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京工之粹:景泰蓝[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俊儿 点击 :

京工之粹:景泰蓝 | 陶瓷作品

钟连胜大师 《荷梦》系列作品

12月9日~14日,广州市文物总店联手北京市珐琅厂于广州市文物总店,举办“皇家艺术——‘京珐’牌景泰蓝大师精品展”。届时,将展出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钟连盛、米振雄等大师作品在内的过百件大师级精品。

京工之粹:景泰蓝 | 陶瓷作品

《青铜垒》,釉色以磁白为底色,色调清新雅致,器型传统端庄

京工之粹:景泰蓝 | 陶瓷作品

钱美华大师金地工艺代表作品《金地狮顶罐》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它集历史、文化、艺术和独特传统工艺于一身,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绚丽的艺术光彩被誉为国宝“京”粹,成为载誉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优秀的艺术珍品之一。它与玉器、象牙雕刻、雕漆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绚烂夺目的掐丝珐琅工艺

国宝精粹“景泰蓝”工艺是有着鲜明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继承了中国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错金银镶嵌工艺,以及饰釉和镀金工艺,纹样也与漆器、玉器、染织中的图案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极高的工艺和艺术水平,且以孔雀蓝釉最为出色,故而被称为“景泰蓝”

“掐丝珐琅在民间被称为‘景泰蓝’。明代宣德、景泰年间是掐丝珐琅发展的鼎盛时期。”广州市文物总店副经理蒋斌介绍,在明代,景泰蓝受到皇帝青睐,它用薄而窄的铜丝掐作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色珐琅料,经过烘烧、磨光等工序成器,因当时釉料多呈蓝色,故“景泰蓝”在民间成了掐丝珐琅的俗称代名词。而明代宣德、景泰年间也成为了掐丝珐琅工艺的代表时期。”

“虽然明代中后期景泰蓝均有制作,但都没有超过宣德、景泰时期的水平。明代晚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掐丝珐琅工艺一度陷入低谷。直至清康熙年间,掐丝珐琅器才重新开始烧造。掐丝珐琅在雍正和乾隆年间才迎来了第二个高潮。”蒋斌告诉记者,清乾隆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家艺术风格,这一工艺品种在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

国运昌盛物阜民丰的佐证

“掐丝珐琅器是国运昌盛、物阜民丰的佐证,一旦国力衰弱、经济萧条,工艺便迅速衰落。解放前夕,掐丝珐琅工艺几乎已经人绝艺亡。解放后,国家开始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和工艺。当下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为掐丝珐琅工艺的再度崛起创造了契机。”北京市珐琅厂相关负责人毛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民国时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多年战乱,外销中断,作坊倒闭,即使还有些经营者,其制品也是“十蓝九砂”,质量低劣。景泰蓝工艺已奄奄一息,将到人亡艺绝的境地。

“解放初期(1949年),北京有大小景泰蓝作坊近200家,从业人员不足千人。50年代,党和政府为恢复景泰蓝的技艺及生产,积极创造条件,相继成立了特种工艺品公司、特艺实验厂、珐琅一、二、三社,并于1956年成立了公私合营的北京市珐琅厂,创办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毛经理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是景泰蓝的恢复时期,仅北京市珐琅厂就有职工2000余人,而且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毕业于大中专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人员及科技人员相继分配到北京市珐琅厂后,使传统的景泰蓝艺术开始焕发了新的生机,重放异彩。”

据了解,景泰蓝自清朝后期流入民间制作到解放初期,是靠景泰蓝艺人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没有图样画稿和工艺制作方面详实的文字记载,更没有工艺标准。直到1963年,北京市珐琅厂编制了《景泰蓝工艺操作规程》和《工序质量标准》,才使景泰蓝行业第一次有了文字标准,这是手工业从经验生产迈向标准化生产的一个开端。

创新探索赋予京粹新活力

“此后,珐琅厂又相继编制了《企业标准》和《景泰蓝行业标准》。从此,全国景泰蓝行业有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这使景泰蓝的生产走向了科学化的管理。迎来全面发展的时期,并使这种传统工艺真正走向了人民的生活。”毛经理如是说。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审美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相对单一的景泰蓝品种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要让现代人欣赏、接受传统的景泰蓝,就必须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广州市文物总店蒋斌介绍,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些设计思想突破较大、更重艺术品味,时代气息和现代感极强的作品又应运而生:“时至今日,景泰蓝在釉色、器型、纹饰及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釉色更加丰富多彩、器型更加生动多样、题材更具时代特征、工艺难度更加复杂。如被征集为国家级珍品、现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此次也有展出的作品《青铜垒》,釉色以磁白为底色,色调清新雅致,器型传统端庄。”

