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3月13日,辛亥志士、著名南洋华侨史专家、民国报人朱镜宙与章太炎先生的三女章㠭(“展”的古字)在上海一品香饭店携手完婚。这段婚姻一时间成为上海滩市民饭后茶余的佳话,而朱镜宙也因与章太炎的“婿翁”关系,为世人关注。温州博物馆珍藏的于右任贺联“视夜明显烂,传经血统尊”,还原了这场婚礼一个小细节。今逢章太炎先生逝世八十周年,以文怀缅。
章太炎
投身民主革命获识章太炎
朱镜宙比章太炎整整年少二十岁,乐清人,与章太炎出生地浙北余杭,可谓一南一北,要说两人缘起,源于对革命的志同道合。清末民初,章太炎因《苏报》案名声鹊起,撰写的《訄书》和主笔《民报》均享誉海内外,被誉为辛亥革命的三大领袖之一。朱镜宙最早知道章太炎,应归于《苏报》《民报》,那时他就读杭州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后并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在朱镜宙回忆录《梦痕记》“武昌首义”文述里证实了这一点,
朱镜宙接受章太炎思想另一重要原因,与他杭州在校接触交往的人面有关。据记载,教他警察学的王家襄,二次护法期间,被推举为孙中山广州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朱镜宙时为参议;教他刑法的阮性存,不但是浙江省立宪运动推动者,创办过杭城全国第一所私立法政学堂,而且1909年同阮一起组织立宪国民社的沈钧儒、褚辅成,也都是广州护法响应者,与朱镜宙都有过良好交游。给朱镜宙著作《民国政制改造论》作序的童杭时,任过军政府参议,而且是朱镜宙在校时的校长。这些人物的共同点,都是同盟会会员,都留学过日本,并在章太炎东渡日本反清革命年间。为此,朱镜宙有条件接受章太炎民主革命思想熏陶。
据朱镜宙回忆,辛亥十月十九日夜浙江光复,他次日回校获知同盟会会员钮永建在上海组织学生军参加北伐,即与杭州同学继起响应。学生报名非常踊跃,一星期达千余人,后经浙江都督汤寿潜点收。他自己亦入杭州南星桥新军八十二标从军,任第三队司书(连队文书),从此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1917年7月19日,孙中山偕同章太炎等人从上海南下广州护法。在历经创办及担任杭州《天钟报》、温州《天声报》、上海《民信报》、北京《民苏报》等总编、主编的朱镜宙得悉后,随即辞职,当月下旬从北京追赶到广州,经广东省财政厅长曾彦推荐,加入孙中山革命队伍,“任军政府参议,曾谒国父于河南士敏土厂,并获识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
才学出众成为章太炎快婿
“五四”前后的朱镜宙,在新文化运动浪潮的推波下,表现得相当活跃,1916年9月参加了“南社”;1919年7月加入李大钊和王光祈等人在北京发起的青年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成为首批42名会员之一。
然而,真正引起章太炎对他关注并认可的,并非只因为这些。据记载,朱著《民国政制改造论》成书于章太炎曾任秘书长的广州大元帅府,那年的朱镜宙29岁。当时1918年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大总统,南北议和呼之欲出,然而南方部分议员不愿议和,主张拥兵自卫。朱镜宙认为此举与国家长治久安无补,提出了解决国家统一的根本任务要从改革政制入手,包括主张实行总统制、南北同等裁兵、废除督军制、普及教育、开发交通、确立司法三级三审制、改善文书制度等,遂写成此书。
在当时这使人耳目一新,诸多观点得到了军政界普遍赞同,尤其非常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内务部部长孙洪伊、大元帅府参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童杭时、赵世钰等政坛举足轻重人物不但纷纷点赞,而且先后赠序相勉,于是该书1918年12月由广州编译公司正式出版。值得注意的是,4个月后又增订再版,外交总长伍廷芳为书题了名,财政总长、后任南北和议南方总代表唐绍仪赠题“思深虑远”四个字。
