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学院不应成为保守的代名词[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涛涛 点击 :

学院不应成为保守的代名词 | 美术观点王川 再见吧·小路 布面油画 80×150cm 1980年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美院的艺术创作大致分为3个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院在“伤痕”和“乡土”时期涌现出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由于作品的风格和精神内涵的表现有着某种相似性,当时的理论界将他们称为“四川画派”。实际上,四川油画创造的第一个高峰便是“四川画派”时期,以高小华、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创作了《为什么》《1968年×月×日·雪》《父亲》《春风已经苏醒》等一批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1980年代中期,伴随“新潮美术”的兴起,在追求文化现代性建设的思潮下,出现了以张晓刚、叶永青等为代表的“西南生命流”风格,同时,81级、82级中间年龄层推动着乡土现实主义向象征主义、现代主义风格的转变。

另一个高峰从1990年代初开始,集中体现在1992年到1998年之间,主要以1993年的“中国经验”展和1994年的“陌生情景”展为标志,以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王川,更为年轻一代的忻海洲、郭伟、陈文波、何森、赵能智、钟飙、郭晋、谢南星、张小涛等为代表,他们注重作品对本土文化的“中国经验”的表达,关注都市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状况,强化个人的生命体验。

2000年以来,四川美院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譬如有以日常、微观、身份、青春话语等为主题的“新现实主义”倾向,有强调图像与消费时代的“新卡通”;有重视媒介与观念表达的实验艺术,也有借助科技与互动技术,并且有跨学科特征的综合性艺术等等。

回顾过去30多年的发展,四川美院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版图中的重镇,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代表性的艺术家与代表性的作品。优秀艺术人才的不断涌现与创作领域所有取得的成绩与四川美院长期致力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1980年代伊始,四川美院的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体系与传统。1982年3月,受文化部委托在校召开了“全国艺术院校创作教学座谈会”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院长叶毓山先生提出的“创作带动教学”,形成了川美“出作品、出人才”的血统和传统。1990年代中后期,以油画系、雕塑系等系科为代表,不断践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2000年以后,川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是完成老校区的搬迁,为建设一流的美术学院夯实硬件基础;另一方面是打造一流的学科与一流的专业。近年来,川美建了新媒体艺术系、公共艺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等,同时,通过多个艺术实验人才培养班,形成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然,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新的历史情景与不同的文化诉求,既为美术学院的发展创造了历史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过去相对单一、僵化、程序化的学院教育比较,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后学院”时期,在这个新的阶段,艺术的功能与意义也发生了大的变化。譬如,就艺术本体与媒介范畴,今天艺术能否结合建筑、装置、影像、行为、表演等语言方式,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艺术?就艺术的功能来说,能否离开画室,逃离美术馆,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社区,成为一种新型的或具有交往性的艺术?就形态而言,能否结合新的科学技术、生物技术、拓展既有的形态边界,提供全新的艺术感知与接受方式?同时,艺术创作能否衍生为一种知识性生产?这些问题,既与艺术创作有关,也涉及到艺术教育模式、学院艺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转变。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都亟待我们提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就四川美院过去的艺术创作,总体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美院的艺术家始终关注现实,能把握时代的发展潮流,用作品去反映当代的精神风貌与文化气质。同时,不管是从艺术群体,还是从艺术思潮的角度入手,四川美院及其涌现出的艺术现象都值得去研究、去讨论。如果将其作为一个个案,可以从一个地方性的创作群体向国际化的发展的过程中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梳理和澄明地域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现代性、当代性与国际性等诸多概念的边界问题。

相关文章

  • 去除认知的遮蔽 黄宾虹的艺术立场[图文]
    去除认知的遮蔽 黄宾虹的艺术立场[图文]

    下洋河(国画) 黄宾虹黄宾虹先生的艺术实践是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思考并行发展的,《黄宾虹画语录》即是他思考的集中体现。内容涉及画理、画史、画法和杂论4个部分,分析精湛,见解独到。黄宾虹的艺术立场渗透在这些画语中,结合黄宾虹各时期的艺术实践,还原到山水画史的链条中来考察,更能体会到他的担当和智慧。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文人进入绘画创作之后,山水画成为主流,并掌握着话语权。文人扬长避短,强调以书入画,...

    81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李如[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李如[图文]

    【艺术简历】李如(瘦石),昆明市人,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课程班,2005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在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进行军事历史画专题创作研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北京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书法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作为当代优秀的...

    135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牛”转乾坤 “喜”迎新春——著名画家蔡智作品欣赏[图文]
    “牛”转乾坤 “喜”迎新春——著名画家蔡智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蔡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漓江画派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广西美协理事“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广西国画作品展”国家画院主办“广西是个好地方—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全国政协主办主持国家艺术基金“南方地域特色中国花鸟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国家画院、国家博物馆...

    94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画家杨俊艳绘画作品赏读[图文]
    画家杨俊艳绘画作品赏读[图文]

    杨俊艳和学生在写生山西运城,是一座安逸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悠然闲适、怡然自得。从工笔画家杨俊艳的绘画作品中,便可领略到这个城市的安祥与典雅,品味到运城的格调与精神。运城是一座文化城市,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杨俊艳来说,她的绘画作品中汲取了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凝结着她对这座城市的感悟与深情。在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杨俊艳注重研习传统,师法造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明朗润泽,清雅俊逸。看...

