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勤勤 点击 :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1 故宫博物院藏金代白釉黑绘诗文枕

白地黑绘(亦称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和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彩绘瓷器及文人书画的发展。

以往学者多依据年代的早晚,认为磁州窑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是继承唐代长沙窑彩绘及文字装饰技法发展起来的。这一笼而统之的说法更多地带有想当然的成分。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技法对宋代磁州窑有一定启发作用是可能的,但如果要说继承或借鉴,不如说宋元的“文人墨戏”来得更直接、更贴切。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2 磁县博物馆元代藏相如题桥故事狮纹枕

宋代以郁郁乎文哉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上自皇帝及达官显宦,下至幕僚胥吏和乡绅士庶,构成了一个比唐代远为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此社会文化背景下,不仅达官显贵“装堂嫁女”以拥有或相送名家字画为耀,即连酒肆茶坊也“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绘画书法在不同阶层得到普及。这应该说是磁州窑白地黑花绘画与书法装饰艺术产生和高度发展的美学前提。

宋代在绘画艺术上追求形神兼备及诗情画意,在书法艺术上强调意兴和意味,尤其是由于苏轼、米芾等大家的极力倡导,以意趣取胜的文人书画尤其受到中下阶层民众的喜爱,与院体画几乎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并最终在元代占据中国绘画的主流地位。宋代书画艺术的高度发展及文人书画的兴起,必然对同期的陶瓷装饰艺术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从境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宋金磁州窑白地黑绘器物来看,无论是生动传神的花鸟、活灵活现的瑞兽,还是静谧空灵的山水、惟妙惟肖的婴戏,以及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其用笔、构图、章法、韵味等,均与宋代书画别无二致,如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叶形鹊纹枕、故宫博物院藏狮子绣球枕和“明知空手去”文字枕(图1)、磁县博物馆藏枕(图2)、民间藏枕(图3~4)等,皆是磁州窑的代表作。因此,笔者认为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绘画和书法装饰,是在宋代书画艺术广泛普及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受文人绘画的深刻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的。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3 邯郸私人藏金元长方形人物故事枕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4 邯郸私人藏金代双喜闹春纹枕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5 金代鱼藻纹腰圆形枕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6 元观台窑《绘瓷作枕》诗文枕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7 峰峰矿区文保所藏元代《朝天子》诗文枕

磁州窑众多的画师中,有土生土长的普通工匠,更有文艺素养高深的士大夫文人。正因为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那么,这些满腹经纶、自视清高的文人是怎样走上与窑为伴、与瓷结合的路子呢?

一是落榜士子展露才情。宋代科举制度承袭唐制,并采取了诸如限制知贡举(主考官)的权力、严格考试的各项规则、确定殿试制度及扩充科举取士名额等措施,其科举规模空前盛大。北宋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一书中所列宋初人物画名家有53人,其中出生于磁州窑系所在的河北、河南两地的就有15人。那些四方应试的文人士子们能金榜题名,被选入画院的毕竟凤毛麟角。屡试不中,当官无望,回到磁州窑场题诗、绘画,做瓷谋生,就成为部分落榜士子的现实选择。这些人具有很深的文化修养,到窑场稍加适应,便可一显身手、展露才情:既可以将熟记于心的历史故事、戏剧传奇、神话寓言等精绘于枕、瓶;亦可以将自己所见花、草、虫、鱼,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婴戏、杂技等生活小景进行提炼概括,采用写意的手法绘于盆、罐;还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悟,以诗词曲赋的形式题写于器物之上(图5、6)。正是这些文人士子们将中国绘画和书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从而创造了独具一格、极具中国水墨画和书法意味的白地黑绘(黑花)陶瓷装饰艺术,突破了宋代瓷器以单一颜色釉取胜的局限,开拓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并对我国古代彩绘瓷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16 河北省博物馆藏金代高士观月图画枕

