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曦曦 点击 :

从最初在户外设置艺术品到现在的社区艺术活动,国际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是从街区到社区,从精英主导到大众参与,从专门观赏活动到日常生活景观。从审美角度看待这种发展,可知人类社会正经历从艺术审美到日常生活审美的巨大转变,而公共艺术的演进过程正与社会发展同步。那么在具体的艺术实践领域,我们该怎样取消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又该如何建立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就成了公共艺术研究者和创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使日常事物陌生化”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创作方法。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 艺术评论

欧登伯格和凡·布鲁根 苹果核 1992年 美国

什么是陌生化

这里说的“陌生化”,是指原本很熟悉的日常事物由于形式或功能上的改变而让人感觉不熟悉、异样甚至惊骇;而所谓“日常事物”,是指以艺术为审美中心的理念中所不包括的审美对象和活动,即被普遍认为与艺术审美毫无关系的日常生活内容,如为满足吃穿用住等基本生存需求的事物和活动,如炊具、卫生工具和劳动工具等物品,当然也包括并非频繁发生的活动,如聚会、体育赛事、假期、婚礼和旅行。这样的生活内容,往往有重复、常见、普通、平淡、尽人皆知、缺少刺激性等特征,因而对置身其中的人缺乏明显的感染力,也是人们通常不会将日常生活视为审美对象的主要原因。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 艺术评论

但是日常生活中不但包括那些大量存在、按部就班、缺乏艺术性的普遍活动(如饮食、穿衣、洗漱等),也包括未必频繁出现但却被普遍认为是有艺术性的日常活动,如节日庆典中的多种审美考虑,家居内外的装饰美化或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等,这些虽然也属于日常生活内容,但偏重于审美而非实用的价值观会占据这类日常活动的主导地位。由此可以推断,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来就是由看似不同但实际上互有关联的两类活动构成的,一类是以实用为主导的功利性活动,另一类是以审美为主导的非功利或次功利活动,对后者而言,即便是在看起来与审美无关的日常普通事件中,也存在着获得审美体验的可能。这是因为,对在日常生活获得美感信息或进行审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审美对象是否存在,而是我们面对日常生活的立场和态度,是“态度决定一切”,即对日常审美体验而言,最核心、最重要的,不是它包含哪些特定的对象与活动,而是我们观察它、认识它的视角和心态。况且对不同的思维主体,日常生活所显现出来的面貌也会有不同,这种不同还会因为不同的职业、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而格外明显——假如我家就在五星级景区里,那么景区风景对我来说就是日常所见,而并非千里迢迢赶来还要购买昂贵门票的游客眼中的奇山异水。这就意味着,仅从具体事物和人的活动上看,我们其实很难判断什么是日常生活什么不是日常生活,因为最普通的生活经验也能告诉我们,某事某物对某一类人可能是艺术性的审美活动,对另一类人来说却只是日常生活,反之亦然。

有研究指出,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是通过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陌生感(makingstrange)或光晕效果(castinganaura)来实现的,通过艺术创作中的“陌生化”手法,可以改变熟悉事物的外观形态、功能用途或生存语境,有效去除基于实用考虑而丧失审美情趣的人类精神惰性。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 艺术评论

制造陌生化的几种艺术手法

使用偏离常态和夸张变形等形式手段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才能让平凡事物显现出不平凡的光辉。从技术层面上说,对平凡事物进行艺术处理就是在形式上对原型进行改造,除了最基本的改变形态(变形),陌生化公共艺术创作还会使用下列手法:

(1)改变体量

日常事物的体量依据实用功能而定,如果有艺术家明显改变了日用品的体量,将普通物品极度放大或缩小,就会使人因意外而获得惊喜。欧登伯格和凡·布鲁根和草间弥生都使用了这种方法。

(2)改变功用

去除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实用功能,赋予其另外的与实用功能无关的审美属性,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实用生活物品变成了非实用艺术品。英国曼彻斯特的《内史密斯蒸汽锤》(1917年设计)是工厂里废弃的机床;中国艺术家宋东的《物尽其用》是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大量日常用品。

