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阿晓 点击 :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艺术家尹秀珍一直都是个害羞的人

钱梦妮

高中毕业,尹秀珍成了待业青年。

爸爸介绍她去做油漆工,每个月挣60块钱。在1981年的北京,这算不错的收入。

每天手里会有分配来的任务,今天几扇门、明天几扇窗。中午去大工棚把从家里带来的午饭热热吃了,还能跟工友们挤在一起休息会儿。

18岁少女干得很愉悦。她喜欢看那刷头吸饱了油漆,一笔落下去、匀速果断拉开,再一笔顺着刷。通常第一遍的油漆会故意调得比较稀,刷完还会流淌,第二遍稍微稠点儿,竖着刷,有时候需要第三遍斜着刷,最后上色才均匀。

眼看着颜色从浅变深,质地从黏稠到干固,都那么有趣。

尹秀珍在家里排行老三。爸爸常年在外地当兵,家里就妈妈一个大人。小时候常常跟着姐姐玩剪纸,喜欢上画画;后来姐姐又在单位宣传科上班,经常跟颜料、画笔打交道。她对着书本里的插图照样学样,卡尔?马克思夫人的裙子、《水浒传》里面的好汉,倒从来没把画画当做正经事去做。

大学没有考上,临时油漆工尹秀珍拿着自己挣的工钱去报了个美术班,色彩班10块、素描班5块。去了之后才发现,那里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为了准备考学,大学后面还有研究生。原来艺术可以正经学,还能正经当职业。

仿佛突然找到人生方向,她开始被姐姐称作家里的“拼命三郎”。

那几年忙极了,白天刷油漆、晚上上文化课补习班,周末学画画。第一年分差了挺多,第二年差了1.5分,出成绩的日子她整天徘徊在楼下信箱附近,拿到成绩单看到结果不如意,差点没委屈得当场哭起来。第三次终于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油画系。

现在回想起来,尹秀珍说当年她的那些画,有点抽象表现主义、有点象征主义,我想大概就是那种把所有情绪和思想都诉诸笔触的样子。但这都不重要,因为毕业之后她很快就又扔掉了画笔。

1985年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以及1989年著名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都以极其强烈的方式向中国艺术界宣告着新时代的到来。那一拨艺术学生有很大部分都转而尝试非传统形式的艺术创作,“不好好做艺术了”。尹秀珍和大学时期结识的男朋友宋冬都属于这拨人。

原本只知道老老实实学画画、雕塑的文艺青年们仿佛找到了先锋艺术的钥匙,纷纷做起行为、影像、装置。年轻人好像天生就喜欢有别于传统的、新鲜的表达方式,同时又会因为触碰到主流所不齿的灰色领域而显得更具叛逆精神。

1995年,她在成都做了行为作品“洗河”,后来成为了早期重要的代表作。她把被污染的河水冻成冰块,堆放在河岸边,邀请市民参与,用清水和工具来清洗脏冰。持续两天过后,河边剩下一滩污迹。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1995年,尹秀珍在成都做了行为作品“洗河”。

这样先锋方式好像比画画更加直接、准确,艺术家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展现出那荒诞不经的现实。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衣箱,1995年

新衣服,旧衣服

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当代美术馆,尹秀珍第一次举办自己的个人展览。三件作品里有两件都和衣服有关。

其中一件作品是两摞毛衣,一摞男式、一摞女式,叠得整整齐齐,最上面的两件拆出两股毛线,艺术家把它们编织在一起。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毛线,1995年

其实尹秀珍并不会织毛衣。小时候觉得好玩,拿小毛线球学着织了长长的一条带子,中间还漏个大洞。显然她的妈妈更擅长这些,织毛衣只不过是基础技术,她会用钩针钩出很漂亮的图案,几天就做出漂亮的茶杯垫、电话防尘罩;还会做衣服、做棉裤,纳鞋底、做布鞋,甚至连棉线都可以自己在家纺出来。

小时候尹秀珍老穿剩下来的旧衣服。妈妈自己的裤子穿破了,前后翻个面、改小几号,先给姐姐,然后是老三,最后还有妹妹。没有什么所谓冬衣、夏衣,裤子就两条,周末洗了穿另一条。那时候人人衣服都打补丁,裤腿底下短了接一截“过滤嘴儿”,谁也不笑话谁。

