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小修 点击 :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上海(国画)汪家芳

时代造就了当今的社会,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对于艺术家及其创作而言,笔墨技艺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据此创作出体现一个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40年的发展给上海这座被称为“魔都”之城灌注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40年间,我们戮力同心,又砥砺前行;40年间,我们与大时代相随相携。改革开放,春盈四海,潮涌东方。奋进中的上海,已步入了一个姹紫嫣红、百花吐艳,前所未有的最好历史发展时期。

作为一个时代养育的艺术家,又是与改革开放40周年同步前行的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时代的容颜,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体现中国精神,反映中国审美,创作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以无愧于时代和无愧于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言: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艺术家应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以及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上海》中国画写生手稿

2018年6月中旬,我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创作从纵向历史和横向显示两个层面体现上海城市风貌的巨幅中国画《上海》。当接到这个任务时,作为—个在上海出生与成长,时刻关注并挚爱这座伟大城市的艺术家,我深感光荣。有义务、有责任,更有一股奔涌而来的激情,推动着我倾注全部精力投入其中,竭尽所能,力求以深邃的内涵和完美的画面,彰显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精气神,体现画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

在创作过程中,我得到了有关领导和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上海》中国画写生手稿

接到巨幅中国画《上海》创作任务后,我一直在思考:创作的视角如何更好地切入?作品的画面形象如何才能准确、传神、艺术地表现上海城市特有的发展脉络、上海丰富的红色历史传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宏伟成就?如何让观赏者看到画面后,能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作品所要深入展现的城市韵味和城市精神,从而对上海产生真挚的热爱之情?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上海》中国画写生手稿

经过采风、学习、查阅大量材料和反复思索后,我意识到:应该将红色、石库门、梧桐树、金秋、吉祥等具象物体与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意境相融合,列为创作的关键点。绘画是生活的再现,必须在具体的创作中通过物象的精心设置与炫丽色彩的描绘,将浓缩了的上海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艺术地呈现在观赏者面前,通过具体的画面让观赏者真切地感受上海的过去、现在以及前景,品味上海城市的前行足迹与奋斗精神。基于此,我创作的巨幅中国画作品《上海》,便以石库门形象为主线,并由此而重点刻画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红色历史传统以及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的石库门是一种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的建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居住宅。她所禀赋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结构,既形成了独特的上海生活风情,又奠定了近代上海特有的节令文化、服饰、饮食、生活、习惯等,成为区别其他地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石库门孕育了近现代上海乃至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及生活方式,形成了特有的石库门文化,对近现代上海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生活方式产生了相当深厚的影响。描述石库门可以成为一段故事,用画来表达石库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样是一篇精彩的上海故事。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上海》(局部)

门,狭义中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但是从广义上来讲,门又扩展为指事态、历史、经历、形态等方方面面的归纳和总结,上海的石库门就是历史的见证和总结。

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当时,全国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有识之士看中上海的发展前景,纷纷前来。他们要在上海落脚就要有居所,为此他们带来了充满江南民居风格的住宅形式,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涂以白色墙面,因为是用石料做的门框,所以称之为“石库门”。这是上海第一代的石库门,也叫作老式石库门。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上海》(局部)

在作品的艺术处理上,我特意采用了重笔重彩并铺以金黄透红样式的暖色调,通过对上海城市标志性植物——梧桐树特有的金黄色的渲染,反映了上海金秋时节处处洋溢着的收获与喜庆气息,映衬出“这里是上海”的时代强音,从而彰显上海在发展进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温度、历史厚度、建设速度和发展高度,展示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的城市伟岸风貌。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

2018年8月30日,是我开笔创作巨幅中国画《上海》的难忘日子。当天下午3时左右,我在位于观缘文化中心的宽敞明亮的绘画工作室里,借助升降机攀至离地面5米高空,面对由“上海第一裱”美誉的装裱师周国伟先生亲手无缝拼接而成的16张8尺巨幅宣纸,凝神屏息,准备铺毫落墨。此时,似乎脉搏频率也加快了,握在手中的画笔也不由得微微颤抖。是紧张抑或是兴奋?细细想来,两者兼有。

