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12-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时代
门类 宫廷宗教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909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图片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唐卡背面白绫签题记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简介

佛海观世音菩萨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37厘米,宽75厘米,画心纵68厘米,横47厘米。清宫旧藏。

佛海观世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密教无上瑜伽部的本尊神。

此幅唐卡中佛海观世音菩萨白色双身,头戴宝冠,右手持念珠,左手持莲花,展左立于莲花宝座上。明妃右手持嘎巴拉鼓,左手持嘎巴拉碗。画面上界为大瑜伽行者弥陀罗、绰浦译师克主、克主绛贝嘉措;下界为大日如来金刚宝帐、智慧六臂大黑天、马头明王金刚。

画像背后贴有白绫签,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书写题记,汉文为:“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钦命章嘉 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画像阳体佛海观世音菩萨。”


相关知识科普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密教

汉地佛教因修行方法不同分成密教与显教。显教(也称显宗)原本无此称谓,只是因为与密教区别,后人才以之为名。密教也称密宗,分杂密与纯密两种。在唐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以前的密教,因其驳杂,没有严格的经典依据,故称为杂密。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分别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等经典,创立密宗。密宗有着严格的宗教仪轨,故称纯密。密宗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组成。前五种为“色法”,表现大日如来的理性方面,称为“胎藏界”;后一种为“心法”,体现大智如来的智慧方面,称为“金刚界”。密宗造像是按照密宗经典塑造的,一般不外示于人,这也是称其为密宗的重要原因之一。杂密与纯密不同,它不太重视形象是否外示,出现在石窟寺院中的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为杂密常见的表现题材。在密教中,一般将毗卢遮那与大日如来视为一种形象的两种称法。毗卢遮那(Vairocana)为梵文的音译,本意为遍照,故意译为太阳、大日如来,最初为显教神祇,见于《华严经》,菩提流志所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将其变成密教神祇,但并没有成为主尊,至开元三大士时毗卢遮那成为至高无上之神。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称毗卢遮那而不称大日如来,善无畏、不空则将大日如来与毗卢遮那并称,视为一意。密教在盛唐时期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不空在其所住的大兴善寺建灌顶道场,为唐肃宗亲授转轮王七宝灌顶,后又在全国挑选49位大德常住是寺,密教遂发扬光大,并影响到辽代、南诏、大理国以及日本、朝鲜等国。

念珠

念珠又称数珠,为佛教中记数之随身法物,数量有所不同,所表征之意义也有别,如108颗念珠象征断除108种烦恼。据记载,我国佛教使用念珠始于隋唐时期。

宝座

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明妃

明妃约有二义:一以教理,所谓能破愚闇烦恼故曰明,能生一切之功德故曰妃,即陀罗尼之别称;二指佛或本尊悲智双运之配偶,是智慧之象征,亦可称佛母,通常在与本尊一同出现时称明妃,以侧重其主尊之法侣的神格身份。藏传佛教中如五方佛大日如来之明妃金刚界佛母、阿閦佛之明妃佛眼佛母、宝生佛之明妃无我佛母、无量寿佛之明妃白衣佛母、不空成就佛之明妃救度佛母等较为常见。

嘎巴拉鼓

嘎巴拉鼓又称鼗鼓,藏语称作扎玛茹,是西藏密教手鼓的一种,有木制、骨制等种。嘎巴拉鼓既是乐器,也是密宗修法时常用的法器之一。在密宗修法时,可与金刚铃、金刚杵等法器合用。修法师手握金属腰箍左右摆动,以侧边软锤击打鼓面,发出响声,据说此声可驱除恶魔,因此,嘎巴拉鼓常用于密教驱鬼仪式。

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又称内供颅器,是藏传佛教的主要祭法器之一。嘎巴拉为梵语,意“护乐”,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修密法或作密灌顶时,常用它盛祭品供于佛前。嘎巴拉碗一般选用生前许愿者之头盖骨制作而成。人死天葬后,须经大喇嘛严格审查、确定、认可后乃制成。

大黑天

音译称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嘛哈噶拉等,为大自在天的化身,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护法神之一,民间亦将其视为战神、施福之神,在西藏极受尊崇。

章嘉

章嘉是清代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活佛之一,余为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

胡土克图

清朝封授藏传佛教中大喇嘛、活佛的封号,是藏语“朱必古”的蒙语音译,意为“化身”,其地位崇高。

相关文章

  • 班禅喇嘛源流——索南却朗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索南却朗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班禅喇嘛源流——索南却朗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6厘米,宽75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索南却朗(1439—1504年)为二世班禅,后藏恩萨人,于甘丹寺出家,法名索南却吉朗布,简称索南却朗。传说他幼时聪明异常,能追述班禅一世生前之事迹,勤奋好学,精通显密二宗,获格西学位。索南却朗到中年以后,驻锡隐更寺,专事禅修。明弘治十七...