时隔一年后,朱镜宙第二部著作《南洋群岛——英属之部》(后更名为《英属马来半岛》),在浙江督军卢永祥资助下,192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印刷,上海泰东书局发售。该书对当时闭关自守的中国来说,同样也让国人眼界大开。“因是引起二位大人先生之注意:一为李石曾先生(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当我抵达北京时,即折柬相邀,谈侨情甚详。一为徐东海(世昌)大总统,以电话召见,垂询移时,并赠三千元为奖。”朱镜宙在三版《序言》中回忆说。更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版的《英属马来半岛》,不但有了蔡元培题写的书名,而且还有章太炎和黄郛作的序。
章太炎在序中言,“余自民国五年南行,自马来半岛以至爪哇诸市,涉历几遍,然时日甚浅,无以得其要领……女婿朱镜宙之游半岛,视余为久,循问土风,亦视余为深。”并且例举晋宋间《俞益期笺·交州风土》、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比述,满纸洋溢赏语。1921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太平洋九国会议前夕,朱镜宙对会议作了系统分析,写成《太平洋会议面面观》,流露出宽广的国际视野与强烈的忧国爱国意识,同时增重了在章太炎心目中的砝码。
朱镜宙是章太炎亲自选中的女婿,朱镜宙将这份婚姻夸喻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据他回忆,1923年秋天,在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的一次公差上海时,顺便去看望章太炎,并请写个便条介绍认识杭州某君,章答应,但朱镜宙去了两次均未见先生动笔。第三次见章太炎时,章告诉朱,近期要去杭州。朱镜宙问:“可否侍先生同去?”章答应了。于是,朱镜宙同随章太炎去杭州,“那是一辆头二等专车。先生与师母及世兄章导外,还有先生的妻弟汤仲棣同我。随车保驾的是上海闻人张啸林等。”途中,章夫人汤国梨问及朱镜宙的家庭状况、现在的职业等等。意想不到当晚九时许,章夫人忽亲自送来一碗鸡卵,对朱镜宙说:“我看你这个青年,倒还不错;先生有个三女儿,待字深闺,我想给你。你的意思如何?”“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大问题,使我一时无法作答。像先生的门第,如非师母自己启口,我连梦都不敢做,遑论求婚?”他说自己踌躇片晌之后才答道:“师母厚意,使我感激无地!不知三小姐现在何处?今年几岁,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位三小姐?”经过一番交谈后,他又探问:“先生意思如何,师母有没征求先生的意见?”“先生知道你比我多,不会有问题。”于是返沪随章夫人去南京相亲,章太炎还给章㠭带上一封“汝母此来,是为汝事”短信。第二天,章㠭请假陪母亲及朱镜宙玩了一天。“我们就此订婚了。这真够得上称为喷射式的婚姻。它的速度,恐怕要开世界婚姻史上未有的记录。”朱镜宙事后感叹不已。
章太炎北平追悼会,朱镜宙与章门弟子合影,从左至右:朱镜宙、沈兼士、朱希祖、马裕藻、许寿裳、周作人、钱玄 同、刘文典 (原件藏北京鲁迅博物馆)。
品行令章太炎引以为豪
完婚后的朱镜宙倍加努力投身于每个任内,不管兼职厦门大学教授,还是游说同乡浙江第一师旅长余宪文(鼎三)率部投入革命军,还是出任民国革命军总司令部军需处副处长,都能五体投地为国效力。特别是1933年,出任甘肃省财政厅长兼禁烟局长时,甘肃地瘠民贫,军阀林立,经济匮乏,施政极为苦难。朱镜宙抱着为政当要造福一方百姓的执着信念,大刀阔斧实施改革,深得民心。尤其48位茶商联名邀请进士出身的当地名流范振绪撰写一篇《财政厅长朱公铎民裁免茶商重征记》,详述始末,勒之于石。