(3)改变质感

改变任何事物的固有质感都能带来明显的陌生感。杰夫·昆斯的《小狗帕奇》和《气球狗》改变了原型的材质;詹姆斯·迪弗的《融化的冰淇淋汽车》,通过模仿冰淇淋特有的融化形态使作品有强烈的震撼力。

(4)改变语境

“语境”(Contextual)是决定作品属性和含义的重要外部条件,改变事物存在的语境自然会使该事物丧失其原有意义而产生新的意义。瑞士艺术家托马斯·赫西霍恩的《蒙德里安祭坛》使日常物品在改变语境后变成纪念碑式载体。

(5)制造残缺

艺术家们为求新颖效果常常会有意制造“残缺”效果。彼得鲁斯·史邦克的《建筑残片》(1992年)以倒塌和下沉的破败形式寓意文明的衰落和时光的流逝。布鲁诺·卡塔拉诺的《旅行者》使用了人体中心有巨大空缺的形式。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 艺术评论

有陌生化效果的公共艺术作品,能让日常用品超越任何概念的束缚,突破我们对它的习惯认识,帮助我们从长期形成的审美疲劳中清醒过来,发现最常见的日用品也有巨大的审美潜力。当然,这里所谓“陌生化”不是让人素不相识或无法辨识,而是要让陌生与熟悉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以陌生化面貌出现的艺术作品要同时包含陌生与熟悉两种生活信息,既要前所未见,又要保留平凡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不能只有陌生没有熟悉,这样才能符合朱光潜所说的“不即不离”的审美原则。

陌生化与日常审美

通过陌生化创作模式让人们从日常事物中获得美感的做法,与人类喜新厌旧的弱点有关。因为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但对于陌生事物往往有好奇心理,也常常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所以,将日常事物改造为艺术品的“陌生化”公共艺术作品,是对日常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双重能量的发现与置换,能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对日常事物的非概念性感知能力,使我们在面对日常平凡事物时不再无动于衷和麻木不仁,从而摆脱受商业力量控制的自动反应式审美,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发现有新鲜感的审美对象。

但这样也带来另一方面的理论问题,即陌生化公共艺术的价值实现前提是传统美学中以不熟悉、非实用的事物为美的看法,陌生化的作用是变普通为不普通,变日常为非日常,而这就似乎意味着只有不平常、不普通的事物才有审美价值,也就成了对熟悉、普通和平常事物的审美价值的否定。西方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将熟悉和普通的日常生活视为一种与刺激性的陌生化体验相对应的、有相辅相成意义的审美体验过程。即如果我们没有普通、常见、熟悉和相对静止的日常生活,只有连续不断地、非凡的、紧张的特殊经历,我们就很难有心情或条件对陌生化事物给予足够的关注。虽然在一些经典论著中会把平凡的日常生活看成单调、乏味、枯燥、毫无美感可言,但如果从分类而非敬语意义上理解“审美”,就能知道缺乏连贯结构、散漫、单调和平淡本身,也是可以成为日常审美体验对象的。这是一种以平凡为特征的日常审美体验类型,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休闲活动就建立在这种审美体验的基础上。

一切审美体验都基于对外界事物的直觉反应,日常生活审美与艺术审美并非截然分开的两极,陌生化创作模式是公共艺术实践中将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工作方法。它能赋予日常凡俗生活以新鲜感和刺激性,改变了日常事物因被熟知而被漠视的社会属性,构造出从日常审美经验到艺术审美体验的连续体,实现公共艺术介入现实社会、提升日常生活审美价值和抗拒消费社会中的自动化审美体验的创作目标。但这样做也有可能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中造成对敬语意义上的艺术审美价值的削弱,对此我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相关文章

  • 当代画家张韬作品鉴赏[图文]
    当代画家张韬作品鉴赏[图文]

    张韬,1963年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现为职业画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绘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北京清大美艺艺术培训中心校长、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研究所主任设计师、海南南海海洋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进万家文宣中心书画院副院长等职。1981年——1985年在大连空军服役时任放映创作员,多次参加全军、沈阳军区等单位的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换岗》曾获沈阳军区美展一等奖。19...

