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高原攀向高峰[图文]

时间 : 05-20 投稿人 : 波儿 点击 : 820 次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珠峰归来不看山

【编者按语】

2004年,敬庭尧走进了珠峰大本营写生创作,现在看来,就觉得发生在昨天一样,依然使人感觉到新奇和震撼。

这次体验生活之所以令人震撼,是作者站在珠峰5200米的高度后,又向上攀登了一千多米,完成了生命的跨越。

在当今画坛不乏画珠峰者,但走进珠峰大本营与珠峰面对面画写生者鲜见。敬庭尧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圆梦,见识一下世界最高山峰的“身材”,找到近距离画珠峰的感觉;二是通过此行锻炼意志品质,考验一下自己的耐力。

应该说,这是一次挑战,九年前的路况很差,到藏区后才知道自己开来的车爬不上去,是藏族兄弟开车送上大本营的。来到这里,见到的是一张张亲切地面孔,找到的却是彼此相依为命的感觉。因为这里气候恶劣,难说一觉醒来的明天就少了谁。

这里离峰顶只有三千多米,可谓近在咫尺,晚上住在帐篷里,耳边是嚎叫的山风,加上没有氧气,呼吸相当困难,好不容易才捱到天明。

曙光中,敬庭尧就开始画写生了。

此时,他看到了太阳的神秘和山峰的诡异,这种神秘和诡异都随着时间在一秒一秒的变化中。山光雪色瞬息万变,构成了绚丽多姿的奇特峰顶景观,在瞬息变化中察颜观色,演化出了鲜活的珠峰风貌,走进画家心灵深处。

与珠峰面对面,有一种与之为伍的神圣感,品悟到了一览众山小的伟岸,画家笔下每根线条,都感到很凝重,承载着太多的精神内涵。

珠峰没有可以比肩的邻居,体积庞大的山峦只能孤独中的静默着。这千载固守、万代沉寂,形成特有的性格,这就是不可一世的的孤傲。

对珠峰而言,任何妄想的征服都是对圣洁的亵渎和践踏,都是对尊严的蔑视和挑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敬庭尧在珠峰大本营向上攀登时,听到最强烈的声音是自己的心跳,每向上攀爬一步都是对自己生命的挑战,当不得不停下脚步时,加速的心音之声,警示着什么叫适可而止。

敬庭尧把目光转向了一直伴随自己的藏族朋友,这些坚韧顽强的兄弟们,就像一座座活动的山峰,他们是大自然的主人。

珠峰无语,是不可撼动的实力使然;藏民微笑,是自信的内力在昭示。山高人为峰,画家笔下的藏民,是勇往直前精神的图腾。

应该祝贺敬庭尧,作为一位人物画家,在人性化品味珠峰的过程中,懂得了对人的钦佩和敬畏。在自我膨胀的使人性变形了的当下,真正懂得了对大自然、对艺术规律的敬畏,一定会有新的未来。

那年从大本营归来后,敬庭尧沉默了,他雪藏了这次历程,一直没有向人提及过。

珠峰归来的近十年间,敬庭尧远离了尘嚣,简化了人际关系,守心、更守情,走向生活深处,提升着创作理念来指导艺术实践。

珠峰归来的近十年间,敬庭尧画山,更画人,画生活的强者,画信仰的坚守者,使每幅作品,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样式。

从高原攀向高峰,喜马拉雅山脉成为一个艺术家成功之路的坐标,更重要的是,在坐标的引领下,他画出了心中的珠穆朗玛。

珠峰归来不看山,看山就是新起点。

而今,敬庭尧袒露这尘封已久的历程,预示着一个新的跨越,即将开始了。

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

2023、6、14于北京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珠穆朗玛

从高原攀向高峰

8848

是一个数字,也是地球的至高点,终年积雪,来自远古的寒意,无声地泛着白光,冲向天宇。

高寒与冷白

是珠穆朗玛峰预留给这个星球的神奇密码,无数人穷尽一生,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以解密的名义,攀登高峰,征服自然。

女神第三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在藏语中,“珠穆”意为女神,“朗玛”意为第三,这是因为在它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顺序排位居第三,所以就称为珠穆朗玛峰。

在语汇里,珠穆朗玛的名字是和“绝对高度”一词通用的。在那样的高度上,可以形成对人间一切的俯视和审察,可以清楚地获得对于时间和空间全局的概括把握。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珠穆朗玛》2006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金风》2006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日照金山》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接近9000米的海拔,或许就像那个数字所昭示的一样,九,九,然后归一。

生命禁区

为什么要登珠穆朗玛峰?