在磁州窑的众多文人绘画中,有不少堪称佳作的“隐逸山水”绘画,表现了隐者悠闲、幽静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绘画技法上的非凡创造。如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元代磁州窑《高山流水图》画枕的前立面亦是一幅构图独特、绘制精美的金元山水人物画(图15)。该画平远构图,远景为三座连绵的山峰,取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诗意。近处左岸山石崎岖,古木参天,几幢茅屋掩映在绿荫之中;右岸长长沙渚伸向水中,似有主仆两人伫立其上望着远去的江水;对岸隐约一只小船,几位渔夫张帆出行。画面山高水阔,江天浩渺,一派萧瑟静谧的景象。河北省文研所收藏一方如意形山水人物枕,其枕面所绘《高士观月图》则是典型的“一江两岸”式构图:左侧山石中绘三棵苍老古松,伸向江中的岩壁上一老者拱手立于岸边,仰面观月;右岸沙渚上画低矮丛树。枕壁绘卷草纹;底部有竖式阳文“张家造”戳记。该枕于1962年出土于磁县冶子窑,从其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看为典型的金代器物(图16)。可见,元代晚期大画家吴镇所谓“一江两岸”式构图,其实在金代磁州窑文人瓷画中已经出现。而该枕画面所营造的清幽、恬淡的意境和萧疏、空寂的风格也与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画风极为相似。可以说,磁州窑白地黑花绘画既是受“文人画”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以自己多方面的创造,促进了文人画的完善提高,为文人画在元代的完全成熟做出了贡献。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7 峰峰矿区文保所藏元代《朝天子》诗文枕

境内外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收藏了不少磁州窑题诗瓷器,从其内容上看,除部分抄写名人名句及民谚、警句外,有相当数量的咏史劝世、抒情消遣之作。如磁州窑研究学者刘志国先生收藏的彭城窑《西江月》词枕写道:“自从轩辕之后,百灵立下磁窑。于民闾阎最清高, 用尽博士技巧。 宽池拆澄尘细, 诸般器盒能烧。 四方客人尽来掏, 件件儿变作经钞。”短短几句,将磁州窑悠久历史、创立者英名、瓷器瓷业于民于国之重要、制作的诸般技巧和高难要求、制作工艺烧造品种、销售范围及经营收益等高度概括出来,作者对磁州窑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亦跃然器表! 磁县博物馆藏观台窑“绘瓷做枕妙陶然”诗文枕,将瓷枕作者的文人身份、瓷枕晶莹润泽的釉色、冰清凉爽的质感,以及卧枕沉思、作诗吟唱的惬意,十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出土的长方形瓷枕,枕面题《朝天子》一首:“左难右难,枉把功名干。烟波名利不如闲,到头来无忧患。积玉堆金,无边无岸,限来时,悔后晚。病患过关,谁救得贪心汉。”反映了失意文人的思想情绪(图7)。正是由于具有深厚文化艺术修养的文人广泛参与,不仅大大提升了磁州窑的绘画装饰水平,而且还适应民窑瓷器简练、快捷的生产工艺要求,创造和形成了磁州窑兼工带写,既朴素典雅又洒脱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亦使我们有幸从存世和出土的磁州窑瓷绘作品中欣赏到大量画艺高超的宋元文人绘画。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8 邯郸私人藏金代八角形鹰逐鸭纹枕

迷人的磁州窑文人瓷绘:黑与白的艺术 | 陶瓷科普

图9 河北省博物馆藏金代白地黑绘 童子钓鱼椭圆形画枕

相关文章

  • 麒麟与芭蕉纹在顺治瓷器中同时出现的频率很高[图文]
    麒麟与芭蕉纹在顺治瓷器中同时出现的频率很高[图文]

    清顺治青花麒麟芭蕉罐清顺治青花麒麟芭蕉罐罐高31.5厘米,口径13.5 厘米,底径14.8厘米;平底微凹,刮削修足整齐。内外底釉光润厚泽,釉色白中泛青。外壁口沿饰倒垂变形莲瓣纹,主纹绘麒麟、芭蕉纹,用笔豪放,色料浓重,构图简明疏朗。顺治时期,麒麟与芭蕉纹同时出现于画面的频率很高,较多见的是盘与罐,并且,多数被用以作器身一正一副的两个 主题画面,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此罐上的麒麟、芭蕉纹,气势雄伟,形...

