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去除认知的遮蔽 黄宾虹的艺术立场[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呱呱 点击 :

去除认知的遮蔽 黄宾虹的艺术立场 | 美术教学下洋河(国画) 黄宾虹

黄宾虹先生的艺术实践是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思考并行发展的,《黄宾虹画语录》即是他思考的集中体现。内容涉及画理、画史、画法和杂论4个部分,分析精湛,见解独到。黄宾虹的艺术立场渗透在这些画语中,结合黄宾虹各时期的艺术实践,还原到山水画史的链条中来考察,更能体会到他的担当和智慧。

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文人进入绘画创作之后,山水画成为主流,并掌握着话语权。文人扬长避短,强调以书入画,一方面拓展了中国画的新境界,发挥了笔墨的表现力,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造型和色彩等绘画的本体因素。到了晚明,画坛由莫是龙、董其昌等人倡导的南北宗论引领着当时的风尚和思想潮流,得到晚明乃至后来清代画坛众多文人画家的认同,形成了庞大的文人画家集团。董其昌官至太子太傅,南京礼部尚书,有着特殊的政治和书画交流圈,其掀起的一场以 “南宗”风格为正统的美学思潮,对明清两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清初四王自不必说,革新思想强烈的石涛、八大山人等人,取法也未能越出“南宗”的范畴。南北宗论客观上形成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文人画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把文人画推向了狭窄的表达空间。在清末画坛,笔墨最终沦为既缺少绘画能力又情感苍白的躯壳,以至于康有为断言: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

在这个大背景下,有识之士从各个角度探索中国画的出路。黄宾虹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并没有盲目自卑,而是沉下来系统梳理研究古人的画作和画论,从中国画本体进行漫长而孤独的艺术探索。据编者所言:“宾虹先生基本上从董其昌之说,但对董其昌崇南贬北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这不同的看法从他的画语录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来。如黄宾虹所言:“今人生于古人之后,若欲形神俱肖古人,次必不可能之事。画家临摹古人,其初唯恐不肖,积年有岁,步亦步,趋亦趋,终身行之,有终身不能脱其樊笼者。此非临摹之过,因临摹其貌似,而不能得其神似之过也,貌似可以欺俗目而不能邀真赏。”“今人作画,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人头地,还要别开生面。”“余欲取古人之长皆为己有,而自存面貌之真不与人同。”“大痴论画,最忌邪、甜、俗、赖,赖即专事临摹,只得貌似,不能师造化之自然。古人文章,为得江山之助,良有以也。”

结合黄宾虹的艺术实践,更能体会这些画语的深意,这里面有明确的艺术立场,迫切的变革心情,但并不是蛮干,更不是与古人割裂。事实上,黄宾虹65岁之前一直在临摹研究古人,65岁后漫游写生,晚年才确立了个性风格。黄宾虹在笔墨上的成就,是以复古的方式,追求艺术上的新生和再生,这种追求起于对当下艺术的不满,也基于对传统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的信心。这需要不被潮流所裹挟的独立思考、开阔的视野和格局,以新的角度进行扎实的研究与大胆的扬弃。

由《黄宾虹画语录》可以体悟到先生之所以能在山水画系统内部开拓出新的境界,被誉为集大成者,与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开阔的视野分不开。他抛开了时风的干扰,对传统重新研究,也获得了新的发现。传统中的某些因素会因时过境迁而被遗忘或忽视,当重新研究,传统才能变成有价值的存在。

艺术理论的产生脱离不了时代,有其具体问题的针对性,但往往不具有普适性,甚至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会对后来者产生遮蔽。《黄宾虹画语录》凝结着宾虹先生的实践经验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破除迷雾、独立思考的个案范本,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仍具有启示意义,值得仔细研究。

相关文章

  • 异军突起?你需要知道这些受到市场青睐的艺术家[图文]
    异军突起?你需要知道这些受到市场青睐的艺术家[图文]

    根据《ARTnews》的报道,2020年第一季度,佳士得、富艺斯和苏富比的收入下降了40%。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各大拍卖行都肩负着提升业绩的压力。不过,即便是在全面居家隔离造成的历史性低迷时期,艺术作品的成交量仍旧十分可观,其中价位较低、年轻或不知名的艺术家作品格外受到市场的青睐。富艺斯专家和日拍主管塔米拉·凯里莫娃(Tamila Kerimova)表示:“我们的春季在线拍卖一直是艺术市场抗压力的...