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有时候妈妈做了一半叫她来试试,袖子只上了一个,穿了也特别高兴。年三十晚上穿上妈妈刚做好的新衣服,抓一把瓜子放在兜里,边走边吃,那简直是最幸福的时刻。

因为那瓜子花生也要凭票限量购买,妈妈年前带尹秀珍去买回家要锁柜子里,过年期间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尹秀珍看人家小孩毫不留情一把抓了就往兜里塞,可心疼了。

在那次个展上,还有件作品叫“衣箱”。

妈妈做的旧衣服,到了物质极其丰富的新时代就用不上了。尹秀珍把以前穿过的几件衣服整齐地叠成一摞,放在家里用了几十年的木头衣箱里;然后在箱子里注入水泥。那充斥在布料纤维、缝补痕迹之中的记忆被永远地封存在了坚固冰冷的水泥块之中。32岁的尹秀珍好像在坚决地与过去告别。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晾衣服,1997年

这件作品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打动了许多人,也打动了那年刚刚从商人转变为瑞士驻中国大使的乌里?希克,他把它收藏下来。2012年,“衣箱”随着其他上千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一起被捐赠给中国香港西九M+博物馆。2017年,它又成为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大展“1989 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中,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的作品之一。

结婚之前,尹秀珍爸爸就是在镇子上靠做衣服谋生,别人介绍对象时,妈妈隔着河没看清人就稀里糊涂答应了,当时就觉得嫁给做衣服的很好,不用下地干活。后来他们有了四个孩子,一家六口住在北京第二棉纺织厂的职工宿舍。那个年代“京棉二厂”是顶呱呱的好单位,因为爸爸转业退伍当建筑工人参与建设了厂区,才能住在那。再后来尹秀珍成了职业艺术家,跟宋冬结婚,十多年前在昌平找到一处大房子当工作室和家。他们无意中发现这里曾经是毛纺织厂的库房。

她的作品老跟布料、衣服有关,现在想想也许真就是命。

水泥和陶瓷

在我去采访一周之前,她家里养了十几年的大黑狗不见了。失踪那天下午,它一直对着外面叫,主人特地跑出去看了好几次,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那座原本是毛纺织厂库房的小院在靠近北六环高速公路下来没多远的地方,被沙河河道和铁道包围。门口的小路很少路过车辆行人,倒是在室内每隔一阵子就会听到火车轰轰驶过。以往有人进院子,大黑狗会趁机出去溜一圈,然后在关门之前跑回来。可是这次出去就一直没回。

第二天尹秀珍出去找,发现它在铁道旁,好像被火车给撞死了。

2017年年底,在佩斯北京开幕的个展“以终为始”上,有两件作品都与这座小院儿有关。一个是艺术家拍摄的影像,河边常见的那种、在空中萦萦绕绕的蚊群;另一个是一片种在水泥里的荒草。那些草来自家门口、铁道边、沙河河滩,冬天都是枯萎的。采割下来,插在还软湿的水泥块上,营造出别致的“插花盆景”。

她喜欢水泥,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做过许多跟水泥有关的作品。比如“废都”,把水泥灰堆在日常使用的大衣柜上、桌子上、床上、脸盆里;还比如装几盆水泥灰,上面挂着刚洗完,还在不停滴水的衣服,水慢慢地被水泥灰吸收,那盆水泥灰也慢慢地变硬成水泥块。她在外国做驻留项目,曾经把难民营里遗留下来的铁架床连同床垫被褥一股脑地封装成整块水泥板,然后引爆被褥里事先装好的火药,棉絮、毛毯从水泥块内部飞溅而出。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废都,1996年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布瑞达17号房间,1997年

在美国,她把透过住所窗子看到的草地一块块地挖开,连泥带草,然后摘出草,再原样种在水泥团上。于是,刚开始没人发现有什么异常,随着水泥慢慢变干变白,草慢慢枯萎发黄,作品才终于完成。