一位登山爱好者说:“因为珠峰在那里。”

就因为珠峰静立成世界之巅,多少人心向往之,欲与之亲近。

但这里是远离世界的“第三极”,是生命的禁区。登山史上,珠穆朗玛既写满了多人的骄傲和荣耀,也写满了多人的失败和眼泪,或许这全部的荣耀和失败积累起来,也有这座山本身那样高了。

几十年的高山探索,近300人殒命珠峰。没人知道珠峰到底收纳了多少生命,他们或深陷冰缝之中,或永埋积雪之下,难寻踪迹……但也有些,定格在了遇难之地,赫然在目,成为珠峰攀登途中的“路标”。

在西藏,但凡有路可达的高原山口上,都猎猎招展着各色经幡,并以高山之石堆垒成一定高度以为崇拜的玛尼堆。它向每一位来到西藏的人昭示着生命的伟大。自然界无情陶冶着、净化着世世代代不屈不挠的藏民族。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天界子民》2016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天界子民》(局部)2016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母亲》2013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卓玛》2018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草原上的卓玛拉》2019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卓玛》2019年

生命禁区与生命奇迹的截然对立和谐地统一于一种崇高理想的信仰力量。人与自然的生命主题,因地势凌空而更高拔雄奇,也因更接近太阳而灿烂辉煌。

对视珠峰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敬庭尧2004年在珠峰大本营写生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敬庭尧与邱里2004年在珠峰大本营合影

敬庭尧默默与珠峰对视着,置身高寒之境,如临高山之巅。那一刻他感到庄严从足下升起,凄美从四周围拢,空灵从天而降。激醒了生命原动力。

珠穆朗玛的神秘像徐徐放送的温暖气息,使得人们如候鸟一般循着她的方向,飞越千山万水过来预要掀起她的面纱,一睹她迷人的美丽。

珠穆朗玛还是这样的孤寂深邃,不可改变,不可亲近。以至于太阳在她的面前也黯然失色。在这块高得连轻巧的空气都爬不上来的地方,珠峰抹掉了一切自然界的淫威,却又将一切还回它们本来的拙朴和真诚。生命在这里平等自然地流淌着,永远都不会改变。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高原雪霁》2017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雪际》2019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雪霁》2018年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雪域风光》

从高原攀向高峰 | 美术科普

她是世界巅峰的象征,人类认知的高峰,勇气可嘉的意义,生而畏惧的坚守,敢于挑战的人生……

攀登珠峰,“登上中国人的山”,勘测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高度” 被赋予了更多价值和情感。一如敬庭尧忘我地创作,在从高原攀向高峰的路上,让我们充满期待。

相关文章

  • 笔墨抒情:书法名家韦克义作品鉴赏[图文]
    笔墨抒情:书法名家韦克义作品鉴赏[图文]

    他是书法界德高望重的名家,作为“2011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他不仅书法艺术造诣高,他的品德修为同样达到至高境界。他从政数十载,官职直至正厅级别,虽公务繁忙,但从未荒废书法练笔……他,就是韦克义。韦克义,壮族,广西宜州人,研究生学历。历任中共玉林市委副书记,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主...

