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叶浅予:我不赞同以素描来改造中国画[图文]

时间 : 03-17 投稿人 : 伟伟 点击 :

叶浅予:我不赞同以素描来改造中国画 | 艺术百科徐悲鸿 孙多慈像 雅昌供图

批评徐悲鸿“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主张——

在叶浅予广阔的“朋友圈”中,徐悲鸿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两人都是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大家,相识较早,也曾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共事过五六年,但过往并不密切。按照作家包立民的看法,两人“是一种不远不近、不亲不疏的关系,始终保持着一段无形的距离”。而横亘在两人间的障碍物,便是艺术观念的不同,比如对素描的认识。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简介

徐悲鸿: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叶浅予:著名画家。浙江桐庐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

徐悲鸿曾言,能画素描的只有两个半人

据考证,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经著名作家、出版人邵洵美的介绍,叶浅予与徐悲鸿就在南京相识。初次见面,徐悲鸿无意中给叶浅予留下了狂傲自大的印象,很大原因便是他对素描侃侃而谈。徐悲鸿谈到,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是素描,要改造中国画非得从素描写实入手;而当时中国画坛上,能画素描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蒋兆和,一个是他,还有半个是梁鼎铭。叶浅予听了很不舒服,心想徐悲鸿把中国画家也看得太扁了。或许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叶浅予对徐悲鸿并没有留下最初的好感,两人最终不欢而别。

叶徐再次相见是在1944年5月4日。这一天,叶浅予在重庆中印协会举办《旅印画展》。用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画印度舞蹈人物,是叶浅予由漫画向中国画的一个转折,也是他从速写画中国画的一个尝试。但最终能否趟出一条中国画的康庄大道,他起初并没有足够的把握,于是向重庆文艺界著名人士发出了邀请,想听听他们的看法,徐悲鸿也赫然在列。徐悲鸿如约参加了开幕式,并表示祝贺。他在展厅中来回观摩,当场订购了两幅舞蹈人物。回去后,他又欣然挥笔撰文,对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给予了充分肯定,文中有言:“中国此时倘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大时代之来临了。”

不久徐悲鸿又请叶浅予到他家中看画,慷慨表示:“你喜欢什么画,可任选一幅。”叶浅予难辞盛情,选了一幅《烈马图》。事隔半个世纪后,叶浅予曾对包立民不无感慨地说,尽管他对徐氏心存偏见,但是观其文,观其行,又不得不佩服徐氏提携后进、爱才重才的风范。

叶浅予:我不赞同以素描来改造中国画 | 艺术百科叶浅予 人物写生 雅昌供图

叶浅予对此表态:道不同不相为谋

从年龄上来说,徐悲鸿比叶浅予要年长12岁;从资历上来说,徐悲鸿留学法国,又是中国学院派的头面人物,而叶浅予从未进过美术院校,是个靠自学成才的画坛“草寇”。1946年,徐悲鸿重返北平,重新组办北平艺专的教学班子时,居然邀请这个画坛“草寇”到国画系执教,并任教授,这对叶浅予来说,确实是大胆的破格之幸。事隔36年后,叶浅予在其自传中回忆了当年受命时的心态:“我只知创作,只知向社会学习,只知向报刊供稿,却不知怎么当老师,真是受宠若惊,不知所措,当时不敢同意。直到1947年,才决定闯一闯美术学院的关。”尽管有北平艺专的国画老教授嘲笑他,但他终于硬着头皮闯进了“艺专”,走上了讲坛,并且在这所全国最高美术学府中任教36年,成了名符其实的教授。

彼时,北平艺专国画系执行的是徐悲鸿教学体系,造型基础课主要是木炭素描,画的对象是人,徐悲鸿的教法也是素描示范。而这对于从来未学过素描的叶浅予来说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为此,徐悲鸿特地为他增添了一门速写课。一个是素描示范,一个是速写示范,两人在教室各教各的,两套马车各走一路,倒也算并行不悖。