尹秀珍很擅长使用材料,这和当年她盯着油漆慢慢变化的经历是不是有点关系呢?这些材料在她手里简单直接地揭示出某种不可逆转的暴力和冲突,令她的艺术尤其使人过目不忘。

2015年,她开始研究陶瓷。这种跟水泥有点异曲同工的材质,从柔软可塑到坚硬脆裂,从灰色粗糙到精致唯美,变化多端。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21克 – 7(局部),2015-2017年

据说在烧制瓷器的时候,泥坯里不能有金属,否则容易因为熔点不同而致瓷器炸裂。尹秀珍当然不会乖乖地听从技师的话,她搜集了各种金属的物件和瓷坯放在一起进窑炉。那些匕首、菜刀、大砍刀、大剪子、镰刀、钢尺,本来都是比瓷泥坚硬锋利得多的东西,火烧炼狱走一遭,反而都融成一滩似有似无的铁水痕迹。

下面的瓷片因此产生爆裂缝隙,锋利而干脆,看着那裂痕,人们可以轻易想象出两种物质在高温中经历了怎样的相互角力。

还有些瓷片,进炉之前被艺术家故意刻出些小口,烧成瓷后再往里面细细地填塞碎布头。看起来就像是能工巧匠用针线缝补上了陶瓷的裂缝。

尹秀珍当然也不会忘记自己最喜欢使用的旧衣服。揉好瓷泥团,用旧衣服紧紧包裹起来,进窑烧制出来后,布料织物早被烧得无影无踪,可是那编织的纹路、皱褶、领口、袖子形状却清晰细腻地留在瓷块上。这就好像人来了又走了,留下一些痕迹,却又说不上那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她把这个系列称为“21克”,就是因为那个传说:人去世的时候体重会减轻21克,仿佛是灵魂的重量。她觉得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很难解释,人类知道得太少了。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泪器系列,2016年

刚拉好的坯子,差不多一掌高,单手就可以拿起来。圆柱体上端有个浅浅的凹面,尹秀珍用自己的眼睑和泪腺轻轻地触碰它,在边缘压出柔和的弧形。她花了一个晚上,独自坐在屋里,每拿起一只放在面部就试着与之对话,觉得差不多了就放下来。这样总共做了108个。

她半开玩笑地说是代表108种烦恼。晾干之后进窑烧制,在那浅碗里刷上24K金金水,周遭上釉,最后这些用肌肤与情感制作出来的器物就完成了。可以用来装眼泪。

有一对“泪器”短小笨拙,尹秀珍把它们送给了宋冬,就摆在艺术家丈夫的陶瓷头像旁边。

也就是最近几年,尹秀珍才开始明白爸爸妈妈的心理。刚开始做艺术作品的时候,经常全家上阵帮忙,妈妈负责打毛线、爸爸做木工支架子、哥哥串电线,大家还一起帮她收集旧衣服。作品不一定都能懂,但是看到展览开幕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还有这么多媒体来采访,父母觉得挺高兴。

至于女儿,越来越有独立意识,也让尹秀珍越来越烦恼。她发现女儿并不是自己的作品,没法控制,完全是另一个人。

将来?

将来老了就把所有东西一抛,云游四方。(本文供图:艺术家,佩斯画廊)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融器 - 镜子6, 2017年

身体

2008年,尹秀珍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展览上展出了一个大型装置“内省腔”。这件作品后来在2016年的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上再次出现,2017年又参加了上海的城市空间艺术季。

那是个巨大的不规则球体,表面深浅不一的粉色凑近看才会发现其实是一件件拼接起来的旧棉毛衫。领口和袖口有的耷拉着,有的卷起形成小小的洞口。从某个入口走进去,瞬间那有点丑陋的肉色庞然大物变成了如梦似幻的粉红色空间。地上软绵绵的,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坐下来,像是得到某种来自母体的安全感。

可是你无法真正放松,因为时不时就会有陌生人也走进这个空间,更因为衣服的小口外面时不时就会有观众在张望着你。

从旧衣服、水泥到瓷器 她的艺术始终承载女人记忆 | 美术教学内省腔,2008年

于是,一个绝妙的比喻诞生了。个人与公众,私密与开放,安全感的有与无。

尹秀珍一直都是个害羞的人。小时候上课,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她的脸刷得就红了。长大之后好多了,但还是比别人更害怕聚光灯。她觉得自己在现实中常常喘不过气。在很多艺术家出席的场合里,总能看到她一个人,蓬着头发,试图以最快速度隐藏进人群之中。