    136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收藏:不要低看民窑 错失收藏良机 [图文]
    瓷器收藏:不要低看民窑 错失收藏良机 [图文]

    不要低看民窑瓷器 错失最后收藏良机 —— 瓷器收藏必须走出“重官窑轻民窑”的误区官窑与民窑的定义官窑,有两个概念,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早在唐代晚期就出现了贡瓷,当时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南青北白”应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贡器。“官监民烧”的贡瓷一直延续到宋元和明早期。而由朝廷(官方)直接出资建早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出现在北宋。一直延续到明清。那么,什么是民窑呢?除了真正意...

    35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赏析:瓷上春意浓[图文]
    瓷器赏析:瓷上春意浓[图文]

    童子牧牛图瓷壶“春日春山春水流,春草春塘放春牛。”春天的美好让我们流连忘返。而在瓷器的世界里,同样也是绿草茵茵,繁花似锦,鸟语花香,渗透着浓浓的春意。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绛彩瓷中的“浅绛”,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这件清代光绪浅绛彩童...

    133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蓝釉瓷:元明清三代的发展与兴衰[图文]
    蓝釉瓷:元明清三代的发展与兴衰[图文]

    不久前,与友人一起前往南京,参观了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堪称2014年岁末国内最重量级的学术展览“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此展由南京博物院联手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庞莱臣藏画的第一次公开展示,展出了清末民国时期江南收藏大家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旧藏的一批北宋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历代书画名作,可谓件件珍品。而在参观完画展之余,又重点参观了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及南京博物...

    29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戴方芳龙泉青瓷《平步青云》亮相赛拍每日一鉴[图文]
    戴方芳龙泉青瓷《平步青云》亮相赛拍每日一鉴[图文]

    赛拍每日一鉴今日推出戴方芳的作品《宋韵明范-平步青云》,这套作品由龙泉青瓷工艺师戴方芳设计,全手工制作而成。水洗系列上部分为古典家具中的椅类造型,选用圈椅(交椅),四出头官帽椅,卷书搭脑宝座类,南官帽椅,皇宫椅等经典器型,镂空处理,露胎,以紫金土表现出实木质感。中部纹饰祥云,寓意青云直上,平步青云等。底部采用弟窑胎。整个器型远观为古典家具造型,近为两种元素结合的瓷器造型。整套作品融合“青瓷”和“古...

    197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三彩凤首壶:丝绸之路繁荣贸易的佐证[图文]
    三彩凤首壶:丝绸之路繁荣贸易的佐证[图文]

    三彩凤首壶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金叶彩凤首壶,唐代文物,1972年12月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出土。壶高31厘米,口径4厘米。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凤首,凤眼圆睁,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四瓣形的团花,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自上而下有十层纹饰,用...

    116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粉彩棒槌瓶上所绘做人准则[图文]
    粉彩棒槌瓶上所绘做人准则[图文]

    清雍正 粉彩五子教子图软棒槌瓶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高尚的品德倍加推崇,也将其作为成功人生的必备修为之一。我们今天说的“德”是社会的总体修养,包括个人的修养。比如中国人认为,一个人要非常讲信誉,信誉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整体问题。但在今天的生活当中往往不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甚至人与物之间都缺乏信任。“道德”的含义比较深厚,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在整个社会当中,在每个人的成...

    73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素雅清新三足盘[图文]
    唐代素雅清新三足盘[图文]

    唐代三彩,是中国古陶瓷史上,尤其是宋元之前为数不多的以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取胜的陶瓷门类。其造型装饰既有中原汉家传统,同时又糅合了当时西域乃至中亚波斯等地的艺术特征。很多三彩器上都能看到西域金属器的影子。西域民众生活中或放牧,或经商,吃饭、休息经常是席地而坐,盛装食物的杯盘等物很多时候就放置在地上,所以喜欢将这些器皿做成带有“腿”的形象。比如高脚杯、高足盘、多足盘等。装饰图案上又多受宗教影响,...

