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图文]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samuel 点击 :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前几天,和一位学书法的朋友在讨论时,突发奇想的谈到了“心法”的问题。说到“心法”,古来有之。儒教讲“格物、致知、正心。”大书家柳公权曾讲过:“心正则笔正。”明代的项穆也从正心以便正笔,最终达到高妙化境的“心学”历程。“书法乃传心也”。佛家讲无论修行什么,最先修的都是心,最难修的也是心。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书法史上曾有“禅味书法”的盛行。“心斋”、“素心”、“坐忘”、和“忘我”等主张以达到天然一片一派“空”、“寂”的禅家气象的境界。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如此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认真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生活。道家讲究的“乾坤”、“阴阳”、“道法自然”与书法讲究的“刚柔”“动静”是异曲同工的。自老子开山以来,宁心息虑、返璞归真而至大道之法多矣!然而皆不少一静字。静有两端,一无一有,有则俗,无则仙,仙者贤也,悟生死,明得失,合大道,同宇宙。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对于“心法”的论述可以说是枚不胜举。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纵观中国的书画史,名家辈出,珍品、精品如烟似海。但凡能得到后世所珍重并奉为书画瑰宝者,其作者无不是融物我于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者。怎样才能“师”并且“得”呢?最重要的就是把我造化和心源中美的精髓;美的形象和意态先储存起来,然后随机将储于头脑中的造化与心源中美的精髓,通过点画而体现于外的,这其中能动的艺术酝酿、提炼、概括与制作的“良苦用心”,那是真得需要我们非用“心”去下大气力认真体味才能感悟出来的。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大都把生活得愉快、美满、充实、潇洒,当做终身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学习书法,也正是应运而成了很大一批人想达到如此人生佳境的最佳选择!为之乐此不彼,终生不渝啊!我认为: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的,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的。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学习书法,本身也就是用笔法在修练“心法”。书法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指纹,它通过线条的跳跃飞动,表现出一种心灵的修复和生命的重塑,籍以来荡涤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它高妙的心性价值。也正是古往今来历经多少朝代,中国的书法仍能长久不衰且日趋兴旺发达的根底所在。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书为心画”,通常我们讲学习书法的基本条件有二:第一个层面是学习的环境要“静”;学习的人的“心”要静。这里最重要的是“心境”要“静”。这样“境由心生”,心静了,环境自然也就好了。第二个层面就是用你的“心”,在习字过程中去逐步慢慢的追寻古人的“心”。你的“心”沉浸和游弋在字海之中,但能否和古人相通?则取决于你本身的天赋和你的“心”能否勤奋感悟。不能相通,说明你的“心”没有动。只有“心”动了,动不是蠢蠢欲动,而是实实在在的用“心”、用“力”、用头脑指挥手中的“笔”,在纸与墨的交融里去力争相通。日复一日,循序渐进,你必有相通的一刻。只有相通了,才能学到古人书法的精髓。方可“笔笔有来由”,“字字有出处”。经过长期的和古人先贤的“心心相通”,血肉交融,笔浸墨淫,你的一笔一划,都有着古人先贤的气味,甚至一举一动,都会晃动着古人先贤的影子了。这方达到了第一步,也就是表层的“心法”。深层的“心法”呢?就是有了表层的“心法”这个“字内功”做基础,再加上“心灵”的文化底蕴修为这个“字外功”二者有机的结合后,你学的字的结构、笔法、章法、墨法等等,都需要能够从古人的影子里再跳出来。脱胎和重塑一个“自我”,重建一种“自我风格”。用自己的“心”去营造自己的一个书法新天地。要达到体会古人的心境且与之相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未能求的相通。“心”的历练和修为,我认为是能否跳出古人先贤影子的关键所在。佛家讲修佛修心有个“渐修顿悟”的过程。我觉得,用在书法学习“心法”的历练和修为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书法的临习与创作,在心态上都是要求“凝神静气”的。讲求凝神,则会神完气足。凝神是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书法精品也正是在这种入神状态下才创作出来的。只有用“心法”凝了神,作品才会传神;凝神是创作心灵出神入化所臻达之境。只有如此,书作方能有一种妙合自然、浑然天成的“气韵”。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在我们学习书法的“渐修”过程中,首要的是“心境改善”。只要我们放下压力,开拓心灵空间;放下烦恼,调节心态;放下自卑,相信自己;放下懒惰,不懈努力;放下消极,打败忧郁;放下抱怨,努力耕耘;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放下狭隘,远离偏见,心胸开阔。你的书法学习就会随着“心境”的改善而逐步达到“顿悟”,得到明显的进步;你的“心法”也就会日臻完善。我们欣赏和选择某位大家的书法,去临他的帖子,学他的书风,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去模仿吸收而后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风格。那就是说:我们用“心”去欣赏了,用“心”去选择了,且又用“心”去临习效仿了。这其中不乏含有深刻的“心法”历练和人格的修炼。学习书法而历练性格,进而表现个性;学习书法,用古人的书法体式,陶冶自己的气度。利用书法艺术,通过“心法”历练来达成我们人格的完善。这正是“书法之道”本自天地之心,源于自然宇宙之道本源的体现。书法之所以能表现和完善人生,是通过线条墨韵的生命化、人生化的形态而表现,点线是“形”,意象属“神”,形神共同构成“意境”,而充斥和流淌着人的情思。我们学习书法和创作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由形入神,由物会心,由景至境,由情到灵,由物知天,由天而悟的心灵感悟和生命超越的过程。愿我们每个喜欢书法、学习书法和创作书法的人,都能在人生的历程中,从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中,使人格、生命、精神、境界、心灵都得到升华!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附:书法与写心(刘长春)

