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总结了,确认商代玉器真品的几十项证据。在鉴定过程中,有的时候只要发现一条确凿的造假证据,便基本上可以全部否定。例如,在几十项真品的标准中,只列举一条商代玉器的毛刀特征,这是商代玉器典型的一条真品特征。现在的一些赝品也伪造这种特征,但是伪造的只是真品表面大概效果,禁不住科学的分析论证。如果我们对真伪的这两种特征,进行对比便会发现,两种表现特征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虽然表现的都是零乱细碎线条,但真伪细线条的走向、线条的宽度、深度,以及线条从顶端隐约出现,到线条延伸的终端,真与伪实际上所形成的工艺原理不同,具体的对比区别主要是。
国家博物馆馆藏
1:这些细线条效果的形成,要求磨制刀具必须锋利。用锋利的刀具磨制,说明了设备的旋转力度相对较低(没劲儿)。由于旋转力度的局限,只能釆取,反复的、一点点的进行研磨,磨制出数十条线条以后,形成一定深度的线沟。这种前期草稿式的工艺处理方式,为的是确定线条的定位,然后再置换磨制刀具,在定位的基础之上继续进行深加工。当一个纹饰线条磨制完成以后,线条两端便会残留初期细磨时遗留的很多细线条。所谓的毛刀工艺痕跡,是商代玉器加工初期必须要这么处理的,也是基本的工艺程序。
但是赝品把线条磨制完以后,在线条的两端添加数条所谓的毛刀,这种后补的线条不是遗留特征,而是后起线。就如同在假人民币上抹土,故意撕边角或者揉挫成皱,画蛇添足的冒充真币是同一个道理。
国家博物馆馆藏
2:所谓商代玉器的毛刀,是说线条很细很多,磨制的线沟也很轻浅。在这种情况下,研磨砂浆也必须很细腻。通俗易懂的说,砂浆太粗了,原始设备带不动刀具,圆盘刀具也转不动,所以也无法磨削。因此必须使用细砂浆,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商代玉器特殊的毛刀现象。
赝品的伪造技术和手段是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是现代设备的稳定性比原始的设备精确;现代工具的材料和耐磨性,也比原始的耐磨性高。由于转速高,磨削量大,必然会造成掌控的稳定性差,磨制成形的线条流畅度,肯定比不上真品;线条的宽度也会出现不均匀的现象,深度无法控制,而且线条锋利度也比真品高,这些都是对比的差别和证据。
国家博物馆馆藏
3: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家馆藏,还是民间流散的商代玉器,有很多玉器实际上都没有最后完美的磨制完成。有些玉器的纹饰线条,仍然处于半成品的细碎纹饰状态。如果我们懂得工艺技术理论,及加工技术方面的实际经验,便很容易理解和认定为什么现代造假,无法成功的仿造古玉器。
另一方面通过对古玉工艺技术原理的剖析,能够基本确定古人磨制一个线条,大约需要几天的工时。古人完成一件玉器则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而现代造假者,不要说在工艺的研究和模仿技术上,既使在加工工时这一点上就不可能做到。虽然我们不具备这方面数据上的支持,但是通过对比我们完全具备证据上的支撑。这便是科学辨伪的理论基础。也是在传统辨伪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科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