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当代艺术陶瓷:即兴创作精品更难能可贵[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小火焰 点击 :

当代艺术陶瓷:即兴创作精品更难能可贵 | 陶瓷作品鉴赏

高温中华红颜色釉彩堆画梅花《独立春风第一香》瓷瓶

2006年,不到50岁的宁勤征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这在高手如林的景德镇,实属难能可贵。而他所依凭的,是“不依不饶”的攻坚意识——从业三十年来,他解决了高温颜色釉易流淌、难驾驭的问题,打掉了传统青花容易出现的料刺,找到了高温坯体釉上画青花和高温颜色釉相结合的综合装饰彩绘新技法……最近,宁勤征现身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当场表演瓷上绘画,让观众对瓷器艺术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就当代艺术陶瓷创作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当代艺术陶瓷:即兴创作精品更难能可贵 | 陶瓷作品鉴赏

高温亚光颜色釉彩堆画山水   《霜叶红于二月花》瓷瓶

力克高温颜色釉流淌难题

从小就看母亲刺绣、剪纸的宁勤征,对美术有天然的亲近感,也颇有一些绘画的天赋,而生长于景德镇的他,自然而然地把陶瓷艺术当成了美术爱好的梦想出路。在颜料车间做了近五年工人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宁勤征开始拼命学习,梦想着有一天能上景德镇陶瓷学院。这个梦想终于在1980年实现。那时,他便暗下决心,要在陶瓷领域开拓出自己的一块领地。

1984年毕业后,宁勤征进入景德镇陶瓷馆,开始了自己的垦荒之路。他意识到,要想更快地达到高峰,自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前人达到的高度、取得的成果,才能明白自己在哪一方面还有开掘的空间。“否则,面前即使有一座座金山银山,也不得其门而入,更别说能找到淘金的锄头乃至挖掘机了。”他说。在把前人曾开垦过的地方巡查一遍后,宁勤征发现,景德镇陶瓷包括青花、颜色釉、粉彩和新彩几大门类,由于颜色釉容易流淌,烧制过程有如信马由缰,难以驾驭,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在宁勤征看来,这越容易出毛病的地方,越是勇敢者的金矿,他就是要去勒住这野马。

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宁勤征观察到,高温颜色釉容易流淌,是因为釉料的溶剂中有玻璃成分,大面积上釉后,上面的就会往下流,把画面破坏掉。如果分割开来,化整为零,应该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如何做到呢?经过不断的思索和实验,宁勤征找到了粗面绘画的方法——粗糙的胚上有许多空隙,等于进行了局部分割,起到阻隔流淌的作用,这样就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

另外,高温颜色釉的烧成气氛很敏感,譬如铜红釉,一定要还原焰烧成。景德镇有一千多座窑口,宁勤征就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各个窑口去尝试,看看哪座窑口能烧出理想的红色,只要找到合适的窑口,就固定在那里烧上百次、上千次,记录下该窑口各个位置的烧制效果、什么厚度的釉能够获得玻璃那样的亮度……由此,他积累下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而像青花,常常会出现料刺,经过反复研究,宁勤征确认,这是由于青花料绘制后上面还要覆盖一层薄釉,为了让青花颜色不至于太淡,料必须上得厚,这才导致出现料刺。“我便想,可否反其道而行,先施釉后再上青花料?试着烧了几遍,发现效果真的很好,一点料刺都没有。这个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他介绍道。

当代艺术陶瓷:即兴创作精品更难能可贵 | 陶瓷作品鉴赏

 高温亚光颜色釉彩堆画山水《丰年好大雪》瓷瓶

开创新型装饰风格

技术上努力攻坚,艺术上也锐意进取。

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油画、版画、装饰性绘画,宁勤征都去认真学习,像剪纸、山东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也都尽可能涉猎,再根据陶瓷材料本身的特性,加以吸收利用。在他看来,创新并非不要传统、不要民间艺术,像牡丹、梅花等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必须保留,但可以用不一样的材质、表现手法和装饰语言去体现个人的艺术风格。“譬如书法上的创新,当然不是说将中文写得像英语字母,而是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像宋徽宗的瘦金体,就是从楷书柳体中演变出来的。”

