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孤寂中的理想[图文]

时间 : 03-05 投稿人 : 玲玲 点击 :

孤寂中的理想 | 美术学术

倪瓒《渔庄秋霁图》(此作近期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第一次看到倪瓒的《渔庄秋霁图》是在一堂关于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课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张张地播放着元代绘画的幻灯片,许多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在我的眼前闪过。突然间,这幅画吸引了我。图画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淡雅和空灵。仔细看画面的各个部分,上段是远景,描绘了是平缓而连绵的山峦,中段是中景,绘出了平静的水面,下段是近景,表现了在水中土丘上几棵参差的松树。安静、空旷而孤寂,仿佛让人抽离了复杂的现实。

《渔庄秋霁图》,纸本墨笔,纵96.1厘米、横46.9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元代书画家倪瓒的代表作。

倪瓒(公元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为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一。沧桑的现实和家庭背景使倪瓒形成了孤傲、清高和超然物外的性格,晚年又因为漂泊的个人经历而变得有些悲观。

倪瓒的绘画天真高逸,幽淡烂漫,并且极具淡泊高远的气质。倪瓒在士大夫中有极高的享誉,至今仍然是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他的绘画代表作品有《六君子图》、《松林亭子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其绘画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答张藻仲书》和《跋画竹》两则画论之中。

“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清閟阁全集》卷九《跋画竹》)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近迂游偶来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鄙辱怒骂,无所不有。冤矣乎,讵可责寺人以髯也!是亦仆自有取之耶?”(《清閟阁全集》卷十《答张藻仲书》)

郑拙庐先生在《倪瓒》一书中提到,倪瓒主要的绘画美学观点有三条:一是画要写胸中逸气;二是画不求形似;三是绘画是聊以自娱的。

倪瓒认为,画竹的好坏不在于是否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竹的真实原貌,而在于抒发胸中的“逸气”。如果别人不了解他的绘画手法和意趣,以形似逼真来苛求,那么就是把他所绘的竹子当作是麻和芦苇,他也无可奈何。绘画,是抒发胸臆,而不在于形似,只在于画家在创作中自由抒发情思,聊以自娱。

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画于1355年,这个时候他已经年过半百。这幅《渔庄秋霁图》保持了他在画作中的一贯作风。他的绘画雅致纯净,表现了一种孤寂与宁静,在画面中常常杳无人迹,空灵天真,平静恬淡。他的山水画有一种空灵的生命感,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意志,拥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平静的湖面,淡淡的小山,配以几棵稀疏的松树,此景是倪瓒个人品性清高孤傲的表现。

有了气韵,自然而然就会神似,如果画作只有形似则不能称之为一幅好画。这种对绘画的神似和气韵运的强调,是当时“道”之精神的艺术体现。除了倪瓒的绘画,当时的很多绘画都体现了画之气韵,它们风格恬淡,意境空灵,着实反映了画家的内心的气韵,如吴镇的《渔父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家强调山水画要画出“道”的意味来,让人从中感觉到绘画的气韵美。这种对气韵的重视是当时普遍性的审美情趣。这种构图注重虚实相生,从虚无处见气韵,实际上是道学思想的渗透。

倪瓒的画论不只是他的个人想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金元时代文人画家对于绘画的主要看法。与宋代重视义理有一定差别,这时的画家更讲究神韵气趣,而且是建立在宋代对物象的细心观察和描绘的基础之上的。倪瓒也并非完全主张舍弃形似,只是更加重视神似而已,也就是更加重视“道”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宰性作用。

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同样反映了金元时期诗书画结合的特点。绘画为画家情怀与逸气的感性显现,诗文以语言来表达画家的情感,是绘画之中道的表达与反映,而书法作为载体则将这种气韵和情趣更为直白地展现在绘画作品上。

在倪瓒的这幅《渔庄秋霁图》的中段,有一首诗:“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题款为倪瓒晚年所书,他在绘完此画的十八年后因为感怀往昔所以题了这首诗,这个时候他已经七十二岁高龄了。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沟通了上段和下段的景物,使整幅图画浑然一体,达到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自提诗秀逸俊美,书法严整有规矩,又不失淡雅自然之态。书法的用笔、诗的内容和画面的意境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清代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这样评价倪瓒的山水画:“高士倪瓒师法关全,绵绵一脉,虽无层峦叠嶂,茂树丛林,而冰痕雪影,一片空灵,剩水残山,全无烟火,足成一代逸品。我观其画,如见其人。”这幅《渔庄秋霁图》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初看就给人一种身处仙境之感。在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倪瓒的孤独和清高。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很浮躁,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孤独。如果像倪瓒一般去经历孤独,感受孤独,从而享受孤独,我们就能够理解孤独的美。也许现实会摧毁理想,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内心为最初的理想留下一块地盘,它会犹如天空中星星,让我们永远知道行动的方向。

