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直击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世纪应该怎样考古[图文]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玉麟 点击 :

直击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世纪应该怎样考古 | 美术常识中国考古学大会

直击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世纪应该怎样考古 | 美术常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 东赵遗址发掘现场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

2016年5月21日到23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这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是自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会议。近年来,中国考古学飞速发展,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球化合作日益广泛。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英、德、俄、日、韩、埃及、洪都拉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近400位中外考古学者以及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媒体代表等将围绕此次大会主题“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展开相关交流和讨论,本报记者奔赴郑州考古大会场,直击现场动态。

首届考古学盛会汇英才 人才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5月21日上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隆重开幕。在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从五湖四海赶来的国内外著名考古学家、文物保护专家等,如著名考古学家、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之一、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赵辉,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与会代表中,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很多白发苍苍的权威考古学专家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到会场。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梅鹏云告诉记者,之前的大会也是每年举办一次,规模在百人左右,这次改由多个专业委员会组织研讨、面向全世界公开办会,只要有通过大会审核的论文就可以参会。据工作人员介绍,大会收到400多篇论文,涉及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各个时段的考古研究。“此次活动安排充实密集,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中外考古学合作交流的一次难得机会。”梅鹏云说。

中国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开幕式上表示,考古是文物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学自上世纪初兴起,从最初的证经补史到自成体系,迅速成为与传统文献史学并重的人文学科,为深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工作在学科发展、基本建设考古、大遗址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广东阳江南海I号等一批重要考古发现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高句丽遗迹、殷墟、元上都遗址、土司遗址等考古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江西新建墎墩汉墓经过5年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堪称考古工作的典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院长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考古学研究的深入,中国考古学在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考古研究中不断引入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得田野考古技术不断提高,借助科技考古所获取的古代人类与社会的信息愈发综合全面;在这一基础上,文物保护与公共考古也蓬勃展开,中国考古学作为一门交叉融合的学科不断换发新的魅力,已经在学术舞台上展现出了独特和动人的特色。

直击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世纪应该怎样考古 | 美术常识东赵遗址发掘现场

大会颁发了由中国考古学会评选出的中国考古学终身成就奖、田野考古奖、金鼎奖、金樽奖、金爵奖等奖项颁奖。其中,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年逾九旬的学界泰斗、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宿白先生荣获首个终身成就奖;河南省郑州市东赵遗址考古发掘在内的21个项目获田野考古奖;《水洞沟: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等11项考古研究成果获金鼎奖;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等14个项目获金尊奖;吕红亮等11人获金爵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等12项活动或报道获金镈奖。

新世纪的考古学方向 走科技化公众化道路

21日下午开始,大会各个专业委员会进行关于“旧石器”“新石器”“夏商考古”“植物考古”“公共考古”“文化遗产考古”等13场分组讨论。在“文化遗产考古”专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杜金鹏发表的精彩演讲获得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会后,杜金鹏接受记者采访,结合讲座内容对于考古工作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考古学应坚持考古学精细化理念。中国的考古资源十分丰富,但不可再生且日渐减少;中国的考古发掘,揭露面积大速度快,但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偏低;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遗迹遗物等珍贵文物——尤其是脆弱文物,在发掘现场得不到保护,进入实验室保护也往往不够及时,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常脱节,造成一定程度的考古资料损失。因此,从考古学科永续发展角度看,走资源节约型的精细化道路势在必行。

在总结前辈经验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验室考古”新概念。实验室考古是指考古专家与文物保护专家相互协作,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在室内开展古代文化遗存发掘清理,随时根据相关检测分析结果及时实施文物保护,通过对相关遗迹遗物的现场观察、分析、实验,探索古代人类活动及科学技术等问题的考古活动。发掘清理、分析检测、保护处理、研究复原为其基本要素。把文物保护工作前置于考古第一现场,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熔融一体,推动考古学向着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科技投入、信息提取、文物保护的方向前进,走科学化、精细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其基本理念。