    43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中国拍卖行为何不能拍出天价[图文]
    中国拍卖行为何不能拍出天价[图文]

    2013年,英国著名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卢西恩·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以超过1.4亿美元价格成交。全球拍卖价前十艺术品中国瓷器书画无一入列;五大拍卖行我国占三席,但最贵作品均成交于佳士得、苏富比“国内拍卖行的平台还不够,管理和经营的团队还远远不够,国外是运营团队,我们更多的是行家团队,很多拍卖行自己也参与做买卖。遇到不付款的时候有些拍卖行自己都没底气拿起法...

    122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乾隆时期“春宫图”:燕寝怡情[图文]
    乾隆时期“春宫图”:燕寝怡情[图文]

    《燕寝怡情图册》是无锡秦家历代收藏的珍品。无锡秦氏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素以“孝友传家”、“书史传家”,仅明清两代,无锡秦氏就出了进士32人,而康熙帝、乾隆帝祖孙两代分别六次下江南,每次到无锡均由秦家接驾。其家世显赫可见一斑。文学巨匠鲁迅曾在日记中记载“七日雨,午后霁。在艺苑真赏社买《燕寝怡情》一本,三元二角。”&ldq...

    51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黑人模特是怎么一步步进入艺术史的[图文]
    黑人模特是怎么一步步进入艺术史的[图文]

    Charles Alston, Girl in a Red Dress,1934Collection Harmon and Harriet Kelley Foundation for the Arts,San Antonio谈到大众对艺术的认识,最广为人知的除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各位大师,其次就是印象派了。当然,印象派的历史、画风和其革命性也是美术史系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而其中一课,一定是关于不...

    28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宋加洛瓷器的磁州窑风格[图文]
    宋加洛瓷器的磁州窑风格[图文]

    宋加洛与素可泰、西萨查那莱地理位置图北京 王建保提及磁州窑,总会联想到泰国的宋加洛瓷器;看见宋加洛瓷器,一定会和中国瓷器联系在一起,包括著名的磁州窑。这就是磁州窑、宋加洛对古陶瓷热爱者的心结牵动。怀着这个心结,笔者近期三次造访泰国,在泰国国家博物馆、曼谷大学东南亚陶瓷博物馆、宋加洛博物馆、清迈博物馆以及山林、河畔的古瓷窑遗址上寻觅中泰两国间陶瓷文化相互牵系的蛛丝马迹。并由此撰写了《磁...

    36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握手言欢”[图文]
    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握手言欢”[图文]

    现代艺术虽然至今尚未形成界定明确的范式,一直处于风格多样、各领风骚的起伏状态,但它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反叛质疑色彩,为其标注了新潮前卫、先声夺人的雄姿。但这种姿态并不意味着现代艺术已经一统天下,它仍处于历史选择的过程中。在此期间,有些作品将作为经典载入艺术史,有些作品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点缀和陪伴,而那些凑热闹的应时应景之作则将被淘汰。与此同时,它与传统艺术的关系经过较量和沉淀,也将各归其位,各自...

    108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翰墨丹青:品读孙阳老师的国画艺术[图文]
    翰墨丹青:品读孙阳老师的国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孙阳 1962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武清,现任:中国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画院国家级职业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北京市西城文联理事,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绘画作品以中国画花鸟(工笔、雪景)为主并擅长山水、书法篆刻,二十三岁年拜著名书画大家刘炳森先生为师,受教多年,经过刘炳森老师指点和长时间的实地写生之后,研究自创工笔花鸟雪景(落彩落墨)飘雪画法,其画法独具画风,真实自然的...

    3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晚潮 | 山天大畜——我的山水画艺术观[图文]
    晚潮 | 山天大畜——我的山水画艺术观[图文]

    大畜卦《彖》曰:“刚建笃实,辉光日新”,这也正是我艺术创作最切实的道路指引。刚建中正,笃实力行,以才学为基,以笔墨之功,厚积薄发,而后辉光日新。这既是艺术之路,也是人生之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从一开始就指向了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哲学的本源,恰为儒家和道家精神的“中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精神指向。山水即是天地,天地大美,四时明法,万物成理,天地人和谐共融,顺应天道,...