在当代的绘画作品中,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令人如此感动的作品了。每当我看见倪瓒的这幅画,都会被隐藏在其中的气韵所折服,并和艺术家产生共鸣。这样的风景是生活的另一面,在其中我们经验未曾经历过的生活,体会艺术家的感情与意志,并达成我们自身和生活的和解。

相关文章

  •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图文]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图文]

    人活着,分形式与内容之说。只有形式的,是行尸走肉,来与去空无意义;但若形式包含了内容,生命便将远远超越那个形式本身了。陈洪绶在艺术上的一念未毁,便是他超越了这有限的形式,永远对世间贡献了他的有内容的生命。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绘画里的人物画,从古至今,男人、女人、小孩子,帝王、将相、知识分子,以及仕女的模样,无论是简笔勾勒,还是细笔点染,看一眼就觉可亲可爱,接受起来毫无难度。顾恺之的洛神,周昉的...

    130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中国印 青田石[图文]
    中国印 青田石[图文]

    青田印石农民离不开土地,篆刻家离不开印石。印石的广泛应用,宣告了以实用为主的铜印时代的结束,开创了以艺术欣赏为主的石印新时代。印石有着温润细腻、脆软相宜的特质,为文人提供了自篆自刻的理想艺术载体,促进了篆刻艺术之花在华夏艺苑茁壮成长,因而备受历代篆刻家的钟爱,而在众多的印石品类中,青田石是最早、最佳、最广泛应用的印石,它在煌煌中国篆刻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子昂始取灯光冻长期来,印...

    22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图文]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图文]

    明末清初,欧洲艺术传入中国,水彩画种所使用的媒材和表现力与中国水墨艺术的表现手法相近,故水彩画成为中国艺术家极易接受的外来艺术画种。清末,我国引进并接受西方教育模式,水彩画课程出现教科书,水彩画种在我国逐步奠定基础。在民国时期,徐咏青以风景水彩画和郑曼陀的水彩仕女画相合作,创作出许多备受欢迎的擦笔水彩画——月份牌。特别是20世纪初,水彩画会成立,兴办展览、促交流,在不断地继承、演变、变革中,水彩...

    5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梵高纽南时期的白杨树小路将修复,是否受印象派影响?[图文]
    梵高纽南时期的白杨树小路将修复,是否受印象派影响?[图文]

    梵高第一件被荷兰的博物馆收购的作品《纽南附近的白杨树》(Poplars near Nuenen)近期将被修复,这也是1903年,梵高第一件进入公共收藏机构的作品。围绕画作中的白杨树这一重要景观,此次修复有望解开关于画作的两个由来已久的谜团,为研究这些有趣的问题提供不同寻常的契机。梵高为什么要重复使用画布,在纽南的旧教堂塔楼和他父亲墓地的早期构图上作画?尽管后来的大部分白杨风景画都是在荷兰的村庄完...

    178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砚边点滴[图文]
    砚边点滴[图文]

    一我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但我骨子里真的很喜欢古人留给我们的那些可以在无聊时自遣的手艺。一直以为,中国人的血管里流的不仅仅是血,还有水墨。对水墨写成的东西我们有着一种天然的亲昵感。我喜欢书法这门手艺大约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我正儿八经练书法是在鲁院进修时期。那时候有几位同学写上了瘾,一天都要练好几个小时。初学书者,总有一阵子狂兴的。一天之中,茶余饭后,突然想写字,就跟内急一样,急不择纸,抓来就抹。这...

    39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台湾插画家郑晓嵘:清澈的迷幻异想[图文]
    台湾插画家郑晓嵘:清澈的迷幻异想[图文]

    第一次看见郑晓嵘 (Hsiao-Ron Cheng) 的作品,是在旧金山的黑胶唱片柜上,迅速攫住我目光的澳洲电幻创作歌手特洛伊 (Troye Sivan) 《Blue Neighborhood》黑胶版专辑封面。从琳琅满目的层柜上,这张带有粉彩晕染氛围的专辑封面轻易地从唱片架上脱颖而出,恬淡却强烈的插画风格,让我在听到特洛伊的音乐之前,就立刻植入了对他的第一印象:充满精緻细节、多样层次感、清新缓和...

