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展览现场 李谦慧/摄
有一次我在谈到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时,一个学者特别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吴冠中先生一生讲形式美,他从来没有画过重大历史性、社会性创作,他对社会有着怎样的担当和责任?”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问。
我说,你们看过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关于艺术家的介绍吗?俄罗斯隆重地推出了他们的艺术家,第一个是马列维奇,第二个是康定斯基,第三个是夏加尔,却没有提到我们熟悉的、甚至经常学习的列宾、苏里科夫、马克西莫夫等艺术家。马列维奇画的都是抽象画,康定斯基的作品都是一些点线面,夏加尔也都是想象的、甚至是爱情的作品,没有一个是像列宾、苏里科夫所反映的重大社会历史题材的作品,而为什么马列维奇、康定斯基、夏加尔是他们的骄傲?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对世界艺术史作出了贡献,他们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的角度、视野和通道,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发现了世界还有另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秘密。
春风又绿江南岸 2007 吴冠中 48×59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一个艺术家所以成为艺术家,就是因为他们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吴冠中先生之所以成为人民艺术家,就是因为他用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和思想,开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认识世界的视角。他看到了自然、内在的另一种秘密,他把这个叫形式美。而这种形式美是和当时内容决定形式、以重大题材为主的创作现状完全对立的。我的另一位先生庞薰琹也被认为是一个形式主义者,但他们只不过是想讲艺术的形式,并不是形式主义者。他们恰恰是想继承传统,希望能在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根系上长出一个新的生命,开辟出一条新航道。
吴冠中先生的画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时候,英国的评论家看到后非常惊讶,在中国古老的艺术传统里竟然能生长出这样一种中国现代性绘画。他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探索着具有独特中国韵味的形式美,这既拓宽了我们的审美经验,也使他成为了现当代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杰出艺术家。
吴冠中 荷塘春秋 油画 92cm×73cm 1996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他一生要做的,第一是追求美,第二是追求意境。
他最重形式美。有一次他的研究生钟蜀珩和我问他:“您认为中国传统艺术最宝贵的是什么?”他说是“韵”,他所追求的形式美不是简单的形式表达,他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最深层的体现一个是诗、一个是韵,他将诗和韵化为他形式美飞翔的两翼,他追求的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生动的另一种阐释。所以他看对象时是从“虚”的角度去看。他一直追回到中国绘画源头,对中国的传统认识得非常清晰,所以他最后才能走向未来,走向新的未知的世界。
花与花 2008年 吴冠中 60×76厘米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人,吴冠中先生敏锐地看到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相似性和亲和性,大胆地走上了中西融合的艺术探索之路。西方从19世纪末就已经打破了模仿再现的绘画规则,20世纪40年代,他留学法国接受的是现代艺术教育,后期的印象派和中国传统艺术已经非常相近,不追求精准的模仿,而追求“虚以待物”。吴冠中先生从这其中看到了中西文化、中西绘画在现当代中的相似性。所以他的形式美,是在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相似的情况下诞生的,大家称他为中西融合的后来人和典范,原因就在于此。
建楼曲 2000年 吴冠中 49×4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所以,形式美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一个“花瓶”,而是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吴冠中先生说:“造型艺术不讲形式,那是不务正业。”如何从美术的角度表达想要诉说的内容,这就需要形式,这跟诗歌是一样的。形式可以非常凝练、非常深刻地把内容加以升华,使之更加有境界,它象征着更大的社会责任。
