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彦儿 点击 :

“我到北平后又到艺专上学。宋先生是我们的水彩画老师。我非常高兴,那时我对水彩画怀有极大的兴趣,那时上水彩课除了在教室画静物外,宋先生还常常带我们到北海画白塔、到团城画白皮松,也到故宫等地画水彩写生。他教学经验丰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1946年,刚刚考入国立北平艺专的卢开祥先生,在几十个寒来暑往过后,如是回忆学生时代跟随宋步云先生学画的故事。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 | 美术科普

宋步云 自画像 油画

过去的人叙述逝去的故事,大多都有一种光亮,烟云过眼,凛凛然清癯的面孔中,江山云雾的底色上,是人对于时代和生活怀有的志气。“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故都的风情也影响着很多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在他们笔下,故都有象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他们从清华园,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是“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蓝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故都澄澈、壮美,亲近而又壮阔,却如同孔子感喟的逝者如斯的河川一样,故都的风情一直向前却又在不断消逝。

1、艺术家所要创作的关于当下时代的叙事,所要捕捉的是在这个正在消逝的时间之中所呈现出最重要的精神与气韵,而作为留学日本的油画家,宋步云先生是最早将目光投放在刻画古都风情的艺术家之一。

1946年冬,彼时,受徐悲鸿之聘,告别朝暮晦暗的后方重庆刚刚来到故都北平的宋步云,在一生志业拉开新的序幕的同时,也开始进入自己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刻画故都的风貌。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 | 美术科普

宋步云 故都瑞雪油画

1946年,他以饱满的激情画了《故都瑞雪》是此系列的开端,景色取于冰封的什刹海,艺术家在其中展露了自己的创造上的匠心——在作品中,他运用了各种偏暖的灰色,虽然绘画的场景是在冰天雪地之下,但却是让人感受到人们生活的恬静和韵致,是承载着人们生活五味的故都。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 | 美术科普

宋步云 白皮松 油画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 | 美术科普

宋步云 俯瞰故宫 油画

而今我们回望宋步云先生的作品,能感受到他的作品里始终有一种静气,活泼、质朴生活里的静气。宋步云先生善于用光,笔触自然、朗阔,在他的创作之下,古都的庙宇、宫殿,山河都不是兀自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时间、人物、生活的兴味之中,即将在这次秋拍中亮相的《须弥春》亦是这一风格呈现的典型。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 | 美术科普

宋步云 须弥春油画

50年代 56.3X46.4cm

2、画家在作品中描绘了北海公园北岸极具宗教意味的历史景观—西天梵境,这一坐北朝南的古代建筑群经过历代修缮,与琼华岛隔海贯成一线,成为北海公园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画家展现出其中山门的恢弘面貌,其南向额题“华藏界”,北向额题“须弥春”,意指遁入佛门,进入须弥圣地。

碧蓝的天空下,由三座券门组成的高大山门在园中矗立,绿色琉璃铺就的歇山顶带有沉稳而厚重的气势,而下方的朱红墙面则在阳光下彰显出历史的诗意。画家用鲜亮的色彩营造出清新的外光感,在光影变幻中保留下建筑的原初之美。在细部刻画上,山门顶部的祥瑞雕像、侧面的黄色琉璃雕龙等传统装饰清晰可见,足以见出作者精湛的写实功力。山门周围,“古槐数株,犹是数百年前之物”,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与红墙绿瓦交相辉映,展现出这座历史建筑的当代活力。

宋步云画北京的建筑从来不只把注意力放在建筑之上,他同时也关注建筑画里面人的生活,一个个恬淡的生活场景所散发出的质朴光彩。在《须弥春》里,牌楼下闲坐歇脚的学生是他的点睛之笔,古都的天光和云影,瑰丽建筑与民众生活和谐相处,古都的宏大叙事悄悄隐去,人们生活质朴的瞬间浮现出来,是肃穆中的静气,宋步云对于光色的敏感反应,恰恰葆有了画中情境美妙的触感。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 | 美术科普

3、如同其笔下天地的质朴与沉静,生活中宋步云保持着山东人的豪爽、耿介、热忱、直率,他热情助人也得人之助,与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李苦禅等人亦师亦友,曾与傅抱石作长夜之饮,与丰子恺夜雨对床而谈,与徐悲鸿江边竹舍中留宿长谈,“野寺古庙中避雨邂逅,关怀前路崎岖,闲话油盐家常,悠忽雨停鸡鸣,一声珍重,分手告别,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在苍老的古槐树下相逢旧话”,已经逝去的一代艺术家们的豪迈、天真,故事里依旧还有着古典中国文人浪漫的底色。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 | 美术科普

宋步云(左)与挚友留日同学傅抱石(右)的合影

1962年摄于北京

而在宋步云的后人眼中,宋先生一生爱天真、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光明,即使在起起落落里,亦能从挫折中看到生活的天真与浪漫,就像他晚年,在现实条件的掣肘之下,选择去画花花朵朵、画晨光、画湖滨、画寒林里落日的余晖,自有其对于生活的深情。

