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风水轮流转:文学手稿走红拍场的秘密[图文]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涵涵 点击 :

风水轮流转:文学手稿走红拍场的秘密 | 艺术美文图注:陈垣先生著作和稿本

几乎每隔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都有一两种艺术品成为新宠,一方面是拍卖公司、古玩界、收藏经纪人“事先看好”了某些类别的藏品有潜力,就先期大量“囤货”,通过人脉之口口相传,专场拍卖的推动,更多以众媒体及舆论之“概念引导”炒作这类拍品;另一方面,在此类古董或名家书画被炒热、追捧,此后的一年半载或较长的时间里,这些艺术品被一般收藏者因从众心理驱使而“争购”,使其逐渐“干涸”。而由于市场“永远逐利”的本性,猎寻新的藏品目标就成为下一步的必然选择,就如同不断循环的“明星制造”业。

近年来,通过市场观察,笔者发现,“文”字号藏品已越来越多地受到藏家、投资者的热捧,除了尤以古籍碑帖、文房清供、文人手札等为显,几成“薄发”之势。此“薄发”或曰“勃发”,“包装”、“炒作”因素少,实乃20多年来中国拍卖业日渐圆熟,藏家一批接一批、一代接一代,鉴藏理念到位之“厚积”的结果。

固然,从一个大的概念来说,所有的艺术品都是文化产品,民族的审美旨趣、宗教与习俗、其时的人伦教化需求、历史、科技等要素均溶在其中。但本文所指的“文”物,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不包括一直风行拍场的“文人”书画,或瓷器中具有浓郁文人画特质的浅绛彩。

古籍碑帖,是“文”物的最集中载体,承载着“纸上”传统文化的精髓。某种程度上来说,“文”物市场吃香,拍场走红,就是中国古代“上层建筑”之意识形态“吃香”、“走红”,而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形态到今日能被“看到”、“触摸”,进而可以捧回家细细研思,就是靠留存于书册上的文字、图式所赐。因为有了百年千年相隔,它们被称为“古籍”、“碑帖”。古籍碑拓近年在市场上非常火爆。在2013年的春秋两拍中,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等10家拍卖公司,共推出了“古籍碑帖”专场20个,成交4226件(套),成交额为3.3亿元。此外还有北京的中国书店、上海的嘉泰、博古斋,天津的鼎晟、立达,南京的盘龙等,均专事古籍拍卖。2012年北京匡时夜场拍卖,“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人民币成交价,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一年后匡时秋拍的北宋刻本《礼部韵略》,也以2990万元创当年高价。

古籍碑拓为什么“吃香”?除其本身因为资源稀缺、赝品较少等优势外,主要还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纸上”的集中体现:经史子集、碑文拓片等。而当下之时代,现代化、全球化一日千里,相对于现代化带来的“机械化”、“电子化”,带有人类原初诗情画意及手工体温的艺术品、工艺品,变得更为稀有而可贵;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越来越靠近欧美文化之倾向,使民族文化被极大削弱,古典文明的力量被消解。喜欢中国古典艺术品的买家,几乎都是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怀有深厚感情者。一方面,他们买这些艺术品,固然有投资的取向,但喜爱这些艺术品之美和民族审美特质,应是最初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并且,越是现代化、全球化的语境,越能从“比对”中凸显出自己的民族特性、传统之优异。我们姑且借用词语“吃香”,其实只是想表明:并非因为是现在被“感觉到了”、“被发现到了”而拥趸它,促其走红,而是它本身的“回归”——掸去其上被岁月和记忆遗落而积起的灰尘,让它呈现出应有的迷人状态。

事实上,古代“耕读”社会,“耕”即是读书,即是崇文。著书立说、刊刻书册、惜字藏书等一直是风尚,在古人精神生活中地位很高。文章乃“经国之大业”,无论是皇家、官舍,还是民间乡绅“诗书传家”,对建藏书楼均非常重视,古董反倒是作为一种“玩意”,被归为生活调剂、嗜好之范畴。  走俏市场的“文”字号,除了古籍类,另一大类是文房雅器。文房类用具的材质较为丰富,有金、玉、石、瓷、铜、犀、玳、木、竹等。作为古代文人的日常用品,文房杂项保留至今总体数量不是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身的制作数量也不是特别多,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识文断字”者手里。而制作工艺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匮乏,民间流传的多是家族手工业作坊式制笔的工艺流程,“指导材料”少,也直接影响了“产品制作”。文房四宝、印章、印盒水盂、笔筒、笔洗、镇尺、紫砂壶、鼻烟壶、砚屏、文玩核桃、手串等文房杂项,一般都具有小巧、精致、优雅、文气等特点,它们既可为习字、作画、熏香之实用,也是修心怡情养性的陈设品,甚至是娱乐休闲之器物。而今日很多都市人,居家都辟有大书房,里面配备了电脑、音乐播放器等现代电器。如有文房清供等“请入”,则更能增添古雅恬静之气,将书房营构成一种清和雅正的“精神道场”,成为现代人释放压力、心灵栖居、情愫游逸的一个美妙所在。由此,从古玩店到拍卖场,文房类艺术品的“吃香”成为一种必然。以砚台、古墨等文房四宝为例,近年市场价持续上升,古墨价格从数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手串、佛像、佛珠、熏香等也逐渐走俏。有资料统计,2013年中国嘉德等国内10家著名公司共推出过40个文房清供专场,成交3110件(套),成交额高达7.19亿元。其中北京保利春拍的“燕闲清赏——翦淞阁文房古器录专场”取得了100%的成交率和8892.95万元的成交额,西泠春拍的文房清玩·晚清四大家篆刻专场也100%成交。就像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说的那样:“文房艺术品是‘小中见大’的,‘小’是价格上的小,‘大’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大。文人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房又是最能体现文人精神的。”

