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宋代仿制定窑瓷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弯弯 点击 :

宋代仿制定窑瓷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 | 陶瓷资料

北宋 白釉刻莲瓣纹龙首大净瓶

定窑瓷器以其精湛的制瓷技艺、精美的花纹及彼烧方法对当时以及后世有着较大影响。有的借鉴器形,有的仿效釉色及借鉴烧制方法,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并形成“土定”、“粉定、“南定”等局面,在宋、元、明清以及现代均有烧制具有定窑风格的器物。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冯小琦认为“宋代仿定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而陶瓷专家李海说“仿制得最好的是清代乾隆时期。”

宋代仿制定窑瓷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 | 陶瓷资料

北宋 白釉孩儿枕

定窑系现象算不算仿品尚存争议

定窑瓷器以其精湛的制瓷技艺、精美的花纹及彼烧方法对当时以及后世有着较大影响。有的借鉴器形,有的仿效釉色及借鉴烧制方法,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南越王博物馆馆员叶丹洋介绍,“像河南的鹤壁集窑,山西的介休窑和霍窑等,都有在学习定窑的工艺,就连后来的景德镇都有仿烧过。”

据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冯小琦在《定窑瓷器与历代仿品》的文章中介绍,“宋代仿定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并有仿品传世。装饰上亦仿定窑印花、划花,素有‘南定’之称。仿定器物中,有一种小‘洗’,从造型到纹饰与定窑蟠螭纹洗十分接近。青白瓷釉色本应介于青、白之间,而此‘洗’由于是刻意仿定,釉色偏白,仅在底与壁之间的交接处有影青色,是仿定作品中较好的产品。此外,还有仿定双鱼洗、印花碗等。’”

马未都认为,景德镇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拥有高岭土。“这种土挖出来都是雪白的。”

但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莉英曾撰文强调“这种对畅销产品的模仿,应当视作瓷器工艺上的‘形式延续’,而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后朝模仿前朝名窑的制品。”

但陶瓷专家李海也认为,定窑系范围内的产品,应该理解为与定窑产品风格相类似的产品,而不应当做仿品理解。“当时就是一种跟风现象,严格来说不算仿品。”

宋代仿制定窑瓷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 | 陶瓷资料

定窑刻“官”字款 (《马未都说收藏》)

清代官窑仿定始于康熙,雍正乾隆传世较多

虽然明朝曹昭《格古要论》有记载元朝戗金匠彭均定有仿效定瓷的行为,并被当时卖古董者称为“新定器”,同朝谷应泰《博物要览》也认为明代仿定“不减定人制法,可用乱真。”但可惜的是,这两款产品仅限于文字,并未发现有真品存世,无论是官窑、民窑,都难觅仿定白瓷的踪迹。

李海也认为,“没有见实物的情况下,难以断定是否确实存在,据我了解,目前仿定窑做得最好的时期就是清代乾隆时期,目前故宫博物馆有收藏。”

据了解,清代官窑仿定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乾隆,后二者传世较多。雍乾两朝多一般只仿釉色和刻花、印花工艺。造型和纹饰仍为本朝风貌。例如雍正时期有印、刻花三牺尊、莲蓬盒等;而乾隆仿定有天鸡瓶、牺耳尊、包袱式壶等。

现代定窑仿品釉色不如宋代沉着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县的涧滋村和东、西燕山村。它的前身即是唐代的曲阳窑。因曲阳窑县属定州管辖,入宋以后即以“定窑”称之,因此,也不难理解,在现代仿品中,曲阳县对定窑的仿制是最为成功的地区。

最早着手研究定瓷仿古工艺的是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他们通过对古代定瓷标本进行系统的化学分析与物理测定,从而为仿定找到内在的线索,经过反复试烧,他们找到了与古瓷接近的配方,上世纪八十年代烧成后色泽、质感与定窑瓷器接近的仿定窑瓷器。

冯小琦认为,只要详细比较,会发现现代仿品的釉色不如宋代的沉着,有新烧的光泽,造型规矩而显呆板,与真品相比还有细小的差别。目前看到的仿品有:仿定窑印花菊瓣盘、划花菊瓣纹碗等。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莉英也撰文分析道,从胎体方面看,现代仿制品时常出现胎体特征与时代不符(唐宋金)的现象,并且往往要比真品略重,胎体致密度较高。而从釉面方面看,仿制品大多是模仿北宋后期定窑典型的牙黄色,但真品釉面那种含蓄自然的光泽仿品很难做到。造型方面则失真,面部轮廓模糊不清。

定窑是刻“官”字最多的瓷器

定窑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北方早期烧制白釉的窑址之一。但是在唐代,由于刑窑巩县窑极其强大,定窑尚处于初创阶段,故未有较好的产品出现,五代开始,定窑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取代了刑窑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白釉瓷产地。定窑遗址位于曲阳县城以北约25公里的灵山盆地,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瓷土资源。

