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洪武青花发色良莠不齐釉里红工艺生涩未成熟[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双双 点击 :

洪武青花发色良莠不齐釉里红工艺生涩未成熟 | 陶瓷图片

洪武青花印花云龙纹盘

瓷器赏鉴

传世所见洪武瓷品种以青花、釉里红器为主,此外考古工作中还发现过数量极少的红釉或白地矾红彩器等。洪武青花、釉里红产品的发色良莠不齐,青花呈色多蓝中泛灰,有的甚至呈褐色或黑色,大盘类产品尤其明显,而小件青花盘、碗的呈色一般较佳,为较鲜艳的蓝色。科学测试表明洪武青花仍使用进口钴料,青料堆积处多显凝滞的黑斑,与元青花的黑斑相比,色调更深,凝滞感更强,而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器中的黑斑则深沉中多显晕散。洪武釉里红器已不见元代大片涂绘的施彩方法而都以釉里红线绘的方法描摹纹饰,其装饰可分白地釉里红和釉里红地留白两种方法,釉里红呈色除个别色泽鲜红外,多发浅淡的红色或泛灰红色,有的有晕散现象,一些制品甚至完全呈褐色或暗黑色,说明此时釉里红工艺仍处于未成熟的阶段。

洪武青花发色良莠不齐釉里红工艺生涩未成熟 | 陶瓷图片

洪武釉里红园景芭蕉纹敞口折沿盘

洪武瓷的纹饰布局沿袭了元青花的多层布局形式,纹饰题材虽然较为简单,但组合变化丰富,纹样细部与元瓷相比变化比较明显。此外,洪武瓷纹饰绘画时留白较多,构图比较简练,布局显得比较疏朗。纹饰题材主要是各式缠枝或折枝花卉纹样的不同组合运用,如牡丹、团菊、山茶花、灵芝、芙蓉花、荷花等。此外,也采用松竹梅、莲池、洞石庭院、龙纹等纹样。某些纹样的画法与元代相比已有明显区别:其一,元代已有的扁菊纹此时应用更为广泛,除做配饰外,还有做主题纹饰的;其二,变形莲瓣纹边饰,元代每个莲瓣间有留白间隔,莲瓣纹的边框勾线内添彩而成一道宽的边框,边框上的折肩多为硬折角,而洪武瓷的莲瓣纹多绘成相连状,相邻莲瓣共用一条边线,莲瓣勾线内很少填彩,折肩也变得圆润,但也有同一器物上的莲瓣间即有留白的间隔,又同时相邻的;其三,典型元瓷莲花纹中肥硕的葫芦形花叶,在洪武瓷中已变形为细瘦而不成葫芦形;其四,大盘和大碗内心的纹样绝大多数是从山石中伸出的折枝纹;其五,器物肩颈部常有蕉叶纹装饰带;其六,元代的龙纹多为三爪或四爪龙,而洪武瓷的龙纹基本都是五爪,且五爪张开多呈轮形。此外,元代将印花与青花同施一器的做法,洪武瓷中仍有延续。

相关文章

  • 百年经典中国红 一抹愉悦秀色[图文]
    百年经典中国红 一抹愉悦秀色[图文]

    (原标题:百年经典中国红 令人感官愉悦的一抹秀色)红釉在瓷器的颜色釉品种中技术难度是相对比较大的,在宋代之前,红釉可以说是凤毛菱角,在长沙窑中出现过釉下的铜红釉,这也可以算的上是早期釉里红的发端。红釉在陶瓷上的追求也包含着及其深厚的社会学含义。她不仅仅是对最初生命色彩的尊重,更深层的含义是对中华文明最初始敬仰之色的表达。早在中国农耕文明时期,就崇尚红色,因为红色是血液之色,也可谓是生命起源的颜色。...

    117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浑源窑镶嵌青瓷“中”“仲祥”刻字文化内涵[图文]
    浑源窑镶嵌青瓷“中”“仲祥”刻字文化内涵[图文]

    考古发掘瓷板“仲祥”二字和正面牡丹纹青地白花细线刻,“为镶嵌青瓷标本中仅见”的纤细线条表明其应烧制于浑源窑“最高生产技术”时期 创烧于唐、辽金元延烧并扩大生产的山西浑源窑在上世纪末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标本证明,该窑品种十分丰富,其中“独占鳌头”的镶嵌青瓷为陶瓷学界所关注。报道中披露了一块插嵌瓷板的背面刻有“仲祥”二字,但没有解释文字,此后我国的专家学者们在自己的与该批镶嵌青瓷有关的著述...

    186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当代艺术陶瓷:即兴创作精品更难能可贵[图文]
    当代艺术陶瓷:即兴创作精品更难能可贵[图文]

    高温中华红颜色釉彩堆画梅花《独立春风第一香》瓷瓶2006年,不到50岁的宁勤征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这在高手如林的景德镇,实属难能可贵。而他所依凭的,是“不依不饶”的攻坚意识——从业三十年来,他解决了高温颜色釉易流淌、难驾驭的问题,打掉了传统青花容易出现的料刺,找到了高温坯体釉上画青花和高温颜色釉相结合的综合装饰彩绘新技法……最近,宁勤征现身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当场表演瓷上绘画,让观众对瓷...