文人的文稿手札、名人的题跋墨迹等,是这两年备受瞩目的拍场新品,也是“文”字号走红的后起之秀。拍场热捧的“文人”、“名人”,包括政治文化界名人、专家、教授、学者、演艺界人士等,这个群体“产出”的信札﹑条幅、对联、笔记、手稿、题词﹑手书古诗文﹑临摹写生等,品目很是丰富。

笔者打开手边的《光明日报》,在“美术版”上便刊发了整版的“大家墨迹”,这批选登的“文史翰墨——首届中华诗书画展”,实际上就是“文化名人”作品。这些作品既有鸿函巨椟的珍藏手稿﹐也有俛拾才思的自书诗文﹐更有笔墨横姿的妙手丹青。介绍提到的文化名人有袁行霈﹑饶宗颐﹑吴小如﹑冯其庸﹑叶嘉莹﹑戴逸﹑刘征﹑汤一介﹑傅熹年﹑王蒙等。

文人、名家手迹的拍卖,以可供套现的信札为宠。2014年春季歌德艺术拍卖,“赵庆伟藏名家文稿遗墨”专场座无虚席。该专场呈现20世纪中国文学艺术大家的手写书稿原稿,开启了手稿收藏新领域,成交率高达95%。其中王朔手稿《一种感觉》,是当时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海马歌舞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8.75万元成交;钱钢的报告文学手稿《唐山大地震》以16.1万元成交。近两年,史家的纯粹学术著作和稿本,也走出了“枯燥无味”故纸堆,开始被藏家认可。继2012年“南长街54号藏梁启超重要档案”公开拍卖后,2014年6月13日“陈垣先生著作和稿本”也在广东崇正拍场以630万元人民币整体落槌。尽管拍卖之前已引起中山大学、中山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和新会图书馆的极大关注,但最终结果不是学术机构购藏,而是为私人藏家夺得。事实上,除重大的史料与研究价值外,这批手稿文献的另一大亮点是其书法价值。陈垣擅长书法,字体近似米芾,潇洒流畅,晚年依然笔力雄健,令人追慕。

市场有“需求”,拍卖公司就不会放过“商机”。以西泠拍卖为例。2009年秋,西泠首度推出“名人手迹·碑帖书法专场”,随后几年精心梳理推出“近现代名人手迹暨纪念辛亥革命专场”、“近现代名人手迹暨纪念对日抗战七十五周年专场”等。专场每次推出大约200件拍品,成交率每次达90%以上。2013年秋拍,他们将名人手迹的征集范围扩大到了国际,推出“中外名人手迹专场”。专场中国部分的拍品,包含了辛亥前贤、国共两党党史重要人物遗墨,台湾“中央研究院”重要文史资料,以及林语堂、沈从文、陆小曼等民国名士和邓丽君等华人巨星相关藏品。其中一封来自周恩来、陈云关于成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通信,以235.75万元高价成交,而外国名人手迹是国内拍场首次规模性推出的拍卖,汇集了狄更斯、哈代、柯南道尔、雨果、左拉、大仲马、小仲马等重量级作家的亲笔信,罗斯福、丘吉尔等政治大腕的亲笔信,以及爱因斯坦的书信、好莱坞影星及音乐家签名照等。

更早以前,明清文人、名家的信札尺牍,已为目光独具者注目并抢得先手,如2008年,著名演员张铁林以250万元买下清代画家赵之谦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手札三十九通,2009年陈独秀、梁启超与徐志摩等致胡适的一批书信,为藏家斥资744.8万元夺走。