古人论书,特重技法。一个“八永”涵盖万字,让人煞费多少苦心且不说。比如“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钗股”、“壁坼缝”等等,渐悟、顿悟,又印证着多少古人长年累月的体会与心得。然而,古人更重书品,挥毫落墨,留在纸上的形态、模样、气韵、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事实,或云“书法之精义”(陆维钊语)。汉代的杨雄体会得最早,说是“书,心画也”,就如心电图显示的运行曲线一样,有什么样的心灵、心思、心路,就有什么样的书作。一千个人,写一千颗心,心比天空、比海洋更广阔,所以“奇怪生矣”,或遒媚、或雅健、或飘逸、或古淡、或秀润……使书法艺术不断地走向丰富、充实和多彩。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但是,杨雄还有一句话:“君子小人见矣”,却说得不好,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狭路。沿着这条思路说过类似的话的人,历史上还真不少。宋代的朱长文说到颜真卿的字:“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恃,体严法备,如忠臣之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杨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也。”书如其人,不错;但书不如其人的,也不是个例。张瑞图之字力矫柔媚之风,气骨强健,无论如何,我们无法想象他却是一个曲意献媚之人。前些年,我在一次展览上看到秦桧的跋尾书,那正是气宇轩昂,刚劲有力,可是谁又能说他是个刚直之士呢?书如其人,一如“云是天空的云”;书非其人,也如天会变脸,一会儿下雨,一会儿晴朗,还要刮风、打雷、飘雪。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千年以来,提到书法,世人皆说“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有“书圣”之称,王献之则意在超越其父“故当不同”,要在一座高峰面前树立起另一座高峰。学者趋之若鹜,然学二王者易得秀美、易得精致、易得典雅,却难得晋人的风致与萧散。何谓萧散?存心有意无意之妙,微云淡河汉;应世不即不离之法,疏雨滴梧桐。如清风,如烟霞,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不惊惶、不急迫、不做作、不拘束、不讨巧、不浮躁,放放松松,坦坦荡荡,一任自然而然,只写自己内心的一段情愫,却无秋毫俗气。黄庭坚曾说惟俗不可医,又说“不趋时低昂,故能如此。”王右军写毕《兰亭集序》两年后辞官归隐,飘然于烟波江上;王大令“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此等怀抱古人有之,功夫只在字外。回视今日书坛,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而来,也就更难体会二王的境界了。书法作为线条的时空交叉的纸上艺术,它固然是技巧的表现,却更是人文精神的折射。重读古典,我们需要“汉唐气象”、“魏晋风度”,而流行书风徒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化倾向,追求险、怪、狂、骇,装腔作势,出其不意,消解的正是书法内涵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积淀。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颗心,而且“是被判定要自由的”。(萨特语)所以,我说,书法是一种写心的艺术。人间的好书,一定是从内心流露的、旁若无人的、映见个性和素养的。心是牢笼不住的飞鸟。心有多宽,书法的天地和表现力就有多宽;心有百思,书法的形式与风格也就会有百样,非只以“君子小人”可以囊括与区分。