蒋斌举例:“金地工艺是景泰蓝界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女士于上世纪60年代首创的。此工艺一改过往实地点蓝的处理方式(即作品表面全部覆盖珐琅釉),大胆采用局部填釉、局部露金地的工艺处理,使作品更加凸显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此次展出的《金地狮顶罐》,就是她运用此工艺的代表作品。此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胜先生的《荷梦》系列作品,也大胆地进行了艺术创新,改丝纹密布为大面积无丝而做到不崩蓝,使工艺与题材紧密融合,装饰更具抒情、浪漫的情调和崭新的时代气息。”

相关文章

  • 红色钧官窑有哪些历史功绩不能忘却[图文]
    红色钧官窑有哪些历史功绩不能忘却[图文]

    一段红色年代四座传奇窑厂诞生钧瓷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产品那段历史如同作品一般浓墨重彩留给世人无尽的思考与启示和难忘的红色记忆随着世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近年来,“红色钧官窑”这一名词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与藏家的话语中。“红色钧官窑”,特指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先后成立并烧造钧瓷的地方国营禹县神垕钧瓷厂、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二厂、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瓷厂。虽然这4个厂历时不过30...

    99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钧瓷如何鉴赏和收藏[图文]
    钧瓷如何鉴赏和收藏[图文]

    鉴赏钧瓷,首先要弄清楚钧瓷的原产地,这是辨别钧瓷真伪的关键。钧瓷的原产地在禹州,只有禹州产的钧瓷才是“道地产品”。其釉面呈色具有活性,五彩渗化;而南方一些地方生产的钧瓷均为仿钧,虽然有一些钧瓷的特征,但是其釉色大都由人力设置“窑变”,缺乏生命力。鉴赏钧瓷要着重三点:型、工、釉。好的钧瓷基本标准要达到型美、工精、釉色奇。也就是说,造型要美,做工要精,釉色要出众。具体说,型,就是钧瓷的设计造型,是陶艺...

    33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钧瓷收藏鉴赏心得 [图文]
    钧瓷收藏鉴赏心得 [图文]

    1.宋均釉色,宋均釉天青色为主,天青一律纯净统一,明快,不暗,不晦,不涩。温润如玉,手感光滑。2.宋均土沁,宋均绝大多数入过土,胎釉上土沁或多或少是有的。要区别真土沁和人为的假土沁。宋代的传世宋均极少,不必过度追求。3.气泡,宋均气泡上也有土沁,有的气泡像煮烂的米粥,气泡坐在圈上不见底,有的气泡干瘪破裂。宋均气泡没有新钧瓷的气泡圆鼓清亮。4.宋元均有的半釉,圈足露胎多土锈,或称铁锈,后天火石红。土...

    123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土耳其的中国瓷器收藏[图文]
    土耳其的中国瓷器收藏[图文]

    资料图近日都在讲“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已成超热门话题。故也来凑凑热闹,谈谈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器。元明瓷器“贸易瓷”出口土耳其目前我们最熟悉的中国瓷器收藏,多为欧洲英德法诸大博物馆。中国瓷器之所以享誉海外,正是因为进入了这些发达国家(我们平时叫欧洲列强)的文明史,由于英德法和后来的美国掌握着近代文明的话语权,一旦为他们青睐,自然就有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东西文明交流的标本。也成为中国文化传播至世界的明...

    200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丝绸之路对唐宋时期茶器的影响[图文]
    丝绸之路对唐宋时期茶器的影响[图文]

    唐三彩束腰把杯“丝绸之路”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地中海的一条世界贸易的古道。在我国古代,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共有三条:最主要的一条是指自西汉张骞始开辟的东起长安,西达大秦(古罗马帝国),横贯亚洲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有东海和南海两条起航线。南海起航线东起中国的扬州、泉州、广州等港口,连接东南亚,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达大食(阿拉伯帝国)。东海...

    174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流落到美国的广彩瓷器[图文]
    流落到美国的广彩瓷器[图文]

    流落到美国的广彩瓷器清雍正广彩仕女图花浇广彩瓷是在清代于广州专为外销而生产的一种新瓷器品种。它吸收明代传统古彩技艺,仿照西洋表现手法,经彩绘、烘烧制成。广彩瓷以色彩绚丽、金碧辉煌、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广彩因是外销瓷,在中国大陆留藏极少,知者不多。但在欧洲国家特别是美国却留存有大量广彩瓷器。近年,由于国内收藏市场火爆,从欧美回流不少当年外销的广彩瓷。广彩瓷开始为广大瓷器收藏者所熟知。笔者在美多...

    59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三彩是陶还是瓷 陶和瓷如何区分[图文]
    唐三彩是陶还是瓷 陶和瓷如何区分[图文]

    陶瓷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6500多年前,甘肃马家窑和齐家文化中,均发现了大量精美彩陶。在唐代,厚葬的风俗使作为冥器的唐三彩发展迅速,成为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陶瓷业到宋代得到了蓬勃发展,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 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日趋丰富,明朝青花瓷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您知道以黄、白、绿为基...