在1949年7月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美协前身)主席,叶浅予被任命为副主席兼秘书长;不久,中央美院成立,徐悲鸿任院长,叶浅予任绘画系教授,无论从哪个渠道而言,徐悲鸿都是叶浅予的顶头上司,两人应该有很多工作上的往来,但私交并没有建立起来。对此,包立民曾向叶氏询问个中缘由,叶氏解释:“原因有二点,一是他是学院派出身,又是学院派中的当权派;而我是草台派出身,学院派看不起我,我也不愿攀附他们。二是他的艺术教育主张是以写实的素描来改造中国画,以素描代替临摹,而且认为中国只有二个半素描画家。这些主张和看法我不能赞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叶浅予谈徐悲鸿

“不能达到神似的高度”

关于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叶浅予在徐悲鸿逝世不久曾撰文评介过,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题为《徐悲鸿的水墨画》。在这篇文章中,叶浅予认为:“徐先生的水墨画一方面得力于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一方面得力于西洋的科学技法,有了这两种基础,并使之融会贯通,才有这样的成就。”对于徐氏的创作题材,叶浅予还解读一番:“徐先生所画的马、牛、鸡、猪、梅花以及其他的作品,在水墨的运用上,已经突破了既有的成法,发挥了他的创造性,可以说是中国水墨画的发展。”

但非常怪异的是,在这篇文章中,叶浅予评介了徐悲鸿的动物、花鸟甚至画得很少的山水(如《漓江春雨》),惟独对他的人物画——徐氏创作中的重头戏只字不提、只字不评。叶浅予同样身为人物画家,到底为什么不去谈专业对口的话题?或许当时叶浅予的看法还不成熟,或许心中已有看法,但不便公开提出来。但到了1979年,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徐悲鸿人物画创作的缺陷:“仅仅于形似,不能达到神似的高度。艾(指理论家艾中信)文所举徐氏的人体素描,谓已达到尽精微的高度。请问,能不能提升到‘气韵生动’的造型原则上去呢?”

叶浅予的这篇文章是受人物画家方增先的启发写成的。当年,人物画家方增先在上海的《美术丛刊》上发表了《中国人物画的造型问题》,“诉说在创作造型问题上因不能摆脱素描观念的束缚而苦恼”。叶浅予看到此文后,便写了一篇《方增先的苦恼》,借题阐发素描之于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的戕害以及中国画教学的改革策略。

“徐氏反对文人画未免过火”

在这篇文章中,叶浅予谈到,他曾向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提出“人物画基本造型训练的一元化方案”,要把国画写生与素描写生这两门课合并到一起,“取消素描课,把素描的某些有利因素融入到国画人物写生中去”。但最终,他不禁感慨:“一提到变革,问题就不那么简单,积习难返哪。”

他在文中立场鲜明地指出,作为中央美院造型基础教学的统治思想,徐悲鸿“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主张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国画系不能冲破这一思想的束缚,阻碍学生不能深入钻研国画笔墨技法”。

对于徐悲鸿的这一主张,他进而表示:“徐氏的立脚点即所谓‘素科学性’上,强烈指责中国文人画不讲造型精确只讲笔墨情趣,从而排斥了中国画以线描结构为造型特征的基础……徐氏反对文人画,达到深恶痛绝的地步,未免过火。”对于学画的方法,他认为:“学画从临摹入手,并非没有道理,舍笔墨而只从写生学先生,比如走到弃笔法而辄求穷似的道路上去。”

在叶浅予看来,方增先为了从素描观点摆脱出来,下功夫探索国画传统造型特征的形成及其发展方向,从自己的实践驳斥了“从素描过渡到国画”所谓“顺利成章”的主观主义观点。由此,他最后总结:“学画要严格训练,造型能力要精益求精,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道路也是很广的。”

(本文参考文献:《叶浅予自传》、《叶浅予谈速写》、《漫说叶浅予》)

相关文章

  • 对上海艺博会的期待:眼界格调胸怀[图文]
    对上海艺博会的期待:眼界格调胸怀[图文]

    二○一四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一角林明杰上海艺博会该怎么办得更好,这个话题自从有上海艺博会以来就一直被人们讨论。这说明人们对其期待颇高,没希望的东西有什么好说的。从世界范围来看,五花八门的艺博会就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圈子。其中当然有几个高洋上的国际范圈子,大家挤破了头要进去。高洋上的圈子自有成就其地位的道理,但这些圈子也不尽如外人所见那么神秘。不管什么圈子,它都有它的属地和人脉关系。你贸贸然...

