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之两翼 碑帖之争的背后[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工工 点击 :

书之两翼 碑帖之争的背后 | 美术知识曾翔作品

碑和帖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清代以来有关碑学和帖学的分野与争论就不曾间断,在此提及,并无意于碑学与帖学的梳理和辩证。碑和帖作为两种不同的体系,共同构筑了中国书法数千年的璀璨,是书法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均有所长,但无所谓优劣,更不可偏颇。

碑的点画是凿刻的,加上岁月的洗礼和风化的作用,中实饱满,刚健沉雄、朴茂凝重;帖是以毛笔和纸张书写的,强调起止,点画中截跳跃腾挪,一掠而过,灵动妩媚、酣畅遒劲。碑的字体多处于字体间的演化过渡阶段,这些字体尚处于蜕变之中,不甚成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体势生动活泼、散漫多姿,正如张宗祥《书学源流论》中所说:“结体奇肆而神态静默。”姿态活泼多变的同时还多字体间的杂糅,如隶书杂糅篆书遗意,楷书兼有隶书意味,旧字体特征的遗留除了带给碑学书法奇肆的结体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古朴之气。帖于“二王”父子确立典范以来,体势较为完备,虽也能婉转流畅、纵横挥洒,但体势的变化终不是其所长。帖学之长在于笔势和节奏,在观赏帖学作品时观者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跟着笔势的指向展开,在体会音乐般节奏的同时,也感到了时序的进展,所以有人说帖长于抒情,适于时间性的表现。与之相比,碑则更长于体势的展开,碑的点画之间缺少笔势的连贯性,没有帖的起承转合,点画起止处也没有提按顿挫、逆入回收的讲究,“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正由于减少了起收笔的限制,点画的势就特别长,向两端舒展延伸,这样的笔法就产生了相应开阔的体势。这种横向开阔的体势反过来又阻断了上下纵向的连绵,笔势的连贯性在碑的书写中大大削弱,而碑奇肆多变的体势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缺少笔势呼应的字间关系,只有通过体势的欹侧来调整,使上下左右字在缺少笔势连贯的情况下,产生呼应和顾盼关系,碑的空间性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书法本无碑与帖的分野,只是作为两种不同的体系客观地存在着,清之前并未有人对书法进行碑和帖的区分,或许因为魏晋之后人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由“二王”父子确立的行草典范,碑版也逐渐被遗忘,而碑学和帖学于清代的提出及其分野和帖学的衰微不无关系。行草自魏晋成熟以来,历经唐代的发展,宋代的“意造”,元代的复古和明代的狂狷,至清初赵董书风的笼罩,渐趋衰败,毫无生机。在此“穷困潦倒”之时,金石考据学的兴起,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金石碑刻。金石碑版书法苍茫浑厚的金石气,真率朴拙、奇肆散漫的体势,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章法组合,与清初一味光洁流滑、纤巧萎靡、规整板刻,匍匐于赵董脚下的书风对比鲜明。清人开始有了革新的愿望,唐碑首先成为取法的对象,以唐碑之骨气济帖学之疲软,又因其与刻帖接近,易于入手故。后又认识到唐碑由篆隶蜕变而来,遂上溯秦汉。尔后,魏晋南北朝墓志造像也逐渐成为清人开拓创新的源泉。清人对于碑的学习,初仅得其形似和表象,至邓石如出这种状况大有改观,他的书法从印入,于篆刻中深刻体悟到金石的味道,并以一管羊毫笔逆锋行笔践行之,如“有物以拒”,创造出凝涩苍茫、浑厚朴拙的笔法,至此清人才真正地找了写碑的方法。在阮元提出南北书派分野并将北碑和南帖相提并论的基础上,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提出尊魏卑唐的主张,大唱北碑,并为之摇旗呐喊,“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僮,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从此碑学取代千余年的帖学传统,成为书坛主流。

碑学风行后,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纯学碑的弊病,或生硬,或草率,或荒蛮,或支离……没有帖的调和,不免失于温雅与醇和。大唱北碑的康有为于晚年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作品的题跋中感慨道:“自宋以来,千年皆帖学,至近百年,始讲北碑……千年以来,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谬欲兼之。”从中可以看出康有为晚年希冀融碑帖于一体,终因“不敏”而未能达到。康南海“集北碑南帖之成”的夙愿,至沈曾植出才得以实现。沈寐叟早年精于帖,出入于黄、欧、米三家之间。晚年由帖入碑,又旁涉简牍、漆书、石经等,“熔南北书流为一冶”,既有帖之温雅灵动,又不失碑之浑朴生拙。由于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所以表现手法也异常丰富,“异体同势,古今杂形”,更是前无古人。后之于右任、黄宾虹、林散之等书家的成功莫不得力于碑帖融合之功。