我清晰地知道,这不仅是迄今为止我所创作的最大尺幅作品,也是上海建城有史以来,以作者个人名义独立完成的最大尺幅中国画作品。更重要的是,作品所饱含的特殊意义,必须倾注我以往所有的艺术积累、艺术才情与艺术技巧——艺聚笔端,为讲好上海故事,凸显上海这座人文之城所含的丰富、多元、深厚的底蕴,我将不懈努力。在我看来,上海的城市文化是富于魅力的,公正包容,中外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城市的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适宜休憩的,市民是遵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我力图在作品中艺术地呈现这种种多姿多彩的元素。

文汇报相关报导: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

《上海》的四个部分,四段故事

用上海石库门的历代建筑阐述上海独特的历史及文化,映射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个城市的故事在《上海》画作中分为四个部分:

A.老式石库门

B.新式石库门

C.现代石库门

D.陆家嘴之高

A.19世纪70年代,上海吸引了全国许多有识之士,他们在制造、商业、金融、房产、文化的倾力发展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初步的繁荣。特别是,他们将江南的住宅形式带至上海,那就是用石料做门框,所以称之为:石库门。后来又称之为老式石库门,其主要特征有:马头墙或山墙,白粉外墙面。当时,这种形式在上海以静安区为最多,有柏德里、山海里、信陵村等等,在本作品中由黑色A字所示。

B.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上海逐步向世界开放,工厂、商号、银行、口岸等也初具规模。老式石库门逐渐发展,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手势。主要特征为:坡顶改平顶,有亭子间,清水红砖或青砖,石灰勾缝,最为明显的是,门框改清水砖砌,其门楣更美,有三角、半圆、弧形或长方形。这种方式,深深地融合了中西文化。图中B区就是代表作。

C.2001年,原太平桥地区石库门建筑在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成的理念下改造成功,取名为新天地。新天地保留及发扬了原来建筑的风格,其改造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如今,她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商住园区,是一处集景观、购物、娱乐、时尚旅游中心为一体之所在,她带动了地区的开发热潮,又启动了历史保护的新里程。

D.此处是大家熟悉的上海陆家嘴。画面上设置这个远景,就是想说明上海从石库门文化向上海现代文化的发展。这里用“四个门”来归纳:上海的大门是上海中心的高度之门,金茂大厦环顾世界360度的胸怀之门,是把握稳妥的金融之门,是犹如东方明珠般的灿烂之门。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

随着第一抹靓丽的红色在纸上渲染,我精细地按小样稿逐渐绘制与放大,且不断充实与完美。画笔下熟悉的石库门,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上海地标性建筑物,曾经是我无数次采风与实地写生的对象。曾记得,在鱼肚泛白的拂晓时辰,或是在五彩缤纷、灯火辉煌的夜晚,甚至是月明星稀的午夜时分,我徘徊在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等标志性石库门建筑的周围,以及太平桥地区修缮一新的上海新天地等新式石库门街坊,一遍遍回味品鉴,流连忘返。我深情地呼吸着周围空气中弥漫着的特有的气息,回想当年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深切感受着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国泰民安与城市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我的这幅作品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等“石库门特色建筑形象”为立足点,凸显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发源地的内涵,并由这些石库门形象延伸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上海红色全景,并因此形成了创作这件大型绘画作品的主旨。

我从图书馆大量的影像资料中、在中外观光者游览石库门的赞叹神情中、在海量的时事政治资讯中,一步步加深了对这些我所要表现的特定的石库门建筑形象要素的理解。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的话语更响亮,讴歌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无声的历史插上有声的翅膀,这是一个美术创作者必须铭记于胸的。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上海》(局部)

