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吉祥 点击 :

一部东瓯史,半部在瓯窑。

易经云:“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器道瓯窑,器,可鉴赏无疆洵美之生辉匠作;道,可洞悉瓯地百代千秋之人文大观。12月20日在乐清市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展的“器道之约”——胡嗣雄、胡一皓父子的瓯窑收藏与美学现象展览,与你相约,走近那些浓缩时空距离、积淀深厚历史的不朽瓯器。

看完展览,还可以去乐清市博物馆二楼展厅逛逛,了解一下乐清历史上的那些古窑址和有关于瓯窑的那些事儿,增进对乐清历史文化的了解。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跨年展览到2023年2月26日,由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瓯窑学院协办。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北宋青釉瓜棱盖瓶

痴情瓯窑

父子30多年庚续收藏

东晋瓯窑刻划褐彩鸡首壶、北宋青釉莲瓣盖盅、晚唐瓯窑褐彩急须……走进展厅,展出的瓯窑器物,釉面晶莹,蕴藉可人,野逸造型,仪态万方。古朴素雅的瓯窑青瓷仿佛浓缩了时空的距离,诉说着千百年前瓯地的风土人情。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父亲就开始专题收集瓯窑,这次展出的100多件展品,很多是独一无二的。”胡一皓来乐清市博物馆布展时,记者赶去先睹为快,趁机采访了他,了解到了他们父子痴情瓯窑,醉心收藏,庚续瓯器烟火文脉背后的许多故事。

胡嗣雄、胡一皓父子是瑞安城关人。1956年出生的胡嗣雄现为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副会长,温州市瓯窑学会常务副会长,瑞安市博物馆之友联谊会副会长,瓯窑古陶瓷收藏家。30多年来始终不渝地致力于瓯窑古陶瓷的收藏、研究与展览,他所收藏的瓯窑精品成为收藏业内人士所共识。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北宋青釉莲瓣纹盖瓶

“这是我父亲收藏的第一件瓯窑青瓷。”胡一皓指着展柜里的一件北宋青釉莲瓣纹粉盒告诉记者,当时,其父胡嗣雄在一位老藏家家中看到了这件粉盒,浅灰胎,施淡青釉,盖面剔刻莲蓬和多层覆莲,圈足外撇,造型立体逼真,呈色淡雅飘逸。尽管当时对瓯窑还不是很了解,但胡嗣雄对这件粉盒一见钟情,就向这位老藏家提出了想要购买的想法。老藏家同意了,要价1500元,这相当于他半年多的工资,但他咬咬牙,东拼西凑,还是买下了这件瓯窑粉盒。此后也有藏家出过高价购买,也有人拿出过更好的藏品置换,但他都一一拒绝了。就这样,因为它,他逐渐走入收藏瓯窑的圈子,一发而不可收。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三国青釉兽足洗

胡嗣雄做过木匠,办过机械外包装厂,2003年时,他攒够了钱准备买辆车。当时,他在一藏家那里看到了一件三国青釉三兽足洗,是一种礼器,造型独特,爱不释手。当时藏家要价太高,远超行情价,他有点犹豫。一天晚上,有朋友告诉他,有个外地的藏家准备买这件三足洗了。好东西可遇不可求,他彻夜未眠。如果这件三足洗流失外地,可能再也看不到了。“绝不能让它流出温州!”买车的定金也已经付了,他毅然退订,带着买车的钱来到藏家家中,买下了这件三足洗。多年的积蓄几乎都砸在了瓯窑收藏上。他的买车计划就这样推迟了10多年。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北宋青釉莲瓣纹带盖托盏

