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如何识别真正的伦勃朗[图文]

时间 : 03-07 投稿人 : 小珍 点击 :

如何识别真正的伦勃朗 | 美术资料存在争议的伦勃朗作品《扶手椅上的老人》

事实上,伦勃朗比许多学者想象中更为谨慎。有证据表明,当他润饰了他人的作品,他就会签上自己的名字。我们知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多么的敏感。至少有两次他被其他艺术家要求去裁决作品的真赝。没有任何一个伦勃朗工作室的助手抱怨自己的主人冒用他们的画作。在伦勃朗的一生中只有一次他出售了有争议作品的记录。

数以百计的伦勃朗作品的真赝仍在学者间存有争议,为什么它们如此难于鉴定呢?

1950年,当英国德文郡第十一公爵遭到7万英镑继承税账单的打击时,他像许多豪华古宅的拥有者一样,凝视着他的墙壁看有什么可卖的艺术品。公爵发现他有3幅伦勃朗的作品,并建议英国政府选择其中一幅抵掉部分他需要支付的税金。于是在1957年,伦勃朗的《扶手椅上的老人》(Old Man in an Armchair,1652)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

仅仅十年后,这幅画被降级为“伦勃朗的追随者作品”。

“这幅画的总体结构很弱,甚至充满了分歧与矛盾。”艺术史学者霍斯特·格尔森(Horst Gerson)在1968年的《伦勃朗作品全集目录》中写道,“这些问题在这一伟大时期伦勃朗的签名画像中都是找不到的。”自那以后,这张画作在长时间内被忽视了。2010年,它出现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赝品与错误展”中。

在今年,世界顶尖的伦勃朗专家、在荷兰进行“伦勃朗研究项目”的恩斯特·凡·德·威斯汀博士又宣布说这张画确实是伦勃朗真迹。“这是一张非常重要的画”,他表示,是一个“有关于绘画的绘画”,预示着伦勃朗在17世纪50年代技艺上的变化。凡·德·威斯汀认为格尔森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这幅作品不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画像。我同意他的这个观点。

事实上重点在于,我们不应该把《扶手椅上的老人》视为委托画像,一般的委托画像要求艺术家专注于肖像或礼服的描摹。相反,这幅作品是对沉思老人的主观的、深入的研究。画面中,老人的脸孔明灭不定,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地沉入一个简单、牢固的椅子上。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观察,而不是形似。为了描绘这一场景,伦勃朗允许自己比平常更自由地运用画笔。我们不需要关注老人的华贵衣装,所以艺术家在画的时候流畅而迅速;我们也不需要看到这位老人的确切长相,所以艺术家只刻画了部分的细节。他的右手优美地抬起: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是在抱着自己的头,而是一个人在沉思的时候心不在焉地抚摸着脑袋。

然而,英国国家美术馆对于凡·德·威斯汀的观点只是勉强地耸耸肩。他们坚持认为《扶手椅上的老人》不是伦勃朗所作。因此,当画廊举办盛大的“伦勃朗:晚期画作”展览时,《扶手椅上的老人》将被留在场外。

如果你觉得这一切是那么混乱,那么欢迎你来到怪异的伦勃朗学术圈。在20世纪上半叶,当时人们相信伦勃朗留给后人600-650幅作品。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这一数字迅速萎缩至约250幅 。

没有任何一个伦勃朗工作室的助手抱怨大师拿自己的作品去鱼目混珠。

那发生了什么呢?简单地说,对于伦勃朗的鉴赏能力(也就是经过仔细检查后说出是谁画了这幅画的能力)不复存在了。1968年,“伦勃朗研究项目”成立时有一个令人钦佩的目标——明确指出每一幅作品是不是伦勃朗的真迹。但有两个关键因素影响了“伦勃朗研究项目”的顺利运行。首先,它试图借助于委员会的评判,但这种过程存在优柔寡断和群体思维的问题。说一幅画作“不是”伦勃朗的作品比说“是”更加容易而且风险低。在这种情况下,最难取悦的学者从遵守“纪律”中获得赞誉,并影响他人。