    12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纵论中型画廊的机遇与挑战[图文]
    纵论中型画廊的机遇与挑战[图文]

    第三届画廊周北京在798国际艺术区等多个场地同时启动自 3月22日画廊周北京开幕以来,就吸引了来自27家美术馆等非营利机构、海内外画廊以及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和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型画廊作为涵养艺术资源、发掘业界新秀的中间力量,它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与未来,在VIP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中型画廊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广泛讨论。3月22日,第三届画廊周北京在798国际艺术区、草...

    52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郑友深敦煌石窟临摹和山水创作作品欣赏[图文]
    郑友深敦煌石窟临摹和山水创作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郑友深,广东省汕头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 岭南画院聘院画家荣宝斋推荐艺术家香港大公文交所挂牌上市画家毕业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获奖入选获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江苏省美术馆)获2008年广东省美术家协会50周年大展优秀奖(广东美术馆)获2015年首届“凯歌杯”中国画百家精品展二等奖(厦门...

    58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中国书画真假问题一直是软肋[图文]
    中国书画真假问题一直是软肋[图文]

    高二适书法35×102cm文/孔祥东2006年3月,一个吉祥的日子,印人潘敏钟拿来一幅高二适书法,是李白古诗五十九首之十八,一共写了173个字,笔笔工整,错落有致。没看过高二适写得这么规矩的章草,估计是上世纪60年代的。纸很黄,没有拓裱过,时间的磨损,边缘有些缺口,看了让人生怜,怕它再有损坏。价4万,问能便宜吗?他说:你先找人看看。我说不要找人看。他说,有人拿给桑作楷看过,桑老师看假。常常有...

    43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线”: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图文]
    “线”: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图文]

    中国画是极讲究用线之美的,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甚至可以说,线才是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中国传统艺术就是一种线性艺术。《历代绘画高清图库》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第二卷)全卷绢本699x28 局部截图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也指导了中国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创作心态,他们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超时空的客体精神通过类相的方法表现在绘画之中,这对中国画的造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决定...

    136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著名艺评家与佳士得专家周时健回顾苏轼的传奇一生[图文]
    著名艺评家与佳士得专家周时健回顾苏轼的传奇一生[图文]

    邹一桂(1686-1772)所绘的十二开《东坡先生懿迹图》其中一页就描绘了苏轼66岁时的样貌。该作于2012年5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以437,500港元成交11月26日,佳士得将隆重呈献北宋时期大文学家、中国文坛泰斗苏轼的珍稀墨宝《木石图》,此作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卖。通过视频,来自英国的著名艺评家Alastair Sooke与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一同回顾了这位中国文化大家的...

    141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俊彩星驰绘中华 | 何林
    俊彩星驰绘中华 | 何林

    导读一、何林:中国绘画艺术在中西方双向奔赴中蝶变升华二、当代语境下绘画传承与创作的思考三、不懈追求未来可期何林,民盟盟员,1967年生于四川自贡。1992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中国环境艺术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资格证持证雕塑家。主要雕塑代表作有:孙中山秘书《李筱亭》胸像,四川轻化工大学李白河...

    35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汉画像里的石上千秋 儒风往事禾粟盈仓三晋遗珍[图文]
    汉画像里的石上千秋 儒风往事禾粟盈仓三晋遗珍[图文]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早期,延续至东汉末期,石面上雕刻各种图像,既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又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和精神信仰。“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汉画像石集中分布于山东、豫南、陕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雕刻技法、形式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由运城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石上千秋——汉画像石艺术展”在山西运城博物馆展出,展览分儒风往事、禾粟盈仓...