    180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顾村言:文化史不能缺少这样的狂狷之士[图文]
    顾村言:文化史不能缺少这样的狂狷之士[图文]

    知名画家谢春彦与晚年的刘海粟颇多交往,在回忆刘海粟先生时,他说:“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英雄主义,这个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狂狷之气。如果中国文化史上,缺少这种狂狷之士的话,我们的文化史和美术教育史是不完整的。对他向来争议颇多,刘海粟这个题目,实际上也可以解说为两个字——‘误解’或‘误读’。因为他的光芒太大了,光芒也太乱了。”刘海粟致谢春彦手札(局部)艺术评论:刘海粟老今年诞辰是120周年,您和他是多年...

    66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由泉州申遗成功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成就[图文]
    由泉州申遗成功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成就[图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23日,大会审议通过长城保护状况报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25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

    134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章太炎与乐清人朱镜宙的翁婿情[图文]
    章太炎与乐清人朱镜宙的翁婿情[图文]

    1924年3月13日,辛亥志士、著名南洋华侨史专家、民国报人朱镜宙与章太炎先生的三女章㠭(“展”的古字)在上海一品香饭店携手完婚。这段婚姻一时间成为上海滩市民饭后茶余的佳话,而朱镜宙也因与章太炎的“婿翁”关系,为世人关注。温州博物馆珍藏的于右任贺联“视夜明显烂,传经血统尊”,还原了这场婚礼一个小细节。今逢章太炎先生逝世八十周年,以文怀缅。章太炎投身民主革命获识章太炎朱镜宙比章太炎整整年少二十岁...

    102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孟云飞:一代文宗,北方书圣——郑道昭[图文]
    孟云飞:一代文宗,北方书圣——郑道昭[图文]

    由于唐代李世民的推崇等原因,王羲之书法有近乎一统天下的态势,以后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书法基本按照南方书风发展。直到清朝 ,在发达的学术的背景下,人们开始热衷于金石碑版。北碑书法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康有为认为:“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冈山、铁山摩崖。”说到云峰石刻,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被誉为“北方书圣”的郑道昭。一、家族背景郑道昭(455—516),...

    43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叶浅予如何看徐悲鸿的素描观[图文]
    叶浅予如何看徐悲鸿的素描观[图文]

    1983年10月3日在桐庐县,叶浅予先生和陆俨少先生聊天谈笑。陆说叶只会画人物,不会画山水;叶也开玩笑说陆只会山水,不会画人物。陆说:“我现在就给你画张如何?摄影家蔡斯民先生突发奇想,要再现当年的情景。可两位南北各一方,于是蔡先生用自己热诚的心灵,熟练的技艺合成了这一张照片。来源:美术报  韩帮文(广州)在叶浅予广阔的“朋友圈”中,徐悲鸿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两人都是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大家,相识较...

    61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浅析吴冠中各时期作品的市场价值[图文]
    浅析吴冠中各时期作品的市场价值[图文]

    拍卖中年代最早的吴冠中作品:1947年作《巴黎风景》,成交价86.25万元, 北京匡时2018春拍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在北京因病逝世。按照其生前意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一代大师安静、低调地离开。然而,与其简朴一生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极为铺排的作品市场。靠着悉心经营和时代机遇,吴冠中创造了中国艺术...

    142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从《空林积雨图》看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笔墨特点[图文]
    从《空林积雨图》看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笔墨特点[图文]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82岁(虚83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好友,父亲沈恒吉,是杜琼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后...

    198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尹存恩:字里般若 笔下修心[图文]
    尹存恩:字里般若 笔下修心[图文]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经书之一,经题的意思为:以金刚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达彼岸。以下精选十句共大家赏析参悟。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2、一切...

    111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流量型“网红展”:展览的未来?[图文]
    流量型“网红展”:展览的未来?[图文]

    这类展览能为观众提供超现实、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但也有人提醒,如果只盯着拍照和“到此一游”,当心反将这类展览提供的浸入式体验窄化成平面式照片。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在美国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举办的“草间弥生:无限镜屋”展,堪称一个超梦幻沉浸式展览。三个月展期内,博物馆会员人数增加了6566%。“棉花糖与白日梦”交互艺术体验展、“独角兽与幻乐园”潮拍体验展、“爱丽丝奇境缤...

    95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相互交融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美美与共”[图文]
    相互交融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美美与共”[图文]

    每年九十月间,伴随着诸多法语文学奖项的评选,法国“文学回归季”因一系列文学盛事而展开。随着中法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诸多两国互译作品呈现在东西方读者眼前。中法文学翻译中体现了怎样的文化交融?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世界文学》前主编余中先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对上述问题深度剖析。曾留学法国,从事法语文学翻译40余年的余中先表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己的闪光点,通过作品和译文也能看...

    20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刘志钧说瓷|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青瓷[图文]
    刘志钧说瓷|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青瓷[图文]

    夏代原始瓷长流平底盉原始瓷长流平底盉,二里头文化早期器物。颈径7.5厘米、腹径15厘米、残高15.2厘米、厚0.3厘米—0.4厘米。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夹细砂灰胎,青釉。束颈较粗,窄平肩,鼓腹。颈部饰二周凸棱,腹部外壁拍印雷纹。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少量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早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残片,它们基本上仅见于作为酒器的长流平底盉(也称“象鼻盉”)...

    49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