在隆重的场合发言,她说不了几句话;可是当我独自出现在她家门口时,她却成了最慷慨坦诚的受访者。从新买的咖啡机开始,关于狗、女儿、爸爸妈妈、她的创作,一路都没怎么停。

关于瓷器,她还有件挺特殊的作品“泪器”。

相关文章

  •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体育大学[图文]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体育大学[图文]

    一、校史沿革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的最高学府,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全国重点院校和“211工程”院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53年11月1日,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文化大革命”期间办学曾经终止,1969年,周恩来总理做出“北京体育大学要办,还要办好”的指示,使已经停办的学校重新焕发出生机,1971年复校。1993年该校改称为北京体育大学。...

    81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徐弘雯立: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图文]
    徐弘雯立: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图文]

    乘凉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孙理文/图徐弘雯立,当代画家,自幼酷爱绘画,擅长水墨、工笔人物与花鸟,师承甘肃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家李宝峰,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冯远。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兰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中国画院创研部主任,现在清华美院冯远水墨人物画创作室。画作多次获得国内大奖,...

    199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2018香港艺术品春季拍卖“波澜不惊”[图文]
    2018香港艺术品春季拍卖“波澜不惊”[图文]

    赵无极《24.04.62》今年的香港春天完全被巴塞尔香港博览会抢了风头,与人头攒动的巴塞尔香港相比,2018年的香港春拍就显得过于“低调”了。在整体上,各大拍卖行多在经营方向与市场策略上有所调整,而从成交总额来看同比呈现上升,现当代艺术行情更有所回暖。壹 香港苏富比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稳步上升,不仅表现在拍品总数、成交总额与成交率同比增长,而且赵无极作品《24.04.62》以8526.35万港...

    29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青色之于国人[图文]
    青色之于国人[图文]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天青色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色彩?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之中推崇青色?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在《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一共有10例,分别为“...

    189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在颠沛流离中 他提炼出了“艺术中的精神”[图文]
    在颠沛流离中 他提炼出了“艺术中的精神”[图文]

    日前,“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展览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开幕,引起了学术界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展览以103件作品,通过康定斯基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品收藏、技艺研习、抽象的突破等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了康定斯基的艺术实践和成就。这些艺术珍品来自康定斯基的遗孀1981年给予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捐赠,可谓弥足珍贵。《有红迹的画》,1914年2月25日,布面油画冥冥中的方向康定斯基决定去德国慕尼黑学习绘画时已经三...

    23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真实与坚强的蒙克[图文]
    真实与坚强的蒙克[图文]

    爱德华·蒙克作品《吻》很多人知道爱德华·蒙克,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呐喊》。我第一次接触蒙克和他的作品,是在2011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爱德华·蒙克“现代的眼睛”作品回顾展上。展览从《吻》开始,这幅画乍一看,黑乎乎一团,像一片在眼前铺开的黑夜。细看,却是一堆线条营造的血液凝固后的黑色,那是相拥而吻却看不到面孔的一对恋人。他们看...

    178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出价越高 付款越少:揭秘拍卖行潜规则[图文]
    出价越高 付款越少:揭秘拍卖行潜规则[图文]

    拍卖师兼全球总裁Jussi Pylkk?nen在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会上。图片:courtesy of Christiechr艺术拍卖从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简单。买家委托一幅画,而想买这幅画的人竞相出价,价高者得。这是无论在拍卖现场或者在线观看都会有的印象。但这并不是现实情况。在市场的顶端,艺术拍卖逐渐变得复杂和不透明。想一想Steve Wynn本月在拍卖会上拍的三幅作品,总估价达到1.35亿美元。...

    81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文旅融合 还需转变思路[图文]
    文旅融合 还需转变思路[图文]

    最近一段时间里,夜游故宫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2月19日,“紫禁城上元之夜”正式拉开序幕,这是故宫近百年来举办的第一次“灯会”,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较大规模点亮。公众对本次活动的高度关注,已无需赘述。不少意犹未尽的游客和未能到达现场的网友不约而同地询问:故宫夜游能否常态化?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回应称:要对本次元宵节活动进行评估,或结合二十四节气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夜场活动。单院长的...