其次,一些人认为,鉴赏本身已经过时了。“新艺术史”认为,鉴赏是多余的,是精英的做法,并不再被当作是艺术史学家和策展人的关键技能。社会、经济和哲学的阐释重塑了今日艺术界的秩序。因此,尽管关于伦勃朗作品的真赝问题时时发生,但广泛而热烈的辩论无法持续。越来越少的专家学者会主动参与这种辩论。

当“伦勃朗研究项目”开始挥动其归因斧,其他人也加入进来,包括主要的博物馆馆长。伦勃朗学者紧紧抓住每一个疑问——如果作品X不再是“正确的”,那么可以肯定以类似方式完成的作品Y和Z 也必须是“错误的”。

甚至知名作品也被否决了。被否决的作品包括一幅王室收藏的1642年的签名自画像,一幅华莱士收藏的1637年签名自画像,以及弗里克美术收藏馆《波兰骑士》(Polish Rider,c1655)。有时,一件作品被判定为赝品往往只需要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在1980年代中期,柏林画廊著名的《戴金盔的男子》(Man with the Golden Helmet),以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拍卖人》也相继被降级。不是因为它们不像伦勃朗的后期作品,而是因为X光显示画的底层有一个不寻常的技术痕迹。当时没有多少伦勃朗的作品通过X光检查进行比较,而且毫无疑问伦勃朗了解不止一种在画布上画画的方式。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着,直到1993年“伦勃朗研究项目”五个主要学者之一的凡·德·威斯汀认为这种疯狂不得不停止。“这个项目失败了”,他说,“这是没有好处的。”他勇敢地改正了一些伦勃朗研究项目早期的错误,在王室、华莱士和弗里克收藏的这些作品都重新被认可,就像大都会的《拍卖人》也“恢复了名誉”。时至今日,《戴金盔的男子》仍存在疑问,而英国国家美术馆对于凡·德·威斯汀的判决也不以为然。根据“伦勃朗研究项目”显示,最新的“官方”伦勃朗作品的数字是340幅。

尽管凡·德·威斯汀的观点更具“包容性”,但在我看来,340幅的数字仍然太少。范·戴克(一个创作并不特别迅速的画家)创作了大约750幅作品,并且他42岁就死了。伦勃朗一直活到了63岁,他的创作比大部分艺术家都多,仅仅这个数字的画作不可能占用其所有的业余时间。

是什么在背后支持着“伦勃朗研究项目”和博物馆馆长呢?在我看来,伦勃朗鉴赏仍然受到伦勃朗研究项目早期的不良影响,批判持续引起对于伦勃朗作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广泛质疑。

这里有一个例子:该项目的“假签名”理论。伦勃朗学者说服了自己去相信伦勃朗急功近利地把自己的签名签在工作室助手的画作上。他们认为,这就是一些“错误”的画作有一个看似合法签名的原因。但这一论断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文件或恰当的证据。这是一个回顾过去而创造出来的理论,仅仅为了使解释可以被接受。在一些不被认可的作品上签名,通常出现在一些含糊不清的问题的判定之中。这是本末倒置的艺术史。

事实上,伦勃朗比许多学者想象中更为谨慎。有证据表明,当他润饰了他人的作品,他就会签上自己的名字。我们知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多么的敏感。至少有两次他被其他艺术家要求去裁决作品的真赝。没有任何一个伦勃朗工作室的助手抱怨自己的主人冒用他们的画作。在伦勃朗的一生中只有一次他出售了有争议作品的记录。那是1641年出售给一个莱顿酿酒商的作品。

最后,我们可能会问,这些神秘的、超级天才的“伦勃朗的追随者”是谁?在伦勃朗工作室里谁有能力画出像《戴金盔的男子》一样令人着迷的作品,但却没有留下一丝独立创作的痕迹?我怀疑有很多人存在——他们是现代的伦勃朗研究者的幽灵。

当然,我很同情伦勃朗学者。伦勃朗是一个超级多变的艺术家,他在一生的创作中不断地改变风格,确定他究竟创作了多少幅作品永远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展览可能错失了一个机会,它们只展示“毫无争议是由大师所做”的作品,将《扶手椅上的老人》排除在外。这将会令世人丧失将两者进行比对的难得机会。