    62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三彩赝品已经极度泛滥[图文]
    唐三彩赝品已经极度泛滥[图文]

    一位收藏家告诉记者,河南洛阳孟津县有个南石山村,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能成功修补出土的唐三彩文物,南石山村被视为"唐三彩复活之地"。从那时开始,这里不仅可以为博物馆修补唐三彩,还能仿制唐三彩,以至于村里已经拓展出文物仿制厂20多家,小作坊则遍地都是,形成完整的唐三彩"产业链"--制胎、上釉、烧造、药水泡、黄土埋,以假乱真的唐三彩俯拾皆是,这些东西来到市场,足以让一些专家"打眼"。在村里某公司的样品...

    200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苏格兰陶艺家Kerry Hastings手工lustred碗[图文]
    苏格兰陶艺家Kerry Hastings手工lustred碗[图文]

    苏格兰陶艺家KerryHastings手工lustred碗结合了当代的调色板扔在陶轮的古老传统。灵感来自于自然界中发现的颜色绘制:大海的蓝色,山上的绿色,红色和黑色的岩石峭壁。...

    31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图)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图)

    本报讯(记者戴红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武汉收藏家协会文献专委会主任肖琴学,收藏了数百件黄鹤楼相关藏品,其中一件雕刻有古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的瓷壶,堪称稀世珍品(如图)。昨天,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汉口崇仁路武汉市收藏品市场,肖琴学拿出这件刻瓷黄鹤楼提梁壶,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黄鹤楼相关藏品。”记者看到,这只看似普通的家用茶壶,高16厘米、直径12厘米,用白瓷烧制而成。肖琴学称,他请专家鉴定过,...

    70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程元璋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程元璋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程元璋,号古雅斋王、晚成居士,男,汉族,1938年7月生,江西余干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长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成功地开创了古雅彩艺术陶瓷,先后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景德镇陶瓷百花奖,日本恩巴入赏奖。轻工部、江西省文化厅分别授予“有贡献的美术工作者”、“有贡献的文艺工作者”称号。擅长陶瓷美术设计兼及书画,1987年被授子“工...

    481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洪武青花发色良莠不齐釉里红工艺生涩未成熟[图文]
    洪武青花发色良莠不齐釉里红工艺生涩未成熟[图文]

    洪武青花印花云龙纹盘瓷器赏鉴传世所见洪武瓷品种以青花、釉里红器为主,此外考古工作中还发现过数量极少的红釉或白地矾红彩器等。洪武青花、釉里红产品的发色良莠不齐,青花呈色多蓝中泛灰,有的甚至呈褐色或黑色,大盘类产品尤其明显,而小件青花盘、碗的呈色一般较佳,为较鲜艳的蓝色。科学测试表明洪武青花仍使用进口钴料,青料堆积处多显凝滞的黑斑,与元青花的黑斑相比,色调更深,凝滞感更强,而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器中的...

    119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元明清官窑瓷器上的龙纹欣赏[图文]
    元明清官窑瓷器上的龙纹欣赏[图文]

    角 龙“角龙”即头上长角的龙,通常称为“虬龙”“蛟龙”,是景德镇御厂最常使用的龙纹造型。体形可用上文“九似”来形容,如“角似鹿,眼似虾,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等。明清时期,五爪龙纹被官方垄断,代表帝王,民窑瓷器上不可使用。应 龙“应龙”指有翼的龙,俗称“翼龙”“飞龙”。汉代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后“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

    35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苍狼白鹿元青花与蒙古族的故事[图文]
    苍狼白鹿元青花与蒙古族的故事[图文]

    元青花大盘元代陶瓷最大的贡献是青花的成熟,青花是种釉下彩绘瓷器,它以氧化钴为呈色器,在胚体上绘画图案,罩釉后,高温烧成,器物成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的效果。尽管早在唐代,白底蓝花、釉下彩的陶瓷已经出现,但元以前,制作终归颇粗,数量毕竟很少。入元,青花瓷成批涌现,大步跨进辉煌,这必有艺术演进以外的原因,和元朝的统治阶层——蒙古族的关系密不可分。近日,江西高安市文物局局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刘金成馆长接受了...

    117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