关于碑与帖的融合,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碑为基本面目,行笔间加入帖之韵律和节奏,沉雄朴茂中透出婉转灵动,以沈曾植为代表;一类是融碑于帖,就是以碑丰实厚重的用笔运行草之体,这样的方法更好地体现了“融合”的含义,因为以行草为体,只是在点画的内涵上融入了碑的元素,碑的特质更加隐晦,以黄宾虹和林散之为代表。另一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哪里用碑哪里用帖,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达到了“化”的境界,以于右任为代表。

碑和帖作为书法的两个不同体系,各有所长,如阮元所说:“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盛。”所以我常将碑和帖比之为书之两翼,缺一只翅膀就掌握不了方向,容易迷失,也指定是飞不起来的。或许这个比喻不甚恰当,因为在生物界两翼的大小、形状和分量要几乎等同才算得上健全,而书之两翼碑和帖结合的比重不一定要等同,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无。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已从读的文本转变为看的图式,成为纯视觉欣赏的造型艺术,书法的本体就是形式构成,注重形式构成显然已经成为当今书法发展和创新的可能。所谓形式构成无非就是强化和追求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正侧大小、章法的疏密虚实、墨色的枯湿浓淡以及空间、节奏等各种对比关系。碑与帖几乎涵盖了所有形式构成中的各种对比元素,有了碑与帖的积累,就具备了形式构成的坚实基础,强化各种对比关系,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作者系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相关文章

  • “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八大山人[图文]
    “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八大山人[图文]

    横竖涂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都说朱耷人生坎坷,但正是他独有的身世背景造就了他的艺术品格。朱耷就是八大山人,大名鼎鼎的“清初四僧”之一,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留下“墨点无多泪点多”这样悲壮的诗句?朱耷,即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他是中国画一代宗师,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却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来改信道教的他长期隐居于南昌青云谱道院。朱耷擅...

    50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传艺术之大美 — 张德学[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 — 张德学[图文]

    【艺术简历】张德学,山东乐陵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一条界破青山色》68×68cm豪情寄翰墨 妙手绘丹青德学兄要出本集子,嘱我作序。我本非翰墨中人,且才疏学浅,岂敢妄论书艺。诚惶诚恐,恐托付不效,以负兄之厚望。但德学兄情意殷殷;且我与兄相交多年,兄之道德学问令我深为敬佩,却之不恭,也只能勉为其难了。《山峰绵延岁月长》68×68cm我与德学兄相识...

    167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为何中国书画收藏的黄金时代是从宋代开始的?[图文]
    为何中国书画收藏的黄金时代是从宋代开始的?[图文]

    南宋 马远 西园雅集图(局部) 29.5×302.3cm 绢本 长卷 浅设色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评价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宋韵,是两宋三百余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美学等多个层面领域的气象反映。宋韵文化所体现出的物质文明丰韵、政治文明器韵、精神文明神韵、社会文明气韵、生态文明雅韵,全方位多层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整体风貌和文明品...

    72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梦里水乡——朱荣耀写生作品[图文]
    梦里水乡——朱荣耀写生作品[图文]

    【艺术简历】朱荣耀,别署:泓子,美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协会国韵画院画师,清华美院客座教授,浙江中国画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画院陆俨少研究会研究员,香港国际画院山水画艺委会副主席,嘉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桐乡市人文画院院长,桐乡市美协名誉主席。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届、十届、十三届全国美展。出版有《朱荣耀水墨世界》,《朱荣耀画...

    130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在巴黎大皇宫中畅谈原生艺术[图文]
    在巴黎大皇宫中畅谈原生艺术[图文]

    艺术家杜布菲在巴黎大皇宫中畅谈原生艺术年初,巴黎Art Capital 大皇宫举办了一场艺术沙龙展。这是创办于1884年的历史悠久、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艺术展之一的沙龙展,每年2月都会在巴黎大皇宫如期举行。2018年,艺术家李山、张天志先生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受邀参加其中的对比沙龙展。为什么是李山和张天志呢?因为这场对比沙龙展的主题是有关界外艺术。而李山和张天志又是多年来共同合作推动国...

    176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著名画家林伟[图文]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著名画家林伟[图文]

    【艺术简历】林伟,民主党派人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1年7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闽东地区{宁德市}美术界首位国家级画家。并编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建国以来首部(1949-2002)《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辞典》。199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习。导师:钱绍武、蒋彩萍。2014年8月9至10日,中央电视台专题播放;《高朴无华,诗境飘逸—林伟》。著有《林伟...

    11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线上策划或将重新定义艺术展览[图文]
    线上策划或将重新定义艺术展览[图文]

    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被迫搬到线上,而一连串关于线上展览的讨论与思考其实才刚刚开始。例如,博物馆的线上展览应该怎么办?有哪几种形式?策展人如何在线上展览中发挥作用?随着虚拟空间的出现,是否还需要策展人?策展人还能继续发挥像在实体空间里那样的作用和重要性吗?而作为一家博物馆,又该如何与不同的策展人合作,体现多元和包容的理念呢?郝伊《春已到来,冬已走远》,“戴口罩的自画(拍)像”线上展展品...