    18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前瞻思考[图文]
    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前瞻思考[图文]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迅猛,持续维持在每年200座新建博物馆的水平上,而且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表示,中国的博物馆要完成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提升,要实现从硬件的现代化到软件的观众友好型的华丽转身,无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重视教育,是当今世界和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美术馆作为艺术类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公共文...

    131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书法学习要耐住寂寞:保持低调[图文]
    书法学习要耐住寂寞:保持低调[图文]

    有人说,我在书法界始终保持低调,也有人传丁嘉耕不写字了。自从1992年我参加全国第五届书 展、全国第五届中青展后,至今十多年了,我确实很少参加展览。因为我总认为,书法艺术不是时鲜的水果,它忌讳不断叫卖。它有点像石油,大凡漂在表面的,看 似五颜六色,但那是浅薄的油花,沉在地底那浓浓的原油,看似色彩暗淡,但那是催化生命的动力。书法是一种文化,靠的是深厚文化底蕴去吸引人们视线,打动人 们心灵,任何人为...

    104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陈之佛绘画收藏流散及研究[图文]
    陈之佛绘画收藏流散及研究[图文]

    陈之佛鸣喜图陈之佛致力于工笔花鸟创作主要集中在他生命后期的20余年间,自上世纪30年代末到去世,他先后创作了500余幅工笔花鸟画精品。这批作品究竟散佚何处,有些可能已成为永远的秘密。陈之佛大部分工笔花鸟画作品的收藏信息不明确,使我们今天对陈之佛的绘画艺术很难有全面、整体的认识,令人惋惜。即使如此,陈之佛仍然有100余幅工笔花鸟画精品被收藏在公私收藏机构,为人们所熟悉,用于展览和研究,从中可以了...

    58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凛冬将至?当代艺术行情下滑严重[图文]
    凛冬将至?当代艺术行情下滑严重[图文]

    陈逸飞1988年作《吹箫》据悉,2017年拍卖行所提供的当代艺术拍品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20%。正值艺术市场最膨胀的今天,今年上半年当代艺术拍品成交量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滑了三成。是什么呈现了这样的趋势?专家解释到:市场已从定价及规模都回归至更理性的状态了。全球市场:当代艺术拍品量骤减据artnet数据库显示,今年上半年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品的上拍数(全球420家拍卖行提供了70473...

    45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如何学画画?抓住两个“532”[图文]
    如何学画画?抓住两个“532”[图文]

    黄健生(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年人学画画,常常会问“我这么大年纪还能学吗?”其实学画画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有多少上了年纪的人在老年班学上一阵子也能画得象那么回事,但确切的说那不是画家,要成为一个画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笔者认为想学画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532”。第一个“532”是指这个人必须具有五分的天份、三分的勤奋和二分经过严格的规范训练;第二个“532”是要求画画者必须把学习的时间...

    170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李天天[图文]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李天天[图文]

    李天天,艺术学(书法)博士,毕业于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书法教师。师从欧阳中石、解小青教授,致力于汉字与书法教育的研究,在核心刊物中发表多学术论文,编著《中国书法名迹赏析——张猛龙碑》一书。书法作品《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曾参加“求正——首师大师生书法展”并于中国美术馆展出;《陆游诗》获日本第52回全国书道展海外推荐奖。孟云飞:读李天天博士的书法五色翰墨,融沁大千世界。八...

    9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丰草湛露——中国当代艺术家刘子彦[图文]
    丰草湛露——中国当代艺术家刘子彦[图文]

    中国河南籍艺术家刘子彦是一位反艺术的中国零艺术运动实验者。她的作品正在作为90后一代在全球文化新当代潮流中发声。在刘子彦的作品里看到了新科技时代带来的影子,这种科技的影子似乎还会增长,但方向让人恐慌,前AI时代的来临已经在抹去人内心的痛苦和快乐,但又并存,这些感受我同样在刘子彦的作品里有较深的感触,这种带有无限触角的感触让人充满激情和恐惧,这种有着绚烂多彩质感的伪金属符号插入现实中的血肉生活让人...

    129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