从小在瓯窑的古陶瓷堆里长大的胡一皓,在潜移默化中,对于辨认瓯窑的胎骨、器型、釉色等信手拈来,从中欣赏瓷器的制作工艺之美,也渐渐懂得了从这种美中体会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工匠的心境。2015年,胡一皓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接下父亲“衣钵”,子承父业,走上了专职收藏瓯瓷的道路。经过父子多年努力,现他们共有一百多件瓯窑藏品。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瓯窑学院后,他担任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瓯窑学院教师,还参与筹建“瓯窑博物馆”等,致力于瓯窑古陶瓷的学术研究、收藏、展览及教育传承工作。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东晋点彩双系尊

精心呵护

让失落的瓯窑走向台前焕光彩

瓷器是时代同步的映像,也是社会生活习俗的缩影。

“这件唐代青釉‘前温州衙虞’铭文四方罐,刻了‘温州’字样,是研究温州有力的器物佐证;那件三国瓯窑谷仓品相完好,胡人胡乐图案鲜明生动,说明那个时候就有胡人来过温州,见证了温州千年商港的发展之路……”

通过器物间的反复比对,从专业书籍和古画中摄取知识,参观各地的博物馆取经学习以及请教懂行的人,逐渐加深对瓯窑瓷器内涵和外延的认知,胡嗣雄胡一皓父子精心呵护,还其面目,让失落的瓯窑由冷寂幕后走向展览台前,使缄默的器具有了温度暖意。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晚唐青釉褐彩急须

2013年,一把晚唐瓯窑青釉褐彩急须的图片在温州收藏圈内流传。“图片上的急须品相完好,瓜棱壶身,形态健硕沉稳,工艺水平极高,如果图片所示属实,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可惜胡一皓看到照片时为时已晚,该卖家已离温。这件瓯瓷极对胡一皓的“眼缘”,令他时时挂念,便委托圈内各路友人帮忙打探消息,但几年来杳无音讯。2016年的一个晚上,一位朋友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称该卖家正在厦门,急须用钱,愿意出让。唯恐迟则生变,胡一皓连夜筹钱,次日一早便坐动车赶到了卖家家中,将这把急须拿下。这把急须,后经专家推测,是目前发现的瓯窑唯一一件完整的急须。通过多方探究,胡一皓发现台湾自然博物馆有一套茶具,诗里就有急须,这才解开了急须的用途之迷,原来它是古代煎茶的用具。

展品中的一件北宋时期青釉莲瓣盖盅,看似简单,实为不凡,为寻找它的出处,胡一皓曾花费一番功夫。这件瓯瓷盖盅由盖、碗、托构成,形质仿同时期金银器,看似并无异常,可若伸手触碰,就会发现它的碗底与托竟是相连的,这几乎否定了它作为普通饮食用具的可能。一次,胡一皓在杭州的古玩城偶然发现了类似的半边残盏,结合残盏来源等信息,才寻得解疑的突破口,最终从杭州一位圈内前辈口中得知,这种碗底相连的盖盅,是供奉于佛前的器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瓯窑之美,2017年在温州博物馆首展后,他们收藏的瓯窑藏品此后相继在萧山博物馆、台州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瑞安博物馆、文成博物馆等多家省内外知名博物馆进行展出。这次,由温州博物馆相关人员牵线,这一批100多件瓯窑藏品有缘来到乐清,开展跨年展,展品包括瓯窑礼器、文房器、花器、粉盒等。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唐瓯窑青瓷唾壶

拨开历史

探寻那一份独有的美丽

“褐彩,是瓯窑的最大特色。这件东晋青釉褐彩龙纹盆,就是乐清大荆一带窑口生产的。”在展览现场,胡一皓告诉记者,乐清窑在温州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两宋时候,很多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的瓯窑瓷器,就是乐清窑口出品的。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东晋瓯窑青瓷卧羊

据了解,瓯窑又称东瓯窑,泛指浙南地区,以古代温州为中心,主要分布于瓯江等流域,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于东汉中晚期,两晋时即广泛使用褐彩装饰工艺,历唐五代至南宋晚期衰落的古代青瓷窑业。