    490 唐卡 画心 格西 说法 文殊
  • 释迦牟尼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释迦牟尼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15.6厘米,宽:9.7厘米,厚:5.6厘米斯瓦特地区佛陀头部涂蓝色,面部泥金,面庞丰腴,鼻梁较粗,着通肩式袈裟,V字形衣领,袈裟贴体,显示躯干轮廓和肌肉的饱满,均匀的阴线刻划出衣纹,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持衣角巾近左臂。全跏趺坐于台座上。原来背后有背光现已缺失。台座正面垂幔,布幔缀穗,布幔中有錾点连线和阴线相间的装饰纹样。两侧各有一狮相背蹲踞,狮鬃卷曲如戴...

    182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缂丝三世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缂丝三世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缂丝 三世佛 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缂丝,通高289厘米,宽134厘米,画心纵169厘米,横101 厘米。清宫旧藏。 三世佛有以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间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区分的“横三世佛”;也有以过去世界燃灯佛、现在世界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界弥勒佛进行区分的“竖三世佛”。 这幅唐卡为“竖三世佛”。三尊佛像均身着...

    419 缂丝 三世佛 唐卡 画心 琉璃 释迦牟尼 阿弥陀佛 燃灯佛
  • 金刚亥母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亥母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亥母 唐卡,清,纵34.5厘米,横23.8厘米。 金刚亥母的形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单身像和双身像,此幅唐卡便是单身像的金刚亥母。亥母红色身,头右侧长有一褐色猪头,是辨认此尊的重要标志。左手托着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获得了极乐的体验,修证事业成功。左臂夹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髅、干枯人首和新鲜人首,象征她压服了贪、嗔、痴的侵扰。右手上举,持钺刀,象征...

    1493 金刚亥母 唐卡 嘎巴拉碗 喀章嘎 中正殿
  • 玉令牌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玉令牌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玉令牌,清,长15.1厘米,宽6.2厘米,厚2.3厘米。清宫旧藏。令牌青玉质,整体呈圆圭形,正面和背面均为阴刻填金道教符咒,上、下、左、右四侧面为星座图,亦阴刻填金。令牌是道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其上的符咒难以辨认。此玉令牌藏于清宫最大的道教建筑钦安殿中,为皇室专用。...

    398 阴刻 法器 钦安殿
  •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此幅唐卡主尊为毗婆尸佛,右手结触地印,左手托钵,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二神足弟子近侍左右,下方为佛之父母、执事等,每尊像下皆以藏文标示名姓,以利辨识。毗婆尸佛是过去七佛之第一佛,毗婆尸意为观胜、净观、胜见等,画幅上方为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金书毗婆...

    370 七佛 唐卡 描金 画心 结跏趺坐 升龙 钦定 七珍
  • 银间镀金三世章嘉国师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银间镀金三世章嘉国师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银间镀金三世章嘉国师坐像,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高75厘米。 章嘉呼图克图是清朝皇帝在藏传佛教界中敕封的唯一国师,是黄教四大活佛之一,漠南蒙古地区最大的转世活佛,在清代共传六世。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世章嘉(1717—1786年)若必多吉。他是甘肃凉州人,4岁于青海西宁郭隆寺(后名佑宁寺)坐床,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曾多次担任钦差,代表朝廷处理重要的...

    881 三世章嘉 章嘉 章嘉呼图克图 藏传佛教 满文大藏经 大藏经 雨花阁 配殿
  • 金刚萨埵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萨埵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萨埵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39厘米,宽87厘米,画心纵78厘米,横52厘米。清宫旧藏。金刚萨埵也称金刚菩萨,金刚心菩萨等,主一切如来金刚法印,经中谓为一切众生菩提心之本,以其心性坚固如金刚故名。其与显宗之普贤菩萨异名而同体。密宗普遍认为修习金刚萨埵法门,可止一切恶念,能破一切烦恼,能生无量福智,为各派视为本尊加以供奉、修持。教典中谓密...

