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蒋念慈:家具展览的意义是教育[图文]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诩诩 点击 :

采访/汤石香 受访者/蒋念慈

蒋念慈:家具展览的意义是教育 | 美术知识蒋念慈

人物名片

蒋念慈,明清家具收藏家,香港古董商。

三十多年来,蒋念慈先生参与策划过多次家具展,见证了古典家具展从简易的中国家具排排坐,到各种形式和概念的出现。但从始至终,有些东西是他一直强调并且坚持的,比如说展览必然带有公益性质,而不能只是买卖;比如说展览必须有新事物或者新概念出现,否则若只是把东西摊开给人看,那展览还有何意义?

近年来,各种名目的展览层出不穷,但却少有能成为经典,甚至合格的。究竟怎样才是展览最合理、合适的样子?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蒋念慈先生,请他谈谈展览本该具有的面貌。

对话蒋念慈

问_汤石香 答_蒋念慈

这两场展览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这三十多年您也看过许多场家具展,其中您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蒋念慈: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展览,第一个是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屏居佳器——中国古代家具展”。我曾在你们杂志上多次提起它,因为这是第一个把生活气息引进以往一直都是中国家具排排坐古典家具展的展览,或者说这是首场模拟古代居住环境空间陈设的中国古典家具展。

很多中国瓷器和书画的展览都意图营造古代的文人空间,来形成一个艺术的意境,但他们都没法做到。只有家具,或者说只有优美的家具,才能营造出这样的一个“中国文人空间和意境”的概念。而“屏居佳器”第一次实现了这个梦想,虽然在如今看来并不够好,但毕竟他们走出了第一步。

蒋念慈:家具展览的意义是教育 | 美术知识“屏居佳器——中国古代家具展”中松江先民生活场景(书房)

第二个就是“凿枘工巧——中国古坐具艺术展”。我提出、策划、并出资举办了“凿枘工巧”系列展览,其中坐具展是我最满意的(详见本期文章《“凿枘工巧”古代家具系列展回顾》)。两个整年过去了,我敢说依旧没有能超越它的展览。和“屏居佳器”不同,它不是在恢复场景,而是一个“横向比较”的概念,以极大的覆盖面和数量横向比较不同时间、地区的坐具,这样的对比可以让很多人对各类坐具的不同以及坐具文化有更直观的理解。并且这么多硬木和漆木家具的展品又集中在坐具这单一门类,这样的规模暂时不是很容易超越。

蒋念慈:家具展览的意义是教育 | 美术知识“凿枘工巧——中国古坐具艺术展”是蒋念慈策划、出资,也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展览之一,其就坐具这一门类的覆盖面之全,前所未有。

古典家具展不是苹果发布会

记者:您觉得展览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展览?

蒋念慈:展览的意义是教育。就像博物馆一样,通过展示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是这个展示更为集中,有一定的主题。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展览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元素之一:

一是展示前所未有的、新的东西。比如说一个新发掘的很稀有的钻石、一个全新的设计。因为从所未见,所以有意思,有意义。

二则是要有一个新概念,用这个概念把已经存在的东西综合起来,把你的故事、你的想法,你想通过这个展览所要传达的东西,讲给人听。例如1996年我在香港举办“岁月中的家具”展中,第一次把古典家具以原始状态介绍给人们,建立起古典家具的“包浆”(或称“原皮壳”)论。

如果一场展览这两点都不具备,那么我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

记者:古典家具似乎很难做到“从所未见”,那么是不是只能从第二点切入?

蒋念慈:古典家具展不能像苹果发布会一样,每年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所以在没有新发现的古典家具的时候,我们怎样用旧的东西,产生新的效果?这就是策展人的思路了。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要表达什么样的概念,布展人也得拥有一定的能力去实现这种表达。

但目前国内外的展览都一样,没有新东西,也没有新概念。重复的展览太多了,没办法让人看出有什么不同,也没法留下记忆。

概念和创意是未来

记者:七间房和攻玉山房的展览在这两年声名颇盛,您对这两个展览怎么看?您觉得它们的展览形式,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吗?