“文”物走红拍场有何真正的“秘密”?那就是“文”物越来越深地契合目光敏锐、文化层次渐高、投资愈加理性的收藏家的雅正选择——古籍碑帖,满足身处现代科技与全球一体化的当下都市人,对中国本民族传统文化“再回归”的感知、体认;文房清玩则能纾解现代人的竞争压力,陶冶精致文雅之情趣,安抚孤寂中的闲适和不安;文人信札满足普通人“走进名人精神世界”、“触摸名人心迹”的好奇,破除对名人及某些历史细节的“神秘”,并且,将一些独特文献资料“归我独藏”,涌出文化占有感和欣喜感。此外,作为投资品,“文”物一直以来学术梳理不多,系统性不高,也没有被资本规模运作,其市场价相对平稳,为投资入手最佳之机。

这些拍品本身含有丰富的历史、艺术等价值并稀缺,拍场又是你竞我争的一种业态趋向,故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收藏家投资者们,便因此能集聚起“文化梦”——拍卖竞得“文”物。如此收藏行为,既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又有前瞻向好的投资回报,如是,“文”物不“走红”也难。

相关文章

  • 浅析移民时代博物馆的新形式[图文]
    浅析移民时代博物馆的新形式[图文]

    展览的一部分汇集了日本札幌的一位私人收藏家收藏的和服,以及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系列电子音乐制作设备。18、19世纪的欧洲人在建造他们最宏伟的博物馆时,都想将世界上的文化遗产整合在一栋建筑里,毫不怀疑地认为他们自己能解读一切。他们以欧洲中心的视角,按照国家和地区对殖民获得的战利品进行分类,并将艺术与手工艺、自然与文化相区分。然而在如今这个所谓后殖民时代,又有多少改变呢?虽然为曾经的掠...

    128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伦敦拍卖观察:因经济而对艺术市场悲观并无根据[图文]
    伦敦拍卖观察:因经济而对艺术市场悲观并无根据[图文]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黑色椅子上的宫女》以1590万英镑成交,画作描绘土耳其末代皇帝的曾孙女纳西·哈默迪·沙沃卡公主,是艺术家著名《宫女》系列作品之一。Sam Harding 山姆·哈丁 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上周在伦敦举行的印象派、现代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夜拍,以总成交额高达3.33亿英镑(约5.02亿美元)收官,显示当前市场持续的力量。苏富比以高于有史以来在伦敦任何类...

    6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说寒亦暖增量资金艺术市场再出发[图文]
    说寒亦暖增量资金艺术市场再出发[图文]

    当市场认为艺术品拍卖行业处于“寒冬期”时,有人却将注意力投向潜力巨大的艺术品行业未来发展空间!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增量资金不断扩大,大众艺术品需求被释放,艺术品行业将快速发展!按相关变量估算,2014年,中国艺术品及工艺品市场规模2137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其中,拍卖行业一马当先,引领市场回暖风向,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将达到近3000亿。吴湖帆1952年作《萱堂春永》,成交价207...

    116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图文]
    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图文]

    丰子恺《香稻》中外美术交流的借鉴与融合,对中国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中的主要现象之一。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可以用“留学”来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以留欧、留美、留苏相续接,由留学生们带回的从技巧、方法到观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逐步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在闭馆维修改造了一年半之久后,于11月18日重新正式对外开放的何香凝美术馆,将与何香凝同...

    175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曹喜蛙:崔岫闻当代艺术起哄美的现代意义[图文]
    曹喜蛙:崔岫闻当代艺术起哄美的现代意义[图文]

    我跟崔岫闻本人并不熟悉,也不是朋友,尽管实际上她只比我晚生几个月,我枉比她长一岁。几年前,我给雅昌艺术网写一篇关于女性艺术家的文章,还把她错归到70后艺术家中,当然很多女艺术家的年龄都保密会造成这个情形。她过世后,我才从新闻报道知她其实是我的同龄人。像艺术家一样,中国的艺术批评家其实也分拨,这个分拨是自然形成的,不管互相之间有什么争议、恩怨,但实际上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推动中国艺术发展。中国当...

    69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陈丽华:40年如一日坚守敦煌的黄有为让人尊敬[图文]
    陈丽华:40年如一日坚守敦煌的黄有为让人尊敬[图文]

    黄有为与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在一次艺术活动上,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老师认识了敦煌画家黄有为,在聊天过程中,陈丽华老师得知黄有为坚守敦煌40年,专注于敦煌壁画的临摹研究和艺术创作之后,陈丽华老师表示非常的感动和赞赏:“在环境如此浮躁的今天,能够40年如一日坚守敦煌,专注于敦煌壁画的临摹研究,是很让人尊敬的一件事情,黄有为的壁画很有个人的风格,他画的菩萨、飞天都非常的细腻传神,他对背景处理也...