“上海石库门——红色基因——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这三个基点,奠定了作品的主旋律,那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展现时代记忆。随着创作的深入,我深切认识到,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这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党的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发生地。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在此发生,许多革命先辈留下了光辉足迹。1920年,由陈望道、陈独秀、李汉俊校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上海成为当时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中心。其中,以1921年至1933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石库门建筑里留下的革命文物最为丰富。饱含激情描摹好这些曾经与中共发展史紧密相关的石库门形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要让目睹这幅画的观众,油然而生地连接起石库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的联系,起到“红色修身,风范永传”的正能量教益。

汪家芳|《上海》巨幅作品创作解读与感想 | 美术知识《上海》(局部)

在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我特意将画面设置为三个板块,即前景、中景与远景,意蕴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红色脉络的今天、昨天与明天,以及“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之间的纽带关系。

画幅前景凸显上海这座悠久历史城市特有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大家风范与精气神,强调了“海派文化”的求新求异,适应现代大都市丰富多变,与时代潮流同节拍的现代趣味。

画面上的石库门图形,外观看来是花园洋房、别墅、公寓等中西建筑的合璧和综合体,内里却蕴藏的是中国传统民居与西方现代建筑融合与创新的结晶,反映了“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记录了上海近一个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变迁与进步,承载着上海市井生活的深刻记忆,也是多种文化与传奇故事的演绎。

位于画面居中左侧,以太平桥地区上海新天地的新式石库门建筑形象为基本素材的新式石库门街区,是现代化上海的一个缩影,即“旧的建筑,新的生命”。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石料做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早期的石库门门楣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而新式石库门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这些花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石库门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有些新式石库门还会在门框两边使用西方古典壁柱的样式,作为装饰。总之,新式石库门在建筑风格上是更加西方化了。随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各方人士纷纷成为“新上海人”,新式石库门建筑样式也与时俱进,在吸纳西方建筑文化基础上,创新性形成了中西合一的特有风貌,提升了石库门的居住功能,赋予其新的商业价值。这里不仅是海派味道甚浓的旅游景观中心,还是国际化的商住园区、娱乐中心与时尚天地。这里,海派与时尚、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等特质融合在了一起,既保存着历史记忆,保留了历史文脉,又有翻天覆地的改观,为创新性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提供了有益借鉴。

画面前景的中部乃至右侧区域,采取“留白”布局的方式,彰显“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意蕴上海这座有着开放、包容、学习、进步优良传统特质的城市,以及坚忍不拔、勤劳智慧的市民,将更大力度地学习与借鉴海内外先进理念,实践并讲好“上海故事”,为改革开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珐华之彩 辉耀古今——走进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图文]
    珐华之彩 辉耀古今——走进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图文]

    明代珐华镂空饮中八仙大罐。 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供图珐华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一朵奇葩,是山西特有的一种陶瓷种类,与澄泥砚、推光漆并称为山西“三宝”。走进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流连于众多藏品间,目光会不自觉地被一件精美的镂空大罐所吸引。这件名为明代珐华镂空饮中八仙大罐,通体施孔雀蓝、茄皮紫、蜜蜡黄三色釉,釉色莹润明艳,在蓝、青、紫、黄色的衬托下显得华贵、神秘且沧桑,散发着古朴浪漫...

    10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常玉:如今中国油画价格指数最高的艺术家[图文]
    常玉:如今中国油画价格指数最高的艺术家[图文]

    女子与花朵是他的最爱;他是世界级的绘画大家,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他的油画单价是雅昌艺术家价格指数排行榜连续多届的冠军;不少台湾画商都因他的遗作而暴富;常玉的陶塑作品2016年他的专场在香港苏富比以100%的成交率赢得了白手套专场;在当今华人画界,他和徐悲鸿的画作并插云际,各领风骚,一度交替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但是对于国人而言,徐悲鸿尽人皆知,而他,既便是在业内也鲜少被提及。他青年时...