章太炎也不时用笔墨激励这位女婿。书联“仁义自成修其天爵,白黑相贲观乎人文”,是温州博物馆珍藏章太炎给女婿朱镜宙十余件书赠中的代表,寄托着父辈殷切的期望,更是对女婿品行满意的见证。
不仅如此,章太炎常常被朱镜宙的孝心善行大为感动。“(镜宙)及长,仕宦,父母皆前卒,既伐石为太公树表,时时念母,欲刻铭未果,每念辄头痛,夜即梦见如平生,觉痛转甚,至口戾目眣,医工所不能治,欲书其事,即又痛刻骨且不成寐。”在《乐清朱母陈太夫人墓志铭》文中点赞了女婿的孝心,并描及自己同病相怜的经历:“予以为精诚所感深矣!自念少壮尝趋候长姊姊,适病困,不时见,去宿他所,诘旦复往候,而姊殁矣!恸不能止,自是每梦姊,明日必作疾眩冒闷绝,更五六岁始已夫,以同气一哭泣之哀,应犹如是。”为此,还引用了《诗经》中的“蓼莪”,题赠给女婿故里乐清住所的堂名为“咏莪堂”。
此外,朱镜宙不远千里购粮为家乡赈灾、捐田充当乡校教育基金、为早年老师朱味温馈银济食购置墓田等,同样使章太炎赞赏不已。由他赐名亲题的“恤嫠庵”,如今依然向世人诉说着八十多年前朱镜宙开办乡村寡妇集中供养的典故,蕴含着浓厚的翁婿之情。
章太炎赠朱镜宙书
章太炎学术传承推动者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在苏州逝世,遗著问题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事情。章太炎的长女和其夫此前已先后离世,次女章叕因故过继给兄,两位儿子章导、章奇年岁偏少,整理重任自然落到朱镜宙夫妇身上。“至先生所遗留之图书,先生的朋友,拟建纪念室,除保存图书外,以垂纪念。并拟组织章氏学社,以为发扬章氏学术之组织,仿照船山学社办法。”朱镜宙受岳母汤国梨委托,代表家属参加章门弟子及北平学术界9月4日举行的章太炎北平追悼会发言时表明处理遗著的态度,并当场委托吴承仕代印“北平版本”《章氏丛书续编》50册,以推动章太炎学术思想传承。
后因朱镜宙忙于甘肃财政等,章太炎遗著整理刊印工作并未及时启动,一直由苏州国学讲习会学生孙世扬保管。1938年抗战爆发后,孙世扬不顾家难,拼全力保护这批手稿从苏州带到武昌,准备在汉口付印。此时,朱镜宙奉命到抗战大后方筹资征税,任职于财政部川康区税务局局长,住在重庆至圣宫十九号税务局内。当他从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的章太炎远房亲戚兼弟子朱希祖处得知此消息后,也认为武昌非安全之地,深恐遗著遗失,于是频繁接触在重庆的章门弟子,商讨刊印书札之事,其中与朱希祖往来颇密,朱希祖的日记记录了当时的经过。最后商定集资刊印:朱镜宙出资印费,并提供办公场地;朱希祖负责公函孙世扬将全部手稿携至重庆;徐复、沈志祥承担抄录、校勘任务等。章太炎这批手札在1939年1月16日朱镜宙迁移乐山之前抄校完毕,但苦于世局不宁,带回的抄本仍然未能出版,后随同咏莪堂藏书捐献给籀园图书馆(温州图书馆前身),这批珍贵的手稿抄本得以保存下来。
抗战期间,众多文人流寓四川,朱镜宙寓所成为章门弟子暂时落脚或章氏学术交流的地方。据载,相聚较多的有章门弟子汪东、陈百年以及沈兼士的哥哥沈尹默。1943年,朱镜宙夫妇又通过朱希祖,捐出一万元,在中央大学国文系设立“章太炎奖学金”。1944年,许寿裳在朱镜宙帮助下,于翌年完成第一部完整记录章太炎生平事迹的《章炳麟传》。与此同时,朱镜宙还多次撰文以推动章太炎学术思想传承,如1946年《章太炎先生轶事》、1958年《景印章氏丛书正续编题跋》、1964年《章余杭先生祭黎大总统文稿跋》、1966年《章余杭先生篆书月令跋》等,在文中他还特别述道,“夫先生为学,上穷仓圣,经史百家,靡不慎思明辨,融合贯通,究其原委,审其旨归,神悟胜解,独迈前古。其博大精深,有如汪洋大海,世莫测其涯畔。”“窃念先生当蛮夷猾夏之世,慨然以光复旧物为己任。犯难冒险,九死一生,威武不屈,白刃可蹈,盖其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足以震撼河岳,争耀日星,吾炎黄华胄能世有兹土,垂五千年,则此精神为之也。”流露出对岳父章太炎无限崇敬和切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