叶永青涉嫌抄袭其艺术作品并从中获利一事,引起国内艺术界及公众...

    3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心路漫漫 笔墨随行  ——《品六居集》自序[图文]
    心路漫漫 笔墨随行 ——《品六居集》自序[图文]

    庚子春,惟敛步于品六居,朝夕枕于笔墨。闲静之馀,尤感吾之诗书画印,叠堆累累,流散亦广,亦无章序。遂萌生集册成卷之意,或可赠朋予友,或可拢于书架,适时翻阅,聊以欣慰。此回收集作品计诗稿二册与书画印痕一册,各得其卷。诗稿则分冷香忆旧、翰墨情怀、心路漫漫、人生际遇数章,各成一卷。山水丹青、纸墨书法、刀笔印痕,各选取数十件为一卷。凡此种种,多为近年创作所得,自不与五年前专集所列重复。吾自幼好涂鸦,对笔墨...

    116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图文]
    艺术品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图文]

    经过了几年的沉寂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悄然生变。据媒体报道,近日刚刚闭幕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两场大型艺术博览会,人气火爆,一些画廊成交率高达70%以上。其中,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吸引了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109家画廊参展,展示作品超过3000件;第七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汇聚了110家来自18个国家57个城市的顶尖画廊参展,吸引了数万名观众。上图: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

    97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线的情感与表现”著名画家徐善循作品欣赏[图文]
    “线的情感与表现”著名画家徐善循作品欣赏[图文]

    画家简历徐善循1960生于东北吉林。现居上海,职业教授艺术,业余爱好书法与绘画。徐善循作品2018年 68×68cm徐善循作品2018年 68×68cm线的情感与表现 晓力/文在一幅画里完成一个形象,一个可识别的形象,这幅画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就可以解释,可以还原为画家或观众的某种经验。也意味着这幅画是可以看得懂的。为了让观众可以看懂,画家就得把画面让给对象:一个外在的物,或者人,或者...

    106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夏加尔:跨越宗教的流浪者[图文]
    夏加尔:跨越宗教的流浪者[图文]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在犹太典籍《希伯来圣经》之中,“摩西十诫”规定不可崇拜他神,不可崇拜偶像。这条诫法导致犹太人在绘画上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表现神像,不能表现动物、鸟、太阳……。但是在犹太人夏加尔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众多的动物和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人物,绘画中的主要形象几乎都是从犹太...

    9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简牍书法,由务实到求美[图文]
    简牍书法,由务实到求美[图文]

    ◎洛冰简,材质为竹片,书写、记录工具,长25到29厘米,宽1.2到1.5厘米,用上下两道编绳编联好后再进行书写,这种编好的竹简卷起来存放,用竹简写的叫做“简策”。《说文解字》:“牍,书版也。”即用于书写的木、竹板,可以书写数行,比简宽。用木牍书写的叫做“版牍”。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在晋代以前,简牍是中国文字的主要书写载体,是后世书籍的“祖先”。这些来自几千年...

    154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孔达达:艺术东西[图文]
    孔达达:艺术东西[图文]

    艺术与科学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学科,科学讲究发展进步,永无止境。艺术注重时代高峰,数千年文化文明,每个时期都有他的艺术高峰,艺术登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民族特性。儒家思想崇尚相互制约又有严格等级制度的界限,在这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阶层背景下,无形地压制着各阶层发展的创造力。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关系,“玄而又玄,众妙之说”,又被引导为虚幻之象。在文明、...

    3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范扬:世事皆可入画图[图文]
    范扬:世事皆可入画图[图文]

    邹市明再获金腰带(国画) 范扬范扬每天我都要看央视的新闻联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报纸拿来,先是浏览一通,然后拣有兴趣的细细读来。如今,世事纷繁,慢慢读文字已经是一份奢侈,看看报刊的图片,倒真是一目了然,有人说现在已是“读图时代”了。不过,要真的考究起来,看图说话是最原始、最本能、最直接的阅读。古代岩画中人、马、牛、羊、太阳、谷神之类,读来十分精彩,虽不确切知晓...