书法家崔靖:浅谈书法学习中的“心法” | 艺术科普

厚积才能薄发。一个书家的书法风格和品质是无法速成的,这在古人的书论中多有论述。都说“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自然而然地使我想起了这样一段话:“离开内涵,单单追求一种形式,只是形式的新鲜、奇特,或是美丽吸引着你。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形式美,也许也可以,悬崖边上也可以有一条小路,但究竟不是大道。”(林斤澜《论短篇小说》)因此,我进而又想,时尚的东西,一时一地的东西,总是容易很快就被风吹雨打去的。不信?何妨拭目以待,若干年以后再看。

相关文章

  • 动荡的现实——何汶玦的《日常影像》[图文]
    动荡的现实——何汶玦的《日常影像》[图文]

    缅甸印象-僧90x160cm--布面油何汶玦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水》组画的创作,最近十年,他用《水》和《看电影》两个系列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取得了一席之地。但为了进行突破,目前他正在探索和完善《日常影像》系列,力图与《水》和《看电影》拉开距离。尽管变革的意图明显,但从整体上看,《水》《看电影》《日常影像》都是何汶玦的成长经验和生活所见,它们具有内在的相异性和联系性,如同画上刮出的痕...

    128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自然出灵性——读俞旅葵的岩彩画[图文]
    自然出灵性——读俞旅葵的岩彩画[图文]

    《沉醉的红色》1999年矿物色、麻纸、箔 60X70CM我接触和了解矿物色绘画始于我对自身收藏敦煌文献的认识,敦煌莫高窟壁画所用颜绘差不多都是矿物色(少量植物色)。后来我接触过一些古代西藏唐卡,又进一步认识了矿物色绘画的特质,那是有“浮雕般”的绘画气质。十余年来,我走在西域的“丝绸之路”上,在熟视无睹的甘肃马家窑彩陶、贺兰山岩画、秦兵马俑、汉墓室壁画等反而弱化了我对其上色彩的认识,而更多关注的是...

    197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周韶华:用生命探寻艺术与民族之魂[图文]
    周韶华:用生命探寻艺术与民族之魂[图文]

    周韶华中国画历史悠久,与中国书法一起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和审美观。作为新时期中国画创新先行者之一的周韶华,无论在艺术实践中还是在艺术理论创新中,都为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周韶华,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现居湖北武汉。1941年参加中国抗日战争,...

    166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图文]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图文]

    文/金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纸本,纵29.9厘米,横119厘米,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卷》文字,自署“余归锺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作者时年六十五岁。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周诗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曹溶鉴藏。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一面,忽...

    16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刘毅臻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刘毅臻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来,百...

    126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画家曹来宾山水画艺术[图文]
    当代画家曹来宾山水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曹来宾,男,汉族,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55年出于河南省平舆县。1975年入伍,从戎期间就读于天津艺术学院。师从孙其峰,吴长江,杜滋龄老师。多次参加全军文化艺术活动。1978年首次参加东北五省区版画联展暨建军55周年美术作品展。2011年参加石齐新中国创作班;201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周逢俊山水画高研班;2016至2017年研修于张道兴中国创作班。近年来创作思路活跃,不断...

    187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玉来:谈谈国画的形似和神似[图文]
    刘玉来:谈谈国画的形似和神似[图文]

    美术在表现所画对象时存在着一个最基本的表达问题,就是画的像不像。一般来说,画得像所展现的物象是一个画家最基本的素质。如果画出的根本就和被画的对象对不上号,那画家也就不能称之为画家了。不过应该认识到,对这个”像”到底怎样认识,这是对”像”的质量认识的分水岭。在这个似乎简单的认知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美学差异。即形似与神似的差异。对于书画中这个“像”的问题,我国在宋代就已经解决了,或曰认识到了。北宋著...