    171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赏孟云飞书法赋[图文]
    赏孟云飞书法赋[图文]

    字有文气,章含玉心。孟郊之才,云长之诚。飞毫金蛇狂舞,著作羲献精神。孟云飞书法:《吾心放眼》 180cm/45cm/2撇捺皆有情,可动高轩之吟咏;竖钩且多境,尤喜空谷之足音。聚散疏密,有如森林间云水,圆缺开合,恰似太白赋大鹏。孟云飞书法:赵孟頫《题画师周东村秋郊图》40cm/40 cm浓淡焦枯润五色,启承转合皆律深。清酒一壶抒豪放,阳关三叠写柳魂。孟云飞书法:毛主席诗180c...

    15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人毅节气如歌诗书画——霜降变了天[图文]
    李人毅节气如歌诗书画——霜降变了天[图文]

    导语:今天是霜降节气,古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说的是“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节,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且活动频繁。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此时的东北仍是秋收大忙季节,地里的庄稼正处于收尾的阶段。这组诗画作品,记录的是作者的农耕经历,为我们展现的是上世纪中后期的金秋画卷,那时拉入了场院的大豆高粱等待打场脱...

    195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品电商:“入侵”or“突围”?[图文]
    艺术品电商:“入侵”or“突围”?[图文]

    关若宇 生命之源 青铜 2017年 图片:哈嘿艺术网“入侵”艺术品市场,阿里再布局阿里巴巴集团再一次盯上了艺术品市场这块“肥肉”。刚刚结束的阿里拍卖与匡时国际战略合作发布会暨“520全球拍卖节·美好生活”活动上,阿里拍卖完成了成立以来首次推出的艺术品专场拍卖活动。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阿里拍卖创新业务事业部拍卖运营总监俞金林对活动的效果十分满意。实际上,阿里巴巴集团并非初次涉足艺术品市场:前...

    28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接连“上新” 三星堆亦成四川文旅名片[图文]
    接连“上新” 三星堆亦成四川文旅名片[图文]

    一个跪坐的铜人,双手合握,头顶的方板连着青铜大口尊,精美的龙形纹饰缠绕在尊的肩部。5月28日举行的“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上,一件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的青铜顶尊人像面世,其真容通过互联网惊艳了世界。这是2021年以来三星堆遗址再次惊艳亮相。3月20日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个祭祀坑的发掘情况震动了文物考古界,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鸟型金饰片……一大批珍贵...

    34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翰墨丹青——品姜金军博士的画[图文]
    翰墨丹青——品姜金军博士的画[图文]

    姜金军作品孟云飞瘦高的个子,整齐的平头,时刻挂在脸上的笑容,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姜金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质朴、诚恳。他喜欢去人迹罕至的山林间寻求绘画灵感,他多年坚守着散淡、清远的画风,他始终坚持师法古人并得其精艺。他的画宁静清和、恬淡雅致,具有典型的文人画气息。近人多数以画营利,名缰利索,竞相驰逐,故其画多躁动,其品格自低下。姜金军其人温敏敦厚,其作画往往寂然凝虑以求虚静,所以能够摒名利,...

    12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书法家李兆民作品欣赏[图文]
    书法家李兆民作品欣赏[图文]

    李兆民,男,字山坤(山泉、道子),1955年生于山东潍坊。自幼酷爱书法,师承家学,五十余载无间断临池,尤以行草书见长。对张旭的古诗四帖、孙过庭的书谱等草书名帖,颇具独到己见并对楹联情有独钟,痴于撰联及楹联创作,收获颇丰,初数部楹联全集收录,在数十年的书法历程中,曾拜师高小岩、魏启后等著名书法家门下,得其真传、受益匪浅,为后来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于2012年在郭味蕖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9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纵贯线——晨晓的艺术创作历程[图文]
    纵贯线——晨晓的艺术创作历程[图文]

    奥克兰城市和帆船120x166cm布面油画2012赵力艺术对于很多画者而言可能就是某种的技巧和某种的表达,但是艺术对于晨晓而言则是自我的坚持和信念的实现。出身浙江名门的晨晓,很早就浸淫于艺术的氛围。即便他没有过接受国内学院美术教育的经历,但是家庭的影响和前辈的品味仍然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早年的晨晓是杭州少年宫的小画家,青年时代的他则与张培力、吴山专一起,是“85新空间&rdqu...

    153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