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在藏家心目中是又爱又恨。有人因为自己的优质藏品送拍卖行拍出了意想不到的高价而感恩不尽;有人因手里的东西证真证据不足被拍卖行拒收而恼怒,因而说拍卖行只收熟人的东西;“国宝帮”们囤积了大量假货找不到变现的出口而大骂拍卖行“是利益集团的帮凶”、“将国宝排斥出国门的文化汉奸”;而不懂行的买家急于想投资古玩艺术品赚钱也骂拍卖行“不保真”、“卖假货”。
实际上,拍卖行是企业,其目标就是要赢利;拍卖行靠品牌才能生存,他们要拍真货,谁也不希望自己老卖假货最后被市场所淘汰;拍卖行之间的货源竞争十分激烈,遇到真品、好货甚至会互相打“降佣战”,或先行付担保款给送拍人,只要买家喜欢的好东西,拍卖行怎么会不要呢?各大拍卖行每年要去美国、欧洲、日本征集,花了大量差旅费,身边有好货为何不要?在“高仿”古董泛滥一片的当今,只有可能把假的误当真的去上拍,怎么有可能把真品当假货拒绝呢?逻辑上都讲不通!送拍人骂拍卖行挑剔拒收,买家又怕拍卖行拍假不保真,本身就是矛盾。
由于古董为古代所制作,当代人无法亲见其制作过程,因而,从理论上讲,其真假往往难以有绝对定论,只应以百分比来表示相对的真假。一件古董的鉴定考证证据的齐备程度,专家看真与看假人数的对比,都可能成为确定真假百分比的依据。这也是为什么拍卖行或古董店无法保真(保真意味着百分之一百)的原因所在。
用百分比判断古董相对真假,反映在市场上,拍卖场就成为了给古董定价的最好方式:证真的证据越全越可靠,说真的专家人数越多,证真百分比就越高,拍卖场上为此的出价也就越高;反之也是一样,越没把握、没证据的古董越不值钱。也即,“开门真”最贵,“开门假”价格最低!如今在古董市场上,外表相似的器物,证真证据越多,流传过程越清楚,拍卖成交价相差得也越大,这种分化趋势今后有可能会继续拉大。好的东西大家都会去抢,没把握的就没人要。
近年来,内地的高仿瓷器越仿越“逼真”,鉴定瓷器真伪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高仿瓷器沉重打击了内地的瓷器收藏市场,瓷器拍卖市场多年来也因此一蹶不振。原因很简单:买家越来越难骗,越来越挑剔!
以往,许多古董收藏者,由于入门途径不对,老师不合格,或自己刚一知半解就想“捡漏”,结果许多人买了假古董、假瓷器,有人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笔者二十年中曾遇到过无数买错东西的藏家与藏品。当这些手里急于将假古董出手的人送不进大拍卖行时,就会找到那些承诺送到香港、澳门拍卖的所谓展览公司、文化公司、小拍卖行,于是,先收“图录费”、“宣传费”的骗人伎俩就应运而生了,某些假货藏家着急出货最终被骗。送拍人怎么没想清楚,国家的《文物保护法》怎么会允许文物出境去拍卖?同理,“国宝帮”们到海外“埋地雷”的那些所谓“国宝”又都是怎么混出的国门?
由于这些公司算计在先,合同完备,因此法庭的判决无不是以送拍人败诉为结果,骗人者还赢官司,着实让人气愤! 3月17日,上海市公安部门整体出动,抄了26家这样的“骗子公司”,抓了上百人,有力地打击了假货与假拍的骗局。
大量持有假古董的人依然到处寻找着买家。也有人将自己收藏的“古董”建起了私营博物馆,希望借此能给自己的藏品“树碑立传”;有人打着建私人博物馆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旗号借机向当地政府要土地,要补贴,以换取另外的回报;更有人,以捐赠的名义将自己未经专业鉴定的藏品塞进高校的博物馆,其目的也许是在为大量“非标准器”建立起馆藏标准,以有助于为那些未来的私下交易提供依据。
随着公开展览,在众多专家与收藏爱好者的监督和评判下,那些没有根据、来源的“古董”依然很难成为“标准器”!代表了众多挑剔的收藏家与古董行家的拍卖行,连体系制度内外所谓“专家”开具的鉴定证书原本就一概不认,怎么会相信那些私营、合营博物馆的“非标准器”呢?!
未来,随着人们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强,假货也许依然难以找到出路!而大量积压的假货卖不出去,才会倒逼那些制造假货的人收手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