    85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浅谈清宣统瓷器的艺术特征 [图文]
    浅谈清宣统瓷器的艺术特征 [图文]

    清宣统朝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瓷器既有前朝烧造制作风格又具有现代瓷的特征。  清宣统民窑粉彩器物中有许多不署款识的器物,因宣统一朝为期较短,民窑粉彩器特征与光绪或民国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在鉴定这类无款瓷时,人们易把它们归入光绪或民国器物中。  清宣统历史虽短,却仍在烧制官窑瓷器,据《清档》载:宣统二年,为东西陵烧造供器豆、爵、罐、盘、碗一批,多为白釉素瓷,可惜品种有限,...

    1072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青花:为外交而生[图文]
    青花:为外交而生[图文]

    清代青花四方五供器 带箅子的八角深盘“一把泥土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文明,一块钴料描绘了大千世界”。日前,古代外销青花瓷器展在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举办,这次展览会尝试了一种把“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展示教学、发展创新”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展览方式。“这套五供器是我花了十多年从世界各地分别找到的,今天它们一家子在这里重新团圆了。两旁这对花觚是我在地球的另一边找到的。”文物科技鉴...

    28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玉壶春瓶五瑞生(图)
    玉壶春瓶五瑞生(图)

    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李训刚明永乐朝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的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制瓷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乐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视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 接。本文所示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是明朝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系明代宫廷御...

    136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程元璋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程元璋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程元璋,号古雅斋王、晚成居士,男,汉族,1938年7月生,江西余干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长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成功地开创了古雅彩艺术陶瓷,先后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景德镇陶瓷百花奖,日本恩巴入赏奖。轻工部、江西省文化厅分别授予“有贡献的美术工作者”、“有贡献的文艺工作者”称号。擅长陶瓷美术设计兼及书画,1987年被授子“工...

    481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精美的红楼十二钗瓷盘欣赏[图文]
  • 瓷器:有一种美叫做何朝宗[图文]
    瓷器:有一种美叫做何朝宗[图文]

    北京诚轩2016年春季拍卖会Lot 870 明晚期德化窑白瓷何朝宗制书卷观音坐像 32cm. High 明晚期德化窑制瓷水平臻至巅峰,名家辈出,尤以嘉靖万历时期著名的德化窑瓷塑大师何朝宗最为著名,其所塑神佛像形神具备,气韵典雅,被誉为旷世杰作,为后人景仰。拍品观音坐像即出自何朝宗之手,为德化瓷塑之代表作。 何朝宗作品传世不多,见有钤“何朝宗”篆书葫芦形印、“何朝宗印”篆书方形印者。拍...

    69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素雅清新三足盘[图文]
    唐代素雅清新三足盘[图文]

    唐代三彩,是中国古陶瓷史上,尤其是宋元之前为数不多的以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取胜的陶瓷门类。其造型装饰既有中原汉家传统,同时又糅合了当时西域乃至中亚波斯等地的艺术特征。很多三彩器上都能看到西域金属器的影子。西域民众生活中或放牧,或经商,吃饭、休息经常是席地而坐,盛装食物的杯盘等物很多时候就放置在地上,所以喜欢将这些器皿做成带有“腿”的形象。比如高脚杯、高足盘、多足盘等。装饰图案上又多受宗教影响,...

    62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釉具五色 艳丽绝伦:钧窑的灵动之美 [图文]
    釉具五色 艳丽绝伦:钧窑的灵动之美 [图文]

    李铎在《咏钧瓷》中写到,“洪炉幅透原泥身,釉色斑斓数宝钧。极品信从窑变得,成功一件价无伦。”钧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刺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一种独特风格的瓷器,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在宋徽宗时期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窑在造型和纹理上都遵循规整对称的原则,尤其是北宋官造钧窑,无论体积、大小,都讲究对称之美,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在胎釉的烧制上,不仅烧制出玫瑰紫...

    65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图文]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图文]

    《故宫十大珍宝瓷》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盛世帝王毕其一生打造的十件稀世国宝,世界罕见;是故宫35万件藏瓷中的彩瓷代表,涵盖了皇家彩瓷多个工艺门类及器型。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原物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撇口、粗长颈、弧腹下敛,圈足外撇并有双重台,此类造型是康熙的典型器物,称“鱼尾”。器身通景青花纹饰,颈绘《锦鸡芙蓉图》,腹绘《锦鸡碧桃图》。宋徽...

    62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德清老鼠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图文]
    德清老鼠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图文]

    德清老鼠山窑址出土原始瓷 商代老鼠山窑址位于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北约20公里的青山乡老鼠山,与黄眉山窑址毗邻。老鼠山窑址所在小山海拔仅16米,地处东苕溪畔。2010年3月至 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窑址遗迹现象较为丰富,共揭露窑炉3条,出土大量原始瓷标本,以及部分可 能作为窑具使用的器物。从田野调查的情况看,商代原始瓷窑址主要分布于德清地区,其中老鼠...

    123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收藏: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 [图文]
    瓷器收藏: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 [图文]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那么,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呢?1、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

    44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案头文玩瓷笔筒鉴藏[图文]
    案头文玩瓷笔筒鉴藏[图文]

    图1阮振亚笔筒是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有说我国五代、宋代就有了笔筒,但从实物和文献两方面看,笔筒应该出现于 明代中晚期,很可能始于竹笔筒。明以后,笔筒成为了中国置笔的主要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 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到了清代及民国,瓷笔筒成了各种材质笔筒的主流。这是一件汪野亭款浅绛彩山水笔筒(图1),通高 10...

    113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