可悲的是,没有多少艺术史学家和策展人有兴趣运用新的客观的角度去鉴赏伦勃朗。就个人而言,我怀疑他的作品很难从过去50年的掠夺中重新被正名。对于“新艺术史”,这并不重要。但对于伦勃朗,这不公平。

相关文章

  • 2020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邹士华[图文]
    2020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邹士华[图文]

    艺术简介:邹士华北京美协会员高级美工师欧洲艺术家联合会中国会员日本东京,葛市区美术会名誉会员高级美工师午马画院院长国家民委中国民族画院研究员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艺术系《荣宝斋》三期推荐画家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未名骏马闯画坛》金牌画家名家点评:邹士华老师画的小老鼠祈福作品带有浓厚的民间特点,中国古代钱币与小老鼠的结合就是邹老师的一个新的创意。又有表现主义形式,但又不同于西方表...

    45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年终盘点:2017年艺术品市场大事件背后的十大现象[图文]
    年终盘点:2017年艺术品市场大事件背后的十大现象[图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7年接近尾声,回望今年的艺术品市场,许多业内的大事件依然历历在目,年初时还争论不休、各执一词的艺术市场冷暖走向,如今露出了回暖崛起的迹象。小编整理了2017年艺术品市场的一些大事件,并归类总结,列出了十大现象,与君共享。香港四大拍卖行历次拍卖总额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制图现象一:拍卖市场回暖崛起 中小拍卖企业受考验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总成交额...

    154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为什么吴昌硕的作品卖不过齐白石[图文]
    为什么吴昌硕的作品卖不过齐白石[图文]

    说起吴昌硕,总有种复杂的情绪。数年前,曾跟一位藏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我看吴昌硕的画,有些画看了五体投地,有些感觉就是胡乱抹一下。他说,对,但即使是胡涂乱抹,也比齐白石好。为什么?因为吴昌硕有文人气。那怎么吴昌硕卖的不如齐白石?因为懂的人少。吴昌硕和齐白石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在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疯狂膨胀增值背景下,吴昌硕的作品市场价格也算高昂,但却不如齐白石耀眼,更不符合他在艺术...

    70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袁运甫评顾平画作:真水流处自有香[图文]
    袁运甫评顾平画作:真水流处自有香[图文]

    顾平真水流处自有香文 / 袁运甫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新近调入中国国家画院的顾平教授的画展,顿觉眼前一亮,当今也还有如此坚守笔墨和情致的画家!在这艺术市场浮躁的年代,尤显可贵。清代画家戴熙谈绘画的审美体验时说:“固有令人喜者,令人惊者,令人思者。”无疑,顾平的作品亦具此感。他力求打通山水、花鸟、人物的门类界限,通权达变,随事制宜,信手拈来,皆得理法。他的工笔人物、山水优雅气盛,生动传神。...

    195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张绍杰:用笔触勾勒土地的质感[图文]
    张绍杰:用笔触勾勒土地的质感[图文]

    《寻找》(局部)116cm×56cm×3布面油画2012年风景油画的创作,倾注了张绍杰多年的情感。从单纯地表现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色开始,到那里去体验生活、写生,去收集素材和寻找感觉,张绍杰作品中的情境表达是他朴实人格的真实体现,让观者在“平凡化”的画面中有情感的共鸣,让观者在笔触间有精神的触动。张绍杰个人绘画作品展将于10月26日于798盛世天空美...

    95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孟云飞:飞鸿舞鹤 节义千秋——黄道周书法简论[图文]
    孟云飞:飞鸿舞鹤 节义千秋——黄道周书法简论[图文]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汉族,字幼玄, 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年-1646年)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

    102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薛若哲:真实存在于绘画的缝隙中[图文]
    薛若哲:真实存在于绘画的缝隙中[图文]

    2014年初夏,布鲁塞尔因为长时间下雨,还有些寒意。带着对着马格里特的喜爱,我走进了马格里特美术馆。然而不到一个小时,便失望地逛完四层展馆出来了。他的原作并没有提供比印刷品更多的信息。绘画不能仅止于此。在马格里特的画中,信息都在前端。我开始思考,绘画这种材料之于我,什么比较重要。解释绘画的努力常常失败,因为绘画所描绘的并非真实,它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虚拟语气。哪怕是复制现实的摄影,只要存在选择,...