追溯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人先民就已经在此群居繁衍,制造石器、玉器和烧制陶器。夏商时期,陶艺工匠们开始烧制印纹硬陶器和着黑陶器。西周晚期至西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大量烧造印纹硬陶器和原始青瓷。东汉中晚期,温州开始烧制真正意义上成熟的瓷器,是我国重要的瓷器发源地之一。东晋瓯窑,缥瓷和褐彩工艺并称双绝,名扬天下,为首次发展高峰时期。唐、五代时期为第二次发展高峰,瓯窑紧跟时代风格,延续和创新缥瓷釉色以及褐彩装饰工艺,部分精品可与盛名之下的“秘色瓷”器物相媲美。进入北宋,瓯窑陶瓷工艺随着海上陶瓷之路的贸易发展,大胆吸收异域风格,器型的创新,褐彩工艺的图案化、文字化创新,大量瓯窑青瓷产品漂洋过海,享誉海内外,为瓯窑的第三次发展高峰时期。南宋之后随着龙泉青瓷等窑口的兴盛,瓯窑逐渐衰落。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 | 陶瓷图片

五代瓯窑堆塑盘龙青瓷瓶

据《乐清文物》一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乐清就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的一方热土,先民们在这里开创了“神农耕而作陶”的文化。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白石杨柳滩、皇岙,磐石重石,北白象镇樟湾、瑞里山,七里港排岩头,石帆小群山和淡溪镇黄塘等地,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物。

乐清烧制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先秦遗址和战国墓葬中,都发现黑陶和印纹陶,白鹭屿还出土原始瓷。魏晋以来,制瓷业蓬勃兴起。到宋代,随着经济文化的提升,商贸人际交流的频繁,瓷器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窑场遍布乐清各地,如虹桥碗窑山、大荆潘岭山、淡溪平窑、北白象东岙、白石密溪岙等处。

据市博物馆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12月,乐清市博物馆藏品数量达4992件/套,其中陶瓷器744件,瓯窑就有300多件。徜徉在市博物馆二楼展厅,还可以看到东晋瓯窑青瓷卧羊,东晋隆和元年瓯窑青釉瓷洗、唐瓯窑青瓷唾壶、五代瓯窑堆塑盘龙青瓷瓶、唐瓯窑青瓷碗等文物,和乐清碗窑山窑址、潘岭山窑址和龟山古窑址等介绍内容,从保留下来的瓯窑实物和字里行间发现那曾经的一份辉煌和美丽。

相关文章

  • 好的民窯瓷器,越來越具有收藏價值了[图文]
    好的民窯瓷器,越來越具有收藏價值了[图文]

    如何收藏民窑瓷器?遵循质高物美稀少三原则民窑瓷器的种类很多,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饮食器和生活日用瓷器,如盘、碟、蛊、碗、罐、壶以及凉枕、蜡台等;二是陈设玩赏器,如樽、花瓶、花盆、帽筒、鼻烟壶、佛像、瓷塑、雕瓷、蟋蟀罐、香炉等;三是文房用器,如笔架、笔筒、笔洗、水盂、印盒等。在民窑瓷器中,有很多画工朴素流畅,器型优美,釉色晶莹,泪痕满面的精品。虽是民窑瓷器,但年份早,品位高,具有浓郁的时代风...

    45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图文]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图文]

    近日,辽宁丹东港沉船被确认为“致远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等相关史实的关注。确认“致远舰”身份的,是在从沉船中打捞出来的几片英国瓷盘的碎片,上面有“致远舰”的舰徽。事实上,“致远舰”并非唯一一艘使用带舰徽瓷盘的北洋舰船。中国军事博物馆就收藏有致远的姊妹舰“靖远”的瓷盘,在2010年,亦有同属靖远舰的瓷盘拍卖出16.8万元的价格。作为北洋海军最后一任旗舰的遗物,两盘纹饰相同,为舰长...