定窑从晚唐开始出现“官”“新官”款铭文,入宋以后又出现了“尚食局”、“尚药局”、“定州公用”以及“龙”、“花”、“朝真”“乔位”“东宫”等几十种铭文。

马未都撰文写道,我们能看到的北宋定窑,大量底下刻一个“官”字,表示是官方制造的,都是北宋前期的。“定窑是底下刻‘官’字最多的瓷器”。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莉英也认为“从器形看,‘尚食局’款皆为饮食器,‘尚药局’款皆为盛放药品的盒子,用途与名款完全相符,应属北宋时期为宫廷定烧的贡瓷。”

鉴赏

定窑瓷器鉴赏要点

第一,定窑,白胎白釉,胎很细,细腻紧密,很薄,五大名窑中最薄,釉白光亮。

第二,在唐末五代到北宋时,定窑主要烧柴,采用“还原焰”烧法烧制,含铁偏重,这时期的定窑瓷器会有一点点偏青色。到了南宋,则烧煤为主,用“氧化焰”烧法烧制,含铁量则偏少,定窑瓷略微有一点点偏黄。

第三,定窑的胎在做成之后,在没有完全干透的时候,工匠会用一种竹刷进行修复,把器物刷平,所以器物内外都可能会有竹丝的痕迹,而且由于釉比较薄,所以在看定窑器的时候,还能透过那层釉看到那些竹丝痕。

第四,很多定窑的釉都会有泪痕,主要呈现在器物外表,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泪痕都是自上而下的。除此之外,定窑白瓷釉面有数点极小的黑色杂质颗粒,即使宫中收藏品亦不例外,而伪品则没有这种杂质。

第五,定器施釉在近足部及足部往往又多处露胎,仿品无此现象。

第六,定器足边棱角清晰,却不是整齐划一,足边往往不平并有多处小小的缺口,而仿品足边处理绝对整齐划一。

相关文章

  • 五彩瓷器的出现与发展 [图文]
    五彩瓷器的出现与发展 [图文]

    明嘉靖、万历时期,在成化斗彩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烧成了 "五彩"。何谓"五彩",并非五色,而是多种彩色之意。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主要有两类;一是红、绿、黄为主的纯粹釉上五彩,一是以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器。一般习惯所谓的典型嘉靖、万历五彩,就是指的青花五彩,而红、绿、黄的釉上五彩瓷器比较少见。五彩与斗彩瓷器有明显的区别,斗彩是釉下青花为主,它与釉上彩互相辉映,争奇斗艳...

    200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宋代:一个瓷器的青春岁月[图文]
    宋代:一个瓷器的青春岁月[图文]

    也许是因为宋朝是文人治国的时代,也许是因为统治者偏居一隅,因此宋人的心思多是敏感细腻,追求精致的。他们将更多的心力倾注到对文化思想的追求,对生活美学的坚持上,因而才造就了灵秀脱俗的龙泉青瓷和那个时代含蓄灵性的美。 16世纪时,巴黎市长的女儿结婚时收到一件优雅温婉、翠绿剔透的瓷器,惊艳了所有人。然而大家却不知其名。刚好舞台上正在演唱《牧羊女亚司泰来》,市长发现男主角雪拉同(译:Celadon)穿的...

    82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英国设计师Michael Eden的美丽3D陶瓷艺术[图文]
  • 精致华丽的艺术陶瓷欣赏 ——萌萌的小动物[图文]
  • 寻访古代酒瓶中的烧酒历史[图文]
    寻访古代酒瓶中的烧酒历史[图文]

    三彩“大塘烧坊”酒瓶(原标题:中国古代烧酒与烧坊小考)  大凡酒量大而乐于饮酒的人士都知道“烧酒”。所谓烧酒是指用蒸馏法制成的各种透明无色的蒸馏酒。因为烧酒的酒精含量较高,能达到引火则燃烧的程度,喝起来劲头大,易导致身体发热,故又叫烧酒,亦叫烧刀酒、烧锅酒;根据这种酒酿造的工艺特点,酿酒业界有称之为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的;但在民间,更多的人则称之为白酒、白干、老白干等,这是因为烧酒的颜色区别于...

    89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瓷枕源于隋唐 盛于宋元[图文]
    瓷枕源于隋唐 盛于宋元[图文]

    瓷枕,源于我国隋唐时期,至宋、元时期,发展到鼎盛,风行全国。其造型异彩纷呈,特色鲜明。望江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青白釉点褐彩瓷枕(见图)。该枕呈元宝形,两头翘中间平,长16厘米,宽12.5厘米,高14.5厘米;施青白釉,但较暗淡,缺乏光泽;胎体较厚,通体绘有点彩金钱纹,造型规整,点彩布局匀称,端庄精致。据考:元代青白瓷基本上是延续宋代青白瓷的风格,但不同的是,其粗犷的民族风格在一些瓷器上逐渐地体现...

    62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图文]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图文]

    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汉代已烧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时期成为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青瓷瓷窑。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瓷胎呈色较白,白中略带灰白。三国西晋时胎质较粗,坯体没有完全烧结,到了东晋,胎质细腻,有很大提高。唐至宋瓷胎呈灰白或淡灰白。(2)三国两晋时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亦有少量青黄色和青绿色。南朝时釉色普遍泛黄,开冰裂纹,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唐代早、中期釉色呈现黄或淡黄色。晚唐至宋出现纯粹...

