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小桃子 点击 :

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汉代已烧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时期成为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青瓷瓷窑。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瓷胎呈色较白,白中略带灰白。三国西晋时胎质较粗,坯体没有完全烧结,到了东晋,胎质细腻,有很大提高。唐至宋瓷胎呈灰白或淡灰白。(2)三国两晋时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亦有少量青黄色和青绿色。南朝时釉色普遍泛黄,开冰裂纹,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唐代早、中期釉色呈现黄或淡黄色。晚唐至宋出现纯粹的青色或青黄色,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3)陶瓷品种和造型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特色产品,例如,东晋时期的牛形灯、褐彩盖罐和五联罐等,而三足洗、槅、狮形烛台、蛙形水盂及随葬的明器极少生产。唐代撇品璧形底碗,腹壁作45度倾斜,较越窑为高。五代北宋的印盒,造型趋于宽和扁。(4)装饰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弦纹、莲瓣纹和褐彩,其中褐彩颇有特色,普遍使用于东晋至南朝的瓷器上,特别是那种绘长条形的纹饰,起笔细,收笔粗,为其它瓷窑所不见。唐宋时期纹饰简朴,不见繁缛的刻划花,这与北宋时的越窑不同。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 陶瓷欣赏

余杭窑:在今浙江余杭,故名。是继德清窑之后发现的又一处早期黑瓷产地。

窑址共发现两处,所烧器皿与德清窑近似;黑釉鸡头壶地面遗留较多,有大中小三种形式,当时产量较大。  

婺州窑:在今浙江金华地区,唐属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始烧于三国,唐宋时窑场扩大,成为著名的青瓷生产地区。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三国时期的胎普遍呈浅灰色,断面较粗,没有完全烧结。西晋以后,一部分产品改用含铁量较高的红色粘土作坯,胎色较深,多呈深灰或紫色。唐至宋胎色呈深灰或紫色。(2)三国时期釉色一般呈淡青色,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泛黄的。釉层厚薄不匀,常凝聚成芝麻点状,釉面开冰裂纹,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往往有奶白色的结晶体析出,这是婺州窑青瓷特有的一种现象。西晋晚期釉色青灰或青黄中泛一点褐色,釉面开裂和晶体析出更多。南朝时釉色普遍呈青黄色,易剥落。唐至宋釉色青黄,带灰或泛紫,釉面开裂处仍可见星星点点的奶白色晶体析出。宋代的精致产品中,也出现过色泽青翠的色调,并具有较强光泽感。(3)婺州窑的历代制品均属一般民间用瓷,品种比越窑少,主要生产盘口壶、罐、碗、盆、碟、水盂、盏托、瓶等日用器皿。三国西晋时曾生产猪圈、鸡笼、谷仓、水井等明器。产品的种类和造型多数与越窑、瓯窑类似,独特的造型有三国时的人形五联罐、三圆柱形足水盂,西晋时堆贴龙纹盘口瓶,唐代的蟠龙瓶、多角瓶,五代至宋的堆纹盖瓶、粮罌瓶等。其中多角瓶为直口圆腹,腹部一般呈三级葫芦形,上小下大,每级装圆锥形角个,至宋代演变成堆纹瓶,肩腹部堆塑人物、飞鸟及禽兽等,均为明器。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 陶瓷欣赏