    130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钧瓷收藏鉴赏心得 [图文]
    钧瓷收藏鉴赏心得 [图文]

    1.宋均釉色,宋均釉天青色为主,天青一律纯净统一,明快,不暗,不晦,不涩。温润如玉,手感光滑。2.宋均土沁,宋均绝大多数入过土,胎釉上土沁或多或少是有的。要区别真土沁和人为的假土沁。宋代的传世宋均极少,不必过度追求。3.气泡,宋均气泡上也有土沁,有的气泡像煮烂的米粥,气泡坐在圈上不见底,有的气泡干瘪破裂。宋均气泡没有新钧瓷的气泡圆鼓清亮。4.宋元均有的半釉,圈足露胎多土锈,或称铁锈,后天火石红。土...

    122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台北故宫藏珐琅彩瓷器[图文]
  • 汝瓷博物馆馆长揭秘汝瓷复烧(组图)
    汝瓷博物馆馆长揭秘汝瓷复烧(组图)

    清乾隆仿汝釉圆洗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王菲)汝窑位列北宋“五大名窑”之首,在南宋笔记《垣斋笔衡》中,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赞誉。汝窑烧造时间极短,只有二十年,据统计,存世的汝官窑作品仅七十余件。自明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进行汝瓷复烧的尝试,成功者寥若晨星,失败者却代不乏人。汝瓷复烧有着怎样的技术难点?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汝瓷复烧是否有成功的可能?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专访河南汝州汝瓷博物馆馆...

    115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图文]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图文]

    崔伯鉴天津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当中,瓷器是重要的一类。经过六十年来的收集,馆藏瓷器达到5000余件,主要来自天津市文广局、天津市财政局多次拨交;天津市文物公司移交和价拨的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瓷器;北京故宫、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移交的各个窑口的瓷器;以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天津、北京购买的大量瓷器,尤以在北京韵古斋、宝聚斋、悦雅斋、懋隆和天津市文物公司购买的瓷器最精,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

    179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长沙窑彩瓷漫步[图文]
    长沙窑彩瓷漫步[图文]

    汉唐以来,湖南的湘阴至石渚一带是古窑址的中心地区,东汉三国时,湘阴就创烧出有名的青瓷。闻名于“青竹寺”和“铁角咀”,逐渐发展到“樟树”和长沙望成的“石门矶”等地都在生产,一直到隋代,湘阴的成关镇仍然是湖南烧制青瓷的中心。到唐代时,窑口的发展沿湘江逆流而上,向湘阴南部铁角咀(岳州窑)延伸,逐渐发展到长沙地区的铜官(铜官窑)和石渚湖(今长沙窑)一带。汉唐前的青瓷也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到生产彩瓷。据考...

    186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图文]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图文]

    日本与中国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早在战国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就已与位于今中国东北部、朝鲜北部的古燕国有往来.秦灭燕时,有一些汉人逃亡朝鲜,进一步去日本;随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的书画、佛教,中国的学制、典章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全面的影响。中国的瓷器文化和工艺也同样深刻的影响着日本的生活和发展。越窑瓷器原产地的浙江与日本的关系也很密切,史实证明中国与日本的...

    160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浅谈宋代黑釉瓷器发展历史 [图文]
    浅谈宋代黑釉瓷器发展历史 [图文]

    宋代黑釉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最常见的品种。宋代民间大量生产黑釉生活用瓷。宋代时黑釉瓷器的生产数量大大增加,据资料统计,三分之一以上的窑场都生产黑釉瓷,尤其是黑釉碗盘的产量很大。其中,对黑釉瓷器烧制品种最齐全的当属福建建窑。黑釉凸线纹瓶,宋,高27.5cm,口径5.5cm,足径8.7cm建窑黑釉瓷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南宋达到了鼎盛时期,创烧出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又富有装饰效果的黑釉瓷产品,品种包括兔毫...