    195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有民:紫禁城瑞雪传递吉祥[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有民:紫禁城瑞雪传递吉祥[图文]

    王有民近照王有民生于大连,字道仁,号前夹山民。学人物画师从杜滋龄.刘大为.山水画师从宋雨桂等导师.曾任北京《中国画坛》编辑部主任、《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社副主编、兼任大连画院驻京负责人,中国长城书画院特约画家、北京荣宝斋画院特约画家、文化部对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画家,中国书画名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琉璃厂画院副秘书长,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理论部副主任,曾供职于故宫博物院遂初堂。现为中国扇子艺术学...

    194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朱建红[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朱建红[图文]

    【艺术简历】朱建红,字齐红,男,1964年生,山东省德州市人。中外名人,重彩国画画家,石齐画院画家,石齐画院书法家。自幼喜爱书法、绘画,198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院校,1990年考入山东济南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后从事包装、装潢设计工作,任总设计师,总经理。曾任山东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德州分院院长,曾任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德州分会主席。1991年被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收藏作品一幅(清幽),同年...

    87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万象从流的体象者——“炁象”:马路的艺术[图文]
    万象从流的体象者——“炁象”:马路的艺术[图文]

    马路《苍然细水化凝尘》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2016年 90cmX120cm 方向可变一片深蓝,铺天席地,扑面而来,充塞着整个画面。蓝色的深腹,埋着无尽的沙砾,地平线遥在天边。一抹玄白在极深处炸开,似云似雾,似柔蔓似延绵,最能让人纤想梁朝吴均描写富春江的文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是艺术家马路的作品《炁象》,同时,我想,这似乎也是他近几年的作品印象的总括。中国绘画,自仓...

    44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李人毅•咏鸡诗书画(下)
    李人毅•咏鸡诗书画(下)

    李人毅2017年春节这些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为画题诗的习惯。几年下来竟有几十首咏鸡的诗作。在景德镇一气画了12幅瓷上雄鸡,也新写了8首诗,另外4首是旧作。这次丁酉之作,又有11首是新写的,应该说这次创作是景德镇瓷上诗书画创作的延续。这种诗书画的常态,使我走进文根中活得很踏实。踏实在于总觉得自己的不足。走进诗书画的创作,就发现这是一个让你永远不能稍有轻狂和自足的领域,留给我们的是,要永远保持埋头做...

    70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山园风韵依依情——刘玉来和他的画作[图文]
    山园风韵依依情——刘玉来和他的画作[图文]

    刘玉来作品刘玉来先生早年研习传统山水画,师从许林村、徐北汀先生。同时他还攻读古典文学,尤重诗词与传统戏曲,曾得到启功、余冠英诸先生指教。文学方面的造诣大大推动了他的画学。艺术贵在有独立的个性,上世纪80年代初,刘玉来先生的画风开始求变。他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深入燕山写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想在构图上一改山野为山园式格局,以传统技法表达他所憧憬的现代山园风貌。为了增加欣赏的丰富性,他...

    85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是时候投资印度艺术了吗[图文]
    是时候投资印度艺术了吗[图文]

    Francis Newton Souza的作品《诞生》随着当地时间12月16日Vasudeo S Gaitonde(1924—2011)的作品在印度佳士得拍卖行拍出2.93亿卢比(约合440万美元,2848万人民币)的高价,刷新印度艺术拍卖新纪录,对印度艺术的讨论一时间甚嚣尘上。这样的关注热度不乏其原因,2015年印度艺术作品拍卖已经数次创下记录,3月份,Amrita Sher-Gil(191...

    14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山口裕美评卢禹舜画作:通往家园的石阶[图文]
    山口裕美评卢禹舜画作:通往家园的石阶[图文]

    研讨会现场对于平时只能在美术杂志和网络上才能见到的卢先生的作品,今日得以亲眼目睹,不胜感动。下面请允许我对于卢先生的风景画,阐述我自己的一些感想。总共分三点,首先,是记忆的共有,第二点是造世主的视点,最后是大自然的强大和虚幻,下面我将逐一阐述。卢先生的作品有的展现了国外的街道。这点对我来说,它唤起了我的记忆和对这个场所所有的种种情感。被冻结的回忆,在卢先生的作品前像被解冻了,鲜活地复苏了。...