把民间艺术吸收到青花作品中,把国画吸收到颜色釉花卉创作当中,把油画和水彩吸收到颜色釉山水创作中,最终,宁勤征希望形成有中国绘画的笔墨、有油画的色彩、有装饰味道的构图和布局的、具备东方陶瓷审美特点的个人面貌。自2007年至今,随着创新思路的不断打开和驾驭高温颜色釉水平的不断提高,宁勤征相继开发出了橙、黄、绿、青、蓝、紫等高温颜色釉花鸟、山水、鱼藻系列作品,形成了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主体色釉进行装饰绘画的全新陶瓷艺术品种。而“七彩高温颜色釉堆画装饰”已作为2012年第二批“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其中就有四项获得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专利。

在此期间,宁勤征又在已有的基础上,研究出了颜色釉彩堆画高温彩瓷新技法和新品种——既有颜色釉的厚重,又有粉彩的清雅,还有新彩的浪漫。譬如他的高温中华红颜色釉彩堆画梅花《独立春风第一香》瓷瓶,就是以国画为蓝本,借鉴了宋元花鸟画风格和当代画梅大家王成喜等人的作品,通过不断练笔找到自己的构图和布局方式,再用陶瓷特有的工艺去消化掉大家的痕迹,凸显个人风格。“就如齐白石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宁勤征如是说。

对话宁勤征——

瓷器绘画表演要有激情

广州日报:您特别强调瓷器艺术要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在您看来,艺术大师积极参与现场创作表演是非常重要的?

宁勤征:是的。我曾说过,景德镇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一大成果就是发展出了瓷器绘画表演,这种互动对推广景德镇陶瓷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大师们从幕后走到前台,登上了舞台,这也是一种创新。有的人认为台上表演不重要,我不认同。在我看来,通过互动方式让景德镇陶瓷艺术跟观众直接面对面,让大家看到一支妙笔如何在瓷器上生花,才会使更多人真正了解、热爱这门艺术。

广州日报:那么,瓷器绘画表演最考验艺术家哪方面的功力?

宁勤征: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瓷器绘画表演和其他舞台艺术表演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肯定要经过不断锤炼,随着艺术家年龄和学养的增长才能越发娴熟。上台表演有一定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如何驾驭笔墨,掌握表演题材的形式风格,如果不是自己擅长的,最好还是不要拿到台上。即兴表演由于时间限制,还要求艺术家的创作有一定写意性,个人也要充满激情,这样出来的作品才更有诗意、韵味和情感,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广州日报:这么说,即兴创作也是可以出精品的?

宁勤征:当然,即兴表演所获得的精品,甚至比台下着力创作的作品更难能可贵。因为艺术家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瞬间的审美感受凝固下来,具有不假思索、不可复制的特性。我们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王羲之一气呵成写就《兰亭序》,这些灵感的瞬间迸发,都达到了作者精神的最高度,流芳千古。

广州日报:在当代艺术陶瓷收藏上,您是不是认为应该有精品意识?

宁勤征: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条件去考虑这个问题,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财力雄厚的,自然要看准高精尖的作品,因为越是好的东西,历史生命力越强。经济条件一般的,那就收藏相对一般的作品。一位艺术家的创作,也不可能每一件都是精品。但哪一件才是真正的精品,有时还需要留待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譬如有的作品由于其审美的特殊性和稀缺性,在几十年、上百年后,其价值甚至会超过此前人们所认定的精品,所以有时收藏有意外的大收获。

别把“分工”当“代工”

广州日报:这两年艺术品市场不太景气,对陶瓷艺术家而言,这种沉寂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宁勤征:我想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无论是什么样的市场状态——狂飙突进还是风平浪静,都会有专心致志的人在探索、研发,不是单看市场的脸面行事。当然,今天这样相对萧条的行情,确实会导致一部分从业者自暴自弃,但坚守的人还是不少。

广州日报:当下除了紫砂,瓷器茶具似乎也热起来,您做吗?

宁勤征:我也做。当然,茶具胚体是买来的,我只负责做画面设计。

广州日报:不过,一直有人认为,紫砂才更适合做茶具,陶瓷不太相宜,您认可吗?

宁勤征:我不太同意这种看法。壶文化或说紫砂文化的确是宜兴一个独有的文化,源远流长。因此,从技术到造型等方面,紫砂茶壶已经发展到很精美的程度。陶瓷茶具虽然密封性、透气性不如紫砂,但卫生性、保洁性却比紫砂好。而且陶瓷茶具只是瓷器艺术中一个实用类型,起步相对比较晚,因此未经炒作,价位相对较低,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很多喝茶的人喜欢瓷茶具,就是因为其卫生又好看,可谓物美价廉。

广州日报:您说到做茶具只负责画面设计,有人曾质疑今天不少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存在“代工”现象,真是这样吗?