    59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青瓷中的水滴为何物 收藏为何有难度[图文]
    青瓷中的水滴为何物 收藏为何有难度[图文]

    扇形青瓷水滴(清)想起数量甚众的文房用具,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雅致。除了闻名遐迩的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外,还有很多辅助文具,比如笔筒、笔架、笔挂、笔洗、笔舐、笔船、水滴、水丞、水盂、镇尺、臂搁、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和印泥盒等,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本文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的水滴。水滴为何物?古人在研墨时,要往砚台中加水。刚开始的时候,一般使用水盂直接往砚台内加,不过,水...

    85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图一 唐 花釉蒜头壶 河南博物院藏高34.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1.5厘米。壶口作五瓣蒜头状,短束颈,圆溜肩,肩部饰对称的泥饼状直立双系,颈部、肩下有凸弦纹装饰。长腹圆鼓,下腹渐收,矮饼足。1973年河南省新野县出土。图二 唐 花釉花口执壶 河南博物院藏或称花釉花口水注。高27.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8厘米。圆唇,喇叭形侈口被捏成不规则花瓣状,形状略大的一个花瓣被巧妙地当做壶流,口...

    22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小窑名器终会“逆袭”藏市[图文]
    小窑名器终会“逆袭”藏市[图文]

    古瓷作为中国传统收藏中的大项,是当代收藏爱好者十分重视的投资项目。在众多古瓷收藏者中,不少人存有重官窑轻民窑、贪大件舍小件、求“大名头”弃“小名头”等观念,真正在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代表质朴的地方文化的小瓷,往往被古瓷收藏界所忽视。只要一提起古瓷的收藏,人们往往言必称宋代五大名窑,最不济也是元明清官窑或长沙窑、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德化窑等著名窑口,而其他不知名小窑口的产品通常不被藏家所...

    101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金元柴烧:盛世祥龙 惊鸿一尊[图文]
    金元柴烧:盛世祥龙 惊鸿一尊[图文]

    集三代之力,近百年薪火,不遗余力地创新,终成钧瓷世家。金元钧窑在潜心研究钧瓷的近七十年里不断沉淀,烧制出的钧瓷器物,在独特的配釉技艺与烧窑手法的加持下,釉质细腻、手感温润且窑变自然,体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在众多窑口中独树一帜。金元钧窑每一代家族传承人都为窑口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在悠悠岁月的淬炼下,历久弥新。金元钧窑先辈温明钧老师,为中国五六十年代钧瓷技艺恢复时期的重要贡献者之一,曾与晋佩章、周有...

    92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你所不知道的欧洲陶瓷器史:从模仿中国到欧式创新[图文]
    你所不知道的欧洲陶瓷器史:从模仿中国到欧式创新[图文]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5月17日报道: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发展迅速,其中,中国瓷器产品最受西方社会欢迎。对于仍在使用铁制品的欧洲人来说,它的轻巧、美丽、干净和实用非常令人惊诧。中国瓷器在欧洲各国是上流社会才可以享受的高档品,只有富裕的上层人士才能支付得起。正因为中国瓷器的昂贵,很多欧洲国家开始仿造中国瓷器。18世纪初,德国的梅森,一名科学家成功烧制出欧洲第一代瓷...

    88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广州外销彩瓷三百年[图文]
    广州外销彩瓷三百年[图文]

    广彩纹章茶壶,高11.5厘米,1733年“广彩”,亦即广州彩瓷的简称,是釉上彩的古彩瓷品种之一,约诞生于康熙中期的17世纪末,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为外销需求而产生的一个彩瓷品类。12月12日在省博开办的展览就是为了大规模展示这一艺术珍宝。广彩猎狐纹大碗,直径40.4厘米,1755年广彩华丽高贵、金碧辉煌、色彩丰富饱满的炫目纹饰,契合了当时欧洲宫廷兴起的洛可可艺术的浮华奢丽之风,在18、19...

    152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