德清窑:因地在浙江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是浙江地区最早发现黑瓷产地之一。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影响很大。朝初100多年间。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黑瓷胎中铁、钛含量较高,普遍呈砖红、紫色或浅褐色。青瓷胎一般呈深浅不一的灰色或紫红色。(2)黑瓷釉层较厚,呈黑褐色或黄褐色,佳者釉面滋润,色黑如漆。青瓷普遍在胎外上化妆土,釉色一般呈豆青、青绿或青黄色、釉色比较深,具有较好的光泽。 (3) 所烧黑瓷和青瓷,造型大体相同。产品有碗、碟、盘、耳杯、盘口壶、鸡头壶、唾壶、虎子、香炉、罐、盒、灯和盏托等,造型风格与婺州窑、越窑相似。特色产品有直筒形小盖罐、扁圆形盖盒和茶盏、浅盘形盏托配套的新型茶具等。为其它同期瓷窑少见。(4)装饰十分简单,通常是在器物的口沿和肩腹部划几道弦纹,或在青瓷上饰几点褐色点彩。  鄞县窑:在今浙江鄞县,故名。已发现小白市、沙叶河及郭家峙三处,以小白市窑历史为早,烧瓷在东晋、南朝时期;另两处均为五代、北宋时期。造型、纹饰及支烧方法与余姚上林湖越窑极其近似,所烧瓷器多供吴越王钱氏进贡之用。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 陶瓷欣赏

龙泉窑:在今浙江龙泉县,故名。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进入鼎盛阶段,到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以烧青瓷闻名于世。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2)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南宋胎色白,深中泛灰。除继续生产北宋原有器物,出现了鼎式炉、八卦炉、奁式炉、渣斗、盆、塑象、胆式瓶,龙虎纹瓶、五管瓶等等,五管瓶腹部呈多节葫芦状,瓶上部的竖管, 三至七管都有,以五管多见。碗、盘器底较厚,挖足一般很浅,圈足宽矮,外底露胎。装饰以刻划花为主,线条花口五出,花口下碗壁凸起五条直线,碗内刻云纹的较多,也有内划“S”形纹饰的,碗心印阴文“金玉满堂”或“河滨遗范”四字的也较多见。北宋末期浮雕莲瓣纹开始流行,在盘、碗的外壁较多使用,至南宋晚期,莲瓣纹变得短而宽,互相紧靠 ,瓣中脉线突起。(3)南宋晚期产品可分白胎厚釉青瓷和黑胎厚釉青瓷两大类。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釉色白中泛青,釉层丰厚柔和,以粉青、梅子青釉最佳,足底露胎处呈紫色,俗称"朱砂底"。器物造型除碗、盘、碟、水盂、香炉等,还出现不少仿古器物,如鬲、觚、琮等器。纹饰以莲瓣、弦纹为主,南宋末出现双鱼、龙纹和贴花牡丹纹等。黑胎青瓷胎薄釉厚,胎色灰黑,俗称"铁骨".釉色青,多纹片,部分器物的口沿隐露胎色,呈紫褐,圈足底端则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器形以瓶、炉、尊、洗、笔筒、灯为主,纹饰少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共同之处。(4)元代器物特点造型高大,胎体厚重。胎色与南宋基本相同,釉色青中泛黄。仿古器物少见,新创器型 有高足杯、菱口盘、环耳瓶、凤尾尊、荷 叶盖罐等等,高足杯足较短,上下大小基本一致,元竹节装饰,足内空心且较深。装饰采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并出现了褐色点彩。器物普遍饰有花纹,纹饰题材以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马上封侯等多见。此外,还大量出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盘、碗外壁的莲瓣纹长而窄,排列较疏,瓣中间一般无脉线突起,不同于南宋。盘、碗底足一般挖足较深,有的深过外墙壁,外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露胎泛红 ,中心有釉。到元代晚期有的底足内全无釉,中心有乳丁状凸起。(5) 明代制作工艺与元代基本相同,但趋于粗糙。胎较粗,釉色青灰,釉薄而透明,光泽较强,盘、碗器底一般不施釉,也有如元代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的。器物以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多见,高足杯的足较高,有竹节装饰,一节或多节,挖足粗率且较浅。纹饰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字、福、寿、金玉满堂等字。(6)从装烧方法认识各时期器底特点: 1、北宋早期用托珠垫烧,器底留有托珠痕。 2、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碗、盘底较厚,与此装烧方法有关。 3、南宋晚期至元中期采用垫饼托住整个器足垫烧,足端无釉,普遍为"朱砂底"。 4、元代中期以后采用盂形垫具,器物外底中间一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涩圈。 5、明代又恢复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外底无釉。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 陶瓷欣赏