另一方面“公众考古”是新世纪的新名词,但它其实是中国考古学与生俱来的组成部分。而今,我国的考古研究院所设立公众考古机构,向社会开放考古工地,举办出土文物展览,举办考古讲座,考古学家走进中小学,考古网站面向大众,设立公众考古微信平台,创办文物医院,一些大学的考古院系设立公众考古中心,举办考古夏令营,发行《公众考古》等专刊,许多考古学家撰写考古普及读物,世界考古论坛设置公众考古讲座等,都是考古公众化的体现。

但是“公众考古”还应该有更高要求,应该多关注学科和社会的关系,关注古代遗存的现代价值和积极作用,这不完全是考古知识普及、考古信息共享、考古配合基本建设等问题,还包括考古学与社会共同进步、融入乃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反过来为考古学提供更多可能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借此次大会,刘玉珠局长对新时期的考古工作提出几点意见,首先是增强大局意识,做好基本建设考古。做到守土尽责,提高考古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并达到双赢。其次要增强保护意识,促进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考古是做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作出应有贡献。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强调保护意识,就是要掌握遗址保护展示的基本方法,对考古发现的重要遗迹现象要不要保、怎么保心中有数,充分考虑到遗址后续保护和展示利用的需求;不光管挖,也要管“保”和“用”。从考古学科的发展来说,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中更多地关注和解决当前考古遗址保护利用中的实际问题。再次,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考古水平。充分吸纳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新技术,不断拓展考古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最后,增强开放意识,推动国际合作共赢。在国际眼光和开放胸襟下增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积极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考古人的风采。

中国考古走向国际 涉外考古初见成效

本届大会国际化的特点非常突出,同时也受到了国际考古学界的关注。开幕式上,印度考古调查局考古所所长桑杰·库玛尔·曼纽尔、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睦(Mayke Wagner)等来自海外的考古学者也对大会开幕表示祝贺,“我看到大会提交了很多有意思的论文,我非常有兴趣去听一听。”王睦用熟练的中文告诉记者。

在“海外学者演讲与座谈会”上,来自埃及、印度、洪都拉斯、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代表分享各自考古方面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中外学者讨论环节让人看到了更多中外考古学界合作的可能性。

“所谓国际化道路,不仅是人员的国际化往来交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考古的对象扩大到境外,把考古的眼光放大到世界。”杜金鹏解释道,尤其是,中国考古学要利用和服务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国考古学家在非洲、美洲、中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涉足,就是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目前,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已有初步成效,比如一系列境外项目的实施。此次大会论坛安排了五组参与过中外联合发掘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演讲,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所所长陈永志讲述了长达十年的中蒙合作项目《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该项目于2005年启动,对蒙古国12个省市的60多个苏木的150余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发掘面积达12000平方米,提高了我国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国际话语权,增强了相关国家的合作关系。中国社会的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介绍了在美洲洪都拉斯玛雅文明城邦科潘遗址的发掘;研究员朱岩石介绍了在乌兹别克斯坦过费尔干纳盆地明铁佩古城遗址考古勘探发掘的新收获。

此外,杜金鹏补充道,湖南省考古所与孟加拉国考古机构合作,在Vikrampura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3746平方米,是孟加拉历史上最大考古发掘,成果巨大,为我们研究8-12世纪南亚次大陆社会历史、宗教文化,为研究中孟交流史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等提供宝贵材料。与此同时,我国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很好地发挥了中国考古学的作用。这些工作,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创新,为抢占国际学术前沿和掌握国际话语权,为探索中华文明和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如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所说,中国考古学国际化还在起步阶段,中国的“外国考古”还停留在以翻译外国考古著作、介绍外国考古成果为主的水平;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没有专门的教学部门;除了周边国家,我们的考古触角延伸得还不远更不多;我们对于世界范围的考古学重大问题,没有多少发言权。但假以时日,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时代终会到来。(记者 丁佳文)

原标题:新世纪怎样考古:精细化科技化合作化(图)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直击

相关文章

  • 外国艺术家眼中的素描[图文]
    外国艺术家眼中的素描[图文]

    在国外艺术家眼中,素描是什么?素描为记忆的延伸提供了可能,也为灵感的催生和实践提供了平台。素描是我们内心想法的表现与拓展,是思维的外在化体现;素描能够引发多种思考方式,在已有的现实中重新发现和创新。是思考、认识、学习的途径,也是验证真实性的手段。Doug Fitch素描作品什么是素描?关于素描的定义,尤其是在教育意义上的定义,通常都是和“技法”、“手艺”这样的词汇相联系。在《素描的大画面》(...