    55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虚斋藏札中的人和事[图文]
    虚斋藏札中的人和事[图文]

    黄易致赵魏手札(《新斋札》)被上海图书馆列为一级珍品的庞氏虚斋旧藏《国朝名贤手札》(以下即称《国朝名贤手札》)初、续两集三十巨册,共收清初至乾(隆)、嘉(庆)时期学林艺苑二百六十家名人手札计五百八十多通,其史料之丰富,书艺之多采,笺纸之精美,皆堪称珍稀难得。惜长年以来,鲜为人知。笔者曾有幸逐本细阅,每每有目不暇接、意犹未尽之叹。现经梁颖先生校理释读,并冠以独具研究心得的长篇前言,由凤凰出版社原...

    26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正统文人画家方士庶[图文]
    正统文人画家方士庶[图文]

    山水《村情山事》图轴方士庶作时谓之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追随者众并形成小狮画派其笔墨风格醇厚清润,属文人画“正脉”《山水图》方士庶作方士庶(1692-1751)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又作小狮道人。新安(今安徽歙县)籍,家维扬(今江苏扬州)。方士庶能诗善画,书法严密端秀,绘画笔墨敏洁灵秀,气势跌宕飞动,时谓之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追随者众并形成小狮画派。其得意之作,皆...

    122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祭侄文稿》赴日参展争议:被民族主义情绪裹挟[图文]
    《祭侄文稿》赴日参展争议:被民族主义情绪裹挟[图文]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海报将《祭侄文稿》作为重点推介作品原标题:《祭侄文稿》赴日参展争议:被民族主义情绪裹挟的文物保护和利用今天(1月16日)起至2月24日,“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别展览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馆为此次展览出借了四件典藏文物,其中有着“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引起了广泛争议。据悉,台北故宫为此次展览出借的文物,除了《祭侄文...

    34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无用?疫情背后的危机与机遇[图文]
    艺术无用?疫情背后的危机与机遇[图文]

    Residents wait tobuyface masksfrom aHong Kong pharmacyPhoto by AnthonyKwan/Getty Images本文是在1月底时开始策划的。彼时武汉已封城一周,有关疫情的负面消息每天都像潮水一样涌来。我成长于武汉,在大学之前的几乎所有时光都是在这个城市度过的。朋友、家人的“前方来报”连同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求救信息让我心乱如麻,...

    171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三次“波动”[图文]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三次“波动”[图文]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了三次周期性“机遇”波动:第一个机遇是在1995年至1997年,第二个机遇是在2003年至2005年,第三个机遇是在2009年至2011年,那么,新的机遇什么时候开始呢?艺术品目前跌幅超过了预期,而且连跌七年了,这不正是大量入货、捡大漏的时机吗?2011年艺术品市场正式进入冰冻期,一直到今天,可以说,众多专家预测屡屡失灵,让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渐失信心...

    196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共享艺术”能否成为行业新趋势?[图文]
    “共享艺术”能否成为行业新趋势?[图文]

    艺术品消费的快速增长,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消费升级的标志,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有力的证明了这一观点。据统计,在2003-2016年的十三年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销售额增加了30倍。与此同时,企业、机构收藏者的增长也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典型特征,目前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60%以上,艺术品拍卖买家70%以上是企业家。传统艺术品市场体制 制约企业艺术品消费虽然企业...

    96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王南溟:也谈莫言莫乱写书法[图文]
    王南溟:也谈莫言莫乱写书法[图文]

    谢春彦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上发表的《莫言,莫言,莫乱书》针对莫言的书法,举了他的几幅书法,如一幅“无心插柳”的“柳”字和另一幅“闲时爱读线装书”的“爱”字繁体写法有问题。我接着谢春彦的话说下去,莫言虽然是在用毛笔模仿书法的样子在写,但没有最基本的书法用笔法。一个小说家并不一定兼以书法...

    13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画到底是什么?[图文]
    中国画到底是什么?[图文]

    在世界面前,能够代表中国的美术就是中国画。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英文化,是国粹,是中国美术的核心主体。几年前,遇到一个搞国学的长者,问:“是画家吗?”“是。”“画什么画?”“中国画。”“唉,现在哪还有中国画,都成洋垃圾了。”十分惊诧。读《陈绶祥:中国画并非水墨画》,文中提到:“当前的绘画,非常简单,不中不西,没有准则,没有目的。”这“不中不西”说明现在的中国画,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了...

    11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为什么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图文]
    为什么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图文]

    司徒乔38岁创作《放下你的鞭子》蒋兆和39岁创作《流民图》方增先24岁创作《粒粒皆辛苦》刘文西29岁创作《祖孙四代》罗中立32岁创作《父亲》……青年美术家是中国美术的未来。基于这样的命题和认知,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吴为山张玉惠 织情叙意 漆画 180×190cm 2014年 中国美术馆藏2016“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

    184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