    106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图文]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图文]

    (原标题: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如果你经过浙江省博物馆,会发现大门口装饰的石像,正是玉琮标志,“脸”上是标志性的良渚神像——神人兽面。这件曾在地下沉睡了5000多年的玉琮王,如今,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多人觉得,良渚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明,太遥远,跟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作为中国最早的原创设计师,良渚人设计的玉琮和图像,穿越5000多年,依然活在我们...

    37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霍春阳:白光花鸟画· 化境界为精神[图文]
    霍春阳:白光花鸟画· 化境界为精神[图文]

    碧玉盘中弄水晶68x138cm化画境为精神花鸟画一直承载着托物寄情,天人合一的文人情怀。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历朝历代艺术家,与花鸟神交,将自然界的花鸟草兽造化于笔端。白光的花鸟画以写情移景为旨归,表现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读白光花鸟画作品,可以品出诗书的意韵,生命的品格。...

    60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奎耀(组图)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奎耀(组图)

    【艺术简历】张奎耀,1952年生于安徽淮南,70年代从师朱宝善先生学画至今。先后结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高研班,结业于国家画院首届姜宝林工作室中国画研究生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委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花鸟画创研部主任,中国青绿山水画院导师,《中国美术家报》编委,安徽理工大学画院副院长,淮南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主要作品:1989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中...

    180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著名画家何金拾的绘画心语[图文]
    著名画家何金拾的绘画心语[图文]

    人活在世界上真正用心感知体会,是幻境,又是实境,虚无不真,行之却实,在阴与阳两界中立身俳徊,如此构成了人类认识生命和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二元概念。 中国哲学喜好在虚无上寻找答案,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是谁,这些疑问形成了人类复杂的认识系统,或找不到具体答案,产生虚无感,或确定一些方法,让自身找到依托。事实上,人是善于平衡,具有神性的动物,思想是人可以利用的法宝,虽然它来无踪去无影,依然可以让人安定。...

    98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AI会使艺术终结吗[图文]
    AI会使艺术终结吗[图文]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定制化时代,它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事情。当AI进入艺术界的时候,可能在以后会出现新的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批评等。科技与艺术如何和谐相处?AI绘画是否是一种艺术?对艺术有冲击吗?人工智能也可再现艺术的“灵韵”?以AI为镜,艺术的创造力是什么?AI和未来,科幻与想象如何走进现实当下?我们会和AI一同进化吗?个中问题有待艺术家与人工智能携手应对,以期碰撞出不一...

    5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传承创新 老兵骄子——玉雕大师刘月川的成名之路[图文]
    传承创新 老兵骄子——玉雕大师刘月川的成名之路[图文]

    中国玉石雕大师刘月川从一名英姿勃发的退伍战士到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学徒”茁壮成长不断进取,多年来在全国的顶级的玉石雕刻大师精品大赛中,屡屡获得各项大奖的明星。笔者早就耳闻有“军旅雕刻艺术家”、“山子雕王子”、“青年老艺人”之美称的刘月川大师。刘月川1960年出生,1980年从部队退伍回扬州学习玉石雕刻技艺,师从扬州老工艺师董文斌先生。...

    82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一舨:看山不是山[图文]
    一舨:看山不是山[图文]

    一舨作品 山水看山不是山文/江风下午休息,品书赏画,闲啜香茗,自是优哉悠哉的好时光。期间,观友人所藏的数幅一舨先生的精品力作,如饮醇醪,不自觉的便陶醉其中,欲罢不能。去岁,曾在友人处欣赏过一舨先生的几幅山水近作,兴情所至,不揣浅陋的打油一首:‘’燥润相生写青山,忘形得意已通禅。茅庐素壁甫张挂,便沐清凉到林泉‘’。燥与润本是相克之理,而先生却使二者相互生发,彼此补益,殊为难得。近读石缶兄画论...