    37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网络已可饱看高清艺术 非去美术馆不可的理由是什么[图文]
    网络已可饱看高清艺术 非去美术馆不可的理由是什么[图文]

    不久前,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宣布,将向全社会开放其公共藏品资源,这次藏品资源包括20万件藏品的37.5万张图片,大多为高清图片。事实上,近年来,大都会一直在逐渐开放它的馆藏图片数据。只不过这次开放的力度,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触到广大用户,突破实体展示的物理限制。其实,大都会博物馆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博物馆,在此之前,位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位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位...

    162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朱正发[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朱正发[图文]

    朱正发,号茅山居士,江苏句容人,1963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届山水画创作研究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颜真卿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句容市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互联网联盟艺术总监、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画家。其作品被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网、新华网、北京日报、江苏省文化厅、文新传媒等...

    140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浅聊流媒体平台与线上策展[图文]
    浅聊流媒体平台与线上策展[图文]

    张文心,《内存腐蚀》截屏,2017.“不可退出”是当下社会状态中隐而不现之物,同时也是流媒体平台的扭结所在。“让我在自己家里变成一扇门,我可以永远出门永远进门。”——金武林《变形记》几个月前,我的手机收到好朋友杨紫发来的一张在线影院观影票。由他策划的这个题为“梦饮酒者”的线上观影单元共由11部影像作品组成,作者均为当代艺术家,片长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扫码进入“影院”,却发现上映内容很难...

    35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天价藏品后的研究型藏家[图文]
    天价藏品后的研究型藏家[图文]

    因为两件在香港先后释出的瓷器,一位定居台北的新加坡籍华人收藏家,成了今秋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焦点人物。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已经于10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以2.94亿港元成交,创下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的最高纪录,取代了此前那只2.81亿港元的“网红”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另一件是明嘉靖五彩莲鱼藻纹大罐,2000年曾以4404万港元身价晋升彼时全球最贵瓷器,即将于11月27日的香港佳士得夜场登台。这...

    77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崔培鲁[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崔培鲁[图文]

    ▲崔培鲁先生深圳近照崔培鲁1944年出生于山东枣庄市。早年毕业于临沂艺校,师从著名画家王小古和皮之先,后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研修班深造,国画创作推崇郭怡孮“大花鸟”创作理念,并倡行传统生活学养感情的融汇和时代精神的表达。1992年调入深圳特区创建南山画院。1994年初二度赴港举行画展,刘海粟大师为其作品题写了“气韵生动”的赞语并收为关门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

    58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美术馆如何用藏品讲好文化的故事[图文]
    美术馆如何用藏品讲好文化的故事[图文]

    近年,国家通过第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对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家底进行了摸底,尤其是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有效地促进了美术馆界对于自身藏品的梳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厚重的工作基础。面对丰富的馆藏,美术馆应该如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用藏品讲好文化的故事,用藏品重现美术的历史,让藏品进入大众的知识体系,推进社会美育,是美术馆的重要社会责任,而这需要我们从美术馆工作的特性中寻找答案。从库...

    113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张充和为什么火了起来[图文]
    张充和为什么火了起来[图文]

    张充和书法韩帮文(广东广州)最近几年,张充和一下子火了起来。瞧瞧出版界,就有近10种图书面世,涉及书法、曲艺、散文种种。作为铁杆粉丝,不经意间也搜集到了关于张充和先生其人其事其艺的书目四种,《小园即事》、《曲人鸿爪》、《古色今香》、《天涯晚笛》排在书架上,现在才发现书目的主题目竟然恰巧都是四字,而且文字的意韵实在别致。闲来无事翻看,汩汩雅意缓缓流入心际,放佛...