    190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遣兴释怀绘丹青  洞达古意造心境[图文]
    遣兴释怀绘丹青 洞达古意造心境[图文]

    同新锋兄相识有年,每见其画多有不同,可谓一次一境界也。日前,闲暇于新锋兄画室小坐,得以赏读其近作。作品尺幅虽不大,但较之前作更强调笔墨与趣味,章法构图也更大胆、洒脱,画面清逸简约,气息清正平和,笔墨松动,气韵贯穿虽松不散,充满文人之气质,空灵之趣味,细品之回味无穷,如入黑白之禅境。新锋兄籍原阳,天赋颖悟,勤学善悟,为人豁达,情性质朴、率真。其承继古法,广涉诸家,不避寒暑之苦,痴心研习绘事十余春秋。...

    164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高杰[图文]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高杰[图文]

    【艺术简历】高杰,1955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2年回天津美院国画系进修一年,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美术学研究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班”。现为天津工艺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2012年应邀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山水画《群峰沐朝阳》。2020年荣获《一代名家》。2021年获国际艺术家《金马奖》,2021年10月荣获《...

    41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读忻东旺油画:接地气的艺术[图文]
    读忻东旺油画:接地气的艺术[图文]

    忻东旺沉默的羔羊当代中国油画有一片属于忻东旺的天地,上世纪90年代,他率先在城市里画农民工,以前瞻性和敏锐性打开了描绘农民的新视角,在文化界引起关注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当中,农民工贡献巨大,但又是不受关注的人群。忻东旺以独特的眼光去关注社会变革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以动情的画笔勾勒出农民工在现代生活中的焦虑与困惑,艰难与迷茫,憧憬与失落,从而展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

    82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大英文物展告诉你为什么人们自私 孤独又渴望爱?[图文]
    大英文物展告诉你为什么人们自私 孤独又渴望爱?[图文]

    六博俑谁说古人没有娱乐精神?2000多年前,随着农业、经济、技术的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上层人民开始享受生活。比如这件六博俑,表现了两个中国古人正在玩“六博”的游戏,而且非常开心。据说玩法是:两人相对,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以吃子为胜。另据古书记载,还有具体的玩法:两人相对,每人6子,局分12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置“鱼”两枚。博时先掷采,再移棋,攻守进退,互相胁迫,棋行到处...

    70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当代国画艺术大家王陇花[图文]
    当代国画艺术大家王陇花[图文]

    人文大秦岭、写意终南山系列长卷是著名画家王陇花先生近期精心打造的国画巨作,关于《终南山》长卷创作概念内涵与表现意识形态之模式的基本理论构成,本文作者以终南山、太平峪、观音山为例,进行深入浅出的抛悉。首先进入作者眼帘的是客观实况:翠竹掩映于杂树之间,奇松逶迤於青石雪岩之旁,碧泉远岫清澈见底,青石五颜六色粒粒可辨,且悠然安静地沉睡沐浴在水底,任凭游鱼青蛙穿来爬去。而这种和谐幽静之相,是作者意识之中最基...

    8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陈履生:如何看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图文]
    陈履生:如何看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图文]

    2014年9月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罗丹雕塑回顾展”协议2014年9月与罗丹博物馆馆长在法国外交部签署协议之后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从本质上来说,和所有的交流、交往、交换或者贸易等等都是相同的,都是与供求关系相关联的;都是一种不平衡,不对称。文化交流中的逆差要比经济上的逆差更为复杂。因为在经济的交流或贸易中,可以用品类、质量、数字来权衡和说明逆差的问题,甚至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一目...

    120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吴越青铜剑:真正的国家宝藏[图文]
    吴越青铜剑:真正的国家宝藏[图文]

    吴王夫差剑在火药发明之前,人类争斗的沙场是冷兵器的世界。在中国古代的十八般兵器之中,剑,历来被称为“百兵之皇”,而年之最长者,唯青铜剑是也。从商朝时的短如匕首开始成长,到东周时期,吴越之地的铸剑大师造就的青铜剑已达刚柔相济的完美境界。其冶炼技术领先西欧大陆近千年,精湛技艺至今仍令世人叹为观止。“吴戈越剑”吴越之地,自古便以冠绝天下的铸剑技术著称。商周时期,江南一带是古越族的活动区域。当...

    38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王启胜山水画小品[图文]
    王启胜山水画小品[图文]

    【艺术简介】王启胜,山东威海人,祖籍山东临朐,民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威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西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山东国画院院士,现居北京。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发表于各种专业杂志,出版有多种画集,作品被多家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50×50cm50×50cm笔墨心游——王启胜山水画印象前两年,我在策划《古风今语...

    161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