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9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2544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图片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简介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唐,高24厘米,宽6.5厘米。

十二生肖系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成书于秦始皇称帝前的《日书》竹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十二生肖文献记载,只不过其与后来通行的并不完全一致。东汉时期,伴随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人们逐渐开始用十二生肖来代表古代历法上的十二地支,组合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既表示干支纪年,又说明某一年份的属相。北齐太原娄睿墓墓室壁画,四象与十二时、仙人等一同出现。隋唐时期的十二生肖,大体分成3种:一是兽面人身,身穿长袍,双手下垂或执笏板相交于胸前,所穿衣服与文官俑相同,头则雕塑成12种动物;二是人形,或立或坐,头戴笼冠,宽袖长袍,怀中抱着生肖;三是动物。河南偃师李嗣本和李景由墓志盝顶及洛阳安菩夫妇墓棺床包边石条上的十二生肖,皆为动物原形,刻画简洁,生动有趣。这类装饰题材,在隋唐石刻墓志中最为常见。唐朝典章,九品至一品死后都可以随葬十二生肖,起镇墓作用。其排列一般以子鼠居北,自北向东转向南再折向西,鼠马成子午(南北)线。此为红陶胎,外施白粉,龙首人身,身著广袖长袍,拱手而立,足下有方形托板。


相关知识科普


十二生肖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12种动物配十二地支为对应: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则为人生在某年即肖某物。印度、希腊和埃及也有所谓十二生肖,但与中国不同。

阴阳五行

阴阳概念是中国古人对宇宙认识的朴素概括,以此解释两种相互对立或相互消长的事象,如男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等等。五行则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古代思想家以五种物质元素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以后,又形成五行相互促进与相互排斥的相生相克原则,形成五行的多项对应系统,如五色(红黄蓝白黑)、五味(酸甜苦辣咸)、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脏(心肾肝脾肺)、五常(仁义礼智信)等等。

地支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也叫“十二支”。古代用以记时。

四象

中国古代天文学将周天的众多星辰划分为二十八星宿,东南西北各七行,分别被看作一种神物,即四象。汉代张衡《灵宪》:“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东为青龙,西是白虎,北为玄武,南是朱雀。

盝顶

在坡屋顶的上端,如同平切一刀,做脊围成平顶,因形状像经匣宝匣的盝顶,逐以为名。井亭上不覆顶呈露天洞口。

相关文章

  • 郭元宾造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元宾造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元宾造石菩萨像,东魏,高48.5厘米。菩萨头戴冠,内穿僧祗支,外穿披帛,披帛在腹部穿璧,反折至肘部下垂。右手持莲蕾上抬,左手握桃形物下垂,跣足,直立于仰覆莲座上。基座 浮雕化生童子托举香炉,外侧为相向蹲狮,狮子脊部雕刻矗立的莲花,形式颇为新颖。基座背面刻发愿文:“武定三年十月五日,佛弟子郭元宾为父前妻造玉像一区(躯),高尺七,亡者生天,现在得富,弥勒三会,...

    1105 菩萨 僧祗支 披帛 跣足 基座 浮雕 发愿文 弥勒
  • 石二立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二立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二立佛像 ,北齐,残高25厘米。龙树 透雕二佛立像,二佛姿势相对。佛方圆脸,高肉髻,着双领下垂袈裟,内着僧祇支,系带下垂,赤足立于宝装覆莲台上。外侧手施无畏印,内侧手施与愿印。佛两侧为龙树,树冠皆残,树干上缠绕龙,龙嘴对着佛,口中吐出莲茎,龙尾在二佛身后相交。树外侧为弟子,双手合十,赤足立于覆莲座上。下为长方形基座,正面开长方形壼门,正中为半身地神双手托举...

    1588 龙树 透雕 肉髻 僧祇支 无畏印 与愿印 施无畏印 基座
  • 陶骆驼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骆驼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骆驼,唐开元二年(714年),高103.5厘米,长83厘米。骆驼一般分单、双峰两种,此为单峰。单峰产于阿拉伯、印度与北非等地,为典型的舶来品。此骆驼形体高大,塑造简洁明快,头部细节刻画细致入微,生动传情。此骆驼出自洛阳戴令言墓。据墓志记载,戴令言字应之,少年时便慷慨慕古,手不释卷,历览群书,尤好异书,味老庄道流,蓄长往之愿。初拜左台御史,再为水陆运使,遥授...

    819 开元 戴令言
  • 王祥卧冰求鲤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祥卧冰求鲤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祥卧冰求鲤砖,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成壸门状,上刻“王祥”二字。右下一男子解衣袒身,斜卧于冰面上。左上有夫妇二人,旁有树石、罐子,未见双鲤。王祥卧冰求鲤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王祥继母朱氏不慈,在父亲面前多次说王祥的坏话,王祥由是失爱。但他并不记恨继母。天寒地冻的冬天,朱氏想吃鲜鱼,王祥解衣,卧冰求之。此举感动天地,寒冰自然化解,双...

    1106 壸门 二十四孝
  • 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罗汉像,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高56厘米 宽23厘米。 罗汉光头,长眉粗浓,眉角下垂至面颊之侧,双耳下垂,几近肩部。身穿袈裟,半跏趺坐。下为山形座,座正面中央阴刻 发愿文:“广州弟子主座雕罗汉堂,丙丘僧追荐亡妣郑十三娘生界,舍入南华永充供养。丁亥庆赞记。” “丙丘”应是“比丘”的误刻。此像外表有涂朱、施金、贴纸、油墨等多种装饰,是不同时期的孑遗...