    111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博物馆在移动” 云端或成新风潮[图文]
    “博物馆在移动” 云端或成新风潮[图文]

    5月18日上午,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南京博物院举行,首个国家级文博领域文创节——“博物馆在移动5·18文创节”也同步开启。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中国博物馆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等相关单位出席活动并共同点亮“云博物馆”,揭开本届文创节的序幕。“博物馆在移动5·18文创节”自5月18日开启,为期七天,涵盖“博物馆人谈文创”“把...

    6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清新淡雅 情趣盎然—浅析李玉刚的花鸟画[图文]
    清新淡雅 情趣盎然—浅析李玉刚的花鸟画[图文]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其审美源于情感比兴,在“似”与“真”中求其意像,于“似”托物言情,于“真”达情豁境。近读李玉刚先生写意花鸟画,则于其水墨心像中感受到清新淡雅,以及情趣与空灵的情境、“似”中求“真”的蕴藉。这些心灵底蕴的识见,构成了他个性创作的主旋律。李玉刚先生无疑是追求画面清新淡雅的写意画家之一。李玉刚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水墨为主的大写意作品,一类是以线条写实为主的小写意作品。前...

    5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董兵团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董兵团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 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 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 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 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

    103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以齐白石“梅”“菊”题材为例再谈衰年变法(下)
    以齐白石“梅”“菊”题材为例再谈衰年变法(下)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晚年变法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借助学界近年来整理出版的新材料,齐白石研究者、齐白石曾孙女齐驸近期通过对20年代变法期间齐白石的京华生活进行考证,并以此切入点重新审视齐白石“梅”“菊”两种传统文人画题材,对它们在齐白石变法历程中的风格演变重新进行梳理分析,尝试以新的角度分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成果和动力。本文为全文下半部分,分别对齐白石“梅”“菊”的变法前后的变化,包括对绘画技法...

    55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田世光作《松鹤遐龄》花鸟画鉴赏[图文]
    田世光作《松鹤遐龄》花鸟画鉴赏[图文]

    尺寸:137×68.5cm估价:RMB55,000-58,000成交价:RMB72,000钤印:公炜、田世光、世光画印款识:松鹤遐龄,田世光于首都柳浪庄上。田世光作《松鹤遐龄》花鸟画鉴赏(局部)田世光作《松鹤遐龄》花鸟画鉴赏(局部)田世光作《松鹤遐龄》花鸟画鉴赏(局部)...

    18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孟云飞:造像——佛陀幻影中的审美折射[图文]
    孟云飞:造像——佛陀幻影中的审美折射[图文]

    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结束了长达80年的三国纷争,形成天下一统的大格局。但好景不长,西晋政权奢侈成风,统治黑暗,直接导致八王之乱。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又有五胡乱华的战事不断。终于在匈奴的强劲攻势下,于公元313年,洛阳倾覆,公元316年,长安陷落,西晋政权宣告结束。中原地区被匈奴所统治,战乱频仍。公元493年,一直静观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带领20万大军南下,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192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乾隆时期“春宫图”:燕寝怡情[图文]
    乾隆时期“春宫图”:燕寝怡情[图文]

    《燕寝怡情图册》是无锡秦家历代收藏的珍品。无锡秦氏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素以“孝友传家”、“书史传家”,仅明清两代,无锡秦氏就出了进士32人,而康熙帝、乾隆帝祖孙两代分别六次下江南,每次到无锡均由秦家接驾。其家世显赫可见一斑。文学巨匠鲁迅曾在日记中记载“七日雨,午后霁。在艺苑真赏社买《燕寝怡情》一本,三元二角。”&ldq...

    51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方楚雄《威震山河》[图文]
    方楚雄《威震山河》[图文]

    方楚雄威震山河设色纸本镜心143.7×367.4cm有人说方楚雄是个天才。他八岁赴省城集会,当众表演大写意,“笔落惊四座”。22岁,方楚雄创作《牧鸭图》刊登在《人民画报》上一举成名;之后的30多年艺术生涯里,他稳步成为当今屈指可数的花鸟代表性画家。他在艺术上却有很高的悟性。他的创作勤奋不息地吸收多方面的滋养,并开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方楚雄最受欢迎和称道的,是...

    51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