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客桂林造稿 纸本墨笔33.5cm×40.5cm 1905年 北京画院藏
当今的艺术市场中,能屡创天价的近现代绘画大师应首推齐白石,但齐白石的画价并不一直都是这么高,其间也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演变过程。
1889年,齐白石开始跟胡沁园学习绘画,以此谋生。那几年,他往来于湘潭各地给人画像,定价一般是二至四两银子一幅,加上他的师友如王湘绮、胡沁园等人的热情推介,其画名日著。随后,他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的订单也日渐增多,画价也随之变高。1902年,陕西名士樊增祥为其定印刻润例为每字三金,直到1918年,其润例也没有大的变动。
1917年,齐白石为避兵匪决意北上,于1919年正式定居北京,开始了“北漂”的生活。然而初到京城的生活并不顺利,齐白石近“八大”的冷逸画风使他在北京画坛备受冷遇,甚至被人攻击称是“野狐禅”,一幅扇面标价两块银元,仅为其他画家的一半。所幸得到陈师曾指点,他58岁开始“衰年变法”,最终自创红花墨叶一派。为了更好地打开市场,1921年,齐白石还专请吴昌硕为其亲订润格:“……石印每字二元。整张四尺十二元,八尺十八元,六尺二十四元,八尺三十元,过八尺者另议。屏条视整张减半。山水加倍,工致者另议。册页每件六元。纨折扇同。手卷面议。”
1922年春末,陈师曾将齐白石等人的作品拿到日本展览,所展作品被抢购一空,名声大振。此后,他的画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画价也比刚到北京时涨了几十倍。三十年代初,齐白石为自己的画作重新做了详细的润格:“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三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尺者十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小者不画。如有先已写字者,画笔之墨水透污字迹,不赔偿。凡画不题跋,题上款者加十元……”与十年前相比,其画价上涨了几倍。
1946年,因通货膨胀,法币贬值,齐白石画作润例虽上升至一尺二万元,但卖画所得还不够买袋面粉。
齐白石 自临借山图册之竹霞洞 纸本设色 25.5cm×20cm 1927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新中国成立之初,齐白石作品基本由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国营画店收售,一般收购价格在五六元到十元左右,私下收购的价格约为十元。改革开放后,国内对艺术品买卖的“关禁”政策有了些许松动的迹象,一部分“嗅觉”敏锐的藏家开始有意识地大量收进齐白石的绘画,大批港台旅游者、艺术品藏家和经营者也纷纷来到内地“寻宝”。中国近现代书画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外流,齐白石的画价首先在香港出现一波新的涨潮。1980—1983年,香港每季每场上拍的齐白石作品都在4~10件,单件最高价为5万。1987—1988年,香港佳土得和苏富比上拍的82件齐白石作品中,成交价在10万元以上的有18件,20万以上的6件,30万以上的2件。其中,齐白石的《花果》四条屏便拍出了180万港元的高价。
齐白石 山水十二条屏之一
1994年后,国内艺术品市场开始逐渐活跃,各大拍卖行都不约而同地把齐白石的作品当成主要的征集对象,齐白石作品的价格也迅速高涨,逐渐成为象征近现代艺术品市场荣衰的一面旗帜。1994年,中国嘉德首次举行秋拍,上拍的29件齐白石作品全数成交,《山水》册页更是拍出了517万元高价。据统计,2000—2018年6月,齐白石作品共上拍11661件,总成交量达76%,千万元以上的有282件。其中,1925年作的《山水十二条屏》在2017年由北京保利拍出9.315亿元天价,成为目前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