    182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瓷中奇葩——粉彩轧道瓷[图文]
    瓷中奇葩——粉彩轧道瓷[图文]

    图1 凤尾形卷草纹图2 “卍”字纹图3 图案纹乾隆朝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尤其是乾隆早期发明的粉彩轧道瓷就是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年来,粉彩轧道瓷备受人们的青睐,市场价格逐年攀高。2011年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逾2.5亿港元成交,创下了清代瓷器拍卖的历史纪录。...

    36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北宋越窑摩羯纹粉盒[图文]
    北宋越窑摩羯纹粉盒[图文]

    图1图2图3五代至北宋早中期的越窑瓷器胎质普遍细腻,呈浅灰色。釉色呈现更多的青绿,正是印证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意妙境。2011年镇江京口区苗家湾“京岘家园”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已被破坏、早年曾遭盗掘的长方形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越窑摩羯纹青釉粉盒(图1)。该粉盒口径13.3厘米,高4.6厘米,底径10.7厘米,形制为子母口圆形,分底、盖两部分;腹较浅,高圈足(图2),圈足外撇;盖...

    62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瓷到底是宝还是坑[图文]
    民国瓷到底是宝还是坑[图文]

    民国瓷器很早就进入拍卖市场,但与明清瓷器相比一直是配角,甚至一度被视为“地摊货”。近年来,藏界逐渐认识到民国瓷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审美情趣,不少人因而专门收藏民国瓷器,甚至认为好的民国瓷器并不亚于明清官窑。以“新粉彩”为代表工艺价值不输晚清瓷目前中国陶瓷史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的陶瓷书刊图录,也极少把民国瓷器作为专类记叙,许多人就此以为民国瓷器的价值很低。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所谓民国瓷器...

    108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宫壶器形创意绝伦 陶都宜兴诞生紫砂力作[图文]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宫壶器形创意绝伦 陶都宜兴诞生紫砂力作[图文]

    5月19日,中国第一件依汉字形体为器形的艺术力作——“宫壶”出炉仪式在江苏宜兴范家壶庄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艺术界精英和紫砂收藏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宫壶”这一融汇古今、艺术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的紫砂艺术精品的出炉。(图为:宫壶)宫壶由中国著名发明家、壶艺创作大师季汉生设计,范家壶庄“大生陶艺”传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范秀红制作。(图为:徐汉棠在指点范秀红制作“宫壶”)宫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

    164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康熙淡描青花人物纹笔海[图文]
    清康熙淡描青花人物纹笔海[图文]

    这件淡描青花人物纹笔海,高14.5厘米,口径18厘米,腹径18厘米,底径18厘米,呈圆柱筒形,内外壁均施釉,底为细砂底,底部中心微凹,有釉。笔海是文房用具中的一种,其功用与笔筒相近,为插放毛笔之用。但其直径比一般笔筒粗很多,体量大很多,故名为“笔海”。这种矮而粗的笔海,所插放的可能是笔杆短而粗的抓笔之类,也可插放画纸或小画轴等。这件笔海外壁一周以淡描青花的形式绘一组人物故事纹,全图总共绘画有六个人...

    151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图文]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图文]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雷珍民(右)与喻德江先生共同为“喻氏陶瓷馆”揭牌图 左二为喻德江先生 成教化 助人伦——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在西安文理学院,还有一座博物馆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个馆 里收藏着三百多件陶瓷器,这些珍贵的瓷器,便是由喻德江先生无偿捐献的,因此命名为“喻氏陶 瓷馆”。“喻氏陶瓷馆”里藏品涵盖鈞窑、越窑、临汝窑、鲁山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标准器,并有多件珍贵的...

    152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青铜器:汉代工艺铜镜鉴赏[图文]
    青铜器:汉代工艺铜镜鉴赏[图文]

    铜镜作为古代的照容用具,在中国约有4000年的历史。两汉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较之先秦时期,汉代铜镜不仅类型和装饰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因使用开始普及,产量也空前增加。正因如此,在汉代手工业中,铜镜铸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在当时的青铜冶铸业中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汉代扬州制作的铜镜除了常规镜外,还制作特种工艺镜。目前,扬州发现最早的特种工艺镜是战国时期的“漆彩绘...

    400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瓷器精粹 [图文]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瓷器精粹 [图文]

    静志寺塔基地宫位于定州贡院院内。1969年5月,电力公司施工时,发现石刻歇山式屋顶一块。揭开屋顶,下面是一方形洞口。从洞口往下看,只见散乱地摆放着许多器物。该公司当即报告了县文物部门,定县博物馆遂于7月清理了这座塔基地宫,出土了大量珍宝。地宫坐北朝南,呈不规则的方形,东壁长2.2米,西壁长2.1米,北壁长2.17米。宫门为砖砌拱券式,门宽0.63米,门距东壁0.81米,距西壁0.76米。当初,宫门...

    105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