蒋念慈:七间房和攻玉山房的展览都是我的老搭档伍嘉恩的作品。

七间房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用一个现代概念把伍嘉恩的这些收藏串起来。所以营造成七间房间,让人体验这些家具的精美。

攻玉山房展览的概念也是一样,只是风格上完全不同。七间房更多现代感,攻玉山房则是又回到伍嘉恩传统的白颜色,江南水乡的感觉。

这两个展览虽然伍嘉恩都尽了她的本分,给人以非常美的享受,但毕竟这两个展览都是商业性的展出,而且相对缺少了新生的概念。

未来世界会是个多极的世界,而不是单极或者终极,这在展览上也是一样。未来年轻人越来越有个人的性格,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爆发出很多不同的概念和创意,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展览出现。平铺直述的展览会将会烟灭在人们的视野中。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相关文章

  • 云峰画苑创办人:郭浩满的艺术历程[图文]
    云峰画苑创办人:郭浩满的艺术历程[图文]

    香港云峰画苑董事长、国际收藏家交流协会会长、沪港文化交流协会荣誉会长、国际寿山石协会会长、中国当代艺术品评估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会员、美国皇家百圣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曾任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民办博物馆协作体副主席等。1947年生于中国上海,祖籍中国广东。生长于书香世家,童年时代便有机会接触大量中国名家书画真迹,自幼研习绘画、篆刻;1966年高中毕业,适逢中国进入文...

    35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重新阐释“丝绸之路”和“文艺复兴”[图文]
    重新阐释“丝绸之路”和“文艺复兴”[图文]

    跨越欧亚大陆的商队形象选自《加泰罗尼亚地图集》约1375年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丝绸之路”的初心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名著《中国》第1卷中发明了“丝绸之路”(die Seidenstrasse)概念。他在双重意蕴下使用该词:第一,“丝绸之路”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西方和中国之间的地理交通,尤其指汉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关...

    73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记最美夏季荷塘写生(生宣)——画家李芳林[图文]
    记最美夏季荷塘写生(生宣)——画家李芳林[图文]

    艺术简历李芳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画院写生创作基地签约画家,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画家,中国珍宝岛画院院长,现居北京。2013年研修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2015年研修于中央美院,2016年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理论研究与创作。师承蒋采萍、祁恩近、王冠军、于理王天胜、苏百钧、胡明哲、郭继英、张导羲、桑建国、张艺、刘铁泉、王裕国等着多导师。主...

    158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培昆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培昆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王培昆,1957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省威海文登市。自幼习画,童年开始“苦行”于艺术天地,并用实践筑就着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1977年参军。1980年部队复员,在天津市少年宫任教师,1983年调入天津法制报社任美术编辑,发表过几千幅漫画、插图,出版过三本连环画册,1987年作品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2000年获“名士杯”全国书画大赛佳作奖,同年又获首届“吴道子”基金会美术大赛精品奖,199...

    176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齐白石的天价之路[图文]
    齐白石的天价之路[图文]

    齐白石 客桂林造稿 纸本墨笔33.5cm×40.5cm 1905年 北京画院藏当今的艺术市场中,能屡创天价的近现代绘画大师应首推齐白石,但齐白石的画价并不一直都是这么高,其间也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演变过程。1889年,齐白石开始跟胡沁园学习绘画,以此谋生。那几年,他往来于湘潭各地给人画像,定价一般是二至四两银子一幅,加上他的师友如王湘绮、胡沁园等人的热情推介,其画名日著。随后,他的山水人物、花鸟草...

    18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生 是从中获得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图文]
    写生 是从中获得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图文]

    龙泉写生 乐震文作传统向来就不应是固化的。一旦被固化,就意味着消亡。随着时间的延续,时代的印记总会注入传统中。当下,有些人把过往的绘画都视作传统,殊不知在所谓的传统岁月中,出现过多多少少尝试改变的创新者,精彩纷呈。中国画常被人们误以为先生带门生,按着已有的程式,世代相传。对于中国画的审视,人们有各自的评判准则,但往往是习惯于固有的衡量标准。比如有些渊源已久的技法或者构图。自“李郭”和“四王”以...

    6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物修复有多难:需耗费大量时间财力耐心[图文]
    文物修复有多难:需耗费大量时间财力耐心[图文]

    1月24日,埃及首都开罗,埃及文物部长马姆杜·达马蒂(左)与德国文物专家克里斯蒂安·埃克曼在新闻发布会上交谈。当日,埃及文物部长携德国文物专家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受损”作出回应,称修复面具时所用的粘合剂可通过精细手段去除,黄金面具“无实质性伤害”。近日,媒体报道称,举世闻名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由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坏。这一消息...