    34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艺:书家无“素人”——答《中国书法学报》记者彭一超、骆建宏问[图文]
    刘艺:书家无“素人”——答《中国书法学报》记者彭一超、骆建宏问[图文]

    再次被聘为中国书协顾问的著名书法家刘艺先生,在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期间,坚持着正确的书法导向,维护了书法评审的尊严。其书艺、人品和学识均得到书界同仁的肯定。即使在他退下来以后,也身体力行地参与书界活动,鼓励后学,提携新人;另一方面笔耕不辍,勤奋有加,在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新成就。他的人品和艺德,深受大家的敬重与好评。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刘艺先生,顺着记者的话题,他...

    55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学贤:商代玉器的一项标准特征[图文]
    刘学贤:商代玉器的一项标准特征[图文]

    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总结了,确认商代玉器真品的几十项证据。在鉴定过程中,有的时候只要发现一条确凿的造假证据,便基本上可以全部否定。例如,在几十项真品的标准中,只列举一条商代玉器的毛刀特征,这是商代玉器典型的一条真品特征。现在的一些赝品也伪造这种特征,但是伪造的只是真品表面大概效果,禁不住科学的分析论证。如果我们对真伪的这两种特征,进行对比便会发现,两种表现特征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虽然表现的都是零乱细...

    63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用粟特语讲述丝路的故事[图文]
    用粟特语讲述丝路的故事[图文]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国家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约有235000件展品,其中馆藏量最大的类别之一是考古类馆藏,数量超过47000件。201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展开。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收藏中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确认后被纳入该名录。撒马尔罕国家博物馆保护区因...

    148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岳其仁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岳其仁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岳其仁,男,1948年1月生,山东淄博市人,是民族英雄岳飞第三十一代嫡孙。现为中国国家书画院荣誉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华夏金石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炎黄艺术协会副主席、世界文化艺术研究院书画鉴赏家、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客座教授。2018年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级书法师、2019年评为“国家高级书...

    164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从《四季赏玩图》中窥见奇葩皇帝朱见深[图文]
    从《四季赏玩图》中窥见奇葩皇帝朱见深[图文]

    台湾收藏家周海圣先生早在收藏家周海圣得到这幅《四季赏玩图》之前,就曾经见过另外一件极有可能出自于同一组画家之手的《明宪宗元宵喜乐图》,看惯了清代宫廷画的人物形象及服饰,周海圣一下子就被画面中鲜艳明亮的颜色和服饰所吸引。正是得益于这次短暂但深刻的“一面之缘”,在两年之后的美国波士顿一家拍卖行释出一张被定为19世纪仿作的《四季赏玩图》,周海圣对比研究之后,认定这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明宪宗元宵喜乐...

    6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私营博物馆生存之道[图文]
    私营博物馆生存之道[图文]

    私营博物馆生存之道私营博物馆一般被认为是“亏本买卖”,投入巨额资金之后却不了了之的案例不少。在这个圈子,一个极端是只为爱好,而不考虑财务可持续性,另一个极端是只为赚钱,让博物馆 “充满铜臭”。  但随着“收藏+运营+金融”复合人才的出现,私营博物馆开始出现极少数“财”与“道”共生的案例,近日,《国际金融报》通过调查多家民营博物馆,找到这些私营博物馆馆主,试图揭开让这“亏本买卖”,既能盈利,同时不...

    23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家曹俊:融合跨界 向世界展示别具一格的东方美[图文]
    艺术家曹俊:融合跨界 向世界展示别具一格的东方美[图文]

    20世纪初,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画家远赴海外学习,将西方的造型、透视和光影的理念与国画相融,为国画带来了一种新的表达。21世纪以来,华人艺术家曹俊将中国的泼墨山水与现代的抽象艺术融合,向世界展示了别具一格的东方之美。日前 ,《回归》——曹俊艺术作品展在荣宝斋举办。此次名为《回归》的曹俊艺术作品展,共展出曹俊近年来创作的80多幅风格题材各异的作品。既有散发着浓郁传统笔墨精神的工笔画、...

    15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