官窑:宋室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窑,先置修内司官窑,后立郊坛下官窑,修内司窑址迄今尚未发现,现已确认的只有杭州乌龟山郊坛下官窑一处,专烧青瓷。其特征和坚定要领是:(1)产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两种,胎质较松,呈紫灰色。(2)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 3至4个或更多支钉痕。(3)薄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4)器形有碗、盘、洗和各式瓶、炉等,仿古铜、玉器造型较多见。  

武义窑:在今浙江武义,故名。文献未见记载,近年经调查在境内发现青瓷窑址数十处,绝大部分均属宋代,烧瓷以碗较多,碗里多刻花蓖点纹装饰,外部刻复线纹,这类碗盛行于宋元时期,在浙闽 瓷窑发现最多。元代遗址多烧龙泉釉盘碗,器里中心多印阴纹花 卉,偶有带八思巴文者,为数不多。 

西山窑:在浙江温州西山,故名。烧造时代五代、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

较细腻。釉层肥厚,以淡青为主,少数开片。装饰以刻划莲瓣纹为主。  

吴兴窑:在浙江吴兴,故名。为东晋唐宋瓷窑,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内呈黄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开片。

象山窑: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据明清著录谓烧白瓷,似定窑瓷器而粗;经查,判明唐已烧青瓷。遗址面积不大,遗留标本不多,所烧以盘碗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与浙江丽水、吴兴、余姚等窑相同,属唐代前期流行式样。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 陶瓷欣赏

绍兴富盛窑:因窑址在浙江省绍兴县富盛而名。是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窑合烧的窑场,这类窑 场分布在绍兴市、肖山市一带。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虽同烧一窑,但产品迥然不同。陶器质地粗

糙,一般都烧制容量较大的罐、坛一类贮盛器;原始青瓷则胎质细腻,白中泛黄,器形多为碗、 盘、钵等饮食器。器物造型有自己独特风格,如碗、钵洒盅等大宗产品。给人以轻巧的感觉;鼎多取铜器形式。器形规整,器壁厚薄均匀,器内 底有细密的螺旋纹,器外底有切割线痕,说明系 用陶车位坯成形。纹饰多为吴越地区盛行的S纹。 

黄岩窑:在浙江省黄岩市而名。时代从东汉到唐宋都有发现,以青瓷为主。  

绍兴窑:在今浙江绍兴,故名。已发现窑址两处:一在富盛区长竹园一带,时代属春秋战国,遗物有原始瓷碗钵等器,器里有螺旋纹,是浙江早期窑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带,出土罐壶等遗物多印有带状网纹及铺首装饰,具有吴、西晋时期特征。  

萧山窑:地在浙江省萧山市,故名。烧造时代上至春秋战国下到东晋。东晋窑址于1954年发现,以烧造青瓷为主。胎色灰,碗盘为平底足有支烧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为多。此外有天鸡壶、四耳双铺百衔环壶、灯和盏等。盆、盂、碗的口沿上,有排列整齐的褐色斑点,是其特征。  

丽水窑:在今浙江省丽水市而名。属龙泉窑系统,已发现窑址堆积二十余处。主要烧造年代为元代。瓷质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从出土的龙泉釉盘,碗一类器物中,有的器心印有蒙古官书“八思巴”文。元瓷带"八思巴"文字的目前共发现四处,即龙泉县二处,广东南海窑一处,丽水窑一处。龙泉县出土的为阴文小字,多印于花卉纹饰之中;丽水窑的则在碗的中心印阴文大字;而南海窑的则是图章款,有长方形、方形、银锭形三种,文字有"八思巴"三字的,也有三个中的一字或二字的。  

泰顺窑:在今浙江泰顺,故名。烧青白瓷,复烧窑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体,装坯时先装小器,依大小可装九件,上面一件口径最大。所烧器物釉色偏灰,器里有简练的刻花纹饰。  