    71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观庞莱臣藏画展梳理山水画发展脉络[图文]
    观庞莱臣藏画展梳理山水画发展脉络[图文]

    王蒙《丹山瀛海图》28.5×80cm文/孔祥东南京博物院正在进行的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调集了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少量虚斋藏画,主要还是南博自己的古画家底。这些藏品虽然不止一次向公众展示,但随着艺术品市场一次次升温,它所包含的货币价值愈发令人咋舌,所以希望一睹宝物的就愈发增多。还有真正搞书画收藏的,去看难得一见的古画名迹,有意感受一下前代收藏大家的成就。其中有反复去看无数次的,这类人包括:画...

    92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柿柿”如意——中国绘画中的柿子图[图文]
    “柿柿”如意——中国绘画中的柿子图[图文]

    红柿小鸟(中国画)陈之佛(近现代)当寒风席卷大地,枝头叶落,有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树梢,犹如红灯笼一般。这就是国人熟悉的一种果实——柿子。柿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夏季果实青绿,经霜变为橙红,皮薄果圆,软糯可口,清爽甘甜,有软柿、冻柿、柿饼等多种吃法。陆游诗中多次写到柿子,如“江村连夜有飞霜,柿正丹时橘半黄”“细篾络丹柿,枯篱悬碧花”,可见柿树在乡间寻常可见、广受欢迎。六柿图(中国画) 牧溪...

    78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析“国潮”消费趋势背后的文化思考[图文]
    浅析“国潮”消费趋势背后的文化思考[图文]

    “国潮”元素在当前愈发流行,在文化与消费领域的发展趋势愈加迅猛。最近川报全媒评论理论部联合川报全媒体集群MORE大数据工作室推出《双十一“国潮”消费问卷调研》,数据说明:“90后、00后成‘国潮’消费主力军,李宁、鸿星尔克在‘国潮’领域的大众认知度较高,占比分别达26.3%、10.27%,而从‘国潮’商品的类型来看,消费者购买的‘国潮’商品超过半数(57.53%)集中在鞋帽服饰、文创产品领域。”...

    165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我们去博物馆看什么[图文]
    我们去博物馆看什么[图文]

    最近,一则国家博物馆菩萨坐像“被摸”的视频引网友热议。被摸的佛像为“彩绘漆金木雕菩萨坐像”,创作于明朝。笔者想说,这位大胆的摸佛者,是去博物馆沾佛气了吗?斗大的“禁止触摸”也视若无睹。网友的批评声音也主要集中在观者素质问题上,博物馆方面也表示虽然民众整体素质在提高,但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今天我们不谈这些,我们谈谈去博物馆,我们看什么。如今的博物馆参观,更多的带着一股旅游的气息,就像那位摸木雕...

    183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第九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一名张学忠作品赏析[图文]
    第九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一名张学忠作品赏析[图文]

    张学忠,甘肃会宁县人,一名普通的农民,却有着不平凡的爱好——书法。自幼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逐渐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并成为了北京润墨斋书画院的高级院士。他不仅热爱祖国,更注重诚信,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信立世”的信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书法创作中,他追求精益求精,用笔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他也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来传递正能量、鼓舞人心...

    93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军旅艺术家王树进根雕、书法作品欣赏[图文]
    军旅艺术家王树进根雕、书法作品欣赏[图文]

    王树进王树进,山东诸城人,曾为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炎黄书画院副秘书长,北京盆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根艺研究会理事,北京根雕艺术协会副会长,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协会北京分会顾问,北京环绿艺苑院长,中国二弹一星书画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军绿化模范,全国绿化突击手,北京市绿化美化积极分子。王树进是一位军旅艺术家,也是一位"杂家",他以...

    185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一张罕见的齐白石20世纪40年代牵牛花作品[图文]
    一张罕见的齐白石20世纪40年代牵牛花作品[图文]

    进入20世纪40年代,齐白石画牵牛花的数量明显增多,画法也有明显改变,“红花墨叶”占据了主流,而“红花绿叶”则只占不到十分之一。突出墨法的运用,成为齐白石20世纪40年代画牵牛花的一大特点。在40年代,齐白石不仅画牵牛花喜欢用“红花墨叶”,画牡丹也同样喜欢用“红花墨叶”,而很少使用“红花绿叶”,这是他在技法方面的一种偏好。而且无论画牵牛花的叶子,还是画牡丹的叶子,齐白石都借鉴了他画芭蕉叶的大笔涂...

    192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