    109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草药羞花·何义其人其画
    草药羞花·何义其人其画

    何义在创作中草药羞花·何义其人其画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中草药入画古今有之,大都是画的标本,而能让中草药走向花鸟画主题性创作中,营造出新的艺术境地,是画家何义在年过七旬后的首创。何义作品:草药羞花·赤芍何义作品:草药羞花·赤芍(局部)一、饱蘸着苦涩的冠名两年前我曾以“本草丹青”为题介绍了他的作品,指出何义先生在花鸟画创新上能够独辟蹊径,因为他是一位谙熟本草、悬壶济世的老中医,有着饱尝人...

    117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电商类APP运营需谨记三大“关键点”[图文]
    艺术电商类APP运营需谨记三大“关键点”[图文]

    (环球艺术网)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的普及,各种类型的APP正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当传统的PC端类艺术电商无法满足人们更快、更便捷的需求时,各种类型的艺术类APP便应运而生,像翰墨千秋、赵涌在线等拍卖类APP;艺术头条等资讯类APP;美术宝等艺术培训类APP,虽然其所占艺术市场的份额较小,但艺术类APP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艺术类APP虽为近几年刚兴起的事物,然其运行却并非易事,若想获...

    109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雕塑创作:用复制解放创造[图文]
    雕塑创作:用复制解放创造[图文]

    漫长的雕塑制作过程中,那些无创造性的复制工作,无疑会严重损耗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东西方的雕塑家们,都使用了个性化的方法,其中有些不谋而合,有些则只属于某个人。张宇艺术家们的雕塑作品远远少于绘画作品,这种情况在东西方都很常见。在中国,传统雕塑的制作周期往往长达数月甚至经年。而一组雕塑或东方的一个洞窟的组塑、一座寺庙的雕塑群,则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完成。漫长的雕塑制作过...

    15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笔墨的纯化和线意的拓展——致吴山明[图文]
    笔墨的纯化和线意的拓展——致吴山明[图文]

    读过你的大文和大作之后,感慨颇多,不仅使我了解了你个人这些年来从事人物画研究的心曲,也使我对浙派人物画的演化及整个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历程增加了认识。你是那么鲜明地提出了“意笔线描人物画”这个概念,以那么独特的线描为基础创作了那么多佳作,你是从实践到理论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在当今的人物画坛上是极少见的。因为你是教授,不是单纯的画家。虽然说艺术的教育有很多心传的成分,虽然吴昌硕并没有给齐白石、陈师曾...

    165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图文]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图文]

    梁耘简介梁耘,1943年生,陕西蒲城人。196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7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1977年,参加由轻工部组织的“祖国山水”“革命圣地”“园林名胜”工艺美术资料写生团陕西组,成员有崔振宽、叶坚、李世南、梁耘、马云等八人,赴陕北、陕南、华山、秦岭...

    7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画到底是什么?[图文]
    中国画到底是什么?[图文]

    在世界面前,能够代表中国的美术就是中国画。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英文化,是国粹,是中国美术的核心主体。几年前,遇到一个搞国学的长者,问:“是画家吗?”“是。”“画什么画?”“中国画。”“唉,现在哪还有中国画,都成洋垃圾了。”十分惊诧。读《陈绶祥:中国画并非水墨画》,文中提到:“当前的绘画,非常简单,不中不西,没有准则,没有目的。”这“不中不西”说明现在的中国画,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了...

    11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喜迎二十大 翰墨颂华章——特邀著名书画家张立涛[图文]
    喜迎二十大 翰墨颂华章——特邀著名书画家张立涛[图文]

    【艺术简历】张立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画家北京圣融美术院常务副院长、导师现定居北京淡彩青山绿水·主创思想淡彩青绿山水画是我多年追求的一种绘画形式。以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平面化构成为基调,以书法艺术中变化无穷的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参以画僧渐江的山石构成关系,形成平面构成中的审美形式。作品采用古瓷器绘画中的树木符号为植被点景,同黑、白、灰的墨色变化相结合,使山...