慈溪窑: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滨湖地带,故名。为新发现的一处青瓷产地,与余姚毗邻。产品以壶灰较多,壶有多种式样,腹部多有刻花与划花装饰,肩部多带双系,系面也有多种纹饰;釉色多呈青灰,色调特殊,但瓷质松脆易破。  

东阳窑:在今浙江东阳,故名。六十年代发现窑址九处,七十年代后期又续有发现。始烧于唐而终于宋,其地属婺州,所烧瓷器属婺州窑系。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 陶瓷欣赏

宁波窑:在今浙江宁波,故名。已发现郭堂岙、云湖及小洞岙三处窑址, 以郭堂岙窑烧瓷历史最早,东汉后期即烧青窑、黑瓷,与上虞、小仙坛窑近似。云湖与郭堂岙隔岭相望,烧瓷始于东晋终于南朝,以青瓷为主,有少量褐釉。小洞岙窑标本具唐代特征,以碗为主,光素无纹者多,少数印有双鱼纹;有于碗口里外饰以半圆形褐色斑点 者,与金华地区唐婺州窑有相同处。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各主一窑,史所烧者曰“哥窑”,弟者曰“弟窑”。两窑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通志》: “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 绝当世。兄曰哥窑,弟曰生二窑。”此后有关两窑的著录渐多,均源于此。 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开片形如冰裂,纹片呈黄黑二色,因有金丝铁线之称。传世品较多,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经多次调查与发掘,迄未 发现传世哥窑标本,哥窑是否属于龙泉窑系统的问题还有待于证实。  

江山窑:在辽宁辽阳市江窑屯,因名。为辽金时期民窑。创烧于辽晚期,盛于金。以烧白釉粗瓷为主,兼烧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黄,黑釉色纯黑。所烧器物,以碟、碗、杯、盘、瓶等生活器皿为多。均旋化妆土,黑釉产品多粗糙大器。  

上虞窑: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发现窑址达三百处以上,是国内发 现窑址最多的县。烧瓷自东汉迄于宋。东汉小仙坛窑址出土标本,已具备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当时除烧青瓷外,还烧黑瓷。三国、两晋、南朝窑址也发现很多,江苏墓葬出土有上虞窑带纪年铭文的瓷器。五代到宋代窑址最多,所烧瓷器与邻近地区余姚、宁波、鄞县等窑关系密切,造型、纹饰有共同点,同属以余姚上林湖越窑为主的越州窑系;吴越王钱氏用以供奉的瓷器,绝大部分都取给于这些瓷窑。  

临海窑:在今浙江临海,故名。共发现窑址两处,均烧青瓷,一在五孔岙,烧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间,所烧瓷器以碗为主;一在许市,烧瓷在五代到北宋之间,器物胎薄,釉色青绿,有雕镂极精的香薰,属越窑系。  

秘色窑:即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的浙江余桃上林湖越窑。秘色之名始见于晚唐徐寅的《贡余秘色茶盏诗》,唐人对此未加注释;南宋赵德麟《侯鲭录》释为:“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相关文章

  • 一组馆藏唐代长沙窑瓷器[图文]
    一组馆藏唐代长沙窑瓷器[图文]

    图1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武士纹执壶图2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鸟荷盆 内底图3 唐长沙窑青釉红绿彩水草纹盂 长沙窑是唐朝重要瓷窑,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故又称铜官窑、瓦渣坪窑,是唐朝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器物主要有壶、盆、罐、碗、水盂等。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出土了不少唐代长沙窑瓷器,后被收藏在镇江市博物馆。今择选其中三件简作介绍如下。图1所示为中山路拓宽工程工地出...