    81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法官”刘九庵[图文]
    “艺术法官”刘九庵[图文]

    刘九庵先生鉴定(坐者左三)一篇关于元朝画家倪云林作品的文章,让我萌发起拜访九庵先生的念头。云林作品在明、清两朝十分走俏,江南人家以有无云林画论清俗,数百年来仿(伪)其画者不可胜数,“家家有云林,真者无百一”。这就给后人收藏和研究倪画增添了不少麻烦。40年代,北大教授容庚先生编撰了一本《倪瓒画之著录及伪作》,收录倪画376幅,分别归入正录、别录、伪作及附录,是考察倪氏生平、艺术的必读书目,然而...

    6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国画学习中的四大染法 [图文]
    国画学习中的四大染法 [图文]

    套染、点染、罩染、接染是中国绘画的四大技法。  套染:在绘画时,主要是在绘工笔花鸟设色画时,将不同的颜色,分先后进行漫染,也就是当第一种颜色染完,待干后,再染另一种颜色,这样逐步加染,所以称为套染。套染时,一定要按前次染时方向一致,并由浓到淡,由面积小到面积大,染出物象的立体感来。套染的结果,可以得到由所染的几种颜色调配而成的色彩,如用靛蓝与槐花可套染成官绿或油绿;靛蓝与黄粟套染可得到青色;...

    99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张汝财:稍有不满洗掉重来 不让一件瑕疵品存世[图文]
    张汝财:稍有不满洗掉重来 不让一件瑕疵品存世[图文]

    《佛祖·十八罗汉图》系列之一文/江粤军2010年10月30日,在上海世博会的河北馆中,来自衡水的“冀派”内画鼻烟壶可谓风头无两:绘制了所有参展国元首肖像的鼻烟壶,被当场赠送给58个国家馆的馆长。日前,正在广州市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热展的“燕赵瑰宝——河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自然少不了内画鼻烟壶这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汝财的仕女、婴戏鼻烟壶,繁而不杂、栩栩如生,置于高倍放大...

    28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美育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图文]
    美育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图文]

    今天的美术教育,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美术教育者究竟该做些什么,我们该如何来应对?而我们面对的这些挑战究竟来自于哪里,我们未来该如何去做?首先是机遇,科技、数字媒体、人工智能,还有我们所面对科学,对未来宇宙的探索,种种的这些都是艺术教育大环境所面对的机遇。我们所接受的挑战,则来源于教育创新。所以“创造力”这个词已经是今天在各行各业都非常看中的一个词。大概在20年前美国有...

    3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鲍勃.迪伦与绘画:他需要一种存在捕捉破碎的灿烂[图文]
    鲍勃.迪伦与绘画:他需要一种存在捕捉破碎的灿烂[图文]

    “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幕至今已近一个月,并受到持续关注。从汽车旅馆、摩天大楼再到无尽公路,迪伦以通俗易懂的画面展现着他对当下的思考。乐评人孙孟晋认为,“他画了很多油画、素描、版画和水彩,数量惊人,可以看出他在绘画上也是不断修整着自己,抓住每一瞬间的情绪变化。像一头老鹰在天空盘旋,猎物对于他来说并无意义,他只需要一种存在,捕捉破碎的灿烂。”鲍勃·迪伦鲍勃·迪伦画作当鲍...

    117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学价值在于传播——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八期[图文]
    美学价值在于传播——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八期[图文]

    明—唐寅—王蜀宫妓图轴美析:唐伯虎的画流传甚广,《王蜀宫妓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作线条细劲顺畅如春蚕吐丝。设色明丽而不艳。画面上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画中的仕女粉面桃腮,柳眼樱唇,并以白粉晕染额、鼻、颔,这是唐寅式的“三白”画法。使其形象愈发娇媚可爱,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现为故宫博物院收藏。明—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局部)美因传播而有价值。好的中国画或者美丽...

    24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60岁了!关于大英博物馆你(可能)不知道的19件事[图文]
    260岁了!关于大英博物馆你(可能)不知道的19件事[图文]

    大英博物馆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大英博物馆全景©Foster+Partners(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重新设计)自1759年大英博物馆第一次向公众敞开它的大门以来,便向全世界所有的“好学求知者”免费开放。不久前,它刚刚度过自己260岁的生日!大英博物馆官方公布的一组数字,勾勒了其260年的发展之路——3.5亿人次参观量、...

    18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