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您是如何和“书法”结缘的?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从艺经历?书法对您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在哪里?
陈和南:宁静致远的心境,是从艺60多年最大的收获。我觉得人一生中总有一些缘分是注定的,三岁时,任私塾先生的外祖父开始领我进入书法的门槛,沾染书墨,与各色法帖结缘,开始了一生的摹画。
我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课余时间主要为相关单位的各种会议、活动抄写专栏、标语等,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的经历也为我的书画艺术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说起来,我与书法结缘已有长达六十余年了,有书法相伴,我乐在其中。
如果说,是长辈让我结下了翰墨缘、给予我书法之灵感的话,那么,书法给予我的就是人生境界的改变:从乡村到城市,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专业的书法家,这一路走来,收获了的除了鲜花、赞扬,更重要的就是,通过艺术创作,我得到一个宁静致远的心境。
南方日报:此次您是第几次参加文博会?您的感受是什么?
陈和南: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文博会给我的感觉很震撼,让我感觉不虚此行,我虽然刚到深圳不久,但我有很多广东朋友,我走过广州、深圳等中国南部地区,给我总体感觉是,这里的文化充满了活力,很有生命力。在展会期间,我跟很多书法爱好者有交流,“这幅字该怎么用墨”、“这个字用的是什么笔法”,从小学生,到老年人,很多朋友在驻足欣赏之余,还不忘向我请教书法之道,这样的活动对于艺术发展意义深远。
书法能展示一个时代的朝气
南方日报:站在赏析的角度看,您如何理解中国书法的价值?
陈和南:我觉得书法首先是一种文化。书法在实现其记录的基础作用之外,更体现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征,是综合而不孤立的,是时代的产物,“笔墨当随时代”,透过书法也能展示出一个时代的朝气来。当代书法要表现出时代的跳跃感、动感、美感和节奏感。
其次,书法更是一种艺术。所谓书法作品是艺术,因为汉字书写不仅可以进行文字交流,同时也可以兼用抒情和欣赏,也具有和其它如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一样的传情和审美的作用。书法作品应该是饱含美感情性的艺术“画卷”,当然,立足于表现手法看,书法作品又应该是充满着优秀书写技法的书写范本。所以,书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汉字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
南方日报:由于互联网对当下青少年的影响,书法似乎在今天已经式微。书法爱好者这个群体在年轻人中出现断层,您是否认同这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弘扬民族文化?
陈和南:书法需要积淀,反对“速成”。书法爱好者在当代年轻人中出现断层,原因还是“浮躁”。由市场经济带来的“浮躁”,这些体现在很多方面,比方说:国内大部分省市中小学已经取消了书法课,有的学校将书法归入“艺术”或“语言文字学”学科,书法被淡出了教育的正式课程。不仅是中小学,目前国内开设的书法专业的大学也极少,导致师资匮乏;现在学校只注重考试,不注重青少年的书写,加上网络流行,使用键盘比纸张书写还要多,这对书法教育的断层都有很多负面作用。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讲,要在书法艺术上有所作为,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难。一个客观的原因是“写字”这门艺术已经没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书写的工具--毛笔已经退出了日常生活。绝大多数人对书法书写工具的性能知之甚少,对运笔使墨无从体会,因此要真正了解这门艺术的奇妙是难于上青天。
一种好的迹象就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书法艺术的热潮,在广大的青少年中爱好书法、研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使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了勃勃生机。这是一种好的迹象。但是,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书法本来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绝好方式,如果把它当成人生“速成”的手段,为名为利,徒手而来,将会学无所成。
当代书画作品估值低、潜力大
南方日报:您对于现在的艺术收藏市场有什么看法呢?,您怎么看待频频出现的书法绘画炒作现象?
陈和南:我认为收集当代中国书画作品的风气虽已逐渐形成,但仍属起步阶段,对当代许多优秀艺术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作品价格普遍偏低,与国外有些画家作品价格比起来,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升值的潜力极大。
在当下书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态势下,书坛也潜伏着令人深思的危机,这些表现在思维的浮躁、审美的浮华、形式的浮夸与评论的浮浅。我认为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书法家,应自始至终以谦逊之心潜心钻研,刻苦磨练,做对后世和历史负责任的事情,只有淡泊名利的书法家,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南方日报:初涉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人倾向于画作收藏,对书法收藏了解不多,您认为两种收藏区别在哪?名家的书法作品在拍卖的流程中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收藏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陈和南:收藏书法三要素:作品个性鲜明、笔墨有技法难度、创作认真不滥。在我看来,书画同源,象形文字就是最好的例子,书法和画作都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区别也许就在审美性和实用性上,两者在审美性和实用性上各有侧重。比如书法,作为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还有一定的实用性。不过当前,书法由实用性正在慢慢偏向审美性转变。
当代最有希望的书法家,已渐渐浮现,可以说收藏目标已较为清晰。我认为,收藏书法作品只需三要素,作品要有鲜明的个性,用笔墨有技法难度,创作认真而不滥,忽略这三点,盲目跟风,则风险很大。
同时,像文博会这样的平台,加强了艺术家与观众的直接接触,收藏者直接接触艺术家则避免了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