宁勤征:首先我们要明确,陶瓷艺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工艺美术,各有分工,跟单纯的绘画艺术是不同的。譬如说粉彩,艺术家设计好了作品,自己未必能填得好粉彩,即便他能填得好,也不见得非要自己去填,因此,填彩靠其他师傅完成是很正常的;再譬如拉胚,恐怕也不需要艺术大师亲力亲为吧?这一类的各司其职,不能叫代工。像大型城雕,也不可能是雕塑家自己完成,他只负责做个模型,放大完全可以交给工人去做。

大家简介,宁勤征,1957年生于江西景德镇,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14年受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艺术理论与工艺美术创作高研班导师。

相关文章

  • 康熙的果盘: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图文]
    康熙的果盘: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图文]

    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瓷器) 清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攒盘作于清康熙年间,由内外两层共12件大小盘组成葵花式样。盘折沿,浅腹,平底,圈足。盘内五彩绘花卉蝴蝶纹,沿面红彩描金,盘外壁红彩八吉祥纹,并描金篆书“瘦”字。攒盘又称为拼盘,为盛放食物的器具。始制于明代万历时期,至清代康熙朝较为流行,并延续至晚清。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少则5个,多则达20多个,按件数的不同,又称为“五子”“七巧”“八仙”“九字”...

    65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精品绿釉瓷器欣赏[图文]
    精品绿釉瓷器欣赏[图文]

    绿釉瓷器绿釉是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191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仿古瓷器巧识别 提高眼力注意七点 [图文]
    仿古瓷器巧识别 提高眼力注意七点 [图文]

    古瓷器 提起瓷器收藏,就和仿古瓷有关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仿瓷的高潮。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对历代的仿瓷有了新认识,下面把这些小知识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勉。识别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如果你能从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现代瓷区别开来。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说来老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康熙时特有器型观音瓶、棒槌瓶等;二是要细看釉面光泽度,古瓷釉面往往...

    140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宋瓷“江湖”解读[图文]
    宋瓷“江湖”解读[图文]

    《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富丽豪华而又温绵雅致,《题临安邸》中的南宋岌岌可危却纵情欢歌,两宋的历史繁华而微妙,柔弱却不短命,是两汉以降唯一立国超过三百年的封建王朝。在这个帝国里,庙堂之高有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政治家纵横捭阖,图强变法;奸臣榜上有高俅、秦桧等小人弄权专擅,祸国殃民;绿林在野有水泊梁山、方腊揭竿等莽夫杀富济贫;民间演义有“铁面无私包青天”、“满门忠烈杨家将”、“精忠报国岳武穆”等碧血丹...

    98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调色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十分流行[图文]
    紫砂调色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十分流行[图文]

    潜陶刻调色盘纵观历史,没有文人的推波助澜,紫砂器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古代,文人是时尚风潮的风向标,君不见《三都赋》一出洛阳纸贵,国色天香一出,家家争购牡丹。科举时代当官的多是文化人,官员爱什么下属便会跟风,所谓上行下效,所以说文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具体到紫砂器上,一代名匠时大彬是受了陈继儒等文人的影响开始制作小壶,许多紫砂名师受到文人熏陶而制作出典雅的作品,清中期的陈曼生更是亲自操刀,从设计到制...

    186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鹤壁窑: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图文]
    鹤壁窑: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图文]

    鹤壁窑元钧瓜棱罐 作者: 桂亚兰 “和光同尘,分外妖娆”是马未都先生形容宋代北方四名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之语。意为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借此语总括鹤壁窑,一是因为它也是宋代北方规模很大的民窑,又归入磁州窑系。二是因为鹤壁窑极其“低调”,文献资料晚至明代才出现。 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位于鹤山区鹤壁集镇曹家村一带,是我国宋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场之一。公元710年,鹤壁集已经形成,窑址因地得名...

    94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孟令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孟令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设计师孟令来自上海,是一个广告界的资深创意人。他和几个朋友还组建了一个艺术工作室”atelierrootof4″,主要做一些实验性的艺术作品。喜欢陶瓷艺术品,2010年冬天,一趟景德镇之旅,不仅让他实现了用陶瓷创作的心愿,更让他对这种材质欲罢不能。...