此外,吴冠中先生提出的“美术立国之本在于美”与蔡元培先生的理论有很多相似性,他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担当,不是以一个宏大的历史主题或诉说一种社会现实实现的。我们需要重大的、历史性、社会性的创作,但也需要吴冠中先生这种能够开辟我们认识世界新方式的艺术家。就像我们既需要杜甫,也需要李白。
太湖鹅群 1974年 吴冠中 44×59.5厘米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延伸阅读:
启示了中国画和水墨画发展的并行与融合
在吴冠中先生赴法学习期间,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影响,他目睹了西方油画的现代性转化,所以,吴冠中也在思考传统中国画是不是也可以走向现代?从今天的角度看,吴冠中在关于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思考上,勇敢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并且他把形式构成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形式构成是中国人对于物象的一种诗意的美的表达和情怀,而不仅仅是对传统笔墨的继承。所以,他说“风筝不断线”,这个风筝不仅是他放飞的一种视觉形式,同时也是对回到生活、表现生活美的强调。一方面他像康定斯基、毕加索一样,强调纯粹的视觉形式;另一方面,他又没有离开生活的美,把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吴冠中先生。
从中国画的角度出发,吴冠中的水墨画不是纯粹的中国画,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水墨画并不是按照中国画的用笔规范来要求,所以他提出“笔墨等于零”。那么,另外一种认识——“笔墨不等于零”也是不容否认的。笔墨有它自身的艺术规律、表现技巧和审美特质。所以我们可以讲吴冠中先生画的不是中国画,或者说不是传统的讲究笔墨的中国画,但这一点不有损对吴冠中先生的评价。因为他就是想要画从中国画内部生长出来,走向现代的一种水墨画。所以,吴冠中先生独特的创造,以及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出现了笔墨与水墨对接的一种广阔天地,我觉得这是吴冠中先生最重要的艺术探索,启示了今天中国画和水墨画发展的并行与融合,走向笔墨的水墨化、水墨的笔墨化探索的通衢大道,这个贡献应该归功于吴冠中先生。
播 2001年 吴冠中 69×69厘米 纸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绘画艺术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
吴冠中的油画秉承了其师吴大羽等先生的现代艺术精神,1950年归国后就开始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是国内最早进行现代艺术探索的画家之一。由于各种原因,他生前虽备受争议和打击,但他仍然像野草般生长,独立思考、矢志不移。他的油画坚持中国绘画写意精神中的书写性、表现性和思辨性,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语言和造型特征,强化形式提炼构成,将油画的技巧技法上升到另一个视觉认知的层面,将油画的形式美提炼到一个近乎抽象的概念。他通过作品实践,缩小了中国油画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距离。
吴冠中的水墨反对陈词滥调,以点线面为基本造型手段,线的运用和水墨韵味保留了中国画的特征和精髓。他试图把传统水墨在笔墨情趣中抽离出来,强化视觉形象,他的水墨彩墨作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明显具有抽象符号特征,较早地将中国传统水墨推入抽象艺术的现代艺术范畴。
吴冠中的“风筝不断线”,是坚持一手传统,一手现代;一手东方,一手西方。他用他的绘画实践证明继承和创新的承接性、传统和现代的关联性、东西方美学融合的可能性、东西方艺术互补的可能性,为中国艺术的独立精神和思想创新,为中国绘画的现代化和民族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吴老生前不仅对文学、美学、艺术等提出诸多颇有创见的观点,而且个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他坚持自由和真理,关心体制和社会,对教育、画院、美协、市场等现状问题也一针见血、直言不讳,这在当时都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
弃舟 1998年 吴冠中 80×100厘米 油画
由民族化转向现代性的探寻
艺术的民族化和现代性不仅是中国艺术界既重要又特殊的现象,也是研究民族艺术本质特征和探究现代艺术价值标准的两大核心问题。吴冠中艺术思想中的“笔墨论”和“形式论”正是涉及了这两个问题,故引起了激烈争论和高度关注。吴冠中所倡导的“形式美”重新为中国油画打开了一个通向现代主义的窗口。在中国画“穷途末路”的停滞时期,吴冠中所提出的“笔墨论”冲击了笔墨因袭的旧律,为近于僵化的民族艺术注入活力,为水墨转型推波助澜。
中国的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需要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重建构。艺术与文化的自我更新主要表现为艺术的现代性自觉和文化的现代性自主。中国艺术家理应在“异质共生”的当代社会寻找艺术发展的可能性。从某种角度讲,民族化问题可视为东西之争,现代性问题应视为古今之争,而在当代语境中,前者应让位于后者。而这正是吴冠中的艺术思想遗产在思想更新与观念转向时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