    66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文物艺术品的展览变革[图文]
    文物艺术品的展览变革[图文]

    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6年,见证了国家博物馆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观众数量成倍增长,其发展反映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整体水平,以及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诉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提高后,人们的文化诉求随之提高,省区市级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正在逐渐完善当中,甚至很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超乎人们想象。比如今年9月1日开馆的贵州美术馆,它是西南少数民族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省级美术馆建设中的一个特别案例,...

    21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探—齐白石有仇官情结吗?[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探—齐白石有仇官情结吗?[图文]

    不倒翁在齐白石的作品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就是以不倒翁为题材的作品。在现实中不倒翁虽是儿童喜欢的玩具,但在齐白石这些作品中表现得却没有一点童趣的味道;不倒翁是民俗艺术品,民俗艺术大都表现民间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乐趣,这一点在齐白石这些作品中也不存在。可见齐白石只是将民间这个艺术形式拿来表现自己的喜恶而已。有议论者认为齐白石是在表现自己痛恨官吏的心情,用今天的话简单的说来就是“仇官”心理。那么,齐白石到底...

    129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看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勿以画价论短长[图文]
    看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勿以画价论短长[图文]

    齐白石 石门二十四景之棣楼吹笛图 34×45.5cm 册页 纸本设色 1910年 辽宁省博物馆藏齐白石与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并称为中国近代画坛四大家。近期,美术报刊发了一组评论——《吴昌硕的画价为什么高不过齐白石》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文在许多媒体广为传播。为此,笔者也颇有感触,谈谈自己的观点。湖南人齐白石,14岁做木匠,雕花为生;32岁开始学刻印;53岁迁居北京。人生地不熟,他操着一口湖南话独...

    160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孤寂中的理想[图文]
    孤寂中的理想[图文]

    倪瓒《渔庄秋霁图》(此作近期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第一次看到倪瓒的《渔庄秋霁图》是在一堂关于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课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张张地播放着元代绘画的幻灯片,许多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在我的眼前闪过。突然间,这幅画吸引了我。图画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淡雅和空灵。仔细看画面的各个部分,上段是远景,描绘了是平缓而连绵的山峦,中段是中景,绘出了平静的水面,下段是近景,表现了在水中土丘上几棵参差的松树。安静、空...

    112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梵高的“鞋之争”[图文]
    梵高的“鞋之争”[图文]

    1935年,海德格尔发表关于艺术的本质的讲演。讲稿几经修改之后于1950年发表,1960年再次修订发表,成为20世纪影响广泛的艺术哲学文献之一。其中有一段关于梵高的油画作品的深情议论,俘获不少读者,也惹来不少麻烦。美术史家夏皮罗撰文指出,海德格尔搞错了鞋的主人,它们不是农妇的鞋,而是梵高自己的鞋。尽管海德格尔没有回应,但他的沉默被认为是自觉理亏,夏皮罗后来还力图证明海德格尔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广为传...

    50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杨宏伟作品欣赏[图文]
    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杨宏伟作品欣赏[图文]

    【个人简介】杨宏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高研班。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品画院执行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师生联谊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郑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房山区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艺术镜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云南日报》、《美术...

    112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刘玉来:画家要创立自己的风格[图文]
    刘玉来:画家要创立自己的风格[图文]

    画家的努力创作一方面是不断锤炼自己的功力 ,一方面当在挥毫中逐渐建立自己独特的画风。风格的建立离不开平时不断的挥毫,但是倘若不有意识的去建立自己的风格,大都只能是在原地上打转,因为特色不会在无意识情况下出现,即使出现了也会因你没意识到而错过。如果在平时的绘画中不去尝试新的表现手法,一味的重复自己熟悉的路径,无疑会在原地止步不前,而尝试新的方式可能会失败,但必定会有所收获。创作不是因袭,不因袭的创...

    86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么顺利[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么顺利[图文]

    艺术简历么顺利,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河北省唐山人,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周韶华工作室画家、唐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民建中央画院特聘画师、民建唐山画院院长。《让我们共同成长》200cm×200cm 纸本水墨生存与毁灭——读么顺利作品《让我们共同成长》三九木一场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仅仅在一瞬间...

    195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