    29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不断创新 让传统工艺更好地回归现代生活[图文]
    不断创新 让传统工艺更好地回归现代生活[图文]

    2月11日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竹编体验中心,30多名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工作人员在紧张忙碌地工作。其中,全国人大代表、“90后”省级非遗项目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的身影尤为吸引人,她正用一块蜡染手帕反复擦拭着一幅用竹丝编织的2.6米长遵义会议会址画,几天后杨昌芹将带着这幅画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9欢乐春节香港文化庙会。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

    171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行家指路:捡漏有说法、淘玉有套路[图文]
    行家指路:捡漏有说法、淘玉有套路[图文]

    我从事和田玉推介近20年,每年都在新疆和田住上不短的时间。只能说,这是一部很生活化的淘玉剧情版宝典,因为所有攻略都来自我逛巴扎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到了新疆和田,就意味着从维族玉商那里淘宝。一方面维族玉商其实不懂和田玉,但另一方面维族玉商懂人心。这就像事物的两面,翻开A面窃喜,但还有B面需要搭配。于是在不懂玉的维族玉商面前如何把你的心安放好,这是成功淘玉的最大招数。不要那么错愕的表情,首先,维族玉商不...

    77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浅析疫情对拍卖市场的影响[图文]
    浅析疫情对拍卖市场的影响[图文]

    2020年快过去了一半,盛夏已来,可年初戴着的口罩依旧无法脱下,原本往年这个时间段已是各大拍行线下角逐之时,可此刻,同行间怕是早已习惯了在“云”上互相PK的日子。就在半月前,国内拍卖的主战场,北京宣布从6月6日0时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下调为三级,凭健康码,进入社区可以不再测温,外地人员可来京出差、旅游。可仅仅过了10天,就又回到了“战疫”状态。6月16日晚,北京市举行新型冠状...

    122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 一探宋荦的书画鉴藏[图文]
    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 一探宋荦的书画鉴藏[图文]

    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清朝建立后,定都于北京,一方面战乱打破了南方安稳的社会环境,使士人的文化交游圈受到破坏,明朝内府收藏的大量书画散落民间,另一方面,一些明代的旧臣以“贰臣”身份进入新的朝代,“清廷对明移臣的怀柔政策使得大批汉族文人聚集北京”,明代移民随之也带来了自己所收藏的古书画。一、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清朝建立后,定都于北京,一方面战乱打破了南方安稳的社会环境,使士人的文化交游...

    181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生肖邮票还会有多大的升值空间?[图文]
    生肖邮票还会有多大的升值空间?[图文]

    在我们的生活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开始利用闲置资金作为投资实现增值目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邮票投资市场逐渐火热,邮票在欣赏的同时还有增值空间可以实现资金增值,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邮票收藏中。经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核准,北京市邮票公司发行的《第一二三轮生肖和田玉仿印邮票》是一款将生肖、和田玉和邮票文化完美融合的创新型生肖文化艺术藏品。由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批准的生肖仿印邮票和田玉原版,作为开...

    11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图文]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图文]

    陈迪和陈迪和,方笔山水画创始人,国学理论学者。1962年生,湖北阳新人,湖北大学毕业,现任湖北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这些年来,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似乎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时髦了,不知道这是出于一种学术还是出于某种心理或某种目的,反正不把中国画变成水墨画就有一种誓不甘休的意思,想想上个世纪50年代就曾经要把中国画改名为彩墨画,也就只...

    60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著名画家关麟英国画艺术鉴赏[图文]
    著名画家关麟英国画艺术鉴赏[图文]

    【艺术简历】关麟英,蒙古族,1940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中国画专业。修业本科五年,师从吴镜汀、吴光宇、王雪涛、秦仲文、马晋、黄均等前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内蒙古美术馆馆长。作品《惠风和畅》参加由国际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9届奥...

    49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宋加洛瓷器的磁州窑风格[图文]
    宋加洛瓷器的磁州窑风格[图文]

    宋加洛与素可泰、西萨查那莱地理位置图北京 王建保提及磁州窑,总会联想到泰国的宋加洛瓷器;看见宋加洛瓷器,一定会和中国瓷器联系在一起,包括著名的磁州窑。这就是磁州窑、宋加洛对古陶瓷热爱者的心结牵动。怀着这个心结,笔者近期三次造访泰国,在泰国国家博物馆、曼谷大学东南亚陶瓷博物馆、宋加洛博物馆、清迈博物馆以及山林、河畔的古瓷窑遗址上寻觅中泰两国间陶瓷文化相互牵系的蛛丝马迹。并由此撰写了《磁...

    36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石建邦:已故海上书法家任政的任政体[图文]
    石建邦:已故海上书法家任政的任政体[图文]

    任政楷书柳永词(局部)石建邦那天溜达福州路,推开笔墨博物馆的门,看见里面汪经理在埋头布置展品。近前一看,是已故海上书法家任政老先生的作品,不禁勾起我缕缕回忆。淡忘任老已经很久了。虽然我和老先生素无交往,但他算得上是我初窥书法的“启蒙老师”。1980年,那时我刚刚上初二,不知什么因由,并无老师指点,似乎在一夜之间迷上书法,开始在废旧报纸上临摹乱画。记得第一本字帖就是任...

    176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