    54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黄三黄三,原名黄双水,生于1963年,河北衡水人,中国内画鼻烟壶大师、中国鼻烟壶文化研究会会长。1982年开始学习连环画和国画,至今已有30年,师承鼻烟壶内画泰斗王习三大师,乃王习三大师最得意之门生。其绘画风格在前辈们绘画基础上加以发展,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吸收西方绘画理念,将中西方绘画融合一体,钻研内画艺术近三十年,独创出内画鼻烟壶“墨色网络交织肖像技法”,将内...

    187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长沙窑彩瓷漫步[图文]
    长沙窑彩瓷漫步[图文]

    汉唐以来,湖南的湘阴至石渚一带是古窑址的中心地区,东汉三国时,湘阴就创烧出有名的青瓷。闻名于“青竹寺”和“铁角咀”,逐渐发展到“樟树”和长沙望成的“石门矶”等地都在生产,一直到隋代,湘阴的成关镇仍然是湖南烧制青瓷的中心。到唐代时,窑口的发展沿湘江逆流而上,向湘阴南部铁角咀(岳州窑)延伸,逐渐发展到长沙地区的铜官(铜官窑)和石渚湖(今长沙窑)一带。汉唐前的青瓷也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到生产彩瓷。据考...

    1865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宋代曾将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图文]
    宋代曾将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图文]

    我国制造茶具的历史十分悠久。茶具又称茶器,最初都称为茶具,到了唐代,陆羽《茶经》中将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茶泡茶用的器具称为茶器,宋代又将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最能代表宋人生活、文化趣味的,莫过于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宋代饮茶之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突出表现在城市中茶肆、茶馆、茶坊林立,茶汤品种繁多。茶坊、茶肆等是市民阶层进行社会交往的场所,充实文化生活的场所。...

    1347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赏明代广窑褐彩魁星像[图文]
    赏明代广窑褐彩魁星像[图文]

    明代广窑褐彩魁星像 (原标题:明代广窑褐彩魁星像)  苏州自南宋以降,逐渐成为东南首邑,财赋甲区,发达的社会经济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商贾贵胄来此定居。经过风雅文人的推崇,逐利商人的贩卖,遂使得“江南收藏甲天下”。苏州博物馆的瓷器收藏,开始于解放初期,当时的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就藉地利之便收集了大量瓷器珍品。1960年元旦,苏州博物馆正式成立。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目前瓷器类藏品等级品已达1000...

    72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款字如何辨伪[图文]
    瓷器款字如何辨伪[图文]

    瓷器 瓷器有款字据说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者,其书法大致相类于“大观”钱,偶尔有“政和年造”款字。元瓷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识,民窑底有字者极少。明瓷款字花样甚多。明代官窑瓷款多用“某某年造”字样,也有用“制”字者。清瓷概用“制”字,用“造”字者极罕见。这些应是最基本的款字常识。(据陶瓷收藏网)清代道光至光绪初年,瓷器款字作伪的手法还不甚高明,因而较易识破。这些瓷器伪款有一基本特点,就是爱挑...

    182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克拉克瓷富于变化曾风靡欧洲[图文]
    克拉克瓷富于变化曾风靡欧洲[图文]

    ■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万历号”和“金瓯”沉船出水的克拉克瓷。■景德镇青花徽章纹盘简介 孟露夏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深圳蛇口特展厅项目主管。■青瓷碗,镶嵌以法国镀银附件■芥末瓶,镶嵌以荷兰包银附件外销青花瓷只是外销瓷的一部分,而仅是这一品类,人们便研发出了众多的风格样式或类别,包括“克拉克”“费茨休”“伊万里”“柳亭碟”和极具代表性的“纹章瓷”等。甚至有学者认为,“最早的纹章瓷,正是从青花开...

    164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传世量相对更少 单色釉器价格走高[图文]
    传世量相对更少 单色釉器价格走高[图文]

    清乾隆米黄釉折腰碗康熙豇豆红暗刻团螭纹太白尊2015年香港苏富比(微博)的一件“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耳扁壶”以2048万港元成交;北京保利一件“清雍正仿官釉贯耳弦纹大方壶”以1150万元成交。拍场上的明清颜色釉瓷器中,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青釉瓷无论是上拍的拍品数量、单件拍品的成交价格都是颇高的一类。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

    155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市场进入资本时代[图文]
    紫砂市场进入资本时代[图文]

    顾景舟“玉露”诗文五头茶具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郑晓芬编者语:紫砂作为传统手工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台湾收藏热得以快速发展,进入2000年,受大陆收藏市场的影响,以顾景舟为代表的一批紫砂艺人的作品在拍卖市场频出高价,带动了整个紫砂行业的繁荣。然而“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整个紫砂产业价值的进一步发挥。2015年恰逢紫砂市场低潮期,“中超利永1.04亿元买28把顾景舟紫砂壶...

    118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