    430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外销的明代瓷调温器 [图文]
    外销的明代瓷调温器 [图文]

    偶然翻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得知南宋道家典籍《金华冲碧丹经秘旨》(以下简称《丹经》)中介绍了一套成系列的炼丹器,这些炼丹器分别配备不同形态的温度调节器,竟获得了意外的启发。《丹经》中记录的炼丹器无疑在科学史上拥有不可轻估的地位。其中的温度调节器系列就颇为神奇,它们被刻意设计成不同形状、不同容量的盛水器,顶部是个敞口水盂(名为“水海”),二者之间以密封水管相通。炼丹时,把容水器置于“鼎”即反...

    55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瓷片故事:不可不说的成化帝母子畸恋[图文]
    瓷片故事:不可不说的成化帝母子畸恋[图文]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想要有一技傍身,就要多多磨炼。看真品是最便捷的途径,博物馆多跑跑多看看,总归有不能上手的遗憾,这个时候,潘家园可能是你的福地哟~完整的官窑不好找,但是咱们可以通过瓷片先来学习观摩啊~鉴定古瓷器主要从款识、造型、纹饰和胎釉特征方面下手,就拿款识来说,一片带款识的古瓷片也许胜过几本专业书籍。不信...

    97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五代越窑青釉刻莲瓣纹水丞(图)
    五代越窑青釉刻莲瓣纹水丞(图)

    五代越窑青釉刻莲瓣纹水丞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楼钢束口、鼓腹、圈足;内外满施青釉,釉层肥厚,釉色泛黄,足端有六处支烧垫条痕迹;外腹刻大瓣之双重仰莲纹。水氶亦称为“水中丞”,文房用具之一种,用于盛装研墨用水,一般还配有或金或银或铜或玉所制之小勺。同样功能的还有水注,类似缩小的壶。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文字,而文字的记录需要有...

    153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德清老鼠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图文]
    德清老鼠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图文]

    德清老鼠山窑址出土原始瓷 商代老鼠山窑址位于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北约20公里的青山乡老鼠山,与黄眉山窑址毗邻。老鼠山窑址所在小山海拔仅16米,地处东苕溪畔。2010年3月至 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窑址遗迹现象较为丰富,共揭露窑炉3条,出土大量原始瓷标本,以及部分可 能作为窑具使用的器物。从田野调查的情况看,商代原始瓷窑址主要分布于德清地区,其中老鼠...

    123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瓶体侧面局部安徽合肥 刘东瓷瓶用以插花,古已有之。明代著名 文学家袁宏道曾写过一本名为《瓶史》的小书,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瓶与花的关系及插花之法。他认为:“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 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古代文人雅士 既喜爱养花、插花,亦重视插花的器具,各大名窑古瓷...

    165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花碗鉴藏[图文]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花碗鉴藏[图文]

    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足心内无釉,留有深色垫饼垫烧痕;碗心刻花,外腹刻重叠之莲瓣纹。 青白釉瓷是目前最被低估的古瓷之一,它的被认可程度远远及不上它实际应该具有的历史地位。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是赝品冲击。其次是当代人对青白釉器的 认识还不够深入,至少对青白釉器在历史中的地位的把握不够准确。更重要的原因是第三,也就是中国传统审美概念在当下出现了认同上的断裂。第一个原因很好理解,因为当代仿青...

    46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京工之粹:景泰蓝[图文]
    京工之粹:景泰蓝[图文]

    钟连胜大师 《荷梦》系列作品12月9日~14日,广州市文物总店联手北京市珐琅厂于广州市文物总店,举办“皇家艺术——‘京珐’牌景泰蓝大师精品展”。届时,将展出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钟连盛、米振雄等大师作品在内的过百件大师级精品。《青铜垒》,釉色以磁白为底色,色调清新雅致,器型传统端庄钱美华大师金地工艺代表作品《金地狮顶罐》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它集历史、文化、艺...