如同人一直在往前探索一样,北京这座古都也一直在时间中前进。现在,如果到北海,我们仍然能远远看到矗立的“须弥春”的牌坊。“须弥山”是指佛家最神圣的境界,从牌楼下穿过,意即进入佛门,而走过去往回望,则是静默的白塔,日光下的波光,一派古都的风情。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 | 美术科普

北海公园 须弥春

而当我们看宋步云《须弥春》的时候,看彼时在牌楼下闲坐歇脚的学生,古都的天光和云影,时间在这里是恒久的,时间又是当下的一瞬,不禁让人生出“这就是古都”的感慨。

相关文章

  • 浅析新加坡现当代现实主义[图文]
    浅析新加坡现当代现实主义[图文]

    蔡明智 国语课 112×153cm 布面油画 1959年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原标题:新加坡现当代现实主义新加坡的现实主义从南洋风格时期开始就是新加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驱画家对马来风情现实的浪漫想象、反殖民运动中以“赤道艺术研究会”画家圈为主体的社会现实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加坡国家艺术政策转变以及第二代画家为主体的怀旧情怀和新加坡独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辈年轻艺术家的多元化表现……从...

    36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九月花神 意在菊:王默菊花小品欣赏[图文]
    九月花神 意在菊:王默菊花小品欣赏[图文]

    农历九月是我国菊花盛开的季节,怒放的菊花,鲜艳夺目,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神韵清奇,意境深远,菊花傲寒凌霜,临危不惧的高尚情操,使人们尽情地尝菊、谈菊、吟菊、写菊、画菊、爱菊。所以人称菊花为“九月花神”。菊花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菊与梅、兰、竹并列称谓“四君子”。我国栽培菊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我国人民辛勤劳作,已培育出观赏菊花两千种以上。早在秦汉时期,菊花与人们生活关系就非...

    62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13岁女孩70万约稿买画 折射“设圈”乱象[图文]
    13岁女孩70万约稿买画 折射“设圈”乱象[图文]

    “穿着华丽洋装,背后有一对机械翅膀,手里拿着小提琴……”这样一幅女孩动漫图被昵称为芙芙的女子以7万元高价买断。但不久后,芙芙被曝只是13岁女孩。芙芙母亲发现,女儿半年已在买画上花费70万元,她要求画手退款。该话题登上热搜,背后的“设圈”也浮出水面。芙芙花7万元向画师白琴定制的人设图先来科普一下,设圈是干嘛的?简单说就是养纸片人。获得纸片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设定好“纸片人”人设背景和形象,...

    91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卖掉30亿房子,买入3万幅画,他疯了吗? [图文]
    卖掉30亿房子,买入3万幅画,他疯了吗? [图文]

    2016新年即将到来之时,由何鸿燊四姨太梁安琪扛鼎的首届澳门保利拍卖会如期举行,收藏界名仕严陆根、王定乾、郑志刚、关恩赐、周大为等纷纷投足捧场。拍场中的143件拍品创下了2.46亿元佳绩,平均每件作品成交高达172万元,这可能也是近两年来在中国拍卖史上创下平均单价的拍卖纪录。立下头功的中国书画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共84件,其成交额达1.93亿元,平均每件作品成交额更是高达230万元,这组数据为如今...

    147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浅议线上艺术展览的可能性[图文]
    浅议线上艺术展览的可能性[图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艺术行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美术馆、博物馆大门紧闭,画廊、艺术区一片萧条,各类活动展览不得不暂时搁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线下活动的暂时萧条却促成了线上展览的活跃,艺术家和策展人把目光集中到网络上,使艺术作品通过云端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种特殊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的传播。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审核机制不完善,展出的作品难免有鱼目混珠之嫌,展览水平如何,似...

    186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著名国画家文立德先生作品欣赏[图文]
    著名国画家文立德先生作品欣赏[图文]

    文立德文立德,笔名艺德,1948年生于北京民间艺人之家,现为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一级会员,专业国画师,国家书画人材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中国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为北京彩塑厂金属工艺品厂专职设计人员,自幼受艺术熏陶,从而酷爱绘画艺术。文立德作品文立德青少年曾得益于父亲的挚友,山水画家张希贤先生,郭传璋、沈兰溪等十几位老先生精心指教,使其艺术有所发展提高,后又在北京画院研修班研修。文立德曾供...

    89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丹青圆梦·迎五一:李呈修艺术欣赏[图文]
    丹青圆梦·迎五一:李呈修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李呈修,山东茌平县人,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八、第九次全国美代会代表,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北京文联理事,第六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委,文化部中国书画院顾问, 《艺术市场》惠风画院副院长,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九州出版社美术编审。书...