    175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从为国绘史到命运共同体水墨表达 王西京新作欣赏[图文]
    从为国绘史到命运共同体水墨表达 王西京新作欣赏[图文]

    庚子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球蔓延,人类命运遭遇逆境之时,作为一位从事绘画60多年来无不倾心关注时事国情的艺术家王西京与许多人将笔触直接伸向抗疫活动不同的是,他对疫期的凝思与记录指向于思想、思潮与理念层面。这种指向虽受当下情形的激发却并非急就式的“赶制”,而是在其近年来着力探索的创新之路上的又一次升华,也是全球剧变背景下以历史视角观照当下的那种带有创新精神的水墨书写与记录。这些新作延续着王西京丝...

    15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栗子:迷失在自我心像的花园中[图文]
    栗子:迷失在自我心像的花园中[图文]

    《第五类森林》70cm×140cm廖雯栗子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现在“灵异片”的场景。我很少看灵异片,可能是因为一直偏爱文字,总觉得对灵异界这类生命潜意识形态的感受,以文字描述远比视觉描绘更富于自如想象。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个灵异片,片名已经忘记,其中一个镜头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记得是一个长镜头,蛇一般穿梭而过,时茂盛而荒芜,时奢华而落寞,无可奈何却无花落去,似曾相...

    136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版画家徐成春创作草图与速写欣赏[图文]
    版画家徐成春创作草图与速写欣赏[图文]

    用雕刀刻出的森林颂歌—读徐成春版画记许志琪徐成春是大森林里走出去的版画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初夏之夜,在成春住处,他找出近年来的版画新作示我,客气而诚恳地让我品评,此前,我与成春并不是怎样的相熟,只知他来自北极村,80年代中期曾任漠河县文化馆馆长,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学习两年,并长期在森林和少数民族地区坚持写生体验生活,在连环画和版画艺术方面有造诣,而且有许多作品走...

    153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沈曾植的对联与他的绝笔书法[图文]
    沈曾植的对联与他的绝笔书法[图文]

    沈曾植是学问大家,书法宗师,易箦前撰楹联平静如常,以学论艺,用典藴藉,措词舒缓而隽永,是无我胸怀。而其书法由帖融碑,独标高格,自来评价极高。此联如何?曾熙所言最妙:“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乃书法大雅境界,至为难得。行书“岑碣熊铭入甄选,金石绣段助裁纰”是沈曾植的绝笔之作,纸本,纵147厘米,横36.5厘米,作于1922年11月20日的午后,数小时后,也就是写完这副对联的当天傍晚,...

    195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被誉为当今浙派第一高手 看江成之的篆刻和收藏[图文]
    被誉为当今浙派第一高手 看江成之的篆刻和收藏[图文]

    江成之刻印、钤印和赏印的旧影原标题:深研浙派的江成之先生,看这位早期西泠印社社员的篆刻和收藏2018年7月14日,由海上印社、上海书画善会主办,海上印社艺术中心承办的“光前裕后——江成之篆刻艺术暨藏品展”在上海市海上印社艺术中心揭幕。被誉为“当今浙派第一高手”的江成之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此次展览共展出江成之篆刻、书法作品及篆刻、书法、印谱等藏品近二百件,再一次全面地展示这位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25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张永生:万马奔腾 名扬四海[图文]
    张永生:万马奔腾 名扬四海[图文]

    著名画家张永生著名大写意书画家张永生自幼受家庭熏陶,八岁起由祖父开蒙书法及绘画,此后十数年中即便世事变迁中仍心怀艺术梦想,群马百态、万马奔腾是画家张永生的生活之师。互联网上已经有人把他和韩干、赵霖、李公麟、赵孟頫、郎世宁、徐悲鸿、刘勃舒、马晋、尹瘦石并称中国画马"十大家"。"马"主题邮票邮册在美法两国首次出版,名扬四海。因为马与人的特殊互动关系,使它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有了“人神龙相”的审美意义。爱...

    15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