    132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叶浅予:我不赞同以素描来改造中国画[图文]
    叶浅予:我不赞同以素描来改造中国画[图文]

    徐悲鸿 孙多慈像 雅昌供图批评徐悲鸿“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主张——在叶浅予广阔的“朋友圈”中,徐悲鸿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两人都是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大家,相识较早,也曾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共事过五六年,但过往并不密切。按照作家包立民的看法,两人“是一种不远不近、不亲不疏的关系,始终保持着一段无形的距离”。而横亘在两人间的障碍物,便是艺术观念的不同,比如对素描的认识。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简介...

    17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浅聊近期贵金属纪念币市场[图文]
    浅聊近期贵金属纪念币市场[图文]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得到控制后,全国的邮币卡交易场所陆续开始正常营业,但是,由于客流不多,要完全恢复到以前,估计需要较长的时间了。在有限的成交中,可以发现,部分金银纪念币品种的市场价格也有所下跌,与春节前相比幅度在5%左右。150克圆形精制银质彩色纪念币背面图案通过走访,笔者整理了一下近期部分贵金属纪念币品种的市场成交情况,如下:熊猫金银币板块: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在避险资金驱动...

    94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心手双畅 入木三分:与孟云飞教授畅谈关于书法的那些事[图文]
    心手双畅 入木三分:与孟云飞教授畅谈关于书法的那些事[图文]

    2021年1月7日下午,研修班邀请到为大家讲授《书法与美术教育》课程。在今天的课程中,孟云飞教授以《书谱》这一书法理论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为切入点,围绕作者孙过庭其人、成书背景、理论体系、书法创作与欣赏、书法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角度,与大家畅谈有关书法、治学以及做人的心得体会。孟云飞教授一开始,孟云飞教授谈及选择《书谱》为例的缘由,总结到《书谱》其价值主要体现为艺术和理论价值上,总体而言该书法著述在深...

    162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云腾盛世 自家风貌——论北海之“宋家云山”(组图)
    云腾盛世 自家风貌——论北海之“宋家云山”(组图)

    北海,原名宋玉增,懐云堂。北京人。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太行中国画协会理事,世界收藏联合会书画艺术顾问,中国水墨画研院副院长,中国祥云画院院长。作品在国家级大型美术展览中多次获大奖, 在中国美协主办全国中国画作品大展中,获铜奖,优秀奖等。其艺术成就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北京画坛》...

    37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行走在大地之上的艺术[图文]
    行走在大地之上的艺术[图文]

    沃尔特·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1935年10月1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尔巴尼,195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年后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之后,他与前卫的作曲家朋友拉蒙特·扬开始参与在旧金山地区音乐及戏剧的制作。1967年成为大地艺术创始人之一。他以艺术的名义“钻地球一千米”,这片圆片直径约5厘米严丝合缝地嵌在地砖上,看起来就像掉在地上被人遗忘的硬币,它这么躺在这里被人...

    17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坎坷与机遇并存:2016年艺术品市场秋拍观察[图文]
    坎坷与机遇并存:2016年艺术品市场秋拍观察[图文]

    精彩的古代精品书画和近现代名家之作,平缓的市场格局及创新交易模式,成为本季艺术品秋季拍卖关键热词。在艺术品市场新常态下,长期平缓、缓慢回升的趋势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认可。2016年艺术品市场秋拍中,在并不十分热闹也丝毫不曾冷清的艺术品市场,不断变化革新的交易模式、不曾撼动的经典作品市场地位,透露出市场参与者的坚持与不断革新的努力,缓慢抬升的交易数据与偶尔闪现的艺术昭示着市场的信心与耐心。总体成交...

    5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唐人月仪帖》作者历史大猜想[图文]
    《唐人月仪帖》作者历史大猜想[图文]

    《唐人月仪帖》部分吉林王永贵《唐人月仪帖》是一个“神帖”,按照张怀瓘的《书断》理论,完全可以被列入书法“神品”;而用来注释的小楷,至少也可以列入“妙品”。历史上,历史名家对此帖评价甚高,然而查遍整个历史,却无法找到此帖的作者。笔者把此帖奉为“神帖”,主要是有两种原因:第一,此帖草书笔势流畅,用笔...

    73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大美黄山 笔墨境象——陈廷友先生黄山绘画艺术评析[图文]
    大美黄山 笔墨境象——陈廷友先生黄山绘画艺术评析[图文]

    陈廷友高山流水192×117cm2014年陈廷友先生是近代中国国画大师亚明先生的高徒,曾得到恩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陈生能苦学先人,他日必成大器也!”陈廷友先生数十年来潜心传统,躬耕画坛,如今在中国画艺术领域已有一番成就,在各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作品屡屡获奖并被美术馆、艺术馆等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陈廷友是安徽省美术家...

    129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