    844 金刚萨埵 唐卡 画心 菩萨 菩提 普贤 龙树 金刚杵
  •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清乾隆,北京,布本,设色,纵108厘米,横63厘米。清宫旧藏。乾隆皇帝笃信佛教,曾奉三世章嘉活佛为师修习藏密,被蒙藏地区尊为文殊 菩萨化身的大皇帝。画面正中乾隆帝为中年形象,面目清秀,留须,双目凝视,反映出内心的安详。头戴班智达帽,身着僧衣,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上托法轮,全跏趺坐于莲花托须弥座上。最上方示现其修行本尊的三座坛城。第...

    946 唐卡 三世章嘉 章嘉 文殊菩萨 文殊 菩萨 班智达 说法
  •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佛海观世音菩萨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37厘米,宽75厘米,画心纵68厘米,横47厘米。清宫旧藏。佛海观世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密教无上瑜伽部的本尊神。此幅唐卡中佛海观世音菩萨白色双身,头戴宝冠,右手持念珠,左手持莲花,展左立于莲花宝座上。明妃右手持嘎巴拉鼓,左手持嘎巴拉碗。画面上界为大瑜伽行者弥陀罗、绰浦译师克主、克主绛贝嘉措;下界为大日...

    1846 菩萨 唐卡 画心 密教 念珠 宝座 明妃 嘎巴拉鼓
  • 七佛——拘留孙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拘留孙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拘留孙佛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拘留孙佛为过去七佛之第四佛,亦为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其名意译为领持、应断已断、成就美妙等。《长阿含经》卷一等记拘留孙佛出现于贤劫时,人寿四万岁。据说阿育王时印度仍有此佛之舍利塔。画中拘留孙佛现禅定相,双手托钵居中安坐,于尸利沙树下成道。...

    306 七佛 唐卡 描金 画心 千佛 舍利 佛陀 升龙
  • 金镶东珠菩萨立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镶东珠菩萨立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镶东珠 菩萨立像,清乾隆,通高49.5厘米,宽32厘米。菩萨立像面相端庄,神态自若。直鼻,细眉,双目微睁,两颊丰润。头戴莲花冠,冠顶置宝塔一。上身袒裸,腰肢纤细,下蔽长裙,赤足,立於莲瓣纹的底座上。头部饰项圈、璎珞,璎珞长垂及腹,其上镶嵌珍珠。肩披一条长带,两端自然垂至足下,犹如细纱,线条流畅。右臂抬至胸前,手心向外,拇指捏於食指之端,作说法印。左臂肘部略...

    1895 东珠 菩萨 莲瓣纹 璎珞 镶嵌 说法 背光 藏传佛教
  • 达赖喇嘛源流图——仓央嘉措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达赖喇嘛源流图——仓央嘉措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达赖喇嘛源流图——仓央嘉措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40厘米,宽73厘米,画心纵72厘米,横46厘米。清宫旧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年),西藏南部宇松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摄政第巴桑结嘉措选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拜五世班禅为师,于布达拉宫坐床。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在统治西藏的蒙古厄鲁特部拉藏汗与...

    1256 唐卡 画心 五世达赖 法轮 说法 结跏趺坐 章嘉 胡土克图
  • 七佛——尸弃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尸弃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尸弃佛 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画中主尊尸弃佛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持钵,结跏趺坐。尸弃佛是过去七佛之第二佛,意为顶髻、火首、最上,于芬陀利(即白莲花)下成正觉。佛左右二胁侍为阿毗浮与三婆婆,各以智慧、神通闻名。下方捧经比丘即执事弟子忍行,托钵僧人为佛子无量。左右角分别为...

    732 七佛 尸弃佛 唐卡 描金 画心 与愿印 结跏趺坐 胁侍
  • 弥勒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弥勒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15.8厘米,宽:5.5厘米,厚5.3厘米此象是古代西北印度最独特的造像之一。佛陀头戴三叶冠,从头后部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发髻,发辫垂落身后及两肩侧,涂厚厚的蓝色。面部泥金,双耳戴柱状耳环,胸前戴联珠项链。这是典型的菩萨像。但是此像身着通肩式袈裟,V字形衣领,袈裟紧贴身体,身体轮廓极为清晰,阴线刻划细密衣纹。此外别无饰物,明显是佛陀的朴素形象。仔细观察,此...

    160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