    11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让梵高癫狂死去的“黄” 色彩等级的顶端与谷底[图文]
    让梵高癫狂死去的“黄” 色彩等级的顶端与谷底[图文]

    凡·高死于黄色。死于黄色为他带来的狂喜,死于黄色对他情绪和身体形成的双重伤害。还有什么比这种颜料更契合凡·高呢?看着露天咖啡店的画面——真的会有如此明亮的夜晚与色彩饱和到足以浸染整条街道的灯光吗?即使在照明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太有机会碰见,而凡·高用一张描绘普通街边咖啡厅的油画告诉我们,这种现实是存在的。只要你用绚烂的目光观察、捕捉。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店》有传言说,凡·高可能是个色弱...

    8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16中国艺术品与金融市场发展动向[图文]
    2016中国艺术品与金融市场发展动向[图文]

    2016年,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相当数量画廊生存依然艰难,业绩良好、长久经营的画廊并不多见。艺术品博览会在各地遍地开花,观展人数趋增。艺术品二级市场的拍卖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市场明显下滑后,秋拍市场人气较旺,亿元拍品屡见不鲜,总体成交规模趋稳,使人们对未来的艺术品市场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2016年的中国艺术品与金融市场出现的新动向值得关注:一、知名拍卖行广泛采用网络同步竞价2016年,艺术...

    158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诗文飘逸    宦海沉浮 ——记晚清诗人、教育家、乡贤黄鼎瑞
    诗文飘逸 宦海沉浮 ——记晚清诗人、教育家、乡贤黄鼎瑞

    (一)“留诗数百篇,足傲卿相列。” 清永嘉举人吕渭英如是评价黄鼎瑞。黄鼎瑞,即晚清骚坛盟主黄梦香之子,近代著名诗人黄式苏之叔父。光绪《乐清县志》有载:“黄鼎瑞,字菊襟。幼颖异,侍父梦香古香楼中,即喜为韵语。弱冠,攻苦力学,补邑诸生,尝读书于白石山,经岁不归。既而肄业西湖诂经精舍,为山长俞曲园先生所激赏。光绪乙酉登贤书,五上春宫,四荐而不第。始入赀为福建直隶州州同,奉檄摄漳平,有惠政,三月即受...

    1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周韶华:以宏大气势展现民族精神[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周韶华:以宏大气势展现民族精神[图文]

    周韶华,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笔名海啸。获湖北“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现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湖北省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今中国国家画院)等,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因举办《大河寻源画展》、《世纪风画展》、《六十年艺术探索展》和发表《全方位观照论》、《横向移植与隔代遗传论》等为世人所注目。出版有《周韶华画集》等画册三集,著有《刘国松的艺术构成》及《大河寻源》论文集。汉唐雄风 周韶...

    172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高公博:刀耕方寸见妙趣[图文]
    高公博:刀耕方寸见妙趣[图文]

    篆刻是一门传统艺术,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如今,随着篆刻这门中华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越来越多的人钟情并痴迷于此。5年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在勤学书画中对篆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坚持每日一书一画一印。高公博在55年的黄杨木雕艺术创作中,深入研究和探索专业技术,不断创作优秀作品,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篆刻过程中,高公博发现黄杨木雕与篆刻艺术隔行不隔理,尤其...

    8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民间收藏的新格局[图文]
    民间收藏的新格局[图文]

    钱币是一个有着深厚民间基础的收藏类别,即使不做收藏的人也会经常接触到。近期,有法院在网上拍卖一批银元和铜元,引发了“围观热潮”:拍卖中的两枚民国银元,起拍价73.5元,经过1136次的竞买,907次的延时成交价格高达30549.5元;另一批拍卖的89枚铜元,更是引得近10万人围观,起拍价345.1元,成交价31020.1元。可以说,成交价和估价是云泥之别了,而以当仁不让的气势拍下这些银元和铜元的...

    166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歌德学院院长安德思:文化对话的价值何在[图文]
    歌德学院院长安德思:文化对话的价值何在[图文]

    歌德学院(中国)院长安德思2014年是中国艺术家频频在国际舞 台上亮相的一年,也是国外展览来华,各国文化、艺术同中国密切交流的一年。今天,艺术面临着在跨文化统一体的世界大背景下向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近期,由德 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主办,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作承办的艺术展“德国:艺术之域”在京开幕。该展览主要聚焦于移居德国 的外来艺术家群体,探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93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