    155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从高古陶瓷冷清拍场说开去:两宋名窑是关注方向[图文]
    从高古陶瓷冷清拍场说开去:两宋名窑是关注方向[图文]

    近期国内外收藏市场上古陶瓷拍卖比较清淡,在最新的香港佳士得一场有关中国瓷器方面的拍卖会中也没有拿出什么值得关注的重器来压场,成交额与成交量都是乏善可陈,这也与当前整个古玩收藏环境相似,生意萧条、人气冷清。近两年来,除了在偶尔几场国际大拍中还能看到几件高档的中国古代陶瓷之外,中国古代陶瓷精品越来越难觅踪迹。这一方面和国家加大加强打击盗墓走私的力度有关,还有一点就是许多的中国古代陶瓷精品其实已经让一些...

    1694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图文]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图文]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雷珍民(右)与喻德江先生共同为“喻氏陶瓷馆”揭牌图 左二为喻德江先生 成教化 助人伦——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在西安文理学院,还有一座博物馆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个馆 里收藏着三百多件陶瓷器,这些珍贵的瓷器,便是由喻德江先生无偿捐献的,因此命名为“喻氏陶 瓷馆”。“喻氏陶瓷馆”里藏品涵盖鈞窑、越窑、临汝窑、鲁山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标准器,并有多件珍贵的...

    152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老窑瓷: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赏析[图文]
    老窑瓷: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赏析[图文]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

    183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晚清四朝官窑瓷器各有千秋[图文]
    晚清四朝官窑瓷器各有千秋[图文]

    清光绪 茶叶沫釉荸荠瓶咸丰元年(185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正好六十年一甲子,也是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最后60年,其间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时断时续,但瓷器仍可代表当时最高的制瓷工艺水平。9月23日~30日在广州市文物总店举行的“甲子撷珍——咸、同、光、宣四朝官窑瓷器展”将完整展现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面貌,揭开其官窑瓷器生产的神秘面纱。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曾因咸丰五年的战事...

    62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五彩瓷面呈现玻璃状 又叫硬彩[图文]
    五彩瓷面呈现玻璃状 又叫硬彩[图文]

    明嘉靖五彩人物纹盖罐 五彩,俗称“古彩”,以红、黄、绿、蓝、紫、孔雀绿等色为主,纹饰彩绘于瓷釉上,在770℃—850℃的彩炉中二次焙烧而成。由于彩面呈现玻璃状,有坚硬的质感,所以又称“硬彩”。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盛极一时。其特征是“红浓绿艳”,即矾红如成熟的枣皮,凝厚泽润,绿彩为大绿,色泽纯正。又因色彩常以黄彩托红彩,淡绿衬深绿,故画面五彩缤纷,艳丽夺目。 此罐系传世品,底无款,通高...

    59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毛边古瓷:明明有缺陷 缘何苦收藏?[图文]
    毛边古瓷:明明有缺陷 缘何苦收藏?[图文]

    【藏项】:瓷画盘藏界行话说“古瓷毛边不值钱”,不完美的古瓷的确在收藏价值方面大打折扣,但这种缺憾却并不影响它的学术研究价值。这些年来,我陆续收藏的一批宋代以来的瓷盘系列中,几件有明显“硬伤”的瓷画盘,反而正是各具特色的古瓷珍品! 爆胎、裂纹瑕疵方显宋瓷奥妙不久以前,我从古玩市场上以很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一件北宋磁州窑系白地黑花开光麒麟送子缠枝石榴纹大盘,盘径443毫米。瓷盘刚买来时,上...

    189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创新设计与悠久历史结合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陶瓷作品[图文]
    创新设计与悠久历史结合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陶瓷作品[图文]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与拥有260年历史的有田烧名窑“源右卫门窑”合作,以梅花和蔓叶纹饰创造出全新的陶瓷系列‘umekomon’和‘karakusa-e’。nendo采取大胆创新的图案组合形式,得到一系列新颖的视觉形象,又保持了源右卫门窑最为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蓝白色搭配。釉底高反差的明暗对比让整个...

    122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五彩缤纷锥把瓶赏析(组图)
    五彩缤纷锥把瓶赏析(组图)

    窑变釉锥把瓶王家年 文/图在拍卖会上见到一件清代雍正粉彩花蝶纹锥把瓶,以37万元成交。粉彩花蝶纹锥把瓶圆口,颈直且长,溜肩,垂腹,圈足。器胎洁白,釉面莹润,润泽细腻。腹身绘有花蝶纹,花形硕大饱满,色彩绚丽雅致,枝叶茂盛柔嫩,周围飞舞数只彩蝶,蝶须长身细,翅膀柔软,姿态优美,颜色各异。整器绘工巧致,形象逼真,亦动亦静,惹人喜爱。底款:“大清雍正年制”。锥把瓶,清康熙朝始创,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84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