    1957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吟龙泉谣 赏龙泉窑古瓷 [图文]
    吟龙泉谣 赏龙泉窑古瓷 [图文]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中国的古瓷,星光灿烂,泛若银河。河水滔滔,浮出天瓢。然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耳;弱水一瓢,吾只取龙泉耳。龙泉在浙江西南,东晋时为龙渊乡,唐乾元二年始置龙泉县,是瓯江上游的一片山水林溪之地。既称龙泉,当有泉与龙有典,以龙为名。只是我翻检书籍,并未找到龙泉之泉,只知有龙泉之窑,名龙泉窑,龙泉窑又尽以龙窑为窑。在紧水滩大白岸,居然发现五条北宋至明代的龙窑交错叠压在一起,构成一道世界古...

    31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 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 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如何...

    121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元代小众窑场瓷器:特色鲜明品类丰富[图文]
    元代小众窑场瓷器:特色鲜明品类丰富[图文]

    元铁店窑火焰青釉碗黑釉剔花也称剔地留花,是金元时期晋北地区大同窑、浑源窑、怀仁窑等最突出的装饰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其制作工艺是先施黑釉,再在釉上勾勒纹饰轮廓线,然后将纹饰之外的釉层剔掉,露出或深或浅的胎体本色,再以尖状工具勾划纹饰的细部。与磁州窑的白地剔花产品相比,晋北地区的黑釉剔花瓷普遍不施化妆土,纹饰风格更为粗犷。产品造型常见碗、盘、小口瓶、玉壶春瓶、大罐、带系罐等,体形高大的器物一般有...

    76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你相信这是陶瓷做出来的吗?[图文]
    你相信这是陶瓷做出来的吗?[图文]

    美国艺术家Cheryl Ann Thomas用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她的创作。运用前哥伦布时代印地安人与西非人製作大型陶瓷器皿的技术,重现陶瓷工艺的悠久历史。将传统的条纹一圈一圈叠合,她选择留下泥土的天然质感以及她自己的手作印记。她说,“文物与艺术创作是人类干预历史的遗留证据,我的雕塑构成了我与物质相互干预而留下永久的纪录!”。(文章来源:视觉艺术)...

    153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洪武青花发色良莠不齐釉里红工艺生涩未成熟[图文]
    洪武青花发色良莠不齐釉里红工艺生涩未成熟[图文]

    洪武青花印花云龙纹盘瓷器赏鉴传世所见洪武瓷品种以青花、釉里红器为主,此外考古工作中还发现过数量极少的红釉或白地矾红彩器等。洪武青花、釉里红产品的发色良莠不齐,青花呈色多蓝中泛灰,有的甚至呈褐色或黑色,大盘类产品尤其明显,而小件青花盘、碗的呈色一般较佳,为较鲜艳的蓝色。科学测试表明洪武青花仍使用进口钴料,青料堆积处多显凝滞的黑斑,与元青花的黑斑相比,色调更深,凝滞感更强,而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器中的...

    119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当下怎样收藏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图文]
    当下怎样收藏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图文]

    关于陶瓷收藏的故事有很多,陶瓷的收藏不论从时间段还是种类上都有很大的学问,甚至有人从景德镇陶瓷、德化白瓷这样的地域上将其进行划分。神秘的7501瓷器7501瓷器之所以被收藏界认可除却因为是主席专用瓷外,更重要的是7501瓷集合了当时制瓷界的顶尖人物。“7501”瓷选用的原料是一种名叫“滑石子”的高岭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种成矿过程非常特殊的高岭土,只在江西抚州发现,是全球独一无二的。7501瓷...

    151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元磁州窑瓷器量大品种少[图文]
    元磁州窑瓷器量大品种少[图文]

    元黑釉加彩题酒字玉壶春瓶瓷器赏鉴元代磁州窑制瓷虽然仍保持着很大的生产规模,但生产品种比以前有所减少,除典型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品种仍大量生产之外,传世品中还常见绿釉黑花、孔雀绿(蓝)釉黑花、三彩、黑釉等品种,其产品也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绿釉黑花或孔雀绿(蓝)釉黑花瓷器是宋元时期磁州窑在白地黑花瓷基础上烧造的瓷器品种,与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陶器不同,磁州窑产品是二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瓷胎,然后在瓷胎上施釉...

    82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