    22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东莞资深收藏人士称:富豪圈艺术品收藏热蔓延[图文]
    东莞资深收藏人士称:富豪圈艺术品收藏热蔓延[图文]

    毕加索名画《盘发髻女子坐像》东莞时间网讯 5月8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近1.85亿元人民币,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拍下了毕加索名画《盘发髻女子坐像》。收藏投资老手王中军此举没有多少让富豪圈意外,震撼的是他启蒙了马云等顶级富豪,带动了一批富豪们的艺术珍品热。艺术品市场的信息显示,2014年很多珍品都为中国买家所拍下,苏富比、佳士得拍出的高价印象派和...

    158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李见深:“自然之道”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图文]
    李见深:“自然之道”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图文]

    很难想象,来去匆匆的我们,有多少机会把目光投射到我们的内心需求。在充满世俗的喧嚣和物欲横流中,去找寻我们心灵的家园。——李见深6月18日,简一“回响·自然之道”艺术展(深圳站)在深圳EPC艺术文化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李见深、马占春、杨韬、陈瑞等20位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家,携数十件艺术作品参展,以艺术向自然致敬。从知道这个展览就一直期待,不仅因为它在“深圳最美艺术空间”EPC艺术文化中心举行,更因...

    14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间文物应得到公平对待[图文]
    民间文物应得到公平对待[图文]

    宋建文近年来,民间文物的价值开始逐渐被发现。在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的条件下,这些流散在民间的文物并没有被遗弃,而是得到了民间专家和社会团体的保护、研究和传承。但民间的力量毕竟是相对松散、薄弱的。那么,如何把民间的力量集中起来,逐步去引导、完善文物市场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创立已逾十年的中国古玩研究院就在做着这样的努力和探索,中国古玩研究院院长宋建文认为,民间文物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有文...

    172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台湾发行的中华名菜邮票鉴赏[图文]
    台湾发行的中华名菜邮票鉴赏[图文]

    江浙菜系的东坡肉李洪源台湾发行的这组八枚有关中华美食的邮票,画面分别为台湾菜系的牡丹双虾、福建菜系的佛跳墙、广东菜系的花式双拼、江浙菜系的东坡肉、上海菜系的红烧鲜下巴、湖南菜系的富贵鸡、四川菜系的鲤跃龙门和北京菜系的北京烤鸭,邮票画面的空白处则用文字标出了各菜系的八道名菜菜名,方寸之间却传递了足量的信息,可见设计者的良苦用心。邮票中的菜最有来头的当属江浙菜系的东坡肉,因为其始祖被传说是大文豪...

    53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换个角度看坡公[图文]
    换个角度看坡公[图文]

    (宋)苏轼 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 30.3×48.6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看苏轼苏轼是个传奇的人物,他是文学史上的巨匠,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比之诗人,是李白之流;他是书法史上的名家,黄庭坚赞其“震辉中州,蔚为翰墨之冠”;他是佛教上的清流,摄取儒、释、道之妙理,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虽因党祸,而辗转迁谪,寥落人生,终不得志,却又长于诗文书画,而留下...

    200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王承东:当代艺术与传统精神[图文]
    王承东:当代艺术与传统精神[图文]

    王承东在人类艺术历史缓缓流淌的长河中,直到上个世纪初,才涌现出了钱塘潮一般的巨浪,各种艺术思潮,艺术流派风起云涌。貌似纷杂无序,但寻其脉络,有两个绕不开的人物:杜尚和波依斯,因为他们影响了艺术流动的方向。“当代艺术”是现在讨论最多,也是最不确定的概念。因为“当代艺术”既有广义的概念,也有狭义的概念,它至今还在发生着延续着,其状态还没有完结。那么既然目前还没有所谓的“准确的”,“全面的”定义,我...

    140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博物馆不仅能“说话” 还要会“说话”[图文]
    博物馆不仅能“说话” 还要会“说话”[图文]

    2018年是博物馆免费开放10周年。北京日报3月推出系列报道《读“你”十年也难懂》《遗世独立?免费博物馆为何“冷漠脸”》《展柜展板加图片模式落伍了》等,对博物馆缺少讲解,传播手段陈旧等问题进行报道、分析。这些不便有望得到改变。5月18日起,全市文博领域地方标准体系中首部服务标准——《博物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博物馆必须能“说话”、会“说话”。导览讲解设施设备成标...

    61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