    728 罗汉 半跏趺坐 阴刻 发愿文 主座
  • 三彩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文吏俑,唐,高102.2厘米,宽25厘米。 文吏俑头戴冠,眉毛、眼睛、胡须皆墨绘,上穿宽袖衣,下着裳,外穿裲裆,足登如意头云履,双手交握,中有长方形孔,推测为插笏板之用。足下为台座。裲裆,也称“两当”,其一当胸,其一当背。隋唐时期武士多穿带甲之裲裆,以为防御身体之用,文吏之裲裆多不带甲。...

    1916 裲裆 穿带
  • 人物御龙画像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人物御龙画像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人物御龙画像砖,西汉,高82.5厘米,宽103厘米。空心砖的制作方法,是先根据砖之大小制作木模,木模多为凹槽形;在凹槽底部与两侧用和好的泥土压制成型,两块砖坯相合内成空心。砖坯阴晾半干时,打印各种花纹图案,再经过手工修整弥合,低温烧制而成。此画像砖呈三角形,中空,画面一面飞龙腾空,人骑在龙上,另一面只有一龙。画面简洁流畅,飘逸洒脱,是汉代艺术精神的典型写照。...

    36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铜力士骑兽博山炉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力士骑兽博山炉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力士骑兽博山炉,西汉,高23.9厘米,宽10.1厘米。此炉盖雕镂成山峦形,人物、禽兽饰于其上,伫立峰顶的朱雀极富生机。山峰间有孔,熏香点燃后,烟从孔中冒出,如云雾环绕,形同仙境。炉柄的造型最具匠心,雕铸一个仅腰束短裤的裸身力士,屈膝骑在仰首伏地的神兽背上,左手按兽颈,右手上托奇峰耸立的炉体。力士身材魁梧粗壮,威武有力。宽厚而紧闭的嘴唇,发达的胸大肌以及鼓起...

    848 博山炉 威武
  • 木雕金漆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金漆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金漆 观音像,清,高116厘米,宽103厘米。观音高挽发髻,下颌内收,双目微睁俯视,神态娴静。璎珞挂满前胸。双手相交于右膝。身着袈裟,领口低垂,服饰上彩绘莲花图案。右腿支立,左腿盘地。下身着裙,裙摆呈波浪状铺地。...

    1894 金漆 观音 璎珞
  • 弥勒倚坐善业泥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弥勒倚坐善业泥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弥勒倚坐善业泥,唐,高14厘米,宽10.5厘米,厚1.5-2.8厘米。善业泥以黑陶制成,尖拱龛形,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加厚。弥勒佛高肉髻,修眉细目,大耳下垂,着袒右袈裟,倚坐于带梯形椅背的束腰方座上,双手持禅定印,足踏覆莲座。左右胁侍 菩萨头戴三叶冠,佩项饰,双手合十于胸前,披帛绕肩后下垂呈“S”形,下着裙贴体,立于莲花座上。弥勒佛头部上方为华盖,华盖两侧垂下花...

    1783 弥勒 善业泥 弥勒佛 肉髻 束腰 禅定印 胁侍 菩萨
  • 三彩镇墓兽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镇墓兽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镇墓兽,唐,高80.5厘米,宽26厘米。此镇墓兽头顶有双弯角,面目狰狞,双眼圆睁,口大张,露出獠牙。肩部饰有双翼,双翼表面饰阴线纹。身体处于蹲立状,下踏山形底座。通体施绿、白、褐三色釉,釉色鲜亮莹润。镇墓兽是为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而在墓室内设置的一种怪兽。 从考古发掘中可知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镇墓兽一般设置在墓室门前...

    1637 镇墓兽
  • 多宝塔善业泥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多宝塔善业泥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多宝塔 善业泥,唐,高11.2厘米,宽9.7厘米。造像方形,正面中间为佛塔,塔分三层,底层释迦、多宝并坐,上两层各一坐佛。塔左右有佛、菩萨等,背后印铭为:“大堂国永徽年五月至相寺比丘法律为师僧父母造多宝佛一部供奉及法界众生铭记。”“堂”字当为“唐”的同音假借俗写字。唐代佛像呈多样化趋势,“善业泥”是其一种。并有多宝塔、佛说法等题材。这类造像无需花费大量资财,...

    1775 多宝塔 善业泥 造像 释迦、多宝 菩萨 至相寺 法界 说法
  • 陶彩绘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骑马男俑,北魏,高23厘米,长21.4厘米。男俑头戴风帽,目视前方,身着曲领宽袖长袍,一手抱圆形扁鼓,一手持槌作击鼓状。胯下之马全身施红彩,头微垂,戴辔头和輶带,马背上铺障泥,站立于方形陶板上。这种形象应是鼓吹仪仗俑。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爵封赏宽泛,一般官员都可以得到鼓吹,墓室内陪葬的此类陶俑也相对较多。...

    52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石贴金佛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贴金佛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贴金佛像头,北魏,高40厘米,宽21厘米。佛面贴金,发、唇涂彩,脸庞略显瘦,下颌微翘。肉髻较高,水波纹和涡旋纹状发式,上涂绀蓝色。大耳轮,细长眉毛,眉毛中间刻有一道细线。佛眼微睁,嘴角内收,面含微笑,唇涂朱。这件作品不仅金彩保存较好,且造型生动传神,显示出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技艺水平。...

    610 贴金 肉髻
  •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66厘米,宽22.5厘米。天王头戴冠,冠上一鸟,双翼展开,尾翅翘起。冠前额作云头状,护耳外翘。面部上窄下宽,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双腿一抬起,踩踏小鬼头部,一直立,踏于小鬼腹部。天王身躯略呈“S”形,通体原有彩绘,现大部分脱落。...

    963 明光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