    12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古(钱币)拍卖价格稳步上升,持续走强[图文]
    古(钱币)拍卖价格稳步上升,持续走强[图文]

    国内知名拍卖公司把关较严,推出的古钱币拍卖品真品率较高,有许多古钱币拍品为名家旧藏、传承有序。比如,中国嘉德首次举办的大型“古钱币专场”,绝大部分古钱币拍品来自著名钱币收藏家许廷宪的旧藏,部分源于四川省古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罗伯昭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传承有序的名家旧藏对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而言,吸引力更大。特别以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为例,钱币类的在线拍卖中,江南省造和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备受...

    80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叠山磊石任挥毫——读雁荡画家叶升豪山水画[图文]
    叠山磊石任挥毫——读雁荡画家叶升豪山水画[图文]

    李旭东雁荡山水,素有“清秀奇绝”之誉。清代康有为有联云:“一峰拔地起,有水天上来”。 雁荡山水,清景异境,云霭雾障,飞瀑流泉,恍若仙境。画家叶升豪,1965年出生于雁荡龙西散水岩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少年时便对画画写字情有独钟。高中毕业后,又师从当代版画名师黄信侠学习版画及色彩,1983年,从军入伍,服役于空军第十六师宣传科,从事宣传、放映和书画创作。1987年他退伍回乡,先后...

    157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老树:喜欢时就画上几笔[图文]
    老树:喜欢时就画上几笔[图文]

    “我第一次看他的文人画,一看便喜上眉梢……幅幅闲得不同,愁得也不同。”钟鸣给老树的新书《在江湖》写下了这句推荐语。在这本极具标志性的老树式长衫人物画集中,一图、一文,即可窥见老树完整的画中世界和画外行藏。书中除汇集近两年来小画之略精者约200幅外,还辑录了自2008年以来撰写的“答客问”凡十万余字。“我只是写心中一点小小的趣味儿,一点儿小意思小空间,好玩儿。”老树,本名刘树勇,1962年生于山东...

    48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大匠之门――平常的心、火热的情[图文]
    大匠之门――平常的心、火热的情[图文]

    飞鸟出林建生的画厚重大气,他继承了传统绘画中以线为主,强调笔墨,注重程式,意象表达等中国传统所独有的表现形式。他的画,笔笔体现岀笔情墨趣,通幅皆写岀,毫无做作之匠气。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他遍习了自宋元以下各代山水,花鸟大家的表现手法,练就了一套扎实的基本功,逐步形成了自已的绘画语言和表达形式。无论山水,花鸟均浑然一片,神彩焕发,生意盎然。画面强烈地充满了中国艺术所独有的“精&ldqu...

    4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藏域风情:版画名家张洪春·阿太艺术世界[图文]
    藏域风情:版画名家张洪春·阿太艺术世界[图文]

    张洪春·阿太个人简历张洪春·阿太,回族,1964年10月生,青海省大通县人。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民院美术系,同年自愿赴青海玉树艰苦地区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玉树州文联副秘书长、玉树州画院院长。《嘉那帮琼》之一绝版套色90x64cm2013年9月获全国美展“朝圣敦煌”优秀作品奖并被组委会收藏,作于2012年2007年,版画《康巴汉》获文...

    46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如何区分搨本 摹本 拓本[图文]
    如何区分搨本 摹本 拓本[图文]

    宋 马麟 荷香清夏图(局部)碑拓源于唐朝,发展于宋元明清。在没有高科技手段前,碑拓技术一直是一门传统的保存与流传珍贵书法作品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所说的“拓本”和“搨本”都属于名作书迹的复制本,实际上这也是两种不同的复制方法。“搨”即“摹揭”,是将宣纸或绢等材料覆在真迹上进行复制。“搨本”又分为直接临摹和先双钩后填实两种,临摹到的复制品被称为“摹写本”。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像描红那样一笔过...

    59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心游在生活的沃土上:骆晓萌的人物画[图文]
    心游在生活的沃土上:骆晓萌的人物画[图文]

    【艺术简历】骆晓萌、字逸夫,北京人。生性散淡,一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长问道而未得真悟。八岁习画,十四岁参加北京市美展。少时也曾投笔从戎,但仍不改游山玩水之性。回京后曾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教学与业余美术创作辅导工作,八十年代起先后师从于周思聪、韩国臻、刘大为、王迎春、杜滋龄、李延声等先生。一九八七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二零零五年入国家画院人物画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

    19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学习创作:“天然”与“功夫”缺一不可[图文]
    书法学习创作:“天然”与“功夫”缺一不可[图文]

    在中国人看来,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而已,更是深蕴着民族历史凝成的文化精神和哲理内涵,熊秉明先生曾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然而,在书法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写好书法,创作出可经典传世的作品?刘永军认为,在将书写作为日常的古代,想要写出好作品,“天然”与“功夫”缺一不可。宋 赵佶 《夏日诗帖》册页 楷书书